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鋪鎮

遞鋪鎮

安吉縣遞鋪鎮,是中國竹鄉—安吉縣城所在地,04省道穿越全境,交通便利,風景環境優美,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是著名書畫家諸聞韻、諸樂三、國民黨高級將領胡宗南的故鄉。遞鋪鎮面積317.5平方公里,人口11.6萬,轄55個行政村,16個居委會。2000年工農業總產值38億元,稅利1.2億元,人均收入4500元。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遞鋪鎮中國竹鄉—遞鋪鎮
遞鋪鎮投資環境優越,產業優勢明顯,是長江三角洲經濟區迅速崛起的一個對外開放城鎮,距上海220公里,距杭州65公里, 新建的國家一級公路——04省道和11省道一縱一橫貫穿全境,構築了遞鋪與上海杭州南京寧波等周邊大城市的3小時經濟交通圈。

21世紀是生態經濟的世紀。竹鄉遞鋪這顆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綠色明珠,將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生態立縣——生態經 濟強縣”的發展路子,大力實施民營經濟,特色經濟和“走出去”三大戰略,重點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遊和生態城鎮,努力營造新世紀新經濟新亮點。

遞鋪鎮遞鋪鎮銀灣大會堂

遞鋪鎮不但具有較好的交通環境位置和過硬的基礎設施,更具豐富的地方特色資源,優良的人文素質及安定祥和的社會環境。

遞鋪鎮地處浙江省西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的腹地——安吉縣中部的河谷平原,是安吉縣委、縣政府所在地,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遞鋪鎮區域面積392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32.87萬畝,水田面積6.27萬畝。轄48個行政村(其中7個為村改居社區),12個居民社區,常住人口13.64萬,實有人口15.8萬。近幾年來先後被授予浙江省衛生縣城、湖州市文明城鎮、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首批體育特色鄉鎮、浙江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浙江省文明縣城、中國生態農業項目示範區等榮譽,2005年成為中國千強鎮、浙江省百強鎮和湖州市十強鎮之一。

來歷淵源

清代人當時騎馬送信,選擇安吉這個地方做休息之地“驛站”,遞是郵遞,鋪是驛站,後人稱為遞鋪鎮,現在安吉縣城就在遞鋪鎮。

遞鋪鎮遞鋪鎮

歷史文化

遞鋪鎮遞鋪鎮
遞鋪鎮南宋時,因遞鋪處於都城臨安通往建康的要道,故在此設立驛站,專供公文傳遞人員和來往官員歇宿、換馬,“遞鋪”由此而得名;又因當地蘆荻叢生,別稱“荻浦”。遞鋪有著得天獨厚的歷史人文景觀,安樂新石器時代遺址至今已有6000多年歷史,秦朝三十六郡之一的古鄣郡當時就設在今遞鋪境內安城古鎮,安城明清古城牆為浙江境內目前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城牆建築,另外還有靈芝塔獨松關等一批歷史古蹟。近代書畫藝術大師吳昌碩紀念館座落於縣城昌碩公園。

遞鋪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南宋時地處都城臨安(今杭州)通往建康(今南京)的要道,官在此設立驛站,“遞鋪”幫因此而得名;又因當地溪灘蘆荻叢生,別稱“荻浦”。遞鋪城南著名的關隘----獨松關,建於南宋初期,為當時臨安北面重要的屏障,是兵家必爭之地,金兵、元兵攻打臨安,均取道於此。秦未漢初設

遞鋪鎮遞鋪鎮
立的鄣郡和故鄣縣,其治所郡在現遞鋪安城的古城村。明初建城於安城作為安吉縣治,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安城古城牆歷經明、清、民國時期多次戰亂和修復,如今已成為浙江境內唯一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牆,是省級重點文明保護單位,目前正在進行大規模的修繕。
遞鋪自古地靈人傑,歷史上名人輩出。三國東吳名將朱然南朝文學家吳均均均出於此。一代藝術宗師吳昌碩青年時就在遞鋪鎮安城居住生活,並從這裡離開安吉,踏上尋師遊學之路,成為近代海內外影響巨大的書畫大師,現如今遞鋪城內建有吳昌碩紀念館。基弟子諸聞韻、諸樂三兄弟,遞鋪鶴鹿溪村人氏,在吳昌碩的影響下,後來都在書畫藝術上頗有造諸。國民黨著名將領,人稱“西北王”的胡字南亦出生在鶴鹿溪村。

地形氣候

遞鋪鎮遞鋪鎮
遞鋪鎮三面環山,地勢呈南向北遞減之勢,東臨湖州德清,南接杭州餘杭、臨安,西與孝豐相鄰,北與安吉溪龍、高禹接壤。

遞鋪氣候宜人,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5℃,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無霜期250天,雨日170天,年平均日照1900小時,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特色優勢

遞鋪鎮安吉賓館
遞鋪自然資源豐富,全鎮竹林面積13萬畝,年產商品竹200萬支。五大特色農產品早園竹、蠶桑、名優茶、乾鮮果、蔬菜等基地面積均已超過1萬畝。近年來花卉、苗木等新興產業正在逐步形成規模。工業支柱產業有轉椅、竹製品、五金、建材、紙業、家具、膨潤土、石雕等。

遞鋪是一個投資環境優越的對外開放鎮,距上海220公里、杭州65公里、湖州63公里。國家一級公路——04省道和11省道貫穿全境,構築了與上海、杭州、南京、寧波、蘇州等周邊大中城市的3小時經濟交通圈。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配套園安吉陽光工業園面積達7.8平方公里,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為入園企業提供優質服務,成為外商在安吉投資創業的新熱點。

2006年來遞鋪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縣城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雙管齊下,重點工程建設全面鋪開,鳳凰湖、筏湖、禹山湖、天山湖等渡假休閒景區正加緊建設。縣城建成區面積擴大到12.03平方公里,人口達7.9萬人,一個“城在綠中、綠在城中”的集居住、休閒、旅遊為一體的生態型小城市已初具雛形。

特色產業

遞鋪鎮遞鋪鎮
遞鋪鎮區域栽培黃花梨面積10000畝,年產黃花蜜梨250萬公斤,該梨具有果型大,色澤鮮黃,外型美觀,果皮薄,含糖量高,口感松爽等特點。目前尚需保鮮技術和加工開發。

世界十大名菜之一,食用味美,鬆脆,清香可口,更具多用功能,常食蘆筍可預防冠心病等多種疾病,更有多種維生素胺基酸等營養成份,形成了以鶴鹿溪村為主的種植基地,栽種面積2000餘畝。

安吉白茶:安吉獨有的珍稀茶樹良種,世所罕見,2000年10月份被評為中國國際茶博覽會國際名茶金獎,2001年2月獲中國唯一的茶葉類原產地證明商標,遞鋪鎮現有白茶種植面積5000畝,其內在的品質有待進一步提升。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茶產業在我鎮發展前景樂觀。

遞鋪鎮遞鋪鎮竹製品

以竹產業和竹文化為特色的生態經濟獨樹一幟,遞鋪鎮現有竹製品加工企業600多家,年產值突破10億元,產品開發已形成七大系列,500多個品種,代表竹產品有:竹涼蓆竹窗簾竹地板及竹工藝品。產品遠銷東南亞,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遞鋪鎮的轉椅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已經形成了遞鋪鎮的特色經濟產業,遞鋪鎮現有轉椅生產企業400多家,年產各種座具,辦公家具200多萬件,占中國市場的三分之一,同時產品逐步走向東南亞歐美市場。其中,中國內知名度較高的有大康、大東方、天鳳、華康等品牌。

農業發展

正值養蠶的繁忙時期,在遞鋪鎮蘭田村,有一個忙碌的身影,走家串戶,為當地村民送去養蠶的科學知識。他就是肖德友,一位名副其實的養蠶大戶,今年僅憑春季的20張蠶,肖德友就淨賺了二萬三千元,而秋季的37張蠶也預計可達四萬餘元。肖德友憑藉自己的專業養蠶知識和經驗,被當地村民稱作是“土專家”——土生土長的農業專家。村民遇事就愛找他,他也樂意指導村民養蠶技術,同時帶動村民綜合利用養蠶資源,共同致富。僅肖德友一家,今年靠桑果、桑枝、桑皮等收入就近7萬元。

遞鋪鎮遞鋪鎮楊梅

在遞鋪鎮,像肖德友這樣既具有豐富的農業生產經驗,又具備了專業農業知識的“土專家”有千餘名,積極推動著遞鋪鎮特色農業的發展。早園竹、蠶桑、蔬菜、白茶、乾鮮果作為遞鋪鎮農業的主導產業,在這些農業專家的帶動下,種植面積均已超過萬畝,直接收益過億元。
“土專家”帶頭髮展生態農業。在遞鋪鎮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注重農業生態化,生態型農業也因此具有更廣泛的發展空間,遞鋪鎮下屬各村積極培養本地的生態農業專家,帶動本村生態農業的發展。作為全國生態農業項目建設示範村的遞鋪鎮禹山塢村,其特色農產品無公害早園筍有機茶已通過了國家無公害認證,並順利打入上海等大城市市場。村民陳亞萍是當地生態農業的帶頭人,共有早園竹130多畝,原先每畝僅有1000斤的收成,通過反覆的技術創新。
遞鋪鎮遞鋪鎮

運用冬覆技術和輪覆技術,產量翻了三番,每年淨收入達到24萬元。陳亞萍在創新發展早園竹技術的同時,有效指導其他早園竹種植戶們增產增收。經過努力,遞鋪鎮早園竹種植“土專家”已達720多位。
農業合作社的出現,在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遞鋪鎮把發展農業合作社的任務交給了各村的“農業專家”,政府則從政策、資金、思路、技術等方面給予輔助。目前已建立農業合作組織7個,無公害基地18個,其中國家級5個。遞鋪鎮安城村的蔬菜專業合作社就是其中建立較早的一個。創建者姚國奇本身就是一位蔬菜種植大戶和技術專家,僅毛豆一項種植面積就達150畝,淨收入75000元。當初創建合作社的目的是想通過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品牌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綜合價值。如今,安城的品牌蔬菜由於採取反季節栽培技術,使價格陡增,已成功打入外地市場。一大批“土專家”都加入到合作社的行列中。村民們稱讚姚國奇有遠見、有技術,對蔬菜經濟的發展功不可沒。

遞鋪鎮遞鋪鎮

過去,農民發展農業是“只知低頭拉磨,不知抬頭看路”。當看到部分農業生產大戶通過引進新技術致富,村民們也坐不下去了,紛紛走出來,請專家進村進行技術指導。遞鋪鎮三官村楊梅種植的大小年問題一直困擾著當地的梅農。身為村支部書記,同時也是當地楊梅種植大戶的王崗連認真翻閱專業書籍,請省農科院的專家進村對農民培訓並現場指導,通過調節施肥、修整等技術手段,最終達到了“大年不暴產,小年不減產”的增收目的,使梅農們成為技術革新的受益者,楊梅產量翻番,梅農收益倍增。在王崗連的影響和帶動下,梅農們學科學、學技術蔚然成風。湧現出150名楊梅土專家,遞鋪鎮規模化楊梅種植面積5000多畝,農民從中嘗到了“科技興農”的甜頭。
正因為有了這樣千餘位“土專家”的技術指導和經驗交流,越來越多的農民朝著以科技帶動農業的發展方向前進,使安吉縣遞鋪鎮的現代農業建設更加穩固發展,使“科技興農”之策落實到了實處。

發展狀況

遞鋪鎮中國竹鄉—遞鋪鎮

2005年遞鋪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74.6億元,同比增長11.18%;財政總收入1.3億元,同比增長20.9%;農民人均純收入7825元,同比增長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00元,同比增長14%。工業總產值69億元,同比增長11.26%,工業銷售收入66億元,同比增長9.13%,工業利稅2.66億元,同比增長24.42%。全年協定外資1.132億美元,實到1780萬美元;引進內資項目26個,實到內資5.1億元,完成出口交貨值17億元,同比增長91.76%,其中自營出口1.05億美元,增長80.1%。

旅遊景點

古龍客棧

遞鋪鎮遞鋪鎮

安吉古龍客棧座落於中國竹鄉著名景點浙江省安吉竹博園景區。安吉竹博園是集竹文化、竹工藝於一體的中國竹子博物館亞洲規模最大的安吉竹種園的結合,整個竹博園是融科研、生產、生態、旅遊等諸多功能為一體的竹類大觀園。這裡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幽雅、交通便捷。
本客棧是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的最佳選擇之一,是一家集餐飲、住宿於一體的農家飯店。在這裡您不僅可以品嘗到安吉古龍客棧地地道道的農家菜餚,本客棧長年聘請國家特級廚師諸建多先生(曾為中國駐法國領事館擔任高級廚師,為法國總統席哈克主勺過中國菜)。我們還為您準備了整潔、幽雅的客房,滿足您的不同需求。讓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清新和寧靜。

遞鋪鎮安吉竹海

安吉古龍客棧將以特惠的價格,熱忱的服務迎接您與您的家人,真誠歡迎各旅行團隊來客棧做客!您來安吉竹博園別錯過了安吉古龍客棧!

安吉竹海

安吉竹海擁有1800平方公里的國家最大的竹子森林公園就在眼前。譽稱中國十大竹鄉之一的安吉,果真名不虛傳,境內沿路不論是山地丘陵、還是河谷平原,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青青翠竹,碧綠如洗,連空氣中都瀰漫著竹子的清香。

社區文化

遞鋪鎮社區文化工作者沒有想到,用竹鼓竹碗竹節片竹節鑼竹琴趕山筒竹器敲擊出的樂曲,不僅陶醉了出席全國社區文化匯演的評審,而且吸引了中央電視台的編導。繼獲得中國金獎之後,最近該節目又被攝入中央電視台。這是安吉縣遞鋪鎮社區文化工作者今年推出的竹樂——遞鋪竹鼓,也是該鎮在社區文化建設中激起的一朵精彩的浪花。

遞鋪鎮遞鋪鎮舉辦首屆社區鄰里節

建設最佳城市人居環境,圍繞全縣這一戰略目標,遞鋪在加快社區硬體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與人居環境相協調的文化環境,重點就是不斷繁榮與豐富社區文化。

打造社區文化建設的平台。根據城市化快速推進的現實,該鎮圍繞“社區組織建到哪裡,文化設施跟進到哪裡”的要求,加快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近兩年,鎮政府每年都要從財政中擠出一定資金投入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據悉,到今年年底,遞鋪鎮11個社區都將建起文化活動室圖書閱覽室、宣傳櫥窗、居民之家、體育路徑等文化基礎設施。

遞鋪鎮遞鋪鎮第四屆社區藝術節閉幕
建立社區文化宣傳隊伍。遞鋪鎮建立了一支“拉得出、打得響”的文化宣傳隊伍。50多歲的昌碩社區居民張麗華,自幼酷愛越劇藝術。在推動社區文化建設之中,她主動挑起了社區“戲曲角”隊長的任務。在她手把手的示範下,參加“戲曲角”的人員已經超過30名。今年,該鎮還向11個社區下派了社區文化指導員。在熱心人的帶動和示範下,社區居民開始走出配角的角色,踴躍參加文化活動。到目前為止,11個社區建立了15支、總人數在400人以上的業餘文化活動隊伍,活動內容涉及琴棋書畫曲樂體壇

把文化建設融於活動之中,通過活動既豐富居民精神生活,又實現先進文化的傳播,遞鋪鎮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廣場文化就是這個時期推出的產物。據介紹,由11個社區與各自共建單位,每月舉辦一次大型廣場文化活動已經成為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天目社區根據自己書面人才濟濟的特點,經常組織書畫展覽和大賽。靈峰社區成立一年時間不到,開展各類文體活動16次。通過有聲有色的活動,社區的面貌煥然一新,看報、看書的人多了,保護環境的人多了,愛好書畫的人多了。

浙江百強鎮

浙江百強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