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學院

運城學院

運城學院是2002年2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獨立設定的一所綜合類普通本科院校,地處晉秦豫“黃河金三角”的運城市。學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教學為立校之基,走科研強校之路;堅持“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發展,以人為本,科學管理,崇尚真理,涵養大氣;立足運城,面向山西,放眼全國,突出套用,服務基層;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致力造就愛崗敬業、開拓創新、適應社會發展的合格人才,建設有特色的教學型地方本科院校。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運城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獨立設定的一所綜合類本科院校,位於山西省運城市。運城古稱河東,素有晉秦豫

運城學院冬日校園
“黃河金三角”之美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舜耕歷山、禹都安邑、后稷稼穡、傅說築版等先民傳說源遠流長;戰國思想家荀況、三國名將關羽、唐代文學家王勃、王維、柳宗元、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元代戲曲家關漢卿、宰輔輩出的裴氏家族等文人政要俊采星馳;后土祠、舜帝陵、秋風樓、關帝廟、鸛雀樓、永樂宮、普救寺、唐代黃河大鐵牛等名勝古蹟斐聲中外,可謂人傑地靈,文化底蘊十分厚重。多年來,學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教學為立校之基,走科研強校之路;堅持“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發展,以人為本,科學管理,崇尚真理,涵養大氣;立足運城,面向山西,放眼全國,突出套用,服務基層;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致力於造就愛崗敬業、開拓創新、適應社會發展的套用型合格人才,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多次受到中宣部、團中央、教育部、山西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廳的表彰獎勵。

學院現有14個系,3個教學部,6個科研機構,56個本、專科專業,涵蓋文、經、法、教、理、工、管等7大學科門類,目前面向全國19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各類全日制在校生9272名,成人教育在讀生2524名。運城學院交流論壇:http://www.ycubbs.net

師資力量

學院十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在立足自我培養的基礎上,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努力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富有發展潛力的教師隊伍,全院811名在冊教職工中,專兼職教師456人,其中高級職稱155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150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人。省級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省級中青年骨幹教師18人,省級優秀專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4人。為了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將積極圍繞重點學科、特色學科、新興學科,培養、聘請學術大師和優秀學科帶頭人;完善青年教師培養培訓機制,支持鼓勵青年教師攻讀研究生,為青年教師業務進修和學術交流創造條件;繼續加大人才投資力度,進一步最佳化教師結構;通過“學科帶頭人+創新團隊”人才模式,以大師帶動一批教授和副教授,以教授副教授帶動一批青年碩士和青年骨幹教師;加大教授、專家治校力度,讓高級人才在治校決策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教學設備

學院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人才培養質量為生命線,不斷加大教學投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嚴格教學管理,強化質量監控。按照“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統一的人才培養結構模式,遵循“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改革思路,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課堂教學、實驗實訓、學術活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穩步提高。在發展中適度擴大本科教育規模,逐步縮減專科專業;切實加強專業內涵建設;積極開展院級重點專業建設活動,進一步最佳化專業結構,加強專業建設,力爭到2010年建成3—5個省級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在提升本科教學質量的同時,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

學院堅持走科研興校之路。學科建設圍繞省政府提出的“雙新基地”建設,依託河東文化地域資源,結合地方經濟和產業結構特點,注重科研的套用性和技術轉化能力開發。河東文化研究中心、西遊記文化研究中心、俗語研究中心、非公有經濟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取得顯著成果,其中西遊記文化研究在國內外都享有一定聲譽。近年來,先後出版專著、教材252部(本),辭書40餘套,發表國家一級論文270餘篇,二級論文2000餘篇,20餘篇學術論文參加了國際學術研討會。先後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和國家級科研成果二等獎,獲國家專利15項,獲省科技進步獎、省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獎11項。目前正承擔國家及省級教學科研項目20餘項。按照學科建設規劃,力爭在5年內,在現有省級重點扶持學科基礎上,新增1—3個研究方向達到省級重點扶持學科標準。

院系設定

1、語言系
漢語言文學(本科)
漢語言文學(文秘方向)(本科)
播音與主持藝術(本科)
英語(本科)
日語(本科)
2、政法系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法學(本科)
歷史學(本科)
3、音樂系
音樂表演(本科)
音樂學(本科)
4、美術與工業設計系
美術學(本科)
藝術設計(本科)
5、套用數學系
數學與套用數學(本科)
信息與計算科學(本科)
6、物理與電子工程系
物理學(本科)
電子科學與技術(本科)
物理學(太陽能、風能開發和利用方向)
電子科學與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方向)
電子科學與技術(印製電路技術與工藝方向)
7、套用化學系
化學(本科)
套用化學(本科)
科學教育(本科)
8、生命科學系
生物科學(本科)
園林(本科)
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
食品質量與安全(本科)
9、機電工程系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本科)
印刷工程(本科)
10、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方向(本科)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
11、經濟管理系
公共事業管理(本科)
旅遊管理(本科)
財務管理(本科)
物流管理(本科)
12、體育系
體育教育(本科)
國小教育(本科)
學前教育(本科)
2013年新增加專業:數字媒體技術 機械電子工程 數字媒體技術

對外交流

學院重視國內外校際教育交流與合作,先後與陝西師大西安電子科大西北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以及烏克蘭等國家有較強實力的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與合作辦學關係,現正積極籌備與印度等國家的教育合作辦學項目,以期在中外合作辦學領域形成自己的特色。山西省委、省政府和運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和支持運城學院的建設與發展,提出了“以運城學院為基礎儘快建設運城大學”的目標。為積極回響運城市委、市政府建設“教育強市”、“人才強市”的戰略決策,學院制定了三步走的戰略規劃:第一步,加快迎評促建,在2008年前後,學生總數控制在1萬人左右,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第二步,在2015年前後,學生總數控制在2萬人左右,爭取申請到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授予點;第三步, 2020-2025年,學生總數控制在3萬人左右,實現建成運城大學的戰略目標。

歷史沿革

1978年5月,運城師範專科學校籌建並招生。
1983年7月,運城教育學院成立。

1985年3月,河東大學開始籌建。
1989年12月,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山西省人民政府決定,運城師範專科學校與運城教育學院、河東大學(籌)合併組建運城高等專科學校。
1999年6月,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啟動“強校升本”工程;2000年8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向國家教育部申報以運城高專為基礎,建立運城學院。

2001年3月,國家教育部專家組來我校考察。王昕副省長會見專家組成員。
2002年1月9日,全國大學設定評議委員會在廣西桂林舉行會議,投票通過以運城高專為基礎建立運城學院。
2002年2月22日,國家教育部通知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運城學院建立。
2002年4月5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行文批准獨立設定運城學院。
2002年6月,“運城學院”印章正式啟用。
2003年3月10日,運城學院黨政領導班子宣布成立。

2011年9月份,部分搬遷到舜帝陵校區!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師帥,男,漢族, 1964年11月7日生,山西河津人,中共黨員,山西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副教授,現任運城學院黨委書記。1982年10月至1985年7月在太原師專化學系讀書;198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8月參加工作。1985年8月至1991年10月任太原師專人事處幹事、副處長;1991年10月至1995年10月任太原師專學生處副處長、處長;1995年10月至2000年10月任太原師專黨委委員、副校長;2000年10月至2004年9月任太原師範學院副院長;2004年9月至今任運城學院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 院長:姚紀歡,男,漢族,1961年8月生,山西省臨猗縣人,中共黨員,工學博士,教授,現任運城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1980年畢業於運城師範學校,1980年至1982年在康傑中學任教,1982年至1986年在山西大學物理系就讀,1986年至1994年在運城高專任教,1994年至2000年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2000年至2001年先後任運城高專教務處副處長、網路信息中心主任,2001年8月任運城高專副校長兼網路信息中心主任,2003年3月任運城學院副院長,2006年9月任運城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黨委副書記:趙小獅,男,漢族,1954年12月生,山西省聞喜縣人,中共黨員,副教授,現任運城學院黨委副書記。1970年至1973年在聞喜縣禮元鎮椿木角國小任教,1973年至1975年在運城師範學校就讀,1975年至1977年在運城地區教育幹部學校辦公室工作,1977年至1979年在山西省教育學院哲學班學習;1979年至1983年在運城地區教育幹部學校任教,1983年至1984年在運城地區教育學院任教,1984年至1989年在運城地區教育學院任院辦主任、院黨委委員,1990年至1994年任運城高專黨辦主任,1992年至1994年在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政治專業學習,1994年任運城高專黨委副書記,2001年9月起兼任運城高專副校長,2003年3月任運城學院黨委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梁增華,女,漢族, 1947年12月生,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人,中共黨員,現任運城學院黨委副書記。1968年至1970年在平陸縣聖人澗村接受再教育,任村黨支部副書記。1970年至1971年在"五四一"413施工團女子連任指導員。1971年至1973年在平陸縣張店中學任教,擔任校團總支書記。1973年至1986年在平陸縣委工作,歷任團縣委副書記、中共平陸縣委常委、團縣委書記、縣委宣傳部部長,期間1980年9月至1982年元月在山西省委黨校首屆中青年幹部理論班學習。1986年至1993年在夏縣人民政府工作,歷任副縣長、常務副縣長,期間1988年7月至8月在北京大學人口理論研究班學習,1989年9月至1990年2月在山西省委黨校幹部理論培訓班學習。1993年至1997年在運城地區統計局工作,任黨支部書記、局長。1997年至2003年在運城市教育局工作,任黨組書記、局長,期間1999年9月在國家高級教育行政管理學院學習。2003年3月任運城學院黨委副書記。
黨委委員、紀檢委書記:李德龍,男,漢族,1955年11月生,山西省五寨縣人,中共黨員,教授,現任運城學院黨委委員,紀檢委書記。1978年畢業於山西師範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1978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79年至1980年到華東師大中文系進修,1984年4月在山西師範大學教務處任教學科副科長,1985年9月任科長,1988年7月任山西師範大學文科教學科研處副處長,1990年任教務處副處長,1996年6月任中文系黨總支書記,1998年2月任校黨委辦公室主任(兼任中文系書記至8月底),1998年11月當選為校黨委委員,2001年1月任生物技術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2003年3月任運城學院黨委委員、紀檢委書記。
黨委委員、副院長: 安建平,男,漢族,1960年8月生,山西永濟市人,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運城學院副院長。1982年7月畢業於山西農業大學牧醫系;1982年至1985年在榆次市農牧局工作;1985年5月至2003年2月在山西財經大學工作,期間,1985年5月至1986年10月在教務處工作,1986年至1991年任系團總支書記,1991年至1993年4月任系副主任,1993年至2001年任學生處處長,2001年5月至2003年任人事處處長。1993年至1996年在西北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生班學習(結業),2000年至2002年在山西省委黨校政治經濟學研究生班畢業。2003年3月任運城學院副院長。
副院長:梁晉才,男,漢族,1958年6月生,山西省臨猗縣人,中共黨員,現任運城學院副院長。1975年至1976年在臨猗楚侯鄉郭村任民辦教師,1976年至1978年在51059部隊做標圖員工作,1978年至1979年在臨猗李漢供銷社辦公室工作,1979年至1982年在運城師專中文系就讀,1982年至1989年在運城師專工作,歷任黨委辦公室幹事、秘書、副主任科員、藝術系黨支部書記,1990年至2001年在運城高專工作,歷任黨委宣傳部長、總務處長、黨辦主任、黨委委員、計財處長(主持黨辦、組織部工作),1992年至1995年在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政治專業學習,2001年8月任運城高專黨委副書記,2003年3月任運城學院副院長。
副院長:王卓民,男,漢族,1956年8月生,山西省萬榮縣人,中共黨員,教授,現任運城學院副院長。1983年山西師範學院政史系畢業後留校工作。1992年底調回運城高等專科學校馬列教研室任教。1987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北京師範大學助教進修班攻讀哲學原理碩士主要課程,1997至1998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做國內訪問學者,1995年擔任馬列教研室主任,1998年擔任教務處處長。1991年評聘講師,1996年評聘副教授,2000年評聘教授。2003年3月任運城學院副院長。
副院長:張鳳琴,女,漢族, 1963年11月生,山西省平遙縣人,中共黨員,理學博士,教授,中北大學碩士生導師,特聘教授,現任運城學院副院長。1983年畢業於山西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90年山西大學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2003年6月西安交通大學畢業,獲理學博士學位;2003年至2006年在西安交通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4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9年破格晉升為教授。現為中國數學會生物數學學會常務理事, 山西省數學學會理事, 運城數學學會理事長、省重點扶持學科首席學科帶頭人。2004年9月任運城學院副院長。

校辦期刊

《運城學院學報》:學報文科欄目主要有《西遊記》文化研究、河東文化研究、哲學政法研究、文學藝術研究、經濟學研究、新聞與傳播研究等;理科欄目主要有: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研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食品加工與技術研究等。力求為當地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提供政策諮詢和理論支持。

《運城學院報》:一版為要聞報,主要報導院內重要新聞;二版為“校園與社會”,設有“院校之窗”欄目,觸角伸入別的高校;三版為“教研·文化”版,辟有“河東名人”和“諺語名句探妙”等欄目;四版為“文藝副刊”,主要發表師生文學藝術作品。

發展規劃

運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和支持運城學院的建設與發展,從把運城這個人口大市建成人才資源大市、教育強市的戰略規劃出發,適時提出了“以運城學院為基礎建設運城大學”的宏偉目標,並立足於運城學院事業長遠發展,共同提出了建設運城學院鹽湖校區的構想和規劃。2006年5月23日,山西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印發《關於對運城學院新校區總體規劃的批覆》,同意我院在鹽湖新區規劃3000畝新校園。在省市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鹽湖校區建設項目相繼被列為運城市和山西省重點建設工程,該工程共三期,分期完工。鹽湖校區位於運城市鹽湖新區復旦大道以北、舜帝陵景區以東,占地面積3000畝,地勢平坦,風景宜人,其修建性詳細規劃和單體建築設計均由承擔過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新校區規劃和建築設計的上海華諫規劃建築設計研究中心承擔,設計總面積72萬平方米,總投資9.6億元,分三期建設。一期建設工程占地面積1200畝,建築面積約2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4億元。一期工程完工後,將實現現有校區整體搬遷。
建校以來,一代代學人艱苦奮鬥,搶抓機遇,深化改革,開拓前進,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多次受到中宣部、團中央、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廳的表彰獎勵校園活動剪影(16張)“三步走”發展戰略目標
第一步,加快以評促建,在2008年前後,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第二步,在2015年前後,爭取申請到碩士學位授予點;第三步,2020—2025年,實現建成山西科技大學的戰略目標。
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人才培養質量為生命線,不斷加大教學投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嚴格j加強教學管理,強化質量監控。按照“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統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課堂教學、實驗實訓、學術活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學院堅持走科研強校之路,圍繞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雙新基地”建設,依託河東文化地域優勢,結合地方經濟和產業結
構特點,注重科研的套用性和技術轉化能力開發,大力加強學科建設。河東文化研究中心、西遊記文化研究中心、俗語研究中心、非公有經濟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取得顯著成果,其中西遊記文化研究在國內外享有一定聲譽。升本以來,學院教師共出版專著、教材250餘部(本),辭書40餘套,發表國家一級論文380餘
篇,二級論文2000餘篇。先後榮獲省科技進步獎一項;省教學成果獎10項;發明專利2項;國家及省級教學科研項目總計114項。
山西省委、省政府和運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和支持運城學院的建設與發展,提出了“以運城學院為基礎儘快建設運城大學”的目標。為積極回響運城市委、市政府建設“教育強市”、“人才強市”的戰略決策,學院制定了三步走的戰略規劃:第一步,加快迎評促建,在2008年前後,學生總數控制在1萬人左右,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第二步,在2015年前後,學生總數控制在2萬人左右,爭取申請到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授予點;
第三步,2020-2025年,學生總數控制在3萬人左右,實現建成運城大學的戰略目標。

附屬機構

運城學院附屬中學
運城學院銀海外語學院
運城學院後勤服務總公司

山西大學一覽表

山西省高校一覽

山西大學 | 太原理工大學 | 中北大學 | 山西醫科大學 | 山西中醫學院 | 太原師範學院 | 太原科技大學 | 山西財經大學 | 山西財經大學 | 山西農業大學 | 山西大同大學 | 長治醫學院 | 長治學院 | 運城學院 | 晉中學院 | 忻州師範學院 | 北嶽職業技術學院 | 長治職業技術學院 | 晉城職業技術學院 | 晉中職業技術學院 | 臨汾職業技術學院 | 潞安職業技術學院 | 呂梁高等專科學校 | 山西財貿職業技術學院 | 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 | 山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 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山西工商職業學院 | 山西管理職業學院 |山西國際商務職業學院 | 山西華澳商貿職業學院 | 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山西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 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山西金融職業技術學院 | 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 | 山西警官職業學院 | 山西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 山西旅遊職業學院 | 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 | 山西生物套用職業技術學院 | 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 山西體育職業學院 | 山西同文外語職業學院 | 山西戲劇職業學院 | 山西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山西興華職業學院 | 山西藝術職業學院 | 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 山西運城學院 | 山西綜合職業技術學院 |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 太原大學 | 太原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 太原旅遊職業學院 | 忻州職業技術學院 | 陽泉職業技術學院 | 山西廣播電影電視管理幹部學院 | 山西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 運城農業學院 |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 | 晉中學院師範學院 | 朔州職業技術學院 | 山西農業大學 | 平遙機電學院 |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 | 山西農業大學太原畜牧獸醫學院 | 山西農業大學太原園藝學院 | 山西農業大學原平農學院 | 太原科技大學運城工學院 | 山西財經大學運城學院 | 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分院 | 山西醫科大學晉祠學院 | 太原科技大學華科學院 | 山西財經大學華商學院 | 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 | 山西師範大學現代文理學院 | 忻州師範學院五寨分院 |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 太原工業學院 | 山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 山西青年管理幹部學院 | 山西省職工工藝美術學院 | 山西省呂梁市教育學院 | 山西省廣播電視大學 | 長治市教育學院 | 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 | 山西政法管理幹部學院 | 陽泉市教育學院 | 山西煤炭職工聯合大學 | 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職工鋼鐵學院 | 山西機電職工學院 | 太原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職工大學 | 山西兵器工業職工大學 | 廣播電影電視管理幹部學院 | 山西職工醫學院 | 山西省臨汾電力技師學院 | 太原大學外語師範學院 | 山西醫科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