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盧傑

費盧傑

費盧傑位於伊拉克最大的安巴爾省境內,在首都巴格達以西約69公里處,有約30萬人口。幼發拉底河依城而過流向南方與底格里斯河匯合。200多座清真寺散落在費盧傑城內及周邊村鎮。因此,在伊拉克,費盧傑擁有“清真寺之城”的美稱。

基本信息

歷史

費盧傑費盧傑
費盧傑是座歷史古城,有人類居住的歷史可追溯至上千年前的巴比倫時代。“費盧傑”一詞的起源有幾種說法,其中之一是敘利亞語裡“分支”的意思。因為數千年前,幼發拉底河曾在此出現分支。在波斯人和阿拉伯哈里發統治時代,費盧傑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
在奧斯曼帝國時期,費盧傑仍然是個默默無聞的小鎮,直到1947年也只有約1萬居民。隨著伊拉克獨立和石油美元的大量湧入,費盧傑開始逐步發展壯大。在薩達姆統治時期,費盧傑與附近幾個城鎮一起組成了著名的“遜尼三角洲”。
早在1914年,伊拉克有兩條主要陸路幹道,其中一條就是從巴格達通往費盧傑的公路。如今,費盧傑是巴格達通往約旦的公路幹道上的重鎮。
費盧傑是伊拉克遜尼派穆斯林聚集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居民約95%是遜尼派穆斯林復興社會黨的許多高官來自費盧傑。

現狀

如今,費盧傑成了駐伊美軍的噩夢。自去年占領伊拉克以來,已有60多名美軍士兵命喪費盧傑,死亡人數大大超過除巴格達以外的其他城市。
鑒於美軍一直聲稱反美武裝頭目扎卡維和他的支持者藏身費盧傑,伊拉克臨時政府總理阿拉維曾於10月13日向費盧傑發出最後通牒,勒令當地反美武裝和居民交出扎卡維,“否則將對費盧傑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

慶祝美軍撤軍

伊拉克人焚燒美國國旗,揮舞著標語,湧上西部城市費盧傑街頭,慶祝美國從當地撤軍。費盧傑曾是基地組織的重要據點,也是伊拉克戰爭中數次激烈戰爭的所在地。

大約3,000人拿著伊拉克國旗、標語以及被美軍殺害的費盧傑居民的照片湧上街頭,標語上寫著"費盧傑:反抗之城"。
部分民眾焚燒了若干面美國國旗,以慶祝美軍撤離。
安巴爾省(anbar)官員Dhabial-Arsan對民眾表示:"慶祝活動標誌著費盧傑市歷史性的一天,我們應自豪地銘記那些為了這個城市而撒下熱血的烈士們。"

舉行活動

伊拉克西部“抵抗之城”安巴爾省費盧傑市16日舉行多項活動,慶祝駐伊美軍撤離伊拉克。
當天,費盧傑市青年中心舉行了紀念伊戰犧牲者的圖片展,展出照片多數反映2004年3月美軍進攻費盧傑時,導致城區毀壞、平民傷亡的場景。
眾多費盧傑市民眾當天還前往2004年抵抗美軍行動死難者集體公墓,向埋葬在那裡的1000多名死難者致哀。

同一天,費盧傑市文化科學中心舉行詩會,參加者用朗誦詩歌的方式,紀念伊戰死難者。

盤點絲綢之路上的城邦

絲綢之路,指西漢(前202年-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和洛陽為東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開闢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從此,這條路線被作為“國道”踩了出來,各國使者、商人沿著張騫開通的道路,來往絡繹不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