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榆縣

通榆縣

通榆縣隸屬吉林省,白城市南部,地處科爾沁草原東陲,隸屬吉林省白城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22°02′~123°30′,北緯44°13′~45°16′。通榆縣境東與乾安縣相接,西與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為界,南與長嶺縣相連,西南與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左翼中旗相交,北與洮南市為鄰。東北與大安市接壤。2013年,通榆縣總人口為36萬人。其中,有苗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面積為8476平方公里。 2013年,通榆縣地處松遼平原西部,地勢平坦,西北高東南低,海拔高低差僅40米。均勻海拔160m。 2013年,通榆縣屬北溫帶大陸性季節天氣,年均勻氣溫6.6℃,極端最低氣溫-25.9℃,極端最高氣溫40.5℃,無霜期162天,年降雨量332.4mm,最大凍土深度125cm,年主導風向為西薰風和西冬風。 2015年,通榆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2.8億元,是2014年的1.7倍,年均增長11.5%;固定資產投資114億元,是2014年的2.3倍,年均增長18.2%;地方級財政收入5.05億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長16.2%;規上工業增加值26.5億元,是2014年的2.5倍,年均增長2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3億元,是2014年的1.9倍,年均增長14.2%;外貿進出口總額4216萬美元,是2014年的1.6倍,年均增長9.3%。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清光緒三十年,設立開通縣,隸屬盛京將軍洮南府。

通榆縣 通榆縣

清光緒三十三年三月,隸屬奉天省洮南府。

清宣統元年五月,隸屬奉天省洮昌道洮南府。

民國二年(1913年),隸屬奉天省北路觀察使。

民國三年(1914年),隸屬奉天省洮昌道。

民國四年(1915年),設立瞻榆縣,隸屬奉天省洮昌道。

民國十八年(1929年),開通、瞻榆縣隸屬遼寧省。

民國二十年(1931年),隸屬奉天省。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隸屬偽龍江省。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隸屬嫩江省白城子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隸屬吉江行政主任公署;隸屬吉江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3月),隸屬嫩江省嫩南行政主任公署。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6月),隸屬遼吉區行政公署四專署。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隸屬遼北省四專署。

1949年,先後隸屬遼北、嫩江、黑龍江省。

1958年,撤消開通、瞻榆兩縣,合併成通榆縣。隸屬吉林省白城專區。

1973年,白城專區改稱白城地區,通榆縣為白城地區轄縣。

1993年,白城地區撤銷,設立地級白城市,通榆縣為白城市轄縣至今 。  

行政區劃

2013年,通榆縣轄8個鎮、6個鄉:開通鎮、瞻榆鎮、雙崗鎮、興隆山鎮、邊昭鎮、鴻興鎮、新華鎮、烏蘭花鎮、新發鄉、新興鄉、向海蒙古族鄉、包拉溫都蒙古族鄉、團結鄉、十花道鄉、八面鄉、蘇公坨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通榆縣隸屬吉林省,白城市南部,地處科爾沁草原東陲,隸屬吉林省白城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22°02′~123°30′,北緯44°13′~45°16′。通榆縣境東與乾安縣相接,西與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為界,南與長嶺縣相連,西南與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左翼中旗相交,北與洮南市為鄰。東北與大安市接壤。面積為8476平方公里。  

地貌

通榆縣地處松遼平原西部,地勢平坦,西北高東南低,海拔高低差僅40米。均勻海拔160m。  

氣候

通榆縣屬北溫帶大陸性季節天氣,年均勻氣溫6.6℃,極端最低氣溫-25.9℃,極端最高氣溫40.5℃,無霜期162天,年降雨量332.4mm,最大凍土深度125cm,年主導風向為西薰風和西冬風。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5年,通榆縣耕地面積300萬畝,平均每個農業人口占有耕地12.21畝,人均居吉林省第一位。有草原面積429萬畝,平均每個農業人口占有草原16.27畝,位居吉林省第一位。其中,退耕還草33萬畝,草原工程圍欄101萬延長米,草原圍欄面積84.5萬畝。  

森林資源

2015年,通榆縣林業用地面積171207公頃,有林地面積125003公頃,其中退耕還林17.58萬畝。現有活立木蓄積量為10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16.4%。人工林主要樹種為楊、柳及少量樟子松,天然林主要樹種以榆樹為主。每年新增活立木蓄積量12.1萬立方米,有宜林地3.8萬公頃,每年可造林2500公頃。  

水資源

2015年,通榆縣擁有水資源總量5.3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0.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4.88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1500立方米,人均占有地下水資源量1360立方米,地下水允許開採量3.878億立方米。  

風力資源

風力資源 風力資源

2015年,通榆縣地處大興安嶺和長白山山脈之間西南氣流通道上,是中國風能儲量豐富地區之一。位於中國七大風電基地之一的吉林西部千萬千瓦風電基地的核心區域,通榆縣內有三處100平方公里的風力帶,風能資源100萬千瓦,年有效發電時長為2100—2400小時,秋冬盛行西北風,春夏盛行西南風,且風向穩定,風電裝機總規模最高可達2000萬千瓦,通榆縣已併網發電49.5萬千瓦,發電企業3戶,在建風電場230萬千瓦,風電開發企業10家。  

人口民族

2015年,通榆縣總人口為36萬人。其中,有苗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  

交通運輸

2015年,通榆縣的京齊鐵路(北京—齊齊哈爾)直通南北,長白(長春—白城)、科鐵(內蒙科右中旗—黑龍江鐵力縣)兩條高等級公路在縣城交匯通過,從縣城出發,可直達北京、天津、瀋陽、大連、齊齊哈爾、長春、呼和浩特等大中城市。規劃建設的嫩丹高速公路(黑龍江嫩江縣—遼寧丹東市)、五右高速公路(黑龍江五常市—內蒙古科右中旗)將在通榆縣穿過,規劃的長烏(長春—烏斯台)鐵路也將途經通榆縣。通榆縣城距內蒙古烏蘭浩特機場2個小時路程,距正在規劃和推進中的白城機場僅45分鐘路程。  

經濟概況

第一產業

通榆農業 通榆農業

2015年,通榆縣糧食產量25.3億斤,實現五連增。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升至36.5%。開發水田1萬畝。發展河蟹規模養殖12萬畝80萬斤。實施節水增糧行動50萬畝。新增省市級龍頭企業5個、家庭農場53個、合作社222個。建設科學儲糧倉2423套。推廣農機新技術41萬畝,農機總動力發展到118萬千瓦。  

第二產業

通榆縣工業 通榆縣工業

2015年,通榆縣實現工業投資55.8億元,技改投資41.6億元。開發區投產工業企業發展到29戶。益發合大豆蛋白肽、天意醬菜加工等重點項目擴能升級,鑫源紡織等一批項目投產達效。新增入規企業13戶,是年初規上企業總數的1/3。  

第三產業

通榆縣旅遊業 通榆縣旅遊業

2015年,通榆縣向海景區獲評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墨寶園獲評省級平安景區。成功發放農地貸3筆。信用聯社改組農商行核驗完成。村鎮銀行掛牌運營。新增限上商貿企業5戶、出口經營權企業2戶、供銷農資連鎖經營網點5個、小貸公司5家。進入省重點產業集群民營企業10戶。新增市場主體1996戶。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2015年,通榆縣實施10條城市道路、199公里老舊管網改造。完成新水源地建設、二次供水改造和污水處理廠擴建。實施棚戶區改造19塊、暖房子改造5.8萬平方米、農村危房改造4839戶。綠化縣城出口11萬平方米。綠化自然屯172個。清理違規亂建30餘處。建設縣道團向公路31公里、農村公路102公里。建成縣城公交候車站點218個。實施7個村人居環境改善工程。  

文化事業

2015年,通榆縣不斷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城鄉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達到11項。民眾體育蓬勃開展,健身人口比重逐年提高。在吉林省率先實施了數位電視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了城鎮有線電視數位化整體轉換。  

教育事業

2015年,通榆縣有各級各類學校40所,其中:獨立高中2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九年制學校10所,獨立國中9所,獨立國小14所,職業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公辦幼稚園1所,民辦學校1所。通榆縣有教職工4563人。通榆縣教育局共新建、改建校舍總面積169655平方米,43所學校實現了樓房化。2010年年底,農村學校樓房化比例達到72%。農村學校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工程完成20所,完成率達到74%,校舍安全工程完成90%。總投入資金達16600萬元。通榆縣80%以上的學校裝備了“新三室”,實現了城鄉教育信息網路“校校通”,完善了中國小校“校園網”,中心校以上學校全部安裝了衛星地面接收站。2010年,在吉林省首次啟用高考電子監控系統的情況下,通榆縣1683名考生中有1447名考生被各大高校錄取,錄取率高達86%,居白城市之首。其中,白城市文科第一、第二名,理科第二、第三名均為通榆縣考生,吉林省文科第四的排名更是通榆縣歷年最好成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十一五”期間,累計6000名學生輸送到上級院校。  

社會保障

2015年,通榆縣完成農村泥草房改造38768戶,新開工7876戶,發放城鄉低保、救災、優撫等各項資金7893.3萬元。將部分農口單位自收自支和差額撥款人員納入財政編制,將6個國營農牧漁場職工納入社保,解決了多年遺留的民生保障難題。發放社保養老金1.45億元,補償新農合醫藥費4000萬元,為80周歲以上低保戶及9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發放了生活津貼。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447人,完成了563例肇事肇禍精神病患者風險評估及部分患者救治工作。  

地方榮譽

2015年,通榆縣被縣關工委榮獲全國先進單位稱號。  

風景名勝

國家自然保護區 國家自然保護區 國家自然保護區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境,科爾沁草原中部。總面積為10.67萬公頃,為典型的草原地貌。南北最長45公里,東西最寬 42 公里,西與內蒙古科右中旗接壤,北與洮南市相鄰。保護區南部有霍林河貫穿東西,中部有額穆泰河流進濕地,北部引洮兒河水注入水庫。 
省級自然保護區 省級自然保護區 省級自然保護區 省級自然保護區包拉溫都杏樹林在縣城西南90公里,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的包拉溫都鄉境內,早在一九八六年,包拉溫都杏樹林就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為吉林省二十七個旅遊景點之一。 
向海自然保護區 向海自然保護區 向海自然保護區 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1年由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以保護丹頂鶴等珍稀鳥類和蒙古黃榆等稀有植物為主要目的的內陸濕地水域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位於吉林省通榆縣境內,總幅員105467公頃。南北最長45公里,東西最寬42公里,西與內蒙古科右中旗接壤,北與洮南市相鄰。保護區南部有霍林河貫穿東西,中部有額穆泰河流進濕地,北部引洮兒河水注入水庫。保護區橫跨通榆縣五個鄉鎮場、十二個村、三十二個自然屯,二萬人口在區內從事著農、林、牧、副、漁各業生產,1986年被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黃榆景區 黃榆景區 黃榆景區 黃榆景區在距通榆縣城約60公里,興隆山鎮西南2公里處,有一片保護完好、亞洲最大的蒙古黃榆林,這是具有原始風韻的面積約50平方公里的天然森林浴場。站在賞榆亭上望去,蒙古黃榆樹盡收眼底。有的象古藤盤柱,有的如游龍過江,有的若霸王揮鞭,有的似八仙過海。隆冬時節,呼嘯的北風和漫捲的黃沙一見到它,便馴服地放慢腳步;陽春三月,別的樹種剛從睡夢中醒來,蒙古黃榆就已經吐出蔥鬱的葉子,莽莽蒼蒼,引來各種禽鳥在枝頭棲息;酷暑盛夏,它總是長舒猿臂,濃蔭下布,為八方遊客納涼提供方便。
郁洋淀葦海觀光區 郁洋淀葦海觀光區 郁洋淀葦海觀光區 郁洋淀葦海觀光區郁洋淀葦海觀光區位於同發牧場境內,據比較,郁洋淀無論從水面、蘆葦面積和產量以及自然景觀的觀賞性、原始風情的感覺性上都遠遠超過了久負盛名的“白洋淀”。觀光區內有郁洋淀蒙古新村,新村南面是一望無際的平坦開闊的大草原;西面有波光激淞的湖泊;北面是萬頃蒲海葦盪,是魚、蛙、野鴨和大鴨等的天堂;東面是山林古樹,也是山雞、野兔、狐狸、貓、貉等的樂園。
瞻榆古榆 瞻榆古榆 瞻榆古榆 瞻榆古榆位於瞻榆鎮西南9公里處,在高出地面10餘米的沙崗上有一棵古榆樹。據有關專家鑑定,這株古榆樹已有近400年的歷史了。其高約13米,主幹直徑1.1米周圍長3.3米,樹冠直徑18米,樹幹高近5米。
同發風車觀光區 同發風車觀光區 同發風車觀光區 同發風車觀光區位於同發牧場東北三省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每座風車有三片長達30多米的巨型扇葉,共49台機組,這風車景觀猶如大片森林,再配以變電站、高壓輸電等新建築群,與這裡原始的自然風貌融匯成獨特的風景。

政治體制

通榆縣主要領導
姓名職務
孫洪君縣委書記
劉振興縣委副書記 縣長
王延安縣委副書記
劉鳳水縣委常委 常務副縣長
田文清縣委常委 縣委組織部長
沈玲縣委常委 縣紀委書記
卜憲偉縣委常委 縣委宣傳部長
孫英宇縣委常委 縣委辦公室主任
李權縣委常委 人武部政委 

地方特產

通榆草原紅牛 通榆草原紅牛 通榆草原紅牛 通榆縣草原面積400萬畝,平均每個農業人口占有草原面積17畝,居吉林省第一位。全縣最高牛存欄達18萬頭,羊80萬隻,每年可提供商品牛3萬頭,商品羊20萬隻,各種肉食15,000多噸,各種皮張20萬張,羊毛1500噸。以肉乳兼用、品質優良而飲譽中外的中國草原紅牛,多年來一直受到外商的青睞,每年都有大批紅牛出口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國家。
葵花籽仁 葵花籽仁 葵花籽仁 瀚海珠牌葵花籽仁,整仁率92%以上,水分9%以下,雜質0.5%以下,仁中含蛋白質23-25%,脂肪51-54%和豐富的維生素e,對兒童智力的發育,中老年抗衰老,軟化血管、防止動脈硬化、降低體內膽固醇有明顯作用,並廣泛套用食品行業。年種植面積2萬公頃,葵花仁年加工量5千噸。

歷史文化

殺年豬 殺年豬 殺年豬 殺年豬是東北農村飼養最普遍的家畜。考古學家們發現,至少在二三千年前,生活在黑龍江、松花江流域的原始部族,就已有了很發達的養豬業。豬的適應性強、長肉快、繁殖多,所以農村一直把養豬作為家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人家都在院門之側壘砌豬圈養豬,少者可供自給,多則可出賣換錢,“圈裡養著幾口大肥豬”被視為家道殷實的標誌之一,“肥豬滿圈”也是普通農家的美好願望。 
關東廟會 關東廟會 關東廟會 關東廟會是民間的宗教性節目。早時東北各地都有許多廟宇,其中有供奉如來、觀音、地藏的佛教封院,也有關帝廟、娘娘廟、城隍廟、藥王廟等眾多的道教觀宇。每逢這些寺廟中所供神佛誕辰等重要紀念日,就是廟會的日子。 
滿族 滿族 滿族 滿族是實行一夫一妻制,十六、七歲即可訂婚,父母包辦。結婚時,新娘要在南炕上坐帳一日,稱為“坐福”。滿族具有精於騎射的特長。“剃髮梳辮”曾是滿族成年男子的髮式。即剃去前額短髮,只留後面的發梳成辮子垂於腦後,穿馬蹄袖袍褂,兩側開叉,腰中束帶。女子頭頂盤發,佩戴耳環,穿寬大直筒旗袍,著高底花鞋。住房一般有兩間正房,門向南開,外屋有灶,裡屋北、西、南三面有炕。院內一般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羅桿”。農曆除夕必須吃手扒肉。“薩其瑪”是具有滿族獨特風味的點心。 
蒙古族查瑪舞 蒙古族查瑪舞 蒙古族查瑪舞 蒙古族查瑪舞是相傳古時有一個生性殘暴的國王,名叫郎達爾瑪,國人都想殺死這個暴君,可他刀槍不入,只有咽喉一處可以入劍,有一位神箭手叫莫日根,他戴上面具,把箭藏在袖子裡進宮去跳舞,國王看得不時抬頭狂笑,莫日根抓住機會,一箭射死國王,士兵們看莫日根騎黑馬跑了,立即去追,可莫日根的馬是染成黑色的,過河後馬上恢復白馬,誰也找不到他,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都跳起了化裝的查瑪舞。 
包拉溫都杏花節 包拉溫都杏花節 包拉溫都杏花節 包拉溫都杏花節是在春草萌動的季節里,通榆縣包拉溫都鄉境內的萬畝杏花林含苞待放,這裡堪稱是亞洲最大的杏樹林。2002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中國城市大全-吉林篇

吉林省,簡稱吉,因境內吉林城而得名,省會長春市。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吉林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乾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吉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