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炎培故居

黃炎培故居

黃炎培故居,在上海浦東新區川沙鎮蘭芬堂74弄1號。原為江蘇省川沙廳城王前街“內史第”,清鹹豐九年(1859年)舉人、內閣中書沈樹鏞的住宅。黃炎培故居在第三進內宅樓。占地面積306平方米,建築面積480平方米,坐北朝南,兩層磚木結構院落。1992年6月,被批准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信息

簡介

黃炎培故居黃炎培故居大門

黃炎培故居原名“史內第”,座落在上海浦東新區川沙鎮南市街74弄1號,建於1859年。黃炎培的祖父黃典謨於清同治末自南匯六灶瓦屑村遷居於此。光緒四年,夏九月初六(1878年10月1日)黃炎培誕生於內室樓東首。他居住的宅院叫“內史第”(今浦東川沙城廂鎮蘭芬堂74弄1一8號),這是一座古老的住宅群,由清朝同治年間內閣中書舍人沈樹鏞建造。沈樹鏞與黃炎培的祖母、外祖母是同胞姊妹。
“內史第“房屋因年久失修,現已大部拆除,僅存黃炎培故居內宅樓等少數房屋。1991年3月川沙縣政府撥款大修。11月6月舉行黃炎培故居落成典禮和黃炎培銅像揭幕儀式。“黃炎培故居”匾額由陳雲題寫,故居內設黃炎培生平事跡展覽,陳列有《黃炎培家譜》、《黃炎培日記》、《延安歸來》等書籍,以及與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人來往信件等共270餘件。黃炎培居住部分,按原狀修復,並復原臥室、書房及樓下客堂等,其中部分家具系原物。1992年5月27日對外開放。

結構

黃炎培故居黃炎培故居
黃炎培故居是一座古色方香的二層磚木結構樓房,粉牆黑瓦,屋宇雕樑畫棟,“內史第”大門口有古典精緻的儀門,飛檐翹壁,正面有“鳳戲牡丹”等磚雕正面門樓雕有“華堂映日”;背面刻著“德厚春秋”的大字,凝厚壯重,門枋上雕有鳳凰牡丹等圖案裝飾。下面基石盤龍石刻。整幢建築具有典型的匯南城鎮風貌門。樓內的院子被兩道縱向的分割牆分成三個天井。朝南正房共有7間,東西廂房各兩間,樓上的布局與樓下相同。黃炎培由於發憤讀書,22歲就得府考第一名秀才。同年與王糾思女士在“內史第”二樓東首的一間房內結婚。現在這間房內按原樣陳列著舊木床、粗布籃花被、梳妝檯、木椅等物件。故居正樓前設有一座黃炎培半身銅像,上懸陳雲同志手書“黃炎培故居”匾額。故居內設有“黃炎培生平事跡陳列室”,展示歷史照片154張,實物50件。1991年10月,由原川沙縣人民政府撥款,在原地原貌修復,把內室樓改建為"內史第"大廳,增設保護圍牆。經過整修落成的黃炎培故居,占地面積733.2平方米,建築面積486平方米。

黃炎培簡介

黃炎培故居黃炎培
黃炎培於清光緒四年九月初六(1878年10月1日)在此出生,22歲考中秀才,當年與王糾思女士結婚,25歲考中舉人,次年受聘為川沙國小堂總理(校長),一直在家鄉從事教育、政治活動。29歲應楊斯盛之請,於六里橋創辦浦東中學,任校長。31歲任川沙廳議員、選舉事務所副所長,次年當選為川沙廳咨議局議員、江蘇省咨議局常駐議員。32歲後去上海、北京等地工作。50歲參加川沙縣公團聯合會成立會。57歲回鄉主編《川沙縣誌》。58歲出席川沙舉行中華職業教育社第九屆專家會議。72歲回川沙參加次子黃競武烈士落葬儀式,並與川沙工商界人士座談。
黃炎培上個世紀初年考入盛宣懷創辦的南洋公學(今上海交通大學),1903年開始在家鄉辦學,1906年創辦浦東中學,在當時與北方的南開中學齊名,獲得“北南開、南浦東”的美譽,又陸續參與創辦東吳大學(今南京大學)、暨南大學等若干大學。1917年創辦職業教育。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對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至盡仍有極大的現實意義,是我國職業教育現代化重要奠基人。他所創立的中華職業教育社至今已有76年。職教社在全國解放前有社員三萬多人,出版的刊物、書籍120多種,從1917年到1949年辦理學校共10所,職業補習教育機構49所,職業指導機構25處,農村改進事業30處,前後累計舉辦、代辦或合作事業114處。目前中華職業教育社總社在北京上海雲南河南河北黑龍江福建安徽深圳重慶等九省市有地方職教社和支社,是我國活動時間最長的人民教育團體。

教育價值

黃炎培故居黃炎培故居
故居現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浦東新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電自學院與黃炎培故居簽訂了精神文明共建協定並舉行了莊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掛牌儀式。黃炎培先生作為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光榮而崇高的一生。指出黃炎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立,是積極推進學院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和社會各界廣泛開展共建的重要成果,也必將為廣大同學開展黨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提供良好的活動平台。
1、內史第是中國革命先驅、歷史名人宋慶齡黃炎培黃自是共同的故居,不僅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中國近現代歷史,對學生進行歷史精神和價值觀教育,也可以讓學生了解上海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浦東的人文遺存,了解浦東歷史文物的地位、意義和內涵。

2、內史第是一所江南名宅,其建築風格精緻雋永,是近代建築文化的上品,可以由此對學生展開藝術鑑賞和品味,加強保護城市歷史文物和歷史文化的意識。

3、內史第的興衰和遭遇,其在上世紀80年代被部分拆除的遺憾和教訓以及今天重建的規劃,更可以增強學生人文主義精神和歷史文化底蘊,對世俗的社會心態有所反思。

歷史

黃炎培故居黃炎培故居
“歇浦一衣帶,中外寰瀛通,其左蔚人文,百年學有宗。”這是已故國務院副總理、著名教育家黃炎培先生對故鄉浦東的稱頌,詩句告訴我們:浦東人文淵藪。這是一個凝藏了多少歷史的院落:“內史第”是國母宋慶齡,教育家黃炎培,音樂家黃自共同的故居,繫著三個偉人童年的搖籃。當年的“內史第”,座北朝南面河而居,門前穿鎮而過的鎮河上,橫跨著城廂國小門前的“集賢橋”,多少川沙的學子從這裡起步,走向今日世界十二個國家和地區。

內史第的命運

十年前,關於宋慶齡出生地的爭論終於有了結果,可當人們把目光對準川沙鎮南市街口尋找那座具有傳奇色彩的院落——“內史第”時,卻遺憾地發現,舊址上已經蓋起了一座商住樓。

內史第的明天

恢復“內史第”舊貌,重展古鎮風采,依然是許多人心中的夙願。《新民晚報》記者俞亮鑫曾在報導中寫下了迫切的希望:“如果需要重建,‘內史第’當年的房屋圖至今還保存著,其建築結構,許多人都記憶猶新……”黃炎培故居的管理者曾告訴我們:浦東新區計畫拆遷商住樓,重建“內史第”。

盤點上海周邊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