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蒂爾

伊蒂爾

伊蒂爾位於伏爾加河三角洲地區,分布在有運河和小溪相連的11個島嶼上,人口約50萬。18世紀時,阿斯特罕還位於裏海岸邊;而如今裏海已經後退了二百多米。市古絲綢之路的經過點。

介紹

伊蒂爾伊蒂爾

伊蒂爾,現在的阿斯特拉罕,州名,屬俄羅斯。在伏爾加河下游,東南臨裏海。面積4.41萬平方公里。人口99.2萬(1987),俄羅斯人約占四分之三,還有薩哈克人、韃靼人等。1943年設州。大部為平原和低地。氣候乾燥,大部屬半荒漠。1月平均氣溫-10--6℃,7月25℃。年降水量約200毫米。伏爾加河縱貫全境,水運較發達。經濟以畜牧業(牛、羊)為主,次為漁業。種植業僅限於人工灌溉區,產水稻、棉花和蔬菜。工業以魚類加工和艦船修造為主,輕工業(針織、縫紉、皮革等)發達。盛產食鹽。伏爾加河口闢為阿斯特拉罕自然保護區。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

地理位置

伊蒂爾地圖伊蒂爾地圖

伊蒂爾位於東歐平原的東南部,擁有伏爾加河和阿赫圖巴河的漫灘地、伏爾加河三角洲及靠裏海低地半沙漠地區。其南鄰裏海,西南和西部與卡爾梅克共和國相連,北部是伏爾加格勒州,東部和東北部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平坦的地表低于海平面(海拔從北部的——2.7米到南部的——27.5米),北部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在平原上零星分布著一些小的窪地和隆起的圓頂形鹽漬高地。唯一的高點是博爾山,也叫博戈多,海拔高度是150米。

南部是波浪狀的平原並分布著一些沙地和丘陵。阿斯特拉罕州於1943年12月27日正式歸屬於俄聯邦,其領土面積為4.41萬平方公里,占俄聯邦領土總面積的0.26%。

行政區劃

今天的伊蒂爾今天的伊蒂爾

行政單位行政單位的數量為11個行政區、3個州屬城市、3個區屬城市、4個市屬區、11個鎮、145個行政農莊。州的行政中心為阿斯特拉罕市。該市成立於1558年,從莫斯科到阿斯特拉罕市的距離為1534公里。該市有4個區,分別為基洛夫區、里瑪區、蘇維埃區和特魯索夫區。1987年該市有人口50.9萬人,1994年有人口51.2萬人。為阿斯特拉罕州的首府,伏爾加河三角洲上的城市。東南距裏海80公里。人口50萬。幾十個民族,俄羅斯人約占3/4,還有哈薩克人、韃靼人等。市轄4個區。建於13世紀。1460~1556年為阿斯特拉罕國都城。也是重要海港和鐵路樞紐,為食鹽、木材、石油、棉花轉運地及裏海漁業重要基地。

俄羅斯聯邦阿斯特拉罕州位於伏爾加河下游,東南臨裏海。面積4.4萬平方公里,人口100萬,105個民族。其中,俄羅斯人占72%,哈薩克人占12.8%。阿斯特拉罕州大部分為平原和低地。

地理特色

絲綢之路上的駝隊絲綢之路上的駝隊

阿斯特拉罕市的工業主要有船舶修造、油氣加工、魚類加工、造紙、化工、機器製造、食品工業等。

種植業僅限於人工灌溉區,主要農作物為水稻、玉米和蔬菜。當地生產的蔬菜、西瓜供應全國中心城市,享有俄羅斯“菜園子”的美譽。

漁業生產歷史上就很發達,有20多類魚,鱘魚資源占全俄羅斯的3/5。魚子醬生產在全俄羅斯具有壟斷地位。水產加工門類比較齊全,產品向全國供應。

文化教育方面,有音樂學院、師範學院、醫學院和國立技術大學。30多所中等專業學校,30多所技術專業學校。有裏海漁業和海洋研究所。

該市劇院是俄羅斯古劇院之一。古蹟以建於16、17世紀的內城和教堂著名。內城占地14公頃,有8座塔樓。


歷史淵源

絲綢之路上的商隊絲綢之路上的商隊

18世紀時,從伊蒂爾溯流而上10~12公里,在伏爾加河的右岸是哈扎爾人(說土耳其語的遊牧部落)首府伊基爾首次使用“阿斯特拉罕”這個名字是在13世紀。1558年,伊萬四世的軍隊兵不血刃地占領了阿斯特拉罕,將其納入到莫斯科公國的版圖。在阿斯特拉罕發展史上的另一個轉折點亦是在1558年,新的阿斯特拉罕城在河的左岸奠基。在1582年到1589年間,新城和舊城被一座石頭建造的要塞阿斯特拉罕克里姆林宮取代。這座克里姆林有7座塔樓,其中的3座建有出入大門。紅門和尼古拉門位於克里姆林的西北部,通向伏爾加河。第三座普列奇斯津斯基塔有一個鐘樓,與東牆和為一體,通往郊區的白城。

靠近普列奇斯津斯基門的是烏斯賓斯基大教堂(聖母升天大教堂)這是由農奴建築師多羅菲·米亞基舍夫於1698年建造的。教堂從各個方面被一個兩層高飾有金絲鑲嵌石頭的周圍廊環繞,創造出一種明亮的效果。帶有5個優美圓頂的教堂就建於這個不同尋常看似毫無重量的基座之上的。聖母升天大教堂與行刑場和建於19世紀的高高的鐘樓一起組成了這個雄偉宏大的建築群。擬俄羅斯風格的細小裝飾充斥著建築的四面,隨著高度的增加裝飾逐漸減少,使得鐘樓看上去很樸素。

古絲綢之路西段北線:沿鹹海、裏海、黑海的北岸,經過碎葉、怛羅斯、伊蒂爾等地到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烏魯木齊阿拉木圖(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城(怛羅斯,今哈薩克斯坦城市)托克瑪克(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城市)薩萊(俄羅斯)薩克爾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

盤點絲綢之路上的城邦

絲綢之路,指西漢(前202年-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和洛陽為東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開闢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從此,這條路線被作為“國道”踩了出來,各國使者、商人沿著張騫開通的道路,來往絡繹不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