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宸

趙紫宸(1888年2月14日~1979)中國 基督教神學家,學者。浙江省德清縣 新市鎮人。 趙紫宸是中國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神學家之一,是中國處境化神學的早期締造者,也是"中國系統神學"的最早倡導者; 集神學家、宗教教育家、詩人、作家於一身。 他在西方基督教界享有較高聲譽,被譽為"向東方心靈詮釋基督教信仰的首席學者"。

人物簡介

趙紫宸(1888年2月14日~1979)
中國基督教神學家,學者。浙江省德清縣新市鎮人。
趙紫宸是中國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神學家之一,是中國處境化神學的早期締造者,也是"中國系統神學"的最早倡導者;
集神學家、宗教教育家、詩人、作家於一身。
他在西方基督教界享有較高聲譽,被譽為"向東方心靈詮釋基督教信仰的首席學者"。

人物生平

1903年毅然放棄了接受傳統教育的機會,選擇入讀具有新式教學體制、傳授先進文化及科學知識的西式學堂----萃英書院學習.
1903年他又轉入由美南監理會開辦的東吳大學附屬中學求學,並在幾年後順利考入東吳大學。
在東吳的初期,趙紫宸一度對基督教甚為反感,他當時反教的熱忱,為他贏取了"急先鋒"的稱號。
1905年奉父母之命,和比他年長兩歲的小商人之女童定珍結婚。
1907年,趙紫宸在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總幹事約翰·穆德(John R. Mott)以及東吳大學校長孫樂文(DL Anderson)的影響下受洗成為基督徒。
1910年(清宣統二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
留校任教中學的英文、算術、聖經等科目。他的工作表現甚佳,贏得老師和同學的讚賞。
有一段時期,他對靈修生活大發熱心,也忙於個人布道,學生不乏因他的勸導而信教者,半年間,便有十七個學生領洗。
經過近兩年家人的反對後,他最終帶領了自己的父母及妻子領洗。但此時他的信仰歷程正處於經驗與理性不協調的階段,時常為如何對宗教經驗作出合理的解釋而一籌莫展。
1914年夏,趙紫宸代表在華的監理會前往美國奧克拉荷馬州(Oklahoma),參加美南監理會總會會議。
1914年秋,他進入美國田納西州梵德貝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攻讀神學,同時研究社會學和哲學。經過三年多的學習,趙紫宸獲社會學碩士和神學士學位,並因成績優異獲創校者獎牌一面,以資紀念。
此時的趙紫宸已成為一位深受美國自由神學洗禮,且帶著監理會傳統意識的中國神學家。
1917年畢業,獲社會學碩士和神學士學位。
教授,金陵協和神學院教授。
1917年,回國後,擔任東吳大學教授,
1922年升任教務長,併兼任文學院院長。
面對新文化運動倡導的科學、理性思潮,以及"非基督教運動"和北伐戰爭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趙紫宸開始了其建構本色基督教和本色教會的歷程。
在這段時期,趙紫宸在其主編的《真理與生命》和《文社月刊》中辟專欄探討基督教本色化問題,宣傳基督教本色化的必要性及途徑。
趙紫宸發表了近百篇有關本色神學建設的論文,並出版了《基督教哲學》、《耶穌的人生哲學》、《學仁》、《耶穌傳》等多部具有代表性的神學、文學著作。
其中被趙紫宸自稱為"中國人自著的第一本宗教哲學書"的《基督教哲學》和"發明耶穌的人格主義"的《耶穌的人生哲學》是其早期思想的代表作。
1922年,趙紫宸先後參加了在清華大學舉行的"第11屆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在上海召開的"基督教全國大會",在牯嶺舉行的"全國立志布道團第一次全國大會",並發表演說,可見趙紫宸在當時基督教的學術界和教會界已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1925年,應北京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的邀請,趙紫宸接受了該校神學科的教職,於1926年加入燕大。
兩年後他繼劉廷芳出任宗教學院院長,直至1952年大學結束為止,共26年之久。
在此期間,他曾到國內外教會訪問、布道,參加各種會議。
1932年夏,趙紫宸到英國牛津大學留學一年。
1933年,他出席在愛丁堡舉行的一次會議,在會中以"耶穌與上帝的實際"為題,發表演說。
他曾三次參加中國基督教代表團出席國際基督教宣教會議(1929年於耶路撒冷;1938年於印度馬都拉斯;1947年於加拿大惠特比)。
1939-1940年,趙紫宸應香港聖公會會督何明華主教(R. Hall)之請,攜眷去昆明,以該地聖公會文林堂傳道一年。
1941年7月由昆明抵香港,在同一個禮拜程式中,由何明華先後三次按手,為他舉行了轉會按手禮,指派他為會吏,按立他為會長(即牧師),使他由監理會轉入中華聖公會;華北教區主教聘他為華北教區任會長。
1941年12月8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趙紫宸和燕大十幾位教授被日本憲兵隊逮捕,下獄半年之久,獄中的經歷構成了改變他神學思想一次重要的契機。
六個月的鐵窗生活帶給趙紫宸多次徹底的反省,這種獨對神的體會,把趙紫宸的神學思想推向高峰,以前可依靠的理性、科學、中國文化、宗教經驗,現今一切都要放棄了。
他多次表示,在監獄生涯中有神的同在和旨意。這信念給了他生存的勇氣,成了他與死亡掙扎的力量。他更相信神多次在夢中安慰他,顯明他的同在;夢境的應驗,使趙紫宸讚嘆不已說:"天地間神奇的事,我不能在宗教之外找尋解釋。科學家對於這些事怎樣講,我全不在乎。"(趙紫宸:《系獄記》,頁71-72)。
1942年6月18日,趙紫宸從日本憲兵隊的牢房出來後,住在北京宣內溝沿基督教聖公會院內,有更多的時間從事寫作,並向少數神學生講授神學與保羅傳。
抗戰勝利後,燕京大學復校,他也恢復了原來該校宗教學院院長的職務,兼任燕京大學的中國文學教授,曾講授過中國哲學和陶淵明、杜甫詩篇的研究,重點講詩中的宗教思想。
而此時,中國的基督教界同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教牧人才匱乏、物力財力相對短缺、信徒紛紛離棄教會等。面對國家和教會如此凋敝的景象,趙紫宸重新調整了他的神學立場,對上帝的本性、人的本性以及救贖的內涵等基督教神學問題重新做出詮釋。
這段時期,他相繼出版了《從中國文化說到基督教》、《基督教進解》、《耶穌小傳》、《聖保羅傳》、《系獄記》、《基督教的倫理》、《神學四講》等幾部作品,它們在當今基督教思想界、宗教學界仍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其中,"脫出西人傳述之窠臼,樹立漢家獨立之旗旌"的《基督教進解》及作為"中國人在神學上的試作"的《神學四講》是趙紫宸後期思想的代表作。
1947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紀念建校二百周年,特授趙紫宸榮譽神學博士學位,給予趙紫宸學術地位上的肯定。
司禮人唱名說:"趙氏為東方基督教學術之最先導、著作家、宗教家、詩人、神秘者。"(參《天風》第79期)。
1948年8月世界基督教會協進會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第一次大會暨成立大會時,中國的代表只有趙紫宸一人在會中演說,也是主席中惟一的東方人。並且當選為六位主席之一,代表著東南亞後起的教會。
期間趙紫宸曾到美國、英國、荷蘭、日本、新加坡、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教務活動,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
後因該協進會的中央委員會發表檔案,支持韓戰,趙紫宸遂於1951年辭去主席的職務,以示抗議。
北平解放後,趙紫宸主動帶領宗教學院師生到教會宣講共產黨的宗教政策。
1949年9月作為中國基督教界五位代表之一,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後當選為北京市政協常委。
在建國初期的教會革新運動中,趙紫宸作為主要教會領袖之一,提出了一系列教會革新的構想。此後他還積極參加基督教"三自"(自治、自養、自傳)愛國運動的發起工作。
1954年當選為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常務委員。後歷任北京燕京協和神學院、南京金陵協和神學院教授。
1951年開始的"三反""五反"運動,以及接踵而來的十年浩劫中,為吳晗鄧拓廖沫沙翦伯贊等人仗義執言,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殘酷迫害,最後於1979年11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香港聖公會於1980年2月10日在香港聖約翰座堂為他舉行了追思禮拜。

主要作品

趙紫宸是一位熱情的愛國愛教者。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曾被日軍逮捕入獄,在獄中著《系獄記》,表現了堅貞的民族氣節和宗教熱忱。
他擅長以中國傳統的文化形式表達基督教神學。他對中國古典文學,特別是詩詞、戲曲及書法藝術的造詣尤深,曾獲東吳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據德國格魯厄博士所著《中國的基督教神學家趙紫宸》一書記載,著作達170餘種。其中神學著作有《基督教哲學》、《基督教進講》、《耶穌傳》、《聖保羅傳》、《神學四講》等;詩集有《玻璃聲》、《打漁》、《南冠集》。
他在基督教方面的著作除了上述著作外,他的英文論著散見於《教務雜誌(Chinese Recorder)》、《中國基督教年覽》、《國際宣教雜誌(Interntional Review of missions)》等書刊。趙紫宸著譯的一些聖詩亦被收入《普天頌讚》和《讚美詩(新編)》等聖詩集。

人物評價

趙紫宸一生的事業和成就,可謂中國基督教一位傑出的領袖。
論神學教育工作,執掌燕京大學宗教學院歷26年,勤奮傳道授業,桃李天下。
論演講撰著,皆在弘道宣教有益世道人心,蜚聲中外。
以論著推動普世教會合作,又多次出席重要國際會議,深得各國教會領袖所認知。
他被舉為普世基督教協會首屆六位主席之一,可說世界基督教協進會創辦人,亦是中國基督教界的光榮。

子女簡介

趙紫宸有女兒趙蘿蕤、長子趙景心、次子趙景德,三子趙景倫。
趙蘿蕤,1932年畢業於燕京大學英文系,1946年獲芝加哥大學碩士學位,1948年獲博士學位。我國著名翻譯家和比較文學研究家,國際著名的惠特曼·艾略特研究學者。歷任燕京大學教授、西方語言文學系主任,北京大學教授。夫婿陳夢家,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詩人。
趙景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副教授。兩航起義功臣。趙景心出生於1918年8月15日。1941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經濟系,曾在美國檀香山擔任過美軍語言訓練中心漢語教師,後任原中國航空公司汕頭辦事處處長、廈門辦事處處長。1949年參加“兩航起義”,曾任民航局北京營業處副主任,也曾在高級航校任教,1965年調入對外經貿大學英語學院教學英語,1991年4月退休。和原全國人大委員長萬里曾是多年網球搭檔。妻子黃哲。
來源:皓月,湘寧:《趙景心:年高不畏老,淡泊一身輕》
趙景德(1919年11月30日—2009年2月3日),美籍華裔地質學家,月球地質學家。畢業於西南聯大,曾師從中國著名地質學家王烈,1948於芝加哥大學取得地質學博士學位。1949年起,一直在美國內政部美國地質勘探局工作,直至1994年退休。衝擊變質作用(impact metamorphism)奠基人之一。阿波羅11-17研究項目的首席研究員(principal investigator)。1965年獲富蘭克林學會維特瑞爾獎章(Wetherill Medal)。1992年美國隕石學會巴林格獎章(Barringer Medal)。
來源:華盛頓郵報,趙景德訃告:Edward Chao, 88; a Rock Star of Geology
趙景倫,1944年畢業於西南聯大,後於哈佛大學獲得碩士學位。美國著名華裔政論家,曾任紐約《亞美時報》總主筆,香港《信報》專欄作家。妻子張素初,是張治中前國民黨將領張治中的女兒。

同名演員

基本信息

姓名:趙紫宸
性別:男
籍貫:北京
出生日期:2007-1-29
星座:水瓶座
身高:120cm
體重:20kg
三圍:61-66-70
鞋號:29

演藝經歷

廣告拍攝平面拍攝

人物介紹

趙紫宸是一個認真負責的小男子漢,陽光帥氣的他自走紅以來一直備受關注,無論是電視節目還是平面拍攝的現場你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一個認識趙紫宸的人誇他說,志向是當科學家的小紫宸走藝術這條路也很合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