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豐江水電站

新豐江水電站

新豐江水電站原名為廣東省新豐江發電有限公司,2003年改制後為廣東粵電新豐江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是廣東省粵電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電站位於廣東省河源市,距河源市區6公里。1958年7月15日工程正式開工,1960年10月25日首台機組併網發電。目前,電站裝有4台國產機組,現裝機總容量33.5萬千瓦,躋身於國家大型企業行列。

新豐江水電站

Xinfengjiang Hydropower Station

概述

新豐江水電站位於中國廣東省河源市境內、珠江水系東江支流新豐江下游亞婆山峽谷出口處,距河源市約6km,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運、供水等綜合效益。電站裝機29.25萬kW,保證出力9.99萬kW,多年平均發電量9.9億kW·h。淹沒耕地11933hm2,遷移人口10.6萬人。工程於1958年7月開工,1960年8月第一台機組發電,1962年土建工程竣工,1976年完成第4台裝機。
壩址以上集水面積5740km2。壩址多年平均年徑流量60.5億m3,多年平均流量192m3/s。水庫正常蓄水位116m,死水位93m,總庫容138.96億m3,其中調洪庫容31.024億m3,有效庫容64.89億m3,死庫容43.068億m3,為多年調節水庫。大壩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流量10300m3/s,相應庫水位121.6m;按萬年一遇洪水校核,流量12700m3/s,相應庫水位123.6m。電站最大工作水頭81m,最小工作水頭58m,設計水頭73m。
大壩座落在燕山三期花崗岩地層上,地質條件較好。建庫前庫壩區地震基本烈度鑑定為6度。
工程由混凝土單支墩大頭壩(河床壩段)、混凝土重力壩(兩岸壩段)、壩後式廠房和泄水隧洞組成。
大壩壩頂長440m,最大壩高105m。壩頂高程124m。支墩中心距18m,支墩頂厚4.5m,底厚7.5m;大頭頂厚2.52m,大頭底厚4.02m。溢流壩段在河槽右部,設有15m×10m(寬×高)表面溢流孔3個,堰頂高程111.56m,每孔最大泄量3800m3/s,鼻坎挑流消能。在水庫發生誘發地震後,為確保大壩安全,又在左岸增建1條直徑為10m、長778m的泄洪洞,最大泄量為1700m3/s,進水口位於正常蓄水位以下46m,高程70m。
廠房為壩後式布置,位於河床左側。安裝4台豎軸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機型為HL662-410。1~3號機單機容量7.25萬kW,4號機為7.5萬kW。220kV屋外開關站布置在大壩下游,距廠房1.5km處。
工程的土方量為72.5萬m3,石方80萬m3,混凝土99.9萬m3,耗用鋼材10337t,水泥193500t,木材72200m3。
新豐江水庫蓄水後,庫區連續發生誘發地震。1959年大壩建成蓄水不久即出現頻繁小震。1960年5月當水位蓄至81m時,出現了烈度為5度地震,7月水位達90m時出現6度地震。1961年按8度地震對大壩加固,1962年3月19日正當第一期加固完成,水庫水位達110.5m時發生了震級為6.1級的地震,震中烈度為8度。這次地震,在13~18號壩段高程108m附近產生了長達82m的上下游貫穿性裂縫。2、5、10號壩段,在同一高程附近出現了不連續的水平裂縫。這是世界上首次直接經受水庫誘發6級以上地震的高壩工程。為確保大壩安全,對大壩進行了第二期抗震加固,並增建了泄水隧洞,最後達到設計烈度9.5度和百年一遇洪水位110m相結合的標準。截至1986年底, 新豐江大壩附近記錄到的地震次數達30萬次,其中烈度大於2度的有1.3萬次。
新豐江水庫有調洪庫容33億m3,可將新豐江百年一遇洪水全部攔蓄於水庫中,僅下泄發電流量,大大緩解了東江河源以下兩岸地區的嚴重洪水威脅。
通過水庫調節,東江下游枯水期流量從100m3/s增加到300m3/s,使近300km的下游航道得到了改善,通航船舶也由20~60t提高到200~500t。

中國知名水利工程

中國的水利樞紐工程規模宏偉,綜合效益巨大,舉世矚目。但是,但凡水利樞紐都會或多或少對當地原始生態帶來一些影響,其負面影響與其巨大的正面效益孰重孰輕?讓我們在編輯與閱讀詞條中尋找答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