《輿地紀勝》

輿地紀勝,南宋地理總志。編纂者王象之﹐字儀父﹐婺州金華人。父師古﹐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及第﹐歷任州縣官。

基本信息

南宋地理總志。編纂者王象之﹐字儀父﹐婺州金華人。父師古﹐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及第﹐歷任州縣官。象之青少年時期﹐隨父遍歷江﹑淮﹑荊﹑閩等地。慶元二年(1196)登進士第﹐寶慶元年(1225)前後﹐任潼川府(今四川三台)文學﹐又曾任知縣等職﹐以博學多識著稱。仕宦之餘﹐收集地理書及諸郡縣地誌﹑圖經﹐隨時編集﹐於嘉定十四年(1221)開始綜合編纂﹐州縣沿革一般亦以此時為限﹐約於寶慶三年成書。該書以南宋統治區為限﹐起行在所臨安府﹐迄劍門軍﹐共計府﹑州﹑軍﹑監一百六十六﹐有些府﹑州分為上下兩卷﹐合計二百卷。每一府﹑州﹐一般分為府州沿革(為監司等機構駐地﹐另敘有關沿革於後)﹑縣沿革﹑風俗形勝﹑景物上﹑景物下﹑古蹟﹑官吏﹑人物﹑仙釋﹑碑記﹑詩﹑四六等十二門﹐間亦變通而有所分合。《輿地紀勝》主要是節錄當時數以百計的各地的方誌﹑圖經編纂而成﹐對各種方誌﹑圖經中的山川﹑景物﹑碑刻﹑詩詠﹐一概收錄﹐而略於沿革﹐以符合“紀勝”的要求﹐受到南宋史學家李﹑目錄學家陳振孫的讚賞。王象之對各書記載的異同﹐加案語進行考訂﹐“收拾之富﹐考究之精”﹐為當時所稱。另有《輿地圖》十六卷﹐逐路為卷﹐尤詳於四川各州。《輿地紀勝》宋時有刻本傳世﹐明代曾將其中的《碑記》﹐輯為《輿地碑記》四卷刻印﹐其時《輿地紀勝》全書已缺七卷。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刻時﹐全書已缺三十一卷﹐另十七卷亦有缺頁。劉文淇(1789~1854)及其子劉毓松﹐依據清張鑒﹑吳蘭修的校記﹑按語﹐車持謙﹑許瀚的《輿地碑記》校記﹐以及史書﹑文集等﹐於道光二十七年撰《輿地紀勝校勘記》五十二卷﹔岑建功(?~1848)於次年撰成的《輿地紀勝補缺》十卷﹐基本上是據各書所引《輿地紀勝》的原文輯錄而成﹐兩書對《輿地紀勝》的整理﹐甚為有益。《輿地紀勝》引用的大量方誌﹑圖經﹐絕大部分早已散佚﹐所引《高宗聖政》﹑《孝宗聖政》﹑《中興遺史》等﹐亦已早佚。該書保存了不少史料﹐對研究宋史﹐尤其宋代地理﹐頗有裨益。該書有清道光岑氏刊本傳世。

三國史籍盤點

三國是繼東漢而出現的時代稱號,由於魏、蜀、吳三個國家鼎立而得名。三國始與220年魏國代漢,終於265年晉代魏。
《太平廣記》
《齊民要術》
《廿二史札記》
《後漢書》
《水經注》
《讀史方輿紀要》
《搜神記》
《歷代名畫記》
《三國志》
《太平御覽》
《十七史商榷》
《資治通鑑》
《史通》
《文選》
《晉書》
《玉海》
《古今圖書集成》
《讀通鑑論》
《後漢紀》
《華陽國志》
《博物志》
《通典》
《容齋隨筆》
《世說新語》
《文館詞林》
《建康實錄》
《魏略》
《三國雜事》
《方輿勝覽》
《括地誌》
《武侯全書》
《嵇康集》
《藝文類聚》
《北堂書鈔》
《觀堂集林》
《全後漢文》
《高士傳》
《全晉文》
《初學記》
《荊楚歲時記》
《廿二史考異》
《太平寰宇記》
《冊府元龜》
《文苑英華》
《三國大事表》
《吳將相大臣年表》
《輿地紀勝》
《元豐九域志》
《魏將相大臣年表》
《東觀漢記》
《諸葛忠武書》
《漢晉春秋》
《漢將相大臣年表》
《說郛》
《三國疆域圖》
《三國志世系表補遺附訂偽》
《後漢書集解》
《後漢書辭典》
《長沙走馬樓吳簡》
《補三國藝文志》
《三國志及裴注綜合引得》
《三國志補義》
《三國志注補》
《三國志旁證》
《三國職官表》
《三國志辨誤》
《三國志考證》
《三國志續考證》
《三國志瑣言》
《三國疆域表》
《三國疆域表疑》
《校補三國疆域志》
《東漢會要》
《華陽國志校勘記》
《三國志質疑》
《三國志證聞校勘記》
《南漘楛語》
《癸巳存稿》
《三國大事年表》
《三國志注證遺》
《三國漢季方鎮年表》
《魏國將相大臣年表》
《魏方鎮年表》
《三國志評議》
《三國志人名索引》
《曹植集》
《三國志釋地理》
《曹丕集》
《三國郡縣表附考證》
《東漢刊誤》
《記纂淵海》
《蜀鑒》
《三國志校誤》
《三國志注所引書目》
《三國志補註》
《八瓊室金石補正》
《後漢書補逸》
《續後漢書》
《漢末英雄記》
《三國志辨疑》
《曹操集》
《三國志舉證》
《蜀漢本末》
《漢丞相諸葛忠武侯傳》
《三國紀年表》
《阮籍集》
《謝鍾英<三國大事表>補正》
《三國疆域志》
《全三國文》
《襄陽耆舊記》
《三國諸王世表》
《補三國疆域志補註》
《續漢書注補》
《三國藝文志》
《三國志證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