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珠斜塔

護珠斜塔

上海市松江天馬山護珠塔,磚石結構,七層八角,高18.8米米,建於北宋元豐三年,比比薩斜塔早建近百年。

基本信息

傾斜原因

相傳塔里藏有舍利珠,夜間閃耀光芒,故稱“護珠寶光塔”。民間傳說,由於盜賊挖掘塔底的古董而拆磚尋寶,底層塔身被拆去大半,從而導致了塔身的傾斜。事實上,塔傾斜主要是由於塔基建在山坡上,山坡土層厚度不一造成的。

傾斜不倒原因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該塔遭遇火災,燒掉塔心木、扶梯、樓板,留下傾斜的塔身,雖岌岌可危而不倒。專家考證認為,當地的風由東南方向吹來,風力頂住傾斜的塔身是此塔傾而不倒的一個原因。

文化價值

護珠塔(斜塔)位於松江縣余山鄉廣富林村村北的施家浜河道及兩岸一帶。1958年,當地農民開掘河道時,發現了大批古代遺物。1961年9月對其進行考古發掘,探明遺址為2層。上層面積 10000平方米,出土大量陶片、陶紡輪、陶餅、帶紋飾、硬陶和帶釉陶等,系春秋戰國時期文化遺存。下層面積7000平方米,有灰坑1個,墓葬2座。一號墓葬品有陶罐、壺、帶蓋三足器、鼎、盤和紡輪等物,分置於墓主頭足附近。在墓南約2米處,有較完整豬骨架一具。二號墓葬品有石鏟、石鏃、陶鼎、罐盤等物,分置於頭、腰和足部附近。墓東約12米處有狗骨架一具。同時出土的還有陶器和磨製石器,如鐮、斧、鑿、鏟、刀、矛等,屬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典型良渚文化類型,是銜接崧澤文化和馬橋文化的重要時代環節,從而將上海的歷史有機的串了起來,使人們可以完整的了解上海的歷史發展的全貌,具有很大的考古價值。

歷史傳說

盤點中國著名的斜塔建築

中國早就有多座著名的斜塔,而且建塔時間比義大利的比薩斜塔更早。有的斜塔的傾斜度還超過比薩斜塔,迄今依然屹立無恙。

綏中斜塔| 左江斜塔| 安順斜塔| 護珠斜塔| 定林寺斜塔| 虎丘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