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恩塔[四川瀘州市江陽區報恩塔]

報恩塔[四川瀘州市江陽區報恩塔]

報恩塔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瀘州城區,建於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明弘治年間、清光緒四年、1985年三次維修。塔坐西向東,磚石結構,雙檐七級樓閣式,通高33.2米。塔身呈八邊形,層層上收,107級踏道經塔心盤鏇至頂,塔內90龕256尊深浮雕石刻造像,人物線條流暢,栩栩如生。塔基為八邊形,邊長4.1米。底層高4.5米,檐下磚砌仿木斗拱,第二、三層檐下有負重鳥獸類雕塑,保存完整。塔為瀘南安撫使馮楫為報母恩而建。

基本信息

由來

報恩塔報恩塔

據《瀘縣誌》記載:馮楫幼年和母親離散,後來他官拜瀘南安撫使,尋母無著。在他一個生日,乞丐們群集衙門外求食,其中一個瞎老太婆感嘆說:“今天也是我兒子的生日,如果他在,我不會是這個下場!”馮楫聽說後將她請進府中,問其子身上有無印記,瞎老嫗說:“我兒子是聯臂雙胞胎,用刀分開後,一死一生,活著的兒子手臂上有長長的疤痕。”馮楫當即下拜而泣,認了母親,並跪著以舌舔母親的眼睛,因而復明。後來便建此塔報恩。

瀘州白塔又名報恩塔,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公布)位於瀘州中心城區報恩塔文化廣場,與瀘州老窖池相距500米。報恩塔始建於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習稱白塔。明弘治年間、清光緒四年、1985年三次維修。塔坐西向東,磚石結構,雙檐七級樓閣式,通高33.2米。通體白色,塔頂有復盆,塔剎為銅鑄寶頂,塔身呈八邊形,層層上收,八角七級重檐,第二層檐下塑有重獸類,第七層檐上有鍍銅力士。塔坐西向東,磚石結構,雙檐七級樓閣式,通高33.20米。塔頂有復盆,塔剎為銅鑄寶頂,塔身呈八邊形,層層上收,邊長4.10米,底層高4.50米,107級踏道經塔心盤鏇至頂,塔內90龕256尊深浮雕石刻造像,人物線條流暢,栩栩如生。檐下呈磚砌仿木斗拱形。底層面積81.20平方米。第二層與第三層檐下有負重鳥獸雕塑,保存完整。建於城中心的古塔,具有鬧中取靜的特點。塔周圍現闢為廣場,面積2.8萬平方米,投資4100萬元。塔內有“之”字形梯階通塔頂,可登臨遠眺長江、沱江。“白塔朝霞”為瀘州為景之一。建於城中心的古塔,具有鬧中取靜的特點。塔周圍現闢為廣場,面積2.8萬平方米,投資4100萬元。該塔矗立城中,在過去數十里便可遙見,塔頂以水晶念珠一串、金碗四枚填以七珍八寶其內,頂之四葉以鐵索擊真頂,每值旭日東升即放霞彩,光芒萬丈,蓋珠光矣,古代《瀘州八景》中謂之“白塔朝霞”。

民國《瀘縣誌》載:“瀘州安撫使馮楫,幼年喪父離母,及長,官居於瀘。誕日,在乞食群丐中尋得老母,遂建塔以報母恩,故名報恩塔。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以來,報恩塔已經歷8次保養維修。

現四周已撤遷不宜建築,亮出塔身,在塔基周圍劃出8.1畝永久建設控制地帶,於1999年建成21000平方米的報恩塔文化廣場,成為瀘州新的城市景觀。如今晚上很多人在白塔廣場看噴泉。

《報恩塔賦》

作者:何開四

吾蜀江陽,禮儀之鄉。崇教重文,江山代有才人出;厚德載物,閭閻多古道熱腸。歷史名城,稱譽四海;白塔朝霞,德性之光。夫白塔者,報恩之塔也。世傳,南宋瀘州馮安撫壽宴而識瞎母,焚香告天以禱,跪舔母目以明,誠謂佛力加被,遂有塔寺之建矣。

嗟乎,馮安撫之報恩者,惟母愛之博大,母愛之純粹,母愛之無私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誠哉斯言,千古一揆!然為人子之報恩,亦以德報德,道德之升華者也。故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由是,孝之為德亦大矣!無孝,則無教化之興;無孝,則無人倫之重;無孝,則無風俗之厚;無孝,則無禮讓之崇。一言以蔽之:無孝則無德,遑論民用和睦,上下無怨,以順天下乎。

貞下起元,國運大昌;以德治國,和諧為尚。承千年傳統文化之餘緒,賡續發揚;迎改革開放之新機,含弘張光。孝之為道,推陳出新;報恩為德,榮辱分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孝尊親,毋忘人民養育之恩;大孝明禮,毋忘祖國關愛之情;大孝不匱,毋忘自然與我共生共榮。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雨我公田,盛世和平!

旭日朝霞,天朗氣清;白塔浮祥,忠山獻瑞。操觚為賦,惟祝惟頌:中華崛起,瀘州其興!

1983年、1985年以及2001年均有維修。2000年至2001年拆除了報恩塔周圍破舊建築,翻新了塔身,安裝了夜景燈,擴建了廣場綠地,新建了音樂噴泉,成為鬧市區的一大文物景觀,也是各種公益活動和休閒遊樂的好場所。夜間在夜景燈的映射下,塔身通體晶瑩剔透,蔚為壯觀。1991年4月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浮報恩塔

報恩塔報恩塔

位於廣東雲浮市境內,報恩塔高30米,共7層的報恩塔是與國恩寺同時建成的當時吸引了騷人墨客到此流連賦詩,古塔千多年來幾經風雨幾經修葺,直至塌剩底層,現在是在舊地上按原貌重新修建塔內和層均有佛教初袒迦葉到28代祖師達摩的石刻像及白玉像。登塔遠眺聖境福地讓人讚嘆“遙望集成樓煥彩,環祝福地綠凝淵”。

鎮江報恩塔

報恩塔報恩塔

位於江蘇鎮江市區東30公里。圌山之巔楞儼寺側,磚石結構,高七層,明崇禎年間秦觀陽所建。秦觀陽,鎮江丹徒人,自幼家境貧寒,經懸樑苦讀,終於考中進士,官至吏部尚書。為報答家鄉父老養育之恩,鼓勵後輩認真讀書,傾其歷年積蓄建成此塔,命名“報恩塔”。後來,此塔竟成長江航道上的標誌。溯江而上,這是航行者見到的第一座塔,故又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塔”。

相關

報恩寺塔,坐落在南京中華門外的故長乾里。明永樂十年,明成祖朱棣為紀念生母女貢妃,費時近二十年,在此建造了大報恩寺和九級琉璃寶塔。大報恩寺塔曾經被稱為“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外觀全部是白瓷磚和五色琉璃瓦。大報恩寺塔極其雄偉壯觀,永樂皇帝封它為“第一塔”,歐洲人稱之為世界奇觀。大報恩寺塔這一中國歷史上舉世無雙的琉璃寶塔在金陵城外雄峙了四百多年,直到18跳水奪金諾基亞贈票南加大全球EMBA開學全國偶像歌手大賽E歌時代來臨了!56年毀於太平天國戰火。只剩下一塔頂盤和若干琉璃瓦構件。如今只有從明代詩人的作品中可以遙想當年報恩寺塔的風華。如黃之雋的《登報恩寺塔絕頂》寫登臨大報恩寺塔所見,該塔高一百餘米,比如今南京大多數高層建築都要高,詩中所寫“到眼無埃土益,蒼茫入素秋。萬家斜照外,千古大江流”的情景和當代南京人登上金鷹、商茂看到的景象是一樣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