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鷲寺單檐塔

靈鷲寺單檐塔

靈鷲寺單檐塔,在蒼南項橋鄉桐橋村,寺建於宋重和年間(1118~1119),塔在寺前,原有三座,西首一座前幾年靈鷲寺單檐塔塌毀,後經歷代重修,現存二座。屬於宋代建築物,現為蒼南縣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設計結構

靈鷲寺單檐塔靈鷲寺單檐塔

靈鷲寺單檐塔建造十分精巧。由塔基、塔身、塔頂三部分組成,殘高3.5米,平面呈六角形。塔身分內外兩層,塔身呈圓瓜楞形,頂上置圓盤,周圍飾垂幔,下部刻有復蓮。正南面有一壺門,內空心。青磚菱角牙子疊澀出檐。外塗白色,東、西、南、北四面設券門,其餘四面辟欞窗(假窗),窗由大方磚雕刻而成。最上兩層,則八面均辟券門。門為拱券式,券外繪方形圖案,設有磚雕門額、門簪。塔的各層,均疊澀出檐,托出一平台,惟底層有瓦脊。各層檐角皆有挑檐木,外端有鐵環,原置有風鐸(大鈴)。塔心和外層之間形成八角形環廊,猶如大塔中包著一層小塔。迴廊兩側設有25個壁龕,龕內有壁畫或泥塑像,迴廊頂端有雕花磚天花板,並加彩繪,刻制精美細膩。在塔座基主壁龕內,以及各層迴廊的磚壁上,嵌有許多碑刻和名人題詠,對研究宋代歷史及古代建築有重要價值。沿各層磚質梯階順級而上,可達塔頂。凌塔頂遠眺,平原縱橫阡陌,太行峰巒蜿蜒起伏,城市村落,河流道路,歷歷在目。曾數度登臨,每每生髮出“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切實感受。靈鷲寺單檐塔從始建至今,已有一千年的歷史。在長達千年的風雨剝蝕中,此塔經歷了十幾次地震,但古塔仍巍然聳立。可惜的是,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六月,塔身東北面自上而下塌落,破壞了這一重要建築物的完整。從1986年開始,國家文物部門投巨資對其進行整體加固維修,2001年年底已基本竣工,預計2002年年底向社會開放,這一歷史名塔將以嶄新的面貌重現在世人面前。

靈鷲寺

靈鷲寺深山藏古寺。它就是齊天山中最著名的千年古剎“靈鷲寺”。作為佛教勝地,素有“浙西的佛教聖地”之

靈鷲寺單檐塔靈鷲寺單檐塔

譽。守時慧通大師雲遊靈鷲寺,行至山麓,聞古剎鐘聲,半空而落,遠遠凝望,虛無飄渺。大師欣然感嘆曰:“此聖山也。”靈鷲寺座東朝西,依次是“鬥神殿”、“大雄寶殿”、“天王殿”、“地藏王殿”、“觀音堂”等建築。靈鷲寺前有一小崗,向西眺望,千里崗逶迤雲水之間,是著名景觀“橫嶺拖雲”的最佳觀賞點。“夜寺鐘聲”明清時九華名勝之一。舊時九華靈鷲寺有一古鐘,每至三更時,寺廟僧侶敲鐘鳴號,鐘聲洪亮如雷。鐘聲可傳三十里之遠。大猴峰靈鷲寺夜色寧靜之時,三更聞古剎鐘聲,猶如半空而落,遠遠凝望,虛無飄渺,這就是“夜寺鐘聲”景觀。靈鷲寺廟會是舊時浙西南地區香火最盛的廟會,每年農曆七月廿九是地藏王誕辰廟會正日,這是成為朝拜地藏王菩薩的聖地,廟會時“衢州府”、“嚴州府”、“徽州府”的香客。沐浴梵香,後背上旌旗黃袋以社壇鄉里,結為朝山香隊從四面八方雲集大猴峰,以靈鷲寺為主,衢州齊天山中各寺院均是香客雲集,熱鬧非常。

天王殿

靈鷲寺單檐塔靈鷲寺單檐塔

靈鷲寺單檐塔前的第一座殿是天王殿。殿前,四個花壇、八棵青翠欲滴的塔松和兩排茂盛的箭竹整齊劃一地分列在兩邊,且配有兩頭兩米多高的既威猛又和善的大石獅子,給人以特別莊重,特別清靜之感。登上十二級台階,兩邊石欄桿上的十二生肖活靈活現。孩子門最喜歡小獅子口中的活寶,爭相玩弄,竟將其模得光滑溜圓。天王殿前的巧妙布局已令人嘆為觀止,天王殿內的佛像更讓你心潮澎湃。開懷大笑的彌勒佛,使你倍感親切;威武的韋馱菩薩會讓你肅然起敬;逼真的四大天王,高有丈餘,有的持琵琶,有的提寶劍,有的擒地龍,有的抓銀鼠,一個個都腳踏妖魔鬼怪。此處佛像,無論比例、造型、無論色彩、神態,可謂巧奪天工,無可挑剔。

大佛殿

穿過天王殿,徒步登上寬76米、高5米的條石保坎就可看到中國目前一絕的大佛殿。大佛殿的屋頂上是一座二十多

靈鷲寺單檐塔靈鷲寺單檐塔

米高的乳白色露天大佛。大佛的蓮花座下是靈鷲寺單檐塔的藏經樓和閉關室、正前為方壁上有八個金色大字“開發智慧、覺悟人生”,壁下刻有一個兩米見方、剛勁有力的大“佛”字。蓮花座下正面與兩側是供居士和遊人們仰瞻大佛的平台。平台後面是造型別致,專為大型會期提供演出的戲台(也是重大會議的主席台)。平台的下面,正中是大佛殿,內供緬玉諸佛菩薩、十八羅漢和一千六百四十尊佛像;左右均是中國金剛法佛學院電教部,內設各種電教器材。平台的周圍是靈鷲寺單檐塔的碑林。碑林的入口處和出口處,兩座天橋將居士和遊人接上平台再送到觀音殿。

觀音殿

靈鷲寺單檐塔靈鷲寺單檐塔

觀音殿是靈鷲寺單檐塔前一座高大的雙層建築物,遠看如飛閣流丹。鐵紅色的高窗亮格莊嚴肅穆,金黃色的琉璃瓦光彩奪目。觀音殿殿名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老親筆題寫。書有“大悲殿”三字的橫額牌匾高懸在大殿的上方中央。三樓上是大威德金剛殿和金剛法佛學院的多功能大教室,其周圍都有相通的大走廊。寬敞的殿堂里,12米高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面目清秀圓潤,神態極其莊嚴。大殿西側的84尊大悲菩薩群像,以及千手觀音菩薩左右的漢白玉白衣觀音、文殊菩薩、背後的西方三聖、十二圓覺,個個雕塑得精緻細膩,形態獨特。古塔有的輕顰,有的微笑,有的威嚴,有的慈祥,有的在凝視,有的在沉思。所塑之像活畫人間百態,盡現菩薩胸懷。該寺除五大殿的主體建築體外,還有很多配套建築。如:一頂三檐、六面留窗的鐘樓、鼓樓和盤龍翹角的亭廊以及高大的東西廊房、茶園、二僧院、法物流通處、住宿部、小賣部和食堂。所有建築錯落有致,全是對稱圖形,都是鋼筋水泥建造的仿古建築。其造型之優美,布局之合理,工藝之精巧,氣勢之雄偉,為中國寺院建築圖譜又添上絢麗的一筆。

銅殿

靈鷲寺單檐塔靈鷲寺單檐塔

靈鷲寺單檐塔的銅殿高八點三米,寬四點七米,深四點五米,是明朝萬曆年間用銅十萬斤鑄成的。殿內四壁鑄滿了佛像,號稱萬佛;銅殿隔扇的外壁,鑄有各種圖案和花卉鳥獸,如玉兔拜月、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等,非常精緻。銅殿前原有銅塔,暗含之意,現僅留下兩座,八面十三層,玲瓏秀麗,引人注目。華嚴經字陳列在藏經樓內。這座字塔是用蠅頭小楷字組成的。在長一丈八尺,寬六尺的黃綾和白綾上,寫有《華嚴經》八十卷,六十萬零四十三字。這是清朝康熙帝年間蘇州許德心用四年時間設計、八年時間書寫完成的作品,確實珍貴。大銅鐘懸掛在靈鷲寺的鐘樓內。這口鐘鑄於明朝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重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半。為什麼不鑄成一萬斤呢?這是為了忌諱皇帝“萬歲”老爺的“萬”字。這口鐘名叫幽冥鍾。鐘的外部,鑄有楷書佛經一部,共一萬餘字。因為敲擊時鐘聲綿長,傳播深遠,所以人們又把此鍾叫做長鳴鐘,也稱為長命鍾。

相關詞條

廣化寺塔、法門寺塔、禪房寺磚塔、永祚寺雙塔、阿育王塔、妙樂寺塔、泛舟禪師塔、清涼國師塔、盛茂和尚塔

中國古塔大全2

古塔,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載體之一,古塔為祖國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譽為中國古代傑出的高層建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