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三國時期天文學家]

陳卓[三國時期天文學家]

陳卓,三國時吳國人。約公元3世紀30年代生;公元4世紀20年代前後卒。天文學家。撰寫了《天文集占》10卷,《四方宿占》和《五星占》各1卷,《萬氏星經》7卷,《天官星占》10卷等占星學方面的著作。陳卓青壯年時即任吳國太史令。他善於星占,精通天文星象,曾與吳國天文學家王蕃同時或稍後作《渾天論》,並於這一時期開始收集當時流行的甘氏、石氏、巫鹹氏三家星官,進行匯總的工作。公元280年晉滅吳後,陳卓自吳都建鄴(今南京)入洛陽,任晉國太史令。這期間他繪成了總括三家星官的全天星圖,並寫了占和贊兩部分文字,還撰寫了《天文集占》10卷,《四方宿占》和《五星占》各1卷,《萬氏星經》7卷,《天官星占》10卷等占星學方面的著作。4世紀初,陳卓已從太史令職位上離任,但仍參與皇室天文星占事宜。公元316年,西晉亡,陳卓重返江東,於317年在東晉都城建康(今南京)參與了元帝司馬睿的立國,復為太史令。此後史籍中再未見到有關他活動的記載。

基本信息


簡介

三國時吳國人。約公元3世紀30年代生;公元4世紀20年代前後卒。天文學家。  

經歷

陳卓建立起一個有283 個星官、1464 顆星的星官體系陳卓建立起一個有283 個星官、1464 顆星的星官體系

陳卓青壯年時即任吳國太史令。他善於星占,精通天文星象,曾與吳國天文學家王蕃同時或稍後作《渾天論》,並於這一時期開始收集當時流行的甘氏、石氏、巫鹹氏三家星官,進行匯總的工作。公元280年晉滅吳後,陳卓自吳都建鄴(今南京)入洛陽,任晉國太史令。這期間他繪成了總括三家星官的全天星圖,並寫了占和贊兩部分文字,還撰寫了《天文集占》10卷,《四方宿占》和《五星占》各1卷,《萬氏星經》7卷,《天官星占》10卷等占星學方面的著作。4世紀初,陳卓已從太史令職位上離任,但仍參與皇室天文星占事宜。公元 316年,西晉亡,陳卓重返江東,於317年在東晉都城建康(今南京)參與了元帝司馬睿的立國,復為太史令。此後史籍中再未見到有關他活動的記載。

重要工作

陳卓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是綜合甘、石、巫鹹三家源於戰國或秦漢的天文學派所定的星官,將其構成了一個有283官、1464顆恆星的相對完整的全天星官系統。由於原著已佚,現在推求陳卓的工作情況依據的都是後代的作品,主要有《敦煌寫本》中的“三家星經”和《玄象詩》中的“玄象詩”,唐代所編的《晉書》和《隋書》中的天文志及《開元占經》等。據這些材料分析,陳卓所定的全天星官系統中,石氏中外官共有93官,627星,甘氏118官,511星,巫鹹氏44 官,144星,加上二十八宿的182星,共283官,1464顆恆星。(由於依據的原始材料不同,各研究者所列星數小有差異。)研究表明,陳卓總三家星著於圖錄的大體步驟是,先以二十八宿為基礎,再將石、甘、巫三家星去其重複,存其不同補入其中,對石、甘、巫三家星的重複者基本上採取先石氏、次廿氏、再巫鹹氏的原則。  

陳卓所總結的全天星官名數一直是後世製作星圖、渾象的標準。據記載,劉宋錢樂之在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和十七年(公元 440年)兩次鑄造渾象,都採用陳卓所定的數字,並用三種不同的顏色來區別三家星。隋代庾季才等人即以這種渾象為基礎,參照各家星圖,繪為蓋圖。7世紀末 —8世紀初,又有唐代學者王希明作《丹元子步天歌》,以七字一句的詩句介紹了陳卓所總結的283官,1464顆星,並創造性地把全部天空分作三十一個大區,即後世流傳的三垣二十八宿分區法。這一分區法一直到近代都是我國觀測星象星象的基礎。陳卓的全天星官系統由此沿用了1000多年。

成就

三國時期的天文學家陳卓(活動年代約公元270年前後),綜合了歷代各派占星家對天象的觀測記錄,編就了包括283(星)官1464個恆星的星表,被《晉書.天文志》採用,成為我國一千多年來天文曆法研製和星象占驗的天文圖基礎。

繪製古星圖

在公元四世紀的三國時期,天文學家陳卓(310年),把這三派的星表彙編在一起,加了注釋,並根據這些數據,繪製了一幅恆星和星官圖,所包含的恆星已有1464顆,星官(古代的星座)283個,不過,今天大多數的天文史家相信,古代中國最早的星圖繪製,應可追溯到漢代,張衡(78一139)所繪的《靈憲圖),只可惜也是失傳了。

南北朝間(424–453年),錢樂之根據陳卓的名單,繪成一種經過改良的星圖,並用銅鑄造了一個渾儀(即天球儀),以紅、黑和白三色來標認三派天文學的觀測記錄。日後的一段長時間,更成為各家繪製星圖時的參照基礎。一幅現藏於倫敦博物館,相信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和星數最多的星圖––著名的敦煌星圖(公元940年前後),就是屬於這種著色星圖的手抄本。

世界知名的天文學家

天文學家是研究天文學、宇宙學、天體物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科學家。因為有些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對天文理論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所以下面的列表中也包括這些人。以下為世界各地知名的天文學家列表。
貝琳
邊岡
曹士
甘德
郭守敬
韓顯符
何承天
姜岌
京房
瞿曇羅
瞿曇悉達
瞿曇譔
阮元
沈括
石申
石申夫
李淳風
李善蘭
李業興
梁令瓚
劉焯
劉洪
劉羲叟
劉向
劉歆
劉智
馬哈麻
馬沙亦黑
馬依澤
梅文鼎
梅文鼎家族
南宮說
蘇頌
汪日楨
王錫闡
王恂
郗萌
羲和
徐光啟
燕肅
揚雄
楊偉
楊忠輔
姚舜輔
耶律楚材
一行
虞喜
秦九韶
張衡
張載
張子信
趙友欽
趙知微
周琮
朱熹
朱載堉
祖沖之
司馬遷
札馬魯丁
卓[三國時期天文學家]
賈逵[東漢天文學家]
銳[清代天文學家]
徐昂[唐代天文學家]
丹戎
默冬
德西特
哈根斯
拉普拉斯
赫茨普龍
喜帕恰斯
阿拉托斯
貝塞耳
伽利略
漢斯·勞
花剌子密
約翰·繆勒
百武裕司
勒威耶
洛韋爾
桑德奇
西蒙·紐康
馬丁·賴爾
愛德溫·哈勃
沃爾特·巴德
巴特·揚·博克
弗拉馬里翁
卡西尼家族
昌德拉塞卡
哈羅·沙普利
愛德華·洛希
本特·斯特龍根
安東尼·休伊什
卡爾·央斯基
弗里茨·茲威基
喬凡尼·卡西尼
傑拉德·柯伊伯
漢尼斯·阿爾文
阿姆巴楚米揚
阿里斯塔克斯
埃拉托斯特尼
傑拉德·柯伊伯
威廉·赫歇爾
愛德蒙·哈雷
卡羅琳·赫歇爾
約翰·赫歇爾
德克·布勞爾
德克·布勞威爾
第谷·布拉赫
尼古拉·哥白尼
歐瑪爾·海亞姆
威理博·司乃耳
雅各布·卡普坦
亞德里安·布拉奧
嗎格麗特·伯比奇
傑弗里·伯比奇
查爾斯·梅西耶
弗雷德·霍伊爾
卡羅琳·盧克雷蒂婭·赫
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爾
約翰·弗里德里希·威廉
喬治·埃勒里·海耳
維塔利·拉扎列維奇·金
喬治·愛德華·勒梅特
格羅特·雷伯
貝蒂爾·林德布拉德
魯道夫·閔可夫斯基
阿諾·彭齊亞斯
簡·亨德里克·奧爾特
亞瑟·斯坦利·愛丁頓
約翰·佛蘭斯蒂德
約翰內斯·克卜勒
讓·勒朗·達朗貝爾
約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阿布德·熱哈曼·阿爾蘇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