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葉派

什葉派

什葉派(阿拉伯語:شيعى)是伊斯蘭教的第二大教派。“什葉”,阿拉伯語音譯,意為“黨人”、“派別”。又譯作“十葉派”。什葉派是與遜尼派、哈瓦利吉派、穆爾吉埃派並稱為早期伊斯蘭教的四大政治派別。“是伊斯蘭教中除遜尼派外人數最多的一個教派。什葉派(英文:Shi'ites)以擁護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及其後裔擔任穆斯林領袖伊瑪目為其主要特徵,故又稱作阿里派。與遜尼派對立。該派只承認哈希姆家族的阿里及其後裔為合法繼承人,並尊奉阿里與其後代為“伊瑪目”,認為他們是“受安拉保護,永不犯錯誤”的賢人,甚至高於穆罕默德。且認為末代伊瑪目已隱遁,將以救世主(馬赫迪)身份再現。後因內部主張分歧,又相繼分化出凱薩尼派、十二伊瑪目派、栽德派、伊斯瑪儀派等支派和許多支系。

基本信息

簡介

什葉派信眾什葉派信眾

“什葉”音譯自阿拉伯語,在阿拉伯語中意為“追隨者”或者“派別”、“同黨”,特指第四大哈里發阿里的追隨者。該派認為只有出身於哈希姆家族(即聖族)的阿里及其直系後裔才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繼承人,否認阿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前3任哈里發的合法性。什葉派約占世界穆斯林總數的10%

每年麥加朝聖期間,可見到一個有趣的特點,即什葉派信徒必然乘坐敞蓬(沒有車頂的)巴士,而遜尼派則兩種巴士不拘。

由來

什葉派的位於伊拉克納傑夫的伊瑪目阿里清真寺什葉派的位於伊拉克納傑夫的伊瑪目阿里清真寺

公元610年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創建了伊斯蘭教。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後,他的信徒們在繼承權問題上發生了激烈的爭執。

一派主張繼承人應由穆斯林公社根據資歷、威望選舉產生。因而認為穆罕默德的門徒、由穆斯林公社推選的哈里發(政教合一的領袖,共四人)是合法繼承人。擁護這個主張的穆斯林即後來的“遜尼派”。

另一部分人,主張世襲原則,認為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做為合法繼承人符合世襲原則。支持這一主張的穆斯林後來被稱為什葉派。全世界10%的穆斯林屬這一派。其中近一半在伊朗。什葉派否認遜尼派所擁戴的哈里法作為宗教領袖的合法性,稱宗教領袖的最高領袖為伊瑪目,阿里為第一任伊瑪目。此後,直到第12代伊瑪目,均是阿里的嫡傳子孫。

傳承

什葉派穆斯林阿舒拉節什葉派穆斯林阿舒拉節

在穆斯林社團的早期政治鬥爭中,遷士集團贏得勝利,其代表人物阿布·伯克爾(又譯阿布巴克或巴克爾)出任第一任哈里發。其後奧馬爾(又譯歐麥爾)、奧斯曼先後成為第二、第三任哈里發。在第三任哈里發遇刺身亡之後,阿里被推舉為第四任哈里發。這導致伊斯蘭內部的分化加劇以至內戰。支持阿里擔任哈里發的穆斯林被稱為阿里黨人,反對阿里擔任哈里發並主張為奧斯曼報仇的穆斯林被稱為奧斯曼黨人。

兩派之間的戰爭是伊斯蘭的第一次內戰,從656年一直持續到661年。661年阿里被政敵刺死。阿里死後其子哈桑當選哈里發,但被迫讓位給政敵穆阿威葉。穆阿威葉創立倭馬亞王朝(又譯伍麥葉王朝,《唐書》中稱之為白衣大食)。680年穆阿威葉去世,他的兒子葉齊德繼任哈里發。阿里的另一個兒子海珊(又譯胡賽因)拒絕向葉齊德效忠,起兵反抗,在伊拉克的卡爾巴拉城被伍麥葉王朝的軍隊所殺,起身失敗後,漸由政治集團演變成宗教派別。

683年,分散在各地之信徒再次起事,以阿里第三子穆罕默德·本·哈乃菲亞的名義,由穆赫塔爾領導起事,他們認為在庫法的什葉派教徒未盡全力出軍,致令海珊戰死,故擊漬庫法之什葉派教徒,未幾,穆赫塔爾亦戰死,起義失敗,其追隨者形成凱桑派。約700年,穆罕默德·本·哈乃菲亞逝世,派內關於馬赫迪再世及太平盛世的思想崛起。

750年,阿巴斯人藉助什葉派的力量推翻了伍麥耶王朝。但阿巴斯王朝建立後,因懾於該派影響的擴大,而對其採取了各種壓制、瓦解措施,引起內部進一步分化。765年賈法爾•薩迪格死後,多數人擁護其次子穆薩•卡孜姆為伊瑪目,後形成十二伊瑪目派,少數人則擁護其長子伊斯瑪儀之子穆罕默德•本•伊斯瑪儀為伊瑪目,形成伊斯瑪儀派,亦稱七伊瑪目派。嗣後,伊斯瑪儀派聚集了激進的反阿巴斯王朝的力量,發展和宣傳“內學”思想,廣泛進行鼓動宣傳,而十二伊瑪目派和栽德派則對阿巴斯王朝持溫和態度。

9世紀末和10世紀初,什葉派的武裝起義極為頻繁,伊斯瑪儀派、栽德派、十二伊瑪目派以及伊斯瑪儀派的尼扎爾派、努賽爾派和德魯茲派等,均在武裝起義中得到發展;其中尤以伊斯瑪儀派為最,其教義主張傳播遠至印度次大陸,成為什葉派中最有影響的力量。但11世紀下半葉,什葉派遭到了一系列挫折。除栽德派和十二伊瑪目派尚保持一定力量外,伊斯瑪儀派及其尼扎爾派均因失去已建立的政權而大大削弱。

什葉派信眾什葉派信眾

傳繫上,主張伊瑪目位在海珊之後應由他的嫡傳後裔繼承並由前任伊瑪目指定方為合法,因此否認穆罕默德·本·哈乃菲亞的繼承權。第六任伊瑪目認為只有穆罕默德的家屬後代阿里、哈桑、海珊等人有權任哈里發的信眾被稱為“阿里什葉”(“什葉”在阿拉伯語中是“追隨、黨派”的意思),即後來的什葉派。他們認為其他的哈里發都是篡權者。而認為所有哈里發都是合法的多數的“正統派”即成為“遜尼派”,以《古蘭經》和六大《聖訓集》為根據。

十至十二世紀,什葉派曾在北非建立法蒂瑪王朝。十六世紀被伊朗定為國教,並沿襲至今。

1502年,波斯沙法維王朝興起,什葉派開始復興。面對奧斯曼帝國的威脅,沙法維王朝的開國君主伊斯瑪儀宣布十二伊瑪目派為國教,並以行政手段推行該派教義,建立宗教院校、清真寺,鼓勵宗教研究,使該派在波斯發展歷久不衰,成為什葉派中的主流派。

教義

(1)除信安拉、《古蘭經》和先知穆罕默德這些伊斯蘭教的共同信條外,信仰伊瑪目是什葉派的基本特點,並被定為信條之一。認為伊瑪目是繼穆罕默德之後穆斯林世界的領袖,伊瑪目的權力應屬阿里及其後裔。但在伊瑪目的神性大小和數目多寡等問題上,內部見解不一。栽德派認為伊瑪目是安拉確定的,經穆斯林大眾選舉而產生的有學問、有德行、有自衛能力的成年男子。十二伊瑪目派認為從阿里開始至馬赫迪而終的十二代伊瑪目均是依安拉的意志,通過先知穆罕默德或前一任伊瑪目相延而指定的阿里和法蒂瑪的後裔,不論是成年人還是孩童均可擔任;伊瑪目還擁有一一切“表學”和“內學”知識,具有免罪性,能顯示奇蹟,是安拉和世人的中介。伊斯瑪儀派則主張,伊瑪目是自安拉而流出的神質,在人類發展的七個歷史時期中,開創每個新時期的先知都有依次相替的七個伊瑪目相隨,闡揚先知所帶來人間的天啟。而最後一個伊瑪目又上升為下一個時期的先知。在伊斯瑪儀派的一些支系中,還有伊瑪目即安拉化身的主張。

(2)隱遁伊瑪目和馬赫迪思想。伊本·哈乃菲葉於700年死後,凱薩尼派提出他並沒有死,而是隱遁於麥地那以東的一座山中,在將來某個時候將以馬赫迪救世主的身份重現人間。儘管什葉派各支派對誰是隱遁伊瑪目和將來的救世主意見不同,但他們一致認為安拉不會讓人間一刻沒有精神領袖伊瑪目。所以,最後的一位伊瑪目沒有死,只是隱藏在人所不知的地方,將有一天重現人間,剷除暴政與邪惡,使人間充滿正義。他們還認為在伊瑪目隱遁期間,要有經過專門培養的教法學家,據經、訓原則和伊瑪目的教訓,管理穆斯林政教事宜。

什葉派信眾什葉派信眾

(3)內學和流溢說。伊斯瑪儀派發展了內學思想,認為天啟的經典除了字面表義外,還有常人不知、只有伊瑪目知道的隱義,只有通過伊瑪目的秘傳,信徒才能得悉其奧秘,進入宗教的更高境界,故該派常被稱為內學派。他們認為《古蘭經》和聖訓的表義不是最重要的,因而有一些支派曾因此一度廢除伊斯蘭教法,不履行五功,不要清真寺等。伊斯瑪儀派還創立了一種受新柏拉圖主義影響的宇宙流溢說,認為安拉的表現形式是被稱為宇宙理性的知識,由這種宇宙理性流溢出宇宙萬物。這種流溢說以不同形式出現在該派各支系的學說中。

(4)崇拜伊瑪目陵墓。由於什葉派信仰並尊崇伊瑪目,且有幾位伊瑪目是被政敵殺害或暗害的,因此認為這些伊瑪目既是超凡領袖,又是以身殉道的先烈,從而十分敬重他們的陵墓,經常前往參謁弔祭,緬懷他們的功績,或哀悼他們的殉難,並為自己求取福澤。

(4)塔基亞原則。什葉派在長期受壓制的情況下,為了保存自己而採取的一種自我掩護手段,即允許該派穆斯林在遇到難以抗拒的壓力時,可以隱瞞自己的信仰,而且應在外表上承認流行的宗教,以免遭受迫害而作無謂的犧牲。

主張

什葉派最顯著的主張就是,只承認 阿里一個人作為 哈里發的合法性 ,並有一些推崇 阿里的儀式,所以 什葉派又被人們叫做“阿里派”。

教法原則

在法學原理方面,什葉派各分支均承認《古蘭經》、聖訓為立法原則,一般不承認“公議”,他們認為公議不一定正確,而伊瑪目的判斷才是最可靠的立法依據。他們認為,創製教法的大門一直敞開,沒有關閉,在伊瑪目隱遁期間由具有創製教法條件的法學權威對新出現的問題進行法例演繹,每個什葉派穆斯林都必須隨從一位在世的教法學權威。在具體法例方面,該派主張農產品的天課稅率不是十分之一,應是五分之一。準許實行臨時婚姻制,即根據男女雙方協定確定婚姻期限,屆滿後自行解除。什葉派一般的教法學思想與遜尼派較為相近,各支派中 最接近遜尼派的是 栽德派,他們不否認前三任哈里發的合法性,不相信隱遁伊瑪目,不承認臨時婚姻制和塔基亞原則。

教階制度

伊斯蘭什葉派現實行教階制度,從低到高依次為: 毛拉、 烏萊瑪、霍賈特伊斯蘭、 穆智台希德、阿亞圖拉、 大阿亞圖拉。從下到上,教階越高,教職數目越少,教階越低,教職數目越多。

一個毛拉通常要經過伊拉克的 納賈夫、 卡爾巴拉或伊朗的 馬什哈德、 庫姆等地宗教學校的長期教育,精通 《古蘭經》、 聖訓、教法和神學,然後才能獲得“烏萊瑪”的稱號,意為“有知識的人”。

“霍賈特伊斯蘭”(Hujat Islam),意為“伊斯蘭教權威”、“伊斯蘭的證明”。“霍賈特伊斯蘭”為伊斯蘭宗教領袖,一般授予有德高望重的穆智台希德,地位次於阿亞圖拉。目前已不太常用,逐漸被阿亞圖拉所取代。烏萊瑪之上,屬於高級宗教權威。

“穆智台希德”(Mujtahid),意為“勤奮者”。他們能夠根據《古蘭經》、聖訓進行推論、演繹教法,並在教徒中具有很高聲望,他們有權對宗教問題發表個人見解,從而作出法律結論。

阿亞圖拉(Ayatollah),阿亞圖拉是伊斯蘭教 什葉派的最高宗教職銜,意為“安拉的象徵”、“安拉的奇蹟”、“安拉的跡象”。從少數學識淵博、有權威、倍受尊敬的“穆智台希德”中經過考核遴選出來。阿亞圖拉有資格就重大的教法問題、社會問題作最後的解釋。

大阿亞圖拉(Grand Ayatollah),意為“安拉的最偉大象徵”。又稱馬爾賈(Marja),是什葉派穆斯林的最高教階和宗教領袖。只有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的穆智台希德才有資格出任。他們被視為安拉在世間的代理人。除了《古蘭經》、聖人穆罕默德以及伊瑪目外,大阿亞圖拉是什葉派最高教法權威,有權對重大的有爭議的教法問題作出最終裁決。一般信士必須遵守。

信眾

全世界大約有10-15%的穆斯林屬於這個教派,全世界什葉派穆斯林約有8000多萬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亞塞拜然人、阿富汗斯坦、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葉門、巴林等地區,中國有極少數。

信眾信眾

一般估計,在整個伊斯蘭教世界,什葉派約占10%。但由於“塔基耶”原則,這一比例可能低估。例如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便估計中東地區什葉派人口有1億2500萬,占本地伊斯蘭教總人口的12%以上。

在波斯灣地區的主導性

伊朗和其他中東伊斯蘭國家的一個關鍵差別,是它不同於阿拉伯文明的“先伊斯蘭”文化,這一古老文化播及的範圍,從埃及和兩河流域(相當於今天的伊拉克),一直延伸到中國西部。 什葉派的一個重要轉機,是1258年元憲宗蒙哥同母弟旭烈兀受命攻占巴格達,處死阿拉伯帝國阿巴斯王朝最後一任哈里發,遜尼派主流幾遭滅頂打擊,群龍無首,長期受壓制的什葉派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旭烈兀後來經兄長元世祖忽必烈封授,建立波斯伊利汗國,其主要謀士便是什葉派。學者們因此認為:蒙古人征服是什葉派十二伊瑪目宗在波斯紮根的時代。 後來波斯人薩法維家族在波斯建立薩法維帝國,此時土耳其奧斯曼帝國逐漸征服了大部分阿拉伯地區,奧斯曼蘇丹自封哈里發,以全世界伊斯蘭教正統領袖自居。波斯人因為有和阿拉伯文化不同的獨立傳統,堅持和伊斯蘭教主流勢力分庭抗禮,薩法維帝國宣布以十二伊瑪目宗為波斯國教,確立了什葉派主導波斯的事實,同時推動什葉派在波斯文化圈和舊有領土內不斷擴展,逐漸造成今天什葉派在波斯灣的盛況。

伊瑪目列表

十二伊瑪目派

1.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600年 - 661年)

2. 哈桑·伊本·阿里 (625年 - 669年)

3.海珊·伊本·阿里(626年 - 680年)

4. 阿里·伊本·海珊 (658年 - 713年)

5.穆罕默德·巴齊爾 (676年 - 743年)

6. 賈法里·阿斯—薩迪克(703年 - 765年)

7. 穆薩·卡齊姆 (745年 - 799年)

8. 阿里·里達 (765年 - 818年)

9. 穆罕默德·塔基 (810年 - 835年)

10.阿里·哈迪(827年 - 868年)

11. 哈桑·阿斯卡里 (846年 - 874年)

12. 穆罕默德·馬赫迪(868年 - ?)(隱遁的伊瑪目)

七伊瑪目派

1.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600年 - 661年)

2. 哈桑·伊本·阿里 (625年 - 669年)

3. 海珊·伊本·阿里 (626年 - 680年)

4. 阿里·伊本·海珊 (658年 - 713年)

5. 穆罕默德·巴齊爾 (676年 - 743年)

6. 賈法里·阿斯—薩迪克 (703年 - 765年)

7. 易司馬儀·伊本·賈法里 760年(隱遁的伊瑪目)

栽德派

1. 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 (600年 - 661年)

2. 哈桑·伊本·阿里 (625年 - 669年)

3. 海珊·伊本·阿里 (626年 - 680年)

4. 阿里·伊本·海珊 (658年 - 713年)

5. 栽德·伊本·阿里 (713年 - 740年)(隱遁的伊瑪目)

近代活動

反英國帝國主義

伊拉克什葉派從1920年代起,成為反對英國統治的伊拉克民族主義的中堅,因此遭到英國當局的鎮壓和專門防範。在非殖化和伊拉克哈希姆王朝垮台時,居人口多數的伊拉克什葉派卻錯過掌權機會,這是一個重要原因。

從1920年代起,主要什葉派學者紛紛著重批判西方特別是英國帝國主義,反對西方對世界的支配控制,成為現代什葉派意識形態和宗教理論的有機部份。這一歷史經歷,顯然會使美英欲用西方模式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困難重重。

伊朗伊斯蘭革命中爆發的反美浪潮,使得美國在過去二十多年中,一直以扶持遜尼派阿拉伯政權抑制什葉派,作為在伊斯蘭世界的基本政策。隨即發生蘇聯入侵阿富汗斯坦,促使美國非常短視地鼓勵“伊斯蘭聖戰”,來遏制蘇聯的擴張。

這樣的政策,終於造成薩達姆坐大和沙烏地阿拉伯遜尼派瓦哈比原教旨極端主義在伊斯蘭世界泛濫成災的雙重惡果,又增加什葉派對美國的強烈敵意 。

反抗薩達姆

第一次海灣戰爭結束之際,伊拉克什葉派在美國煽動下大批起義,反抗薩達姆。可是華盛頓又擔心什葉派藉機壯大,始亂終棄,聽任起義者被薩達姆殘酷鎮壓。

伊斯蘭國家動盪

2011年2月18日,由於受到早先的埃及等伊斯蘭國家局勢動盪影響,巴林首都麥納麥珍珠廣場發生至少5人喪生,超過200人受傷的悲慘事件。次日,麥納麥數千民眾走出家門,參加在清場中身亡示威者的葬禮。葬禮隊伍瀰漫反政府情緒,甚至喊出“結束王權”的口號。由於,中東最大的什葉派穆斯林國家是伊朗,最大的遜尼派穆斯林國家是沙特,兩國在中東明爭暗鬥了數十年,巴林局勢不穩,可能成為兩國角力的新焦點。巴林在歷史上就和伊朗有著密切關係,示威者中有不少什葉派伊朗波斯族移民。由於作為遜尼派的王室占據國家主導地位,所以巴林的什葉派希望變革。

葉門政變

2015年3月26日,葉門總統阿比德·哈迪(AbedRabboMansourHadi)已乘船逃離葉門。與此同時,什葉派胡塞反政府武裝及其盟友正向該國南部的最後一處庇護所進軍,並奪取了總統府附近的機場。胡塞武裝已發布了金額高達10萬美元的懸賞索要總統哈迪的人頭。

作為葉門鄰國的沙烏地阿拉伯於當地時間26日凌晨對胡塞武裝發動了軍事打擊,標誌著海合會(“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簡稱)正式軍事介入葉門的國內衝突。與此同時,美國白宮也隨後宣布向海合會的軍事行動提供後勤和情報援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