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護珠塔

上海護珠塔

護珠塔建於公元1079年,坐落在上海市“松郡九峰”的最高峰天馬山上。該塔是一座7層八角形磚木結構的樓閣式寶塔,也稱寶光塔。在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時,因山上佛事燃放爆竹,引起火災,燒毀了塔心木和各層木結構,引起塔身傾斜。現塔高約30多米。

基本信息

簡介

上海護珠塔,位於天馬山中峰之右。磚木結構,七層八面,殘高

上海護珠塔 上海護珠塔
19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寺里演戲祭神,燃放爆竹,因而起火,燒去塔心木及扶梯、樓板等,塔梯、腰檐、平座也都毀壞,僅剩磚砌塔身。後有人在磚縫中發現宋代元豐錢幣,遂拆磚覓寶,使底層西北角磚身漸被拆毀,形成一個約2米直徑的大窟窿,以毛石墊補,因此塔身傾斜日趨嚴重。

1982年,勘查結果,塔身向東南傾斜6°51′52″,頂部垂線已距底層塔心2.27米,其斜度已超過了著名的義大利比薩斜塔,故有“上海比薩斜塔”之稱,成為上海一大奇觀。1982年,市文管會組織成立“天馬山宋護珠塔研究修繕組”,確定了“按現狀加固,保持斜而不倒”的修繕方案。1984年,開始施工修理,採取傳統建築工藝,先用竹木架支撐,扶住塔體;再在每層腰檐築鐵箍;然後用8根鋼筋,從塔頂貫穿而下,到達塔基後,似“蟹爪”向四面八方橫向伸出,直接連結地下岩石,以拉撐塔身,保持斜而不倒的奇姿。經測定,經過修繕後的護珠塔,可抗6級以下地震和10級以下風力。全部工程於1987年竣工。

歷史

天馬山是“雲間九峰第八峰,為九峰中最大的一座。圓智教寺是九峰中較大的一座佛寺,始建於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原在華亭縣城西南,五代晉天福年間(公元936——942年)道水災坍塌,遂遷到山上。宋代又擴建。寺後有護珠塔,宋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為栱雲山的許大全建造。淳祐五年(公元1245年)重修。塔為磚木結構,平面八角形,七層,高18.82米,樓閣式。每層有腰檐、平座、欄桿,原是一座玲瓏的寶塔。據史志記載,清乾隆年間,山頂因佛事,爆竹引起火災,外廊及塔心均遭焚毀,僅存 色塔身。之後,當地百姓迷信塔磚中有舍利寶珠,大肆挖掘覓寶,塔基兩處挖去三分之一,致使古塔明顯傾斜,加之塔四周土壤不一,造成塔身沉陷不均。1982年經勘定,塔頂部垂直線與塔中心相距2.27米,塔身向東南傾斜6°52’52”。1987年,文物管理部門對護珠塔進行修理加固,保持其斜而不倒。

傳說

護珠塔數百年來斜而不倒的原因,還有一則神秘的傳說,在塔的東面20米處,有一株古銀杏樹。相傳是周文達所植,古樹分技呈龍爪狀,向西撲抱塔身。當地老人云,此銀杏樹是山神之手,支撐著護珠塔,所以幾百年來斜而不倒。今塔斜度很大,是我國斜塔之一,塔雖傾斜,但歷時200多年不倒,今仍屹立於山巔。

不倒原因

根據傳說,似乎護珠塔傾斜的原因是挖寶引起的。但不可思議的是,塔身並沒有向傾斜破損的西北大洞方向傾斜,而是向相反的東南方向傾斜,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對於護珠塔傾斜的真正原因,早年參與護珠塔保護工作的中國著名古建築專家楊家佑說:“塔建在一個山坡上,從土層來講,東南土深一點,西北土淺一點,那么它的基礎是一邊硬一邊軟,這就是塔傾斜的最主要原因。另外,乾隆時期的那場大火對塔身破壞比較嚴重,也進一步加劇塔身的傾斜。”
雖然護珠塔傾斜的真正原因被找到,但人們更關心的是,這座斜塔會不會突然倒塌呢?建築力學專家認為,義大利比薩斜塔高五十四米,全都用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
按理說,義大利比薩斜塔很容易倒塌,但從一開始建造時,就採取各種保護措施,因此一直到現在保持斜而不倒的姿態。但是護珠塔的傾斜角度要比義大利比薩斜塔斜很多,而且以前從沒進行過任何保護措施,並且經歷各種天災人禍的威脅,從這點上看,護珠塔能夠現在傾而不倒,也應該算得上是一個奇蹟。那么到底是什麼原因使護珠塔傾而不倒?
針對這一點,建築專家提出真正的原因,應該和塔使用的建築材料有很大關係。護珠塔的材料是混凝土結構,古代建築用很粘稠的米燒成粥,打成漿,和石灰、砂子拌在一起,這樣的材料很堅固,接近於現在的鋼筋混凝土。除了建築材料外,護珠塔的建築結構也很特殊,護珠塔的塔身是一個八角形結構,塔門的設計是每隔一個面開一個門。
而且每層的門不開在同一個方向的牆面上,這樣就使每個沒開門的牆面像四條腿一樣支撐著每一層塔身。每層牆面之間既相連又不承受一層的壓力,使塔身受力十分均勻。同時因為使用十分牢固的石灰糯米等材料,即使遇上較強的颱風、地震等外力作用,某些牆面斷裂塔身也不會輕易倒塌。雖然因為地層原因護珠塔發生傾斜,但是仍可以保持斜而不倒的姿態。

盤點上海周邊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