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桂榮

閔桂榮

閔桂榮,1933年6月2日出生於福建莆田,工程熱物理學及空間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顧問 。 1952年閔桂榮考入廈門大學工學院機械系,之後因院系調整轉入南京工學院學習;1963年前蘇聯科學院動力研究所研究生畢業後回到中國,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工作;1975年擔任衛星總體部的領導職務,負責返回式衛星總體設計工作;1985年被任命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1986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1990年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2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93年被委任為國家“863計畫”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1994年當選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1996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1年獲得國家“863”計畫突出貢獻獎 。 閔桂榮前期主要從事工程熱物理研究,特別是太空飛行器熱控制研究和發展工作,後期從事人造衛星總體技術的領導工作 。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閔桂榮 閔桂榮

1933年6月2日,閔桂榮出生於福建省莆田縣一個貧民家庭。

1952年,閔桂榮從莆田市第一中學畢業 ,並考入廈門大學工學院機械系就讀,之後因為中國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調整,轉入南京工學院(1988年更名為東南大學)學習。

1956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 1960年,前往前蘇聯科學院動力研究所學習。

1963年,熱物理學研究生畢業,獲得前蘇聯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之後回到中國,被國家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工作,承擔航空發動機傳熱問題的研究工作。

閔桂榮 閔桂榮

1965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關鍵技術攻關全面展開,既沒學過也沒幹過人造衛星技術,只在展覽會上見過人造衛星模型的閔桂榮領命承擔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有關熱控制技術的研製任務,帶領一批平均年齡不到25歲的年輕人進行攻關,先後擔任衛星總體設計部副主任、主任(至1968年1月)。

1968年,擔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至1985年1月) 。

1975年,閔桂榮擔任衛星總體部的領導職務,負責返回式衛星總體設計工作。

1979年,閔桂榮率領空間熱物理代表團赴美參加美國宇航學會熱物理年會,這是中國航天科技工作者首次在國際會議上進行高水平的航天學術報告。

1985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航天工業部任命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至1985年1月) 。

1986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1987年7月,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邀請全國科技界各領域14位中年科技專家及夫人到北戴河休息兩周,閔桂榮也在受邀之列 。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隸屬於技術科學部。

1992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93年,被委任為國家“863計畫”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領導和組織了中國未來航天高技術的預先研究工作。

1994年,當選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太空飛行器熱控制

閔桂榮在太空飛行器熱控制方面,負責完成了中國多種人造衛星的熱控制任務,並在太空飛行器熱控制理論、方法和技術方面作出系統和創造性的成就。閔桂榮主持並研究制定了衛星熱平衡試驗的理論、方法和技術,並提出了衛星熱平衡方程積分關係式。他和同事們開闢的航天熱控制這門新技術,不僅成功地解決了中國早期各種衛星的溫度控制問題,而且為以後研製多種人造衛星提供了技術基礎,並使中國熱控制技術水平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

•衛星總體設計

閔桂榮作為衛星總體設計的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領導完成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和多顆返回式衛星的研製和飛行工作。

1975年11月,閔桂榮負責的返回式衛星首次發射成功,衛星入軌飛行三天后按計畫返回中國大地,並首次帶回空間遙感照片,但是這顆衛星在返回防熱、落點精度等方面暴露出的技術問題不盡如人意,為改進設計,做好後兩顆返回式衛星的研製工作,此時唐山大地震突然爆發,閔桂榮和同事們不顧安危走進車間和實驗室,當再赴發射場時,飛行試驗終於取得圓滿成功,中國由此而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具有回收衛星能力和技術的國家。

1983年,閔桂榮被調任去領導研製一種新型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並擔任該種衛星總設計師職務。經過四年的研製攻關,完成了01批次三顆衛星的製造,並分別於1987、1988、1990年連續三次發射成功,完成飛行試驗,帶回了高精度遙感照片。

1985年,閔桂榮擔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之後,當衛星研製面臨經費困難時,他強調航天技術是立院之本,困難再大,也要集中精力搞航天技術;當國防科技面臨體制改革時,他又適時提出了“以天為本,天地結合,走向世界”的新的發展戰略。在這一時期,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共成功研製發射了12顆人造衛星,空間技術也日益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發揮積極作用。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開始為其他國家在返回式衛星上進行微重力搭載試驗,並與巴西簽定了合作研製中巴資源衛星的計畫,中國衛星技術首次走向世界 。

•學術論著

截至2003年,閔桂榮先後發表科技論文70多篇,刊登和發表在中國國內外重要刊物或學術會議上,還出版《太空飛行器控制》、《宇航技術工程手冊》、《衛星熱控技術》等書籍 。

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名稱作者出版社
2003.09《獻身航天 造福人類 閔桂榮院士文集》閔桂榮著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
2001《航天技術詞典》閔桂榮主編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8.12《航空航天科學技術 航天卷》閔桂榮主編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1.09《衛星熱控制技術》閔桂榮主編北京:宇航出版社
1991.09《飛彈與航天叢書衛星工程系列 衛星熱控制技術》閔桂榮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
1985.08《太空飛行器熱控制 第2版》閔桂榮,郭舜著北京:科學出版社
1985.08《太空飛行器熱控制》閔桂榮,郭舜著北京:科學出版社
1982.12《宇航技術工程手冊》(蘇)索洛多夫編;閔桂榮譯北京:科學出版社
1965《不同流體自然對流放熱過程的研究》閔桂榮著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成果獎勵

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1985年返回式衛星和東方紅一號衛星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第五完成人)
1990年某定位衛星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第一完成人)

人才培養

閔桂榮對培養人才工作極為重視,早在20世紀60年代留蘇回國後,他在中國科學院工作時,就多次為中國科技大學高年級學生講學,並指導畢業生論文等工作。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擔任領導期間,他十分重視研究生和在職人員的培養工作。他採取有力措施促進該院教育工作的發展。同時,他還積極支持有關高等院校新辦專業培養航天人才的工作,他是中國國內5所重點大學的兼職教授。除此之外,在空間技術研究院,閔桂榮是博士生導師,還指導培養了一批空間技術方面的博士、碩士研究生 。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來源
1980年航天工業部勞動模範稱號
1986年國家人事部評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88年國防科工委頒發的榮譽獎
199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1年航天工業部勞動模範稱號
1996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1997年國家“863”計畫突出貢獻獎
2001年國家“863”計畫突出貢獻獎

個人生活

閔桂榮3歲時就被父母忍痛賣給別人做兒子。7歲那年,閔桂榮眼見到自己的養父病重,卻無錢醫治,在日寇飛機的轟炸聲中病逝,舊中國民不聊生的苦難生活激發了少年閔桂榮的愛國情懷。他從小在繪畫和音樂上,就顯示出天賦。學生時代的他,拉過胡琴,廣東音樂《良宵》是他的拿手好戲,在蘇聯留學時,閔桂榮還是民族樂隊的積極分子。畫國畫,畫花鳥,曾是他的靈感所至 。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1986年6月-1991年5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三屆常委
1991年5月-1996年5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四屆常委
1993年3月-1998年3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96年5月-2001年6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五屆常委
1998年3月-2003年3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人物評價

閔桂榮長期從事空間技術工作,開創了空間熱物理分支學科,解決了中國各類人造衛星的熱控制等一系列科學技術問題,創造性地完成各次飛行任務 。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評)

閔桂榮是資深的衛星專家,與中國衛星相伴一生,見證了中國衛星事業發展的全過程 。他有著冷靜的思考,縝密的計畫和不撓的個性,其中不乏勇氣、魄力和膽識 。 (人民網評)

閔桂榮積極支持教育工作,努力培養人才,為中國航天教育事業作出貢獻 。 (何梁何利基金評)

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

目前健在的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