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珠塔(斜塔)

護珠塔(斜塔)

佘山國家森林公園 佘山錦江漂流世界 松江方塔

護珠塔(斜塔)護珠塔(斜塔)  
護珠塔建於北宋元末二年(公元1097年),磚木結構,八面七層,高18.81米。南宋淳佑五年(1245年)重修。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遭火災,只剩磚砌塔身。現該塔塔身傾斜度達30。52`52`,頂部垂線已距底層塔心2.27米,其斜度已超過了著名的義大利比薩斜塔,故有“上海比薩斜塔”之稱,成為上海一大奇觀。為了保護珠塔,1987年底對塔身進行了加固,以保護珠塔斜而不倒之雄姿。
 位於松江縣余山鄉廣富林村村北的施家浜河道及兩岸一帶。1958年,當地農民開掘河道時,發現了大批古代遺物。1961年9月對其進行考古發掘,探明遺址為2層。上層面積10000平方米,出土大量陶片、陶紡輪、陶餅、帶紋飾、硬陶和帶釉陶等,系春秋戰國時期文化遺存。下層面積7000平方米,有灰坑1個,墓葬2座。一號墓葬品有陶罐、壺、帶蓋三足器、鼎、盤和紡輪等物,分置於墓主頭足附近。在墓南約2米處,有較完整豬骨架一具。二號墓葬品有石鏟、石鏃、陶鼎、罐盤等物,分置於頭、腰和足部附近。墓東約12米處有狗骨架一具。同時出土的還有陶器和磨製石器,如鐮、斧、鑿、鏟、刀、矛等,屬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典型良渚文化類型,是銜接崧澤文化和馬橋文化的重要時代環節,從而將上海的歷史有機的串了起來,使人們可以完整的了解上海的歷史發展的全貌,具有很大的考古價值。

圖片列表

門票價格
交通提示
相臨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