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興寺

隆興寺

隆興寺位於河北正定,是國內現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保存了比較完整的一座佛教寺院。創建於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年),始稱龍藏寺,北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奉宋太祖趙匡胤之命於寺內修鑄一尊高七丈三尺的銅質千手觀音並蓋大悲閣後,遂以大悲部長為主進行擴建,基本奠定了現有的平面布局和規模,成為國內名剎之一。金、元、明各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維修。清朝康乾盛世,曾兩次奉旨重修全部建築,寺院規模不斷擴大,發展到鼎盛時期,康熙四十九年,頒賜“敕建隆興寺”匾額。

基本信息

景區概況

隆興寺隆興寺
隆興寺占地82500平方米,主要建築分布在南北中軸線上。建築自南向北依次為照壁、石橋、天王殿、大覺六師殿(遺址)、摩尼殿、牌樓、戒壇、慈氏閣、轉輪藏閣、大悲閣、御書樓、集慶閣、彌陀殿、毗盧殿。
主體建築為大悲閣,五檐三層,高33米。閣內正矗立著高大銅佛鑄像,這就是名聞遐邇的千手千眼觀音正定大菩薩。大佛始鑄於北宋開寶四年1971年,是北京周邊地區4尊大佛之一,即北京雍和宮大佛、天津薊縣獨樂寺大佛、承德普寧寺大佛。寺內盡端的毗佛殿,創建於明代。殿內有銅鑄的毗盧佛像,設計精巧,造型奇特,是國內孤例。佛像整體分三層蓮座,每層四尊銅像,各向一方,相背坐於蓮座中央。蓮座的第一蓮瓣上刻一小佛,總計大小佛像1072尊。

寺內有六處文物堪稱全國之最:被古建專家梁思成先生譽為世界古建築孤例的宋代建築摩尼殿;被魯迅先生譽為“東方美神”的倒座觀音;中國早期最大的轉輪藏;被推崇為隋碑第一的龍藏寺碑;中國古代最高大的銅鑄大佛;中國古代最精美的銅鑄毗盧佛。此外,寺內東北側還建有集文物展示、旅遊休閒為一體的明清代園林——龍騰苑。

隆興寺內碑碣林立,其中有隋代龍藏寺碑一方。寺北有榮國府,近在咫尺,是為拍攝電視劇《紅樓夢》而建。

隆興寺歷史

隆興寺隆興寺
隆興寺始建於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年),時稱“龍藏寺”。 唐改額龍興寺。宋開寶二年(公元969年),宋太祖趙匡胤巡境按邊駐蹕真州(正定)到城西大悲寺禮佛得知寺內所供四丈九尺的銅鑄大悲菩薩毀於五代,遂勒令重鑄大悲菩薩金身於龍興寺,並動建大悲寶閣,開寶四年(公元971年)興工,開寶八年(公元975年)落成,而後以此為主體採用中軸線布局進行擴建,形成了一個南北縱深、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宋代建築群,龍興寺遂躍為“河朔名寺”。 隆興寺這座千年古剎,歷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駐蹕,上香禮佛,題詩書匾,刻碑立石。元代曾多次賜金重修,並賜田畝、經卷、長明燈錢資助寺院的經濟和佛事,致使龍興寺僧徒增多,規制完善,日臻隆盛。著名高僧膽巴曾一度住持龍興寺,並施白金千兩重修大覺六師殿。明萬曆年間敕修寺內主要建築和佛像。清朝康、乾二帝出巡曾多次與此住架,拈香禮佛,以祈皇圖永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至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至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兩度奉敕大修,並於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在西側增建帝王行宮,形成了東為僧徒起居之處、中為佛事活動場所、西為行宮三路並舉的建築格局,達到了鼎盛時期。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賜額“隆興寺”,並被譽為“海內寶剎第一名區”清朝末葉至民國年間,政治腐敗,經濟凋敝,戰爭頻仍,隆興寺也隨之頹敗。清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西路行宮被天主教堂侵占,中、東兩路建築也是殿閣傾圮,僧堂損漏。寺院游僧日少,門庭冷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隆興寺受到了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科學保護。1961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1953年成立專門文物保管機構至今,國家屢撥巨款對寺院進行修葺和擴建,使古剎逐漸恢復其盛世風貌。正定是一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位於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北15公里的地方。西望太行山,南臨滹沱河,素有“燕南古都,京畿屏障”之譽。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分別從縣城東西兩側穿過。城內現存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隆興寺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座落在正定縣城東隅。

自1974年以來,先後有田紀雲、薄一波、李鵬、李瑞環、吳階平、彭沖、彭佩雲、錢其琛、江澤民、遲浩田、姜春雲等70多位國家領導人蒞臨隆興寺,2001年11月5日,江澤民總書記視察隆興寺時,對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給予高度評價並題詞留念。

習近平與隆興寺的重新修繕

1982年,年僅28歲的習近平來到正定擔任縣委副書記。正定豐富的古建築群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很快就吸引了這位年輕的副書記,他熟讀縣誌、史料,走街串巷,勘察古蹟,細品文化。對於傳統文化的喜愛使得他非常重視文物保護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要求整改。一次,他在隆興寺院西側,看到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撰寫的名碑“本命長生祝延碑”上沾滿泥土,缺乏保護,當即找到主管領導,並提出嚴肅批評。習近平同志說:“我們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會愧對後人。”習近平多次找到河北省委,詳細匯報正定的歷史文化和發展思路,得到了理解與支持,省直有關部門隨後向正定撥出古建修繕專用款172萬元。利用這筆錢,正定對隆興寺方丈院、天王殿、戒壇、彌陀殿等進行了修繕和彩繪,建了停車場,將這座千年古剎修成了一座莊嚴的佛教道場。這在當時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從此,到石家莊出差辦事的,路過石家莊的,都紛紛慕名前去參觀。1984年,到正定旅遊的人數大幅增加到40萬人次;1985年,遊客突破50萬人次。1985年,習近平離開正定調到南方工作後,仍密切關注正定的發展,曾先後五次回到正定視察。

主要景點

摩尼殿

隆興寺隆興寺
寺內獨特建築,當推摩尼殿。摩尼殿坐落在中軸線前部,始建於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歷史,總面積為1400平方米。大殿結構十分奇特,屬抬梁式木結構,平面呈十字形。殿內的粱架結構均與宋《營造法式》相符,大木八架椽屋,前後乳栿四柱結構形式。正中殿身五間,進深五間。中央部分為重檐歇山頂,四面正中各出山花向前抱廈,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點和見格,殿頂為綠琉璃瓦剪邊、檐下飾雄大的綠色斗拱,翼角弧度圓潤而微微向上翹起。大殿雄偉壯觀,又不失矯健優美。殿脊、飛檐曲線如波,自然流暢;四角微翹,如鳥振翅欲飛。像這樣立體禮富淤變化,形制頗為特殊的古建築,在我國早期古建築中實屬罕見。
隆興寺隆興寺
殿內正中佛壇上,塑有釋迦牟尼文殊普賢阿難迦葉像,其中一佛(釋迦牟尼)、二弟子(阿難、迦葉)像為宋代原塑。檐牆及圍繞佛壇的扇面牆上,均繪有明代成化年間繪製的壁畫,題材內容為佛傳故事。壁畫色彩艷麗,線條流暢。扇面牆背麵塑有玲瓏別致的須彌山,山間塑有羅漢、獅、象等,中部有一尊明代彩塑觀音坐像,頭戴寶冠,肩披瓔珞飄帶,胸臂裸露圓潤,一足踏蓮,一足踞起,雙手撫膝。鼻樑微高,柳葉細眉,面容恬靜安詳,姿態優雅端莊;實為我國古代彩塑傑作。殿後南壁浮雕五彩懸山中的倒坐觀音,頭戴寶冠,肩披瓔珞飄帶,胸臂裸露,圓潤豐滿,一足踏蓮,一足踞起,雙手撫膝,細眉之下,雙目俯視,神態安詳,姿態端莊優雅,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被魯迅先生譽為“東方美神”。經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批准,從1977年下半年起至1980年底,對摩尼殿進行了落架重修。

大悲閣

大悲閣是隆興寺的主體建築,五檐三層,高33米。閣內正矗立著高大銅佛鑄像,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正定大菩薩。這尊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有22.28米高,有42臂分別執日、月、淨瓶、寶杖、寶鏡、金剛杵等法器。面部情端祥恬靜,仁慈莊重。達到了瞻之彌高、仰之益恭的藝術效果。
隆興寺隆興寺
大佛始鑄於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有三千匠役投身這項工程。由於佛像超高,所以採取自下而上,分段接續鑄造。第一段鑄蓮花座,第二段澆至膝部......第七段澆鑄至頂部。工程浩大,工諏複雜,比承德外八廟普寧寺大乘之閣的觀音木雕像難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邊地區4尊大佛之一,即北京雍和宮大佛、天津薊縣獨樂寺大佛、承德普寧寺大佛。寺內盡端的毗佛殿,創建於明代。殿內有銅鑄的毗盧佛像,設計精巧,造型奇特,是國內孤例。佛像整體分三層蓮座,每層四尊銅像,各向一方,相背坐於蓮座中央。蓮座的第一蓮瓣上刻一小佛,總計大小佛像1072尊。隆興寺內碑碣林立,其中隋代龍藏寺碑一方,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和史料價值。
隆興寺隆興寺
1944年重修大悲閣時,拆掉了兩側的御書樓和集慶閣,建築面積較原來縮小了三分之一。東、西、北三面牆壁上的宋代壁塑也已無存。閣內有樓梯直達頂層,可憑欄縱觀正定古城風光。歷代文人墨客登臨此閣,吟詩詠賦,留下了許多美好詩篇。元代詩人薩都刺詩云:“眼中樓閣見應稀,鐵凰樓檐勢欲飛,天半寶花飄關道,月中桂子落僧衣。高擎玉露仙人掌,上礎銀河織女機,全趙堂堂遺物在,山川良是昔人非。”

大悲閣前,東側為轉輪藏閣(藏經樓),西側為慈氏閣。轉輪藏閣坐西朝東,面闊三間,進深四間,重檐歇山頂,平面近似方形。閣內正中安置木製的直徑七米、八角形的“轉輪藏”(即轉動的藏經櫥):中間兩根金柱各向左右讓出,其梁架結構,作出由下檐斗拱彎曲向上與承重梁銜接的彎梁,上層梁則有大斜柱(叉手)的套用,是早期木構建築中的傑作。慈氏閣與轉輪藏閣大體相似,閣內採用永定柱造和減柱造的做法,是其建築結構上的特點。特別是檐牆一周的柱子均採用永定柱造的做法,是國內現存宋代建築中的孤例。閣內二米高的須彌座上,立有一木雕像,高七米,為彌勒佛形象,或稱“慈氏菩薩”,是宋代遺物。

碑刻

隆興寺隆興寺
在隆興寺內,還保存有隋唐以及宋、金、元、明、清各代碑刻三十多通,其中龍藏寺碑是隋開皇六年(586年)創建龍藏寺時所立,是我國現行的著名古碑之一。碑高2.1米 寬0.9米,碑額題“恆州刺史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15字。碑文為開府長史兼行參軍張士禮撰文,無書寫入姓名。書體方整有致,結構樸拙,筆畫遒勁有力,具有古拙幽深的美感,不僅記載了隆興寺的始建,具有史料價值,而且有很高的書法藝術價值。它上承南北朝餘風,下開初唐書法諸家先河,被王國維譽為“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獨為隋碑第一也”。是我國現行的著名古碑之一。

評價

隆興寺隆興寺
寺內建築布局規整,形式多樣,是我國現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一座佛教寺廟建築群。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評價說“京外名剎當首推正定府的隆興寺。”隆興寺是全國十大名寺之一,隆興寺整個寺院除了兩座碑亭以外,幾乎全是宋代建築物,是我國目前僅存的宋代建築範例之一。它雖經千百年風雨侵蝕,仍能顯現當時“重檔通霄漢,正殿俯星辰”的規模和雄姿。
2001年11月,隆興寺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4A”景區

旅遊信息

門票:40元

交通:市內可乘201路公車,車費3元。

相臨景點

中國傳統寺廟

寺廟--我國的藝術瑰寶庫,它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寺廟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國各個朝代的歷史文物,謂之“歷史文物的保險庫”,當之不愧。寺廟建築與傳統宮殿建築形式相結合,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民俗特色。同時,寺廟文化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地一年一度的廟會如火如荼,不僅豐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圍,同時促進了地方旅遊業的發展。

石家莊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石家莊市的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既有秀美的自然風光,也有珍貴的文物古蹟,已形成了紅色旅遊、綠色旅遊、古文化旅遊、新都市旅遊四大系列旅遊特色產品,全市現有對外開放且具規模的景區(點)50餘處,其中國家4A級景區6處,國家3A級景區3處,國家2A級景區2處。
景點隆興寺;開元寺鐘樓;孔廟大成殿;中山國都城遺址;毗盧寺;陀羅尼經幢;柏林禪寺;革命聖地西柏坡;蒼岩山;安濟橋;正定;天桂山;嶂石岩;駝梁;五嶽寨;抱犢寨;封龍山;清涼山;仙台山;蟠龍湖;龍泉寺;平山溫泉;秦皇古道;石頭村;伏羲台;趙州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