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

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

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位於浙江省安吉縣境內,距上海175km、南京180km、杭州57km,接近華東電網負荷中心。電站裝機容量180萬kW,上水庫蓄能能力1046萬kW•h,其中日循環蓄能量866萬kW•h,年發電量31.6億kW•h,年抽水用電量(填谷電量)42.86億kW•h,承擔系統峰谷差360萬kW任務。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地形圖地形圖

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位於浙江省安吉縣境內。電站以及獨特的山區風貌,優越的地理位置,較

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社會效益,而享譽海內外。電站前期準備工作於1992年6月啟動,1994年3月1日正式動工,1998年1月第一台機組投產,總工期八年,於2000年12月底全部竣工投產。天荒坪電站雄偉壯觀,堪稱世紀之作,是我國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同類電站單個廠房裝機容量最大、水頭最高的一座;也是亞洲最大、名列世界第二的抽水蓄能電站,電站主要設備均從國外引進。電站樞紐主要包括上水庫和下水庫、輸水系統、中央控制樓和地下廠房等部分組成。

電站下庫位於海拔350米的半山腰,是由大壩攔截太湖支流西苕溪而成。有“兩岸青山出平湖”之美稱,當地人稱“龍潭湖”。主廠房是電 站的心臟。在天荒坪電站上下水庫間的大山中鑿有長達22公里的洞室群,大小洞室45個,構成電站主、副廠房區。整個地下廠房全長200米,寬22米,高47米,6台30萬千瓦機組一字排開,構成壯觀的地下廠房景觀。

電站上水庫位於海拔908米的高山之巔,是利用天荒坪和擱天嶺兩座山峰間的千畝田窪地開挖填築而成,並有主壩和四座副壩及庫岸圍築,整個上水庫呈梨形。平均水深42.2米,庫容量885萬立方米,相當於一個西湖。

基本構成

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等高線地形圖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等高線地形圖

電站樞紐主要包括上水庫和下水庫、輸水系統、中央控制樓和地下廠房等部分組成。據說天荒坪本來叫天篁坪,因為地勢開闊,氣候宜人,玉皇大帝常常在此遊玩而得名,上水庫也因此被稱為天篁湖。整個上水庫是利用天荒坪與擱天嶺山峰間的窪地挖填而成,呈梨形狀,也像一個巨大的運動場,蓄水之後,碧波蕩漾,湖面面積達28公頃,是一個晝夜水位高低變幅達29米多的動態湖泊,形似“天池”,具有極大觀賞性。下水庫位於海拔350米的半山腰,是由大壩攔截太湖支流西苕溪而成,有“兩岸青山出平湖”之美稱,當地人稱“龍潭湖”。

基本內容

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

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TianhuangpingPumpedstoragePlant)位於中國浙江省、西苕溪支流的大溪河上,距杭州80km,距上海250km。電站安裝6台30萬kW機組,總裝機容量180萬kW,年發電量31.6億kW·h,抽水電量(填谷電量)42.86億kW·h,為日調節的純抽水蓄能電站。

電站所在區域的地層主要為侏羅紀上統火山岩,如含礫流紋質熔凝灰岩、流紋斑岩、石英斑岩及花崗斑岩等。地質構造不發育,斷層規模不大。地震裂度小於6度。

水文條件

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

站址區年平均降水量1846mm,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933.1mm,多年平均徑流量2450萬m3,保證率99%的枯水年年徑流量約為1000萬m3,流入水庫的水量足以補償蒸發和滲漏的水量損失,上水庫無徑流來源。下水庫百年一遇洪水為537m3/s,千年一遇洪水為860m3/s,可能最大洪水(PMF)為1280m3/s。

下庫壩址河床窄,岸坡陡,整個邊坡穩定。復蓋層和強風化岩石僅局部分布,厚度不大。基岩堅硬,構造簡單,無控制邊坡穩定的結構面。輸水系統基岩風化淺,無不良地質作用。基岩為流紋質熔凝灰岩,堅硬完整,耐風化,後期有規模較大的花崗斑岩侵入,新鮮堅硬,與圍岩接觸良好。地下廠房地段為均質、新鮮岩體,廠房圍岩質量良好。上下庫之間以1428m的輸水道相連線。

樞紐布置

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

樞紐主要建築物上、下水庫、輸水系統、地下廠房洞室群、開關站等,均位於大溪左岸,左岸山體雄厚,地形高差700m左右。上下水庫庫底的天然高差約590m,築壩形成水庫後平均水頭570m,最大發電毛水頭610m,上下2個水庫的水平距離約1km,輸水道長度與平均發電水頭之比為2.5。

主要機電設備有6台30萬kW立軸可逆混流式水泵水輪機/發電電動機組、6台340MVA三相繞組強迫油循環水冷式主變壓器。

上水庫:利用天然窪地挖填而成,集水面積很小,徑流、洪水均可忽略。設計最高蓄水位905.2m,總庫容885萬立方米;設計最低蓄水位863m,死庫容50萬立方米。水庫由主壩和4座副壩圍築而成。主副壩均為瀝青混凝土面板土石壩。主壩最大壩高72m,壩頂長503m。副壩最大壩高9.334m,4座副壩總長822.3m。水庫庫岸及庫底均用瀝青混凝土防滲。

輸水系統:輸水系統設在大溪左岸的山體內,其組成部分主要有上庫進出水口和閘門井、斜井式高壓管道、鋼筋混凝土岔管、壓力支管、尾水隧道和下庫進出口等。2條高壓混凝土管道傾角58°,內徑7m,降到225.0m高程後各分岔為3條內徑3.2m的支管。6條尾水隧洞內徑均為4.4m。輸水系統除支管段設鋼襯外,其它均用鋼筋混凝土襯砌,岔管也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地下廠房洞室群:地下廠房洞室群主要有主副廠房及安裝場、主變室、母線廊道、尾水閘門洞以及其它一些用於交通、通風、排水的洞室和豎井。

地下廠房布置在輸水系統中部,其上部有300多米厚的山體復蓋。主廠房長200m、寬21m、高46m,採用型式新穎的岩壁吊車梁。主變洞位於主廠房下游,與主廠房平行布置,長166m、寬17m、高21m。另考慮地下洞群的排水要求,在主廠房洞的底部設有一條長1000餘米的自流排水洞。

開關站:500kV開關站布置在下庫左岸尾水隧洞出口上方的地面上,高程350.2m,面積110m×35m,採用GIS設備。500kV開關站左側有35kV降壓站,右側布置中控樓。

下水庫:壩址集水面積25.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2450萬立方米,枯水年也能保證抽水蓄能電站用水。設計最高蓄水位344.5m,相應庫容877萬立方米;最低蓄水位295m,死庫容72萬立方米。按百年一遇洪水537立方米/秒設計;千年一遇洪水860立方米/秒校核,相應庫水位344.5m。壩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最大壩高96m,壩頂長230m,壩頂高程351.2m。左岸設開敞式無閘門側堰溢洪道,堰長60m,堰頂高程344.5m。右岸有由施工導流隧洞改建的供水及放空水庫的隧洞,最大放水流量19.64立方米/秒。下水庫上游庫尾設有攔沙壩,高21m,頂長57m,其河床段31m為溢流壩。

工程施工

根據對主要工程項目工程量的統計,主體工程土石方明挖584.1萬立方米,土石方填築569萬立方米,石方洞挖70.9萬立方米,混凝土29.8萬立方米,噴混凝土1.5萬立方米,瀝青混凝土5.74萬立方米,金屬結構安裝6418.0t。

上水庫的主副壩均採用土石壩,其迎水面、庫底和庫岸均鋪設適應不均勻沉陷能力較強的瀝青混凝土防滲護面。瀝青混凝土護面為簡式結構,由3層構成:表層為封閉層(厚2mm),中間為防滲層(厚100mm),下層為整平膠結層(厚80~100mm),上庫進/出水口部位岩體的相對隔水頂板高於上庫設計最高蓄水位,故施以噴錨處理,不採取其他的防滲措施。上水庫不設泄流設施。瀝青混凝土防滲護面下部設定碎石排水墊層(厚60~90cm)等排水設施。完整的排水系統可安全地將滲過瀝青混凝土護面的水引入在庫底布置的排水廊道,並可利用排水廊道有效地回收滲水以利重複使用。

中國知名水利工程

中國的水利樞紐工程規模宏偉,綜合效益巨大,舉世矚目。但是,但凡水利樞紐都會或多或少對當地原始生態帶來一些影響,其負面影響與其巨大的正面效益孰重孰輕?讓我們在編輯與閱讀詞條中尋找答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