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公塔[新疆蘇公塔]

蘇公塔[新疆蘇公塔]
蘇公塔[新疆蘇公塔]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蘇公塔位於新疆吐魯番市東郊2公里處的葡萄鄉木納爾村,是一座造型新穎別致的塔形伊斯蘭教建築。蘇公塔是新疆境內現存最大的古塔,建成於公元1778年,迄今已有230多年的歷史,它是清朝[中國歷史朝代]時期維吾爾族著名愛國人士吐魯番郡王額敏和卓為了恭報清王朝的恩遇,表達自己對真主的虔誠,並使自己一生的業績流芳後世,而自出白銀7000兩建造。蘇公塔又名額敏塔,之所以稱作蘇公塔,完全是因為該塔由額敏郡主的兒子蘇萊曼建造完成,故得名於此。

基本信息

簡介

蘇公塔蘇公塔
蘇公塔又名額敏塔,位於新疆吐魯番市東郊2公里處的葡萄鄉木納爾村,是一座造型新穎別致的伊斯蘭教塔。額敏和卓是魯克沁王的後裔,1694年出生於哈拉和卓,是吐魯番地區的統治者和宗教領袖,曾因維護祖國的統一,被清政府封為“扎薩克”。在平定準噶爾、大小和卓叛亂的鬥爭中屢建功勳,分別於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先後被封為輔國公、鎮國公。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又被清政府授予郡王品級,第二年正式封為郡王。蘇公塔是吐魯番郡王蘇來滿二世為紀念和表彰其父額敏和卓的功績而修建的。

位置概況

蘇公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稱額敏塔,位於吐魯番市東郊2公里的木納村,它是清朝名將吐魯番郡王額敏和卓,為了恭報清王朝的恩遇,表達自己對真主的虔誠,並使自己一生的業績流芳後世,而自出白銀7000兩建造,額敏和卓死後次年,其次子蘇來曼建成於1777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建築特色

蘇公塔蘇公塔

蘇公塔是一座造型新穎別致的伊斯蘭教古塔,它是新疆境內現存最大的古塔,全部用青灰色磚建成。高44米,塔基直徑為10米,塔身下大上小,呈圓錐形。塔內有螺鏇形台階72級通往頂部。塔身周圍不同方向和高度,設有14個視窗。塔的表面分層砌出三角紋、四瓣花紋、水波紋、菱格紋等15種幾何圖案,具有濃厚的伊斯蘭建築風格。位於吐魯番市東南2千米許一處開闊的空地上,塔的南面就是安樂古城遺址。

蘇公塔全是用一式的灰黃色磚砌成的圓形巨塔,塔高37米,基部直徑10米。塔門入口處有兩通陰刻石碑立於塔下,一為維吾爾文,一為漢文。漢文碑記全文如下:

蘇公塔清真寺蘇公塔清真寺

大清乾隆皇帝舊仆吐魯番郡王額敏和卓,口領扎薩克口蘇來曼等。念額敏和卓自受命以來,壽享八旬三歲。口口上天福庇,並無纖息災難,保佑群生,因此報答開恩,虔修塔一座,費銀七千兩整。爰立碑記,以垂永遠,可為名教,恭報天恩於萬一矣。乾隆四十口年端月吉日立。

很明顯,修建額敏塔是為了恭報清王朝對額敏和卓一家的知遇之恩,並使額敏和卓一生的業績能留芳千古。“以垂永遠,可為名教”而建造的。

旁邊建一可容納千人作禮拜的清真寺。塔體簡樸,明快,有14種幾何圖案和整體向上均勻收縮的圓錐體形,十分悅目。更妙的是塔的內部結構,這裡不用一根木料,而是在塔的中心用磚砌出72級螺鏇式階梯當作中心柱體,既代替木結構支撐加固了塔身,又可作梯攀登通達塔頂,這是木材奇缺的吐魯番維吾爾族建築大師們創造的具有伊斯蘭建築風格的藝術珍品。

蘇公塔清真寺蘇公塔清真寺

額敏和卓是吐魯番維吾爾族的領袖,由於維護祖國統一,功勳卓著,被清王朝冊封為郡王。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耗銀7000多兩在額敏和卓83歲時建成此塔。塔基下的一塊石碑,記載著建塔的原委,是額敏和卓晚年為慶壽、報答安拉的天恩並使額敏和卓一生的業績能流芳千古,,“以垂永遠,可為名教”而建造的。表達對清朝皇帝的忠誠。該塔已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來這裡參觀禮拜的人絡繹不絕。

與蘇公塔相鄰的蘇公塔禮拜寺,是新疆境內大的伊斯蘭教清真寺之一,占地2500平方米,室內寬敞,建築莊嚴、古樸、可容納上千人做乃瑪孜。每逢肉孜節、古爾邦節,穆斯林民眾,近的三人一群、五個一簇湧向禮拜寺;遠的,騎毛驢、騎腳踏車、坐汽車從四面八方雲集這裡,頒經禮聖,祈求福佑。

自然氣候

吐魯番地區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暖溫帶荒漠氣候,日照充足,熱量豐富但又極端乾燥,降雨稀少且大風頻繁,故有“火洲”、“風庫”之稱。這裡全年日照時數為3000-3200小時左右,比我國東部同緯度地區多1000小時左右,太陽年輻射量139.5-150.4千卡/平方厘米,比同緯度的華北、東北地區多15-20千卡/平方厘米,僅次於青藏高原。全年平均氣溫13.9℃,高於35℃的炎熱日在100天以上。夏季極端高氣溫為49.6℃,地表溫度多在70℃以上,有過82.3℃的紀錄。當地素有“沙窩裡烤熟雞蛋”、“石頭上烤熟麵餅”之說。冬季極端最低氣溫-28.7℃;日溫差和年溫差均大,全年10℃以上有效積溫5300℃以上,無霜期長期達210天左右。由於氣候炎熱乾燥,這裡乾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僅有16.4毫米,而蒸發量則高達3000毫米以上。

主要景觀

蘇公塔高聳壯觀。塔身呈圓柱形,通高37米,底部直徑10米。全部以磚塊築成,外面疊砌成各種花紋,有各式菱格紋、山紋、水波紋、變體四瓣花紋等幾何圖案,共達15種之多,都是維吾爾族的傳統紋樣,美觀大方,富有韻律感。

蘇公塔蘇公塔

塔體又於不同的方向和高度,築有14個視窗塔內有螺鏇形72層台階的盤道,人們可以拾級而上,直至塔頂。該塔與旁邊的清真寺緊緊相依,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寺院為長方形。寺門朝東,呈尖頂拱形。寺內禮拜堂正東築一拱頂大院,與西面大寶相對,南、北兩面各由20個拱頂相連,中間是可容納千把人做禮拜的大殿。這些用土塊砌成的拱形建築,具有吐魯番地區建築藝術特色。當地維吾爾族人民相傳:蘇公塔和清真寺都是清代維吾爾族建築大師伊布拉音等人設計建造的。這一建築群是維吾爾族人民辛勤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是維吾爾族古代建築的藝術的又一體現,據說這種塔的建築式樣可能在全國獨一無的。在蘇公塔入口處,保存有建塔時的石碑一塊,兩面分別用維吾爾、漢兩種文字記載了建塔的原因。但是維吾爾、漢文碑銘中,關於蘇公塔建造的記述卻是不同的。

建造者

額敏和卓新疆吐魯番的維吾爾貴族(?~1777),世代居住在魯克沁。吐魯番維吾爾族的領袖,由於維護祖國統一,功勳卓著,被清王朝冊封為郡王。原來臣屬於準噶爾部。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清軍西征準噶爾部,進軍至吐魯番,額敏和卓脫離準噶爾部,率眾投歸清朝。雍正十年(公元1732),為了躲避準噶爾部的報復,他率眾東遷甘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在隨清軍西征準噶爾後,於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又隨清軍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由於立功極多,被封為郡王。現在位於吐魯番市東部的蘇公塔就是為紀念他而修建的。

蘇公塔蘇公塔

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耗銀7000多兩在額敏和卓83歲時建成此塔。塔基下的一塊石碑,記載著建塔的原委,是額敏和卓晚年為慶壽、報答安拉的天恩並使額敏和卓一生的業績能流芳千古,,“以垂永遠,可為名教”而建造的。表達對清朝皇帝的忠誠。該塔近年已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來這裡參觀禮拜的人絡繹不絕。額敏和卓是一位傑出的愛國者,他的一生是維護祖國統一的一生。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八個兒子,除了長子努爾邁哈默特因病早殤生平不詳外,其餘的七個兒子在平定準噶爾部分裂以及大小和卓叛亂活動中,屢立戰功,多次受到清政府的嘉獎和表彰。三子茂薩,四子鄂羅木札布先後任伊犁阿奇木伯克。六子伊斯堪達爾任喀什噶爾阿奇木伯克。1793年任協辦大臣,加恩賞戴三眼花翎,先後三次去北京朝覲,乾隆、嘉慶皇帝賜宴款待,賞賜黃韁,優禮有加,享獲殊榮。額敏和卓病故後,次子蘇來滿子承父業,承襲了吐魯番郡王爵,成為第二位吐魯番郡王。新疆吐魯番的維吾爾貴族,世代居住在魯克沁。原來臣屬於準噶爾部。額敏和卓是一位傑出的愛國者,他的一生是維護祖國統一的一生。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八個兒子,除了長子努爾邁哈默特因病早殤生平不詳外,其餘的七個兒子在平定準噶爾部分裂以及大小和卓叛亂活動中,屢立戰功,多次受到清政府的嘉獎和表彰。三子茂薩,四子鄂羅木札布先後任伊犁阿奇木伯克。六子伊斯堪達爾任喀什噶爾阿奇木伯克。年任協辦大臣,加恩賞戴三眼花翎,先後三次去北京朝覲,乾隆、嘉慶皇帝賜宴款待,賞賜黃韁,優禮有加,享獲殊榮。額敏和卓病故後,次子蘇來滿子承父業,承襲了吐魯番郡王爵,成為第二位吐魯番郡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