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

湖州市

湖州市地處浙江省北部,東鄰嘉興,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瀕太湖,與無錫、蘇州隔湖相望,是環太湖地區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處在太湖南岸,東苕溪與西苕溪匯合處。下設吳興區、南潯區兩個市轄區,管轄長興縣、安吉縣、德清縣三個縣。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眾多歷史人文景觀。自古以來素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文化之邦的美譽,且有南太湖明珠之稱。2010年六普常人口289.4萬人,多為江浙民系,使用吳語。總人口257萬,其中市區人口108萬;總面積581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達到44.1%,中心城市建成區52.9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湖州市  湖州市
湖州市地處浙江省北部,東鄰嘉興,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瀕太湖,與無錫、蘇州隔湖相望,是環太湖地區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處在太湖南岸,東苕溪與西苕溪匯合處。下設吳興區、南潯區兩個市轄區,管轄長興縣、安吉縣、德清縣三個縣。
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眾多歷史人文景觀。自古以來素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文化之邦的美譽,且有南太湖明珠之稱。2010年六普常人口289.4萬人,多為江浙民系,使用吳語。

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解放後,先後設浙江第一專區、嘉興專區和嘉興地區,1983年撤嘉興地區,建湖州、嘉興兩個省轄市。湖州市現轄德清、長興、安吉三縣和吳興、南潯二區。總人口257萬,其中市區人口108萬;總面積581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達到44.1%,中心城市建成區52.9平方公里。

湖州有較好的區位條件。距杭州75公里、上海160公里、南京220公里。南北走向的104國道、杭寧高速公路、宣杭鐵路和東西走向的318國道、被譽為“東方小萊茵河”的長湖申航道、已開工建設的申蘇浙皖高速公路貫穿湖州全境。新長鐵路和即將修建的湖乍鐵路使湖州分別與隴海、滬杭兩大鐵路幹線連通。湖州還擁有全國一流的內河鐵路、公路、水運中轉港。

湖州市  湖州市
湖州素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文化之邦”之稱。宋代就有“蘇湖熟,天下足”之說。被列為“文房四寶”之首的湖筆,就產於湖州。湖州歷史上人才輩出,人文薈萃,既哺育了唐代詩人孟郊、元代書畫家趙孟兆頁、明代小說家凌濛初、近現代書畫大師吳昌碩、新文化運動猛將沈尹默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顏真卿陸羽蘇軾胡瑗等不少名流。世界上第一部《茶經》就是陸羽在湖州寫成的。辛亥革命時期的陳英士、被周恩來總理譽為“龍潭三傑”之一的革命烈士錢壯飛,都是湖州人。建國以來,湖州籍的“兩院”院士(學部委員)共有18名。“兩彈一星”的23位功臣中,錢三強趙九章屠守鍔就是湖州人。“新時期鐵人”王啟民、“海空衛士”王偉、公安部一級英模沈克誠更是當代湖州人的驕傲。

湖州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眾多的歷史人文景觀。市內的唐代飛英塔、千年古剎鐵佛寺、江南水鄉古鎮南潯、德清莫乾山、安吉境內世界上種類最多的竹種園和世界級的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南太湖旅遊休閒和水上娛樂勝地,都風景宜人,各具特色。湖州還是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浙江省文明城市。已成功舉辦四屆全國極限運動大賽和兩屆湖筆文化節,被譽為“中國極限運動之都”和“中國毛筆之都”。

湖州是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先行規劃、先行發展”的14個重點城市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全市國有、城鄉集體企業改制任務已基本完成。產業結構從原來的傳統絲綢、建材業為主,形成了以新型紡織、新型建材、醫藥化工、特色機電四大特色優勢產業為支柱、電子信息和環保產業快速發展的格局,先進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0%。

自然地理

湖州市域總面積5817平方公里,地貌結構為“五山一水四分田”。

湖州的地形,西倚勢若奔馬的天目山脈,境內重崗復嶺,群山逶迤,異峰突起,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5座,其中龍王山高1587米,比在臨安境內的天目山主峰還高出80米,山勢磅礴,奇峰異石與懸崖陡壁相間,有仙人橋、龍門瀑布、龍門坎等自然景觀。周圍雲霧變幻,溪谷深切,水流湍急,疊瀑壯觀,覆蓋著生態完好的原始森林。在700米以上森林呈現出黃紅相間的暖溫帶夏綠林景觀,森林面積達2063平方公里,素有“極目千里秀,林木十里深”之稱,此乃上海黃浦江之源頭。

天目山向湖州東北延伸,與杭州為鄰,有座秀麗挺拔的山峰,與廬山、北戴河、雞石山並稱為中國四大避暑勝地的莫乾山,周圍4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20.2米,山以竹海流泉、煙嵐雲霧為勝,形成獨特的“清涼世界”。陳毅元帥曾高歌一首《莫乾好》,詞曰“夾道萬桿成綠海,百尋澗底望高樓。”“飛瀑劍池滌俗慮,塔山遠景足高歌。”天目山余脈一直延伸到湖州城西郊、太湖南岸。北宋元豐二年曾任湖州太守的著名詞人蘇軾有詩曰:“道場山頂何山麓,上徹雲峰下幽谷。”“具區吞滅三州界,浩浩蕩蕩納千派。”最高峰龍王山海拔1587米。

龍王山

龍王山位於安吉縣南端,西天目山北側,浙皖兩省,安吉、臨安、寧縣三縣的交界處,主峰海拔為1587.4米,屬天目山脈的主要山峰之一比西天目山主峰遍8米,整個保護區總面積為12平方公里,龍王山地勢險峻,多懸崖峭壁、山澗瀑流、河谷幽深,但整個保護區生態良好,物種豐富,氣候適度,雨量充沛,森林覆蓋率為90%以上,是浙北地區保護較好的植被基因之一,有“綠色寶庫”、“浙北綠色珍珠”等美稱。

龍王山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植物138科、406屬、668種,其中:蕨類植物有19科、28屬、39種;裸子植物有6科、13屬、16種;雙子葉植物有101科、315屬、542種;單子植物有12科、50屬、71種。龍王山還擁有多種稀有珍貴樹種,有屬國家一級保護的銀縷梅;屬國家二、三級保護的銀杏、金錢松、鵝掌揪、杜件、天目蘭花、銀鵲樹等十三種。動物在至今發現200多種,兩面三刀棲類、爬行類、蛙類等種類均有出沒,有東方蠑螈,還有龍王山特有的“安吉小鯢”(俗稱小蛙蛙魚)有屬國家一級保護的雲豹、金錢豹、黑蝶、立灰蝶等,現已採集的蝶類標本近千號,共116種。

龍王山年平均溫度為19.9度,平均濕度為78。84%。因此,是得天獨厚的清涼世界,避暑勝地。

京杭大運河和源於天目山麓的東、西苕溪縱穿橫貫湖州全境。苕溪東經由頁塘(申湖航道,稱“中國萊茵河”),流於黃浦江,北經56條漊港注入煙波浩渺的太湖。境內水系密如蛛網,交織一起,形成江南水鄉。

湖州市  湖州市
苕溪又名雨言溪,在浙江省北部,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支流,由東、西二苕溪組成,因兩條溪大小想仿,又稱姐妹溪。

東苕溪,又名龍溪、仇溪、余不溪,上源由南、中、北三個支流組成,在浙江省東北部,而以南苕溪為正源。源出東天目山北部平頂山南麓,山峰海拔1166.8米,南流折東流,與中、北苕溪會合後,流至瓶窖稱東苕溪。瓶窖以下至全村,左有安溪匯入,至德清縣城,左有湘溪、余英溪匯入。德清至湖州左有埭溪匯入。解放後建東苕溪導流工程,自虎墩山沿導流經橫山、鮑山,至湖州市西的杭長橋與西苕溪匯合。

東苕溪杭長橋以上有流域面積2267平方千米,幹流長165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8.7立方米/秒,年徑流量15.4億立方米,自然落差524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54億立方米,可能開發裝機容量0.35萬千瓦。已建成水電站2座,總裝機容量0.27萬千瓦。

西苕溪,又名龍溪港,因在湖州城區以西,故名。上游有南溪、西溪兩源,西溪為正源,源於浙江安吉和安徽寧國兩縣交界的天目山北側南北龍山之間的天錦堂,山峰海拔1415米,東北流至安吉縣塘浦鄉會合南溪後始稱西苕溪。

兩源合流後,水分兩支,其中北支系西苕溪故道,清同治年間原為西苕溪幹流,後遇大水,幹流改道,逐漸淤小。1954年在南支塘浦村上游建烏象壩,故道成為該壩的灌溉總渠,沿故道已有黃金壩等8條引水灌溉堰壩。故道東北流至安城,復與南支匯合。

南支原系一小溝,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遇大水被沖開成為西苕溪幹流。從塘浦村東流至姚家橋附近,侵占原大溪下遊河段,至洪渚渡,有許溪、遞溪合流之水從右岸匯入。至安城鎮西苕溪由山溪性河道變為平原河道,故道從左岸匯入,主流北流至小溪口經石路村,東流經胥倉橋、徐家雨言門、土斗水橋,至湖州市與東苕溪匯合。

幹流總長145千米,流域面積227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52.0立方米/秒,自然落差297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38萬千瓦,年徑流量22.6億立方米。為浙江省重要的北部通航河流。

東、西苕溪在湖州合流後,向北流15千米,歧分為數十條港婁,分別經由環城河、小梅港、新塘港、長兜港、大錢港、橫港諸道注入太湖。

苕溪上游流經浙西低山丘陵區,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洪水暴漲暴落,具有山溪性河流特徵。天目山區是浙江省暴雨中心之一,徑流豐富,苕溪年徑流量達39億立方米。下游進入杭嘉湖平原,水流平穩,河道曲折,支流發育,河段寬80—160米,水深約7—8米。昔日流域內水患災害頻繁,1949年以來,在東西苕溪上游建設大型水庫多座,1957—1960年,又先後完成東苕溪導遊工程和東西苕溪分流入湖工程,基本上控制了水患,併兼有航運、灌溉之利。

苕溪的得名,是由於流域內沿河各地盛長蘆葦,進入秋天,蘆花飄散水上如飛雪,引人注目,當地居民稱蘆花為“苕”,故名苕溪。

湖州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濕潤,全年平均溫度為16℃,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mm左右,年平均日照時間長,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

湖州旅遊四季皆宜,但以春暖花開或秋風送爽之時為佳。

湖州自然資源豐富,全市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7.18億立方米,可供發展淡水漁業的水面2.2萬公頃。礦藏已發現47種,經初勘的23種,以非金屬礦藏為主,主要有建築石、石灰岩、膨潤土、矽灰石、方解石、螢石、石英砂岩、煤、石煤、黃砂等。木本植物主要有竹、松、杉、茶、桑、果樹等,安吉縣居全國十大“毛竹之鄉”之首。陸生脊椎動物約300種,珍稀動物有揚子鱷、金錢豹、梅花鹿,畜禽飼養品種有50餘種。淡水魚是境內動物資源的重點,有102種。

湖州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楚春申君黃歇築下菰城至今已有近2300年歷史,下菰城牆至今保存完好,為國內罕見的古城遺址。千金鎮塔地遺址是一個良渚文化、馬僑文化和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及更晚的周代印紋陶文化的文化堆積深厚的古代大型聚落遺址。湖州是世界絲綢文化發祥地之一,市郊錢山漾遺址出土的蠶絲織物有4700多年的歷史,人傑地靈的湖州歷代人才輩出,吳昌碩、俞平伯,孟郊、趟孟頫、陸羽等在中國乃至世界藝術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這些連同綢文化、筆文化、茶文化、飲食文化等共同構成了湖州獨具魅力的人文資源。

湖州西倚天目山脈、北瀕太湖,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除豐富的人文古蹟,自然景觀尤以“山水清遠”著稱,風光獨特,景色秀美,山、水、湖、泉、洞五類俱全,既有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又有蒼山、竹海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既有小橋流水的吳越風情,又有高山大川、森林竹誨和浩渺煙波的太湖風光,景色如畫。

“太湖、名山、竹鄉、古鎮”是湖州四大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旅遊品牌。

商貿業繁榮興旺,市場發達,初步形成了消費晶市場、生產資料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相互配套的大流通格局。商品交易市場穩步發展,全市擁有商品交易市場191個,市場成交額403億元,其中億元以上水平交易市場31個。其中綜合性特大型專業批發市場有全國最大的膠合板以及包括家具、五金,建陶、燈具和地板等所有裝飾裝潢材料的南潯建材市場和和全國最大的童裝批發市場織裏童裝市場。

行政區劃

轄南潯、吳興2個建制區和德清、長興、安吉3個縣。

行政區劃一覽

鄉鎮街道資料截至2005年12月31日;面積、人口根據《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湖州市面積5794平方千米,人口257萬人。轄2個市轄區、3個縣,7個街道、48個鎮、19個鄉。
吳興區面積872平方千米,人口58萬人。郵編313000。區人民政府駐湖東路。
南潯區面積716平方千米,人口50萬人。郵編313009。區人民政府駐南潯鎮
長興縣面積1388平方千米,人口62萬人。郵編313100。縣人民政府駐雉城鎮縣前街3號。
德清縣面積936平方千米,人口42萬人。郵編313200。縣人民政府駐武康鎮永安街158號。
安吉縣面積1882平方千米,人口45萬人。郵編313300。縣人民政府駐遞鋪鎮靈芝西路1號。

歷史沿革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黃歇徙封於此,在此築城,始置菰城縣,以澤多菰草故名。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濱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從此始。

湖州遠在原始社會晚期的新石器時代(距今約5000—5500年),已有人類聚居。

湖州建城至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江南古城。

公元前334年,楚春申君黃歇徙封於此,在此築城,名“菰城”(以澤多菰草而名)。

公元前223年,秦改“菰城”為“烏程”,以烏巾、程林兩氏善釀得名。

公元266年(三國東吳孫皓寶鼎元年),始改“烏程”為吳興郡。

公元602年(隋仁壽二年),置州治,名湖州,因地濱太湖而名,湖州之名從此而始。

明、清時,設府治,一直沿稱“湖州府”。

1912年(民國元年)廢湖州府,把烏程、歸安二縣合為吳興縣。

1949年4月27日,湖州解放,分設湖州市和吳興縣,至1983年曾幾度分合;湖州又是解放後浙江省第一專區、嘉興專區和嘉興地區行政中心所在地。

1983年7月,撤地建市,撤銷嘉興地區,分設湖州、嘉興兩市,實行市管縣體制。湖州作為地級省轄市,下轄城、郊兩區和德清、長興、安吉三縣。1988年撤銷城、郊兩區建制,1993年又設城區、南潯、菱湖三區。

2003年1月,撤銷城區、南潯、菱湖三區,新設立吳興區、南潯區兩個市轄區。現湖州市行政區域轄兩區三縣。

人口民族

根據國務院的決定,我國於2005年11月1日進行了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工作。這次調查以全國為總體,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為次總體,採取分層、多階段、整群機率比例的抽樣方法。最終樣本單位為調查小區。湖州市這次調查的常住人口為2.45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0.9%。

一、全市常住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時,湖州市的常住人口為271.68萬人,與2000年11月1日零時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262.58萬人相比,增加了9.11萬人,增長3.47%;年平均增加1.82萬人,年平均增長0.68%。2005年底全市常住人口為271.80萬人。

二、城鄉構成

全市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164.36萬人,占總人口的60.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107.32萬人,占總人口的39.5%。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1.77個百分點。

三、性別構成

全市人口中,男性為136.30萬人,占總人口的50.17%;女性為135.38萬人,占總人口的49.83%。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0.68。

四、年齡構成

全市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41.57萬人,占總人口的15.3%;15-64歲的人口為201.51萬人,占總人口的74.17%;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8.61萬人,占總人口的10.53%。與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21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65個百分點。

五、民族構成

全市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68.96萬人,占總人口的99%;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72萬人,占總人口的1%。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7.57萬人,增長了2.9%;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1.53萬人,增長了129.35%。

六、受教育程度

全市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程度的人口為7.86萬人,高中程度的人口為27.03萬人,國中程度的人口為95.99萬人,國小程度的人口為99.29萬人。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大學程度的人口增加2.44萬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65萬人,國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71萬人,國小程度的人口減少7.92萬人。

七、家庭戶人口

全市共有家庭戶87.72萬戶,家庭戶人口為267.51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05人,集體戶人口為4.17萬人。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減少了0.3人。城鎮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02人,農村為3.09人。

經濟概況

2006年10月份湖州市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基本延續了前三季度的良好走勢,部分總量指標已超過了去年全年水平。

1、工業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1-10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1149.64億元,同比增長32.4%,實現利潤53.14億元,增長36.9%,增幅較三季度回落了1.3和2.3個百分點,但仍處較高水平。規模工業總產值和利潤總額均已超過了去年全年總量。十一項經濟效益指標考核得分260.10分,同比提高25.30分。

分行業看,輕重工業差距進一步拉大。1-10月重工業實現產值642.65億元,增長41%,利潤27.78元,增長53%;輕工業實現產值506.99億元,增長23%,利潤25.36億元,增長22.7%。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等重工業主要行業生產和效益均呈快速增長,產值分別增長38.2%、 98.7%和57.8%,利潤分別增長55.9%、71.7%和66.7%;而輕工業行業中的主要行業-紡織業產值增長16%,為今年來最低,利潤增長23.7%,較上月回落了4.1個百分點。

2、投資保持穩定增長。1-10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6.95億元,增長16.8%,比上月提高了0.2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投資完成354.62億元,增長19.3%,市重點工程投資139.50億元,增長17.7%。

分行業來看,第三產業投資增幅有所回落,尤其是房地產投資再次出現負增長。1-10月第三產業投資153.35億元,增長18.6%,增幅比上月回落了1.4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50.70億元,同比減少1.3%。工業投資有所升溫。1-10月全市工業投資226.38億元,同比增長13.9%,在上月增幅明顯回落之後,11月有所回升。

3、商貿旅遊市場持續繁榮。僅“十一”黃金周湖州市就接待旅客達75.5萬人次,同比增長30.6%,成為自“黃金周”設立以來旅遊人氣最旺、門票收入最高的一年。在旅遊業的帶動下,消費市場更趨活躍,1-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26.01億元,同比增長15%,增幅比上月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批零貿易業零售額197.53億元,增長14.9%,住宿餐飲業零售額24.68億元,增長17.1%。從限額以上貿易企業商品分類來看,食品飲料菸酒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石油及製品類、汽車類增長較快,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4.5%、30.5%、27.7%和52.1%。

4、對外經濟保持快速發展。1-10月累計出口額21.88億美元,同比增長33.7%,增幅比上月提高了0.9個百分點,進、出口額均超過了去年全年總量。從出口主要商品類別來看,紡織品和化工產品出口8.78億美元、2.19億美元,分別增長16.9%和27.4%,相對較慢,而木製品、機電產品和金屬製品增長相對較快,同比分別增長40.5%、66%和98.6%。1-10月全市累計新批及增減資項目378個,同比增加了23個,其中總投資千萬美元以上項目105個,累計契約利用外資14.45億美元,增長17.6%,實際到位外資5.79億美元,增長32.1%。

5、財政收入穩步增長、金融存貸有所回落。1-10月累計實現財政收入78億元,增長2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2.03億元,增長20.3%,增速比上月略有回落,但兩項收入均已超過了去年全年水平。地方財政營業稅收入12.31億元,增長11.9%;所得稅收入7.62億元,增長27%,速度較快。10月份金融機構貸款餘額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但存款餘額出現今年以來首次回落。月底本外幣存款餘額723.57億元,比年初增加115.10元,但比上月減少了1.46億元,其中儲蓄存款減少了0.67億元;貸款餘額563.06億元,比年初增加101.67億元,存、貸款餘額同比分別多增52.41億元和51.21億元。

6、居民收入增長有所加快,消費價格指數繼續走低。1-10月市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68元,增長10.8%,增幅較上月提高了0.6個百分點。1-10月居民消費價格累計與去年同期持平,指數較上月回落了0.3個百分點,延續今年來持續下降的態勢。調查的八大類項目中,除居住類上漲較快(3.1%)、衣著類下降較快(5%)以外,其餘價格水平均保持平穩,累計同比漲跌幅度均在2%以內。

歷史湖州

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66)湖州地屬吳國。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越滅吳,地屬越國。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楚滅越,地屬楚圍。湖州又一名稱菰城,就源自建於23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的下菰城,乃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楚春申君黃歇所建,這是湖州年紀最大的古城,其遺址今天仍保存在湖州市郊雲巢鄉窯頭村的稻田、毛竹和桑樹之中。 公元前206年,項羽在吳中(今湖州)起兵,自立西楚霸王,在湖城中心建“項王城”,其南城牆原址在今天的福來福大酒店,解放前還留有兩個石獅子,後移到人民公園裡去了,“項王城”也終於淹沒在鬧市之中;另有“項王井”,原址在今天的浙北大酒店北面100米處。項羽起兵前後的許多活動都是在湖州進行的,《史記》記載,項羽與叔叔項梁“避仇於吳中”,唐顏真卿在《項王廟碑陰述》中說得很清楚:“吳中,蓋今之湖州也。”避仇期間,恰逢秦始皇東巡經過湖州,項羽就是在湖州城邊東北8公里的掩浦偷看秦皇輿並放言“彼可取而代之”的。第二年9月,項羽便就地起兵反秦。所舉之兵都是他在烏程的賓客及弟子和附近各縣收得的,即所謂八千“江東子弟”。部隊號“烏程兵”,烏程就是湖州。起兵後在下菰城北建城,這就是項王城,兵屯於今湖州弁山。方誌記載,湖州出西北之門又叫霸王門,弁山則有項王走馬埒、飲馬池、系馬木、磨劍石等古蹟。過去,在湖州城內和弁山等處都有項王廟,後被毀。湖州的主山是弁山,項羽被江東父老封為弁山之神

特色湖州

湖州是全國著名的蠶鄉,也是世界絲綢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1958年,在湖州南郊的錢山漾出土了一批絲線、絲帶和沒有碳化的絹片。經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測定,確定絹的年代為距今47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早期,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並已確定的最早的絲綢織物成品。它的發現使湖州絲綢的歷史往前推至4700年,成為世界絲綢最老的壽星。它的發現同時也推翻了黃帝元妃嫘祖(約公元前2550年)發明養蠶的神話傳說。現在,這些絹片已成為浙江絲綢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湖州是湖筆的產地。 中國歷史上就有“湖穎之技甲天”的說法,所謂“穎”指的是筆頭尖端一段齊而透明的鋒穎,業內人稱之為“黑子”。秦朝名將蒙恬來到湖州善璉後,對毛筆做了重大的改革,“納穎於管”,既把筆毛納進竹管內,以披柱法改進毛筆。因為這個傳說,蒙恬被尊為中國制筆業的始祖。

湖州是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茶聖陸羽在湖州寫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專著《茶經》,據考證,三國時期,東吳已成為當時茶業傳播的主要地區,但消費還局限於上層社會,唐朝時茶葉的產銷中心轉移到浙江和江蘇,湖州茶業開始特供朝廷,名揚天下,成為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我國古代貢茶分兩種形式:一種是由地方官員選送,稱為土貢;另一種是由朝廷指定生產,稱貢焙。湖州,就是唐朝廷設立的歷史上第一個專門採制宮廷用茶的貢焙院所在地,可見當時湖州茶葉的品質和名氣。唐張文規曾作《湖州貢焙新茶》詩云:“鳳輦尋春半醉歸,仙娥進水御簾開。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湖州紫筍來。”詩中的“湖州紫筍”指的就是湖州長興顧渚山的紫筍貢茶。飲茶之風一起,文人墨客便將茶淋人詩詞,“茶道”一詞也出現了,它最早發現於唐代著名詩僧、茶僧皎然的茶詩《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中,這比日本使用茶道一詞早了八百多年。皎然俗姓謝,名晝,湖州人,是南朝謝靈運的第十世孫。其實,日本茶道源於中國,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最早把中國天台山茶籽帶到日本、播種在京都比睿山麓的是日本的最澄和尚,時間是公元805年。次年,日本空海和尚又從中國帶回茶籽,獻給嵯峨天皇。在天皇倡導下,中國唐代的餅茶煮飲法在日本弘仁年間得到發揚光大,形成“弘仁茶風”。到了南宋,日本榮西和尚帶回南宋的制茶法和飲茶法,使南宋的蒸清散茶在日本普及開來,被推崇為日本茶祖。到了清朝,福建的煎茶法傳到日本,同時傳去的還有中國紫砂茶具,到18、19世紀,日本的茶道即煎茶道才逐漸形成。

湖州是中國綠茶的重要產區,茶葉品種很多,但最著名的除了紫筍茶,還數獨產於安吉的白茶。白茶歸類為綠茶,顏色其實也為略透明的淡綠色,因芽葉上有一層細細的白絨毛而得名。其珍奇之處在於,在數百年里,白茶都處於野生狀態,而且寥若晨星。現在的安吉白茶的母本系孤茶一株,長在海拔800米的大溪山深山岙中,已歷盡150年風霜,被稱為“白茶王”,是古今中外茶中極品,被譽為“中華一絕”。早在宋代宋徽的《大觀茶論》中就有評價:“點茶之色以純白為上”,“御賜白茶遂為第一”。據中國農業部專家檢測,白茶的胺基酸含量特別高,達10.6%,比普通綠茶高出一到兩倍,茶多酚含量相對偏低,是綠茶一絕,被市場極為推崇,曾先後在第二屆、第三屆國際名茶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湖州美食很多。這裡有諸老大的粽子,被譽為“粽子狀元”,有丁蓮芳的千張包子,有周生記餛飩,有震遠同“茶食三珍”,有泗安酥糖,有雙林姑嫂餅,南潯定勝糕,有讓世人驚詫的“百魚宴”,有佳肴爛糊鱔絲、太湖熗白蝦,練市醬羊肉、雙林板羊肉,花鰱頭滾豆腐、雨後地滑苔(菌),有田螺嵌肉,有芽麥塌餅、繡花錦菜,有清汁筍、蓴菜,有名酒箬下春和烏程酒

旅遊湖州

湖州風光獨特,東部小橋流水人家的風情,西部中國竹鄉林海飛瀑高山草甸的風韻,孕育了“太湖、竹鄉、名山、濕地、大宅門、古生態”六大旅遊品牌。中心城市的飛英塔,以塔中有塔而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鐵佛寺中的鐵觀音,以東方維納斯的美譽而名播海外;中國竹鄉安吉,黃浦江源頭的龍王山,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全國面積最大、竹種齊全的中國竹子博覽園,彷佛是長江三角洲的一條綠色長廊,伴著竹樂清純的鏇律,向遊客展示著“綠色生態”的旅遊定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清涼世界德清莫乾山,與廬山、北戴河、雞公山並稱為中國四大避暑勝地;德清的下渚湖是江南最大的濕地風景區,這是新開發的一個自然生態景區;江南大宅門南潯,以堪稱世界文化遺產的內涵,與德清的千年古鎮新市一起成為水鄉古鎮的標誌;位於江浙皖三省交界處的長興,以十里古銀杏長廊、“活化石”揚子鱷、第二冰川期遺址金釘子和唐代貢茶紫筍茶而成為古生態的見證。

湖州主要旅遊景點:大漢七十二峰·藏龍百瀑·南潯·莫乾山·中南百草園·安吉竹博園·安吉·中國大竹海·湖州太湖·顧渚山茶園·天荒坪電站·下渚湖濕地·天下銀坑·嘉業堂藏書樓·鐵佛寺·龍王山·百間樓·張石銘舊居·飛英塔·天賦湖·芙蓉谷·白茶谷九龍峽·含山旅遊區·華廳

2006年,湖州市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湖州名人

湖州的古今英才輩出。許多都是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曹不興,是二十四史中最早立傳的畫家;如陸羽,儘管不是湖州人,但客居湖州30多年,在這裡寫成了世界第一部茶文化專著《茶經》,被後人奉為“茶聖”,如趙孟頫,變革南宋院體格調,開創了中國士大夫文入畫派,世稱“趙體”;如吳昌碩,是中國近代繪畫史的開創者,海上畫派的創始人;如沈家本,是中國近代法律體系的奠基人。

在文史界,有著名唐詩《遊子吟》的作者孟郊,有客居湖州寫下“西塞山前白鷺飛”佳句的張志和,有《三言二拍》《二拍》的作者凌濛初,有為《紅樓夢》作序的戚蓼生,有紅學家俞平伯中國二十四史中,有三史,宋書、梁書、陳書)都是湖州德清姚察父子撰寫的;在政軍界,有五代時的。南唐後主李煜,有南北朝時期的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有明朝開國元勛劉伯溫,有辛亥革命的功臣陳英士,被稱為“民國奇人”的張靜江,有1931年在上海挽救了黨中央、被周恩來稱為共產黨情報工作“前三傑”之一的錢壯飛,有被後人稱為“民族節氣的楷模”的外交官楊光注,有新中國第任林業韶長梁希;在教育科技界,有一千多年前影響“太學”的教育家胡瑗,有被譽為“千古治黃第一人”的水利專家潘季馴,有赫赫有名的錢三強,有“中國航天之父”屠守鍔,有氣象學家趙九章,有冰心費孝通雷潔瓊的老師、哲學家趙紫宸,有。國寶”級文物鑑定家徐森玉,有燕京大學校長陸志韋,在藝術界,有新中國雜技事業開拓者之一、被譽為“人民藝術家”的夏菊花;在實業界,有被稱為江南第一巨富的沈萬三。近年,又湧現出了中國古橋古船專家朱惠勇

湖州交通

鐵路

宣杭鐵路(安徽省宣城市-浙江省杭州市)、新長鐵路(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長牛鐵路(浙江省長興縣-安徽省廣德縣牛頭山鎮)、寧杭客運專線(在建)、湖蘇滬城際鐵路(規劃中)、乍嘉湖鐵路(規劃中)

高速公路

杭寧高速公路、申蘇浙皖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杭長高速公路、蘇杭高速(規劃中)、杭州繞城二線(規劃中)

水運

長湖申線、京杭大運河湖州段、湖浦線

湖州三絕

塔里塔

飛英塔,原來位於飛英寺西側的舍利石塔院內。寺院始建於唐懿宗鹹通五年,唐僖宗中和五年更名為“上乘寺”,北宋真宗景德二年始改為今名。湖州飛英塔有內外兩個塔。內為石塔,又在石塔的外圍建造一座磚木結構的外塔,形成塔里塔的奇觀。

橋里橋

潮音橋,潮音橋位於湖州市南街東側,橫跨於雨溪之上,為三孔石拱橋。建於明嘉靖十八年。因橋洞有海潮之音而得名。

廟裡廟

府廟,位於浙江湖州市人民路和北街之間,湖州城隍廟自始建至明代稱府城隍廟(簡稱府廟),歷三代城隍神。第一代是五代清泰元年後唐的“阜俗安成王”。第二代為明武洪二年敕封的“威靈公”。第三代城隍神是明萬曆元年始尊“湖州府城隍勞公神”。

近代湖商

湖州絲綢文化湖州絲綢文化

湖商,是繼徽商、晉商之後,在近代中國湧現的,具有強烈地域特徵的商人群體。與潮州幫、寧波幫在同時湧現,對近代中國的政治與經濟影響深遠。

南潯鎮的絲商在清末迅速崛起,形成了以“四象、八牛、七十二條金狗”為代表的中國近代最大的絲商團體。資本主義的興起與及較早開埠,使以南潯絲商為代表的湖州商界接觸到西方近代思潮,並加入到了推翻清政府統治的革命運動之中。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經費絕大部都由以張靜江為主的湖州絲商籌集和捐贈的,而南潯的絲商成為支持後來民國財政支柱的江浙財團的中堅力量之一,也是蔣介石在財政上的主要支持力量。

湖州籍的人士在國民黨的前期創黨過程,以及後來在黨、政、軍、財各個部門都占據舉足輕重的作用。湖州籍人士曾一度占據國民黨中常委1/3的席位,控制了當時的全國政權。

第一屆西湖博覽會是張靜江在浙江省政府主席任上舉辦的,張家是南潯鎮上的絲商世家。

湖州人是在上海開埠後較早前住參與上海開發的人群。大量的湖州商人在當時陳其美的上海督軍府任要職。湖州的絲商在上海舉辦了大量的綢廠,並控制了碼頭和租界大半房產,擁有的房產僅次於沙遜,包括當時的遠東第一高樓-國際飯店。1927年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的指揮處就設在湖州會館

吳興八景

一、道場霽曉

道場霽曉,舊名雲峰,在湖州市城南5公里,面積約8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10.7米。萬曆《湖州府志》把“道場曉霽”列為“吳興八景”之首。

二、蒼弁清秋

又名卞山,在浙江湖州城西北9公里,雄峙於太湖南岸,主峰名雲峰頂,海拔521.5米。弁山以分水線為界,西北屬長興縣。弁山為湖州的主山,素稱“吳興富山水,弁為眾峰尊”。唐田園詩人陸龜蒙詩稱:“更感弁峰顏色好,曉雲才散已當門。”宋嘉泰《吳興志》:“弁山峻極,非清秋爽月不見其頂。”弁山之名,以“二山勢如冠弁,故名”。宋葉夢得有詩:“山勢如冠弁,相看四面同。”

三、西塞晚漁

西塞山位於在湖州西南部十公里許的弁南鄉樊漾湖村霅溪灣。西塞山因中唐隱逸詩人張志和(730~810)寫有《漁父》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而聞名於世。山以詩傳,西塞山也因而成為湖州勝景。明萬曆時,“西塞漁晚”被列為吳興八景之一。

四、下菰長煙

下菰城遺址地處湖州市南郊12.5公里雲巢鄉窯頭村,為戰國時楚春申君黃歇封地。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黃歇在此置菰城縣,距今已有2200餘年。菰城得名於因“城西溪澤菰草彌望”,是湖州最早的古城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下菰城遺址坐落在一個自北向南傾斜的山坡上,背倚和尚山,東北靠近金蓋山。下菰城城垣分內外兩重,其中外城略似圓角等邊三角形,現存城垣周長約1800米。東北和西北城垣保存完好,無南城垣。內城位於外城內南隅,現存城垣周約1200米,除南城垣較殘外,其餘部分保存都較完好。城垣一般高度在9米左右,上部寬5~6米,底部寬30米。內城有闕口六,外城有闕口三。城垣用黃土夯築而成,較堅實。在下菰城的城垣中夾雜有印紋陶、原始青瓷和夾砂陶片等;印紋陶有雲雷紋、回紋、折線紋、組合紋等。附近山頂上還分布有傳說的“烽火墩”,據發掘為土墩墓、石室墓等。

五、龍洞雲歸

即弁山黃龍洞,傳聞與太湖小梅口漩渦相同,乃小黃龍洞穴

六、橫山暮嵐

即位於城南吳沈門河東側,具體示例不詳

七、南湖雨意即城南碧浪

湖碧浪湖在湖州城南1公里,屬東苕溪。以在峴山前,又名峴山漾,一名玉湖,與陳英士陵墓相對。為城南重要景點之一。碧浪湖湖面較闊,湖中有嶼,稱浮玉山,湖水滿時山頂常露若浮玉,故名。元趙孟頫曾有詩讚曰:“乾帆過盡暮山碧,惟見白雲時往還。”明嘉靖(1522—1566)年間曾在浮玉山上建有玉塔(又名芙蓉塔、萬魁塔),塔高7層,磚身,每層上刻有魁星。1971年圍湖造田時被毀。

八、金蓋出雲即城南雲巢金蓋

金蓋山在湖州城南7公里處,主峰海拔為292.6米,據清光緒《烏程縣誌》載:“峰勢盤鏇宛同華蓋故名。”又因“金蓋故多雲氣,四山繚繞如垣,少焉日出,雲氣漸收,惟金蓋獨遲”,故又名雲巢。金蓋山林木幽深,山南有下菰城遺址,山腰有古梅花道觀。金蓋山歷來是湖州南郊的風景佳處。舊有“金蓋二十八景”之說,其著名者有:金蓋出雲、菰城晚煙、呂潭子尤、梅島晴雪、荻港夜泊、溪亭漁隱、章嶺松濤、春谷梅隱等。

友好城市

日本靜岡縣島田市1987年5月30日

韓國全羅南道靈岩郡2003年10月10日

法國羅訥-阿爾卑斯大區羅亞爾省蒙達爾紀市2006年2月26日

韓國忠清北道清州市2008年5月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阿拉阿特市2008年8月27日

西班牙雷嘎納斯市2009年5月

同名湖州

《北周地理志》載:“湖州,治胡陽(河南唐河縣胡陽鎮。西魏改南襄州為湖州。以治胡陽而名,領昇平、洞川、襄城三郡。”北周廢入昇平郡。

浙江行政區劃

浙江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環境宜人,山川秀麗,人文薈萃,名人輩出。在這裡你不僅可以感受到風景迷人的“杭州西湖”、古香古色的“嘉興烏鎮”,還可以感到經濟蓬勃發展中的中國。全省轄:11個地級市;32個市轄區、22個縣級市、35個縣、1個自治縣。行政區域內下轄杭州、寧波2個副省級城市,溫州、紹興、湖州、嘉興、金華、衢州、台州、麗水、舟山9個地級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