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傳說

觀音傳說

觀音傳說,據印度的傳說,觀音菩薩原是轉輪聖王無諍念的大太子,他與其弟一起修行,侍奉阿彌陀佛,成為“西方三聖”之一。觀音具有“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與一切眾生苦”的德能,能現三十二種化身,救十二種大難。中國道教傳說她原為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十二門人之一的慈航道人,居南海珞珈山曾收金為其弟子,後依反佛門為如來坐下四大菩薩之一。她多次出現在中國的神話小說之中,在民間也流傳最廣,她神通廣大、智慧無窮、慈悲善良是真善美的化身,是所有人們都崇拜的救星,是人們最受歡迎的菩薩。

基本信息

簡介

佛教供奉的諸多菩薩中,人們最熟悉、最感親切的,恐怕要數觀世音菩薩了。觀世音是梵文的意譯,亦稱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因唐朝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諱,將觀世音略稱為觀音。

印度的傳說,觀音菩薩原是轉輪聖王無諍念的大太子,他與其弟一起修行,侍奉阿彌陀佛,成為“西方三聖”之一。觀音具有“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與一切眾生苦”的德能,能現三十二種化身,救十二種大難。中國自隋唐以來,觀音信仰隨佛教的興盛在民間深入人心,觀音形象逐步脫離印度傳說模式,代之以中國化的女性形象。

活動

普陀山,傳說是觀音顯靈說法的道場。每逢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傳說中的觀音菩薩生日、成道日和涅槃日,朝山進香著不遠千里紛紛而來,關於觀音的傳說也在這兒廣泛流傳。

背景

在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在最底層,當他們面對重重壓迫和種種災難而孤立無援卻又企圖擺脫厄運時,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以及她那種神奇的幻化和驚人的超凡力量,便成為老百姓希望與期待的寄託。這種寄託,又通過自己的口頭創作,演化成動人的觀音傳說,塑造出千姿百態的觀音形象。

傳說

妙莊王滿女名叫妙善,生於二月十九日。她心地善良,很體貼別人的艱難辛苦。

有一次,妙善看到姐姐懷孕挺著肚子,就問姐姐難不難,有多重。姐姐笑著告訴她有一斗米那樣重。一斗米究竟有多重呢?她把一斗米捆在自己的肚子上。“哎呀,好重喲!”妙善想:懷孕這樣難,生孩子會更痛苦的。從此決心終身不嫁,一世修道念經算了。

妙莊王曉得這件事之後,非常惱火,親自逼迫妙善出嫁,妙善哪裡肯依,莊王一氣之下,便派人把她趕到樹林裡去受磨難。妙善在樹林裡,呷果子,喝泉水,熬過了七天七夜。妙莊王以為她會回心轉意了,便叫人把她接了回來,誰知妙善仍然誓死不嫁。妙莊王更加惱火,又把她打入磨坊,命令她每天必須磨完二擔黃豆才能睡覺。在磨坊里,妙善日夜推磨,空餘時間看經念佛,從不間斷。妙善的行為感動了一個叫金童,一個叫玉女的兩個小傭人,他倆不忍心妙善遭受折磨,便每天幫助她磨黃豆,有時妙善沒挨邊,黃豆就磨完了。

這事又被妙莊王曉得了,氣憤之下,把妙善和金童、玉女一起趕出府外。妙善的母親前去求情,莊王不依,妙善只好帶著金童、玉女流落到白鶴寺當了尼姑。

妙善削髮為尼的事傳到了妙莊王的耳朵里,莊王暴跳如雷說:“公主當尼姑,豈不敗了家風,倒了國威!”於是,派親兵放火把白鶴寺燒了!寺內五百名尼姑都被燒死,只有妙善和金童、玉女逃出了白鶴寺。

妙善有家難歸,只好棲身松樹嶺靠吃野果度日。有一天,據說這天是六月十九日,松樹嶺突然來了一個老道,見妙善專心誠意盤坐在樹下念經,就問:“你在這裡好多天了?也不曉得餓?這山裡有虎豹你怕不怕?”妙善如實答道:“我靜坐念經求佛,根本不覺得餓,也不感到怕。”老道又說:“我帶你去仙山念經,去不去?”妙善說:“正求之不得,請道長指路。”老道喜笑顏開,遞給妙善一個桃子,妙善吃下後,精神煥發。老道又拿出一雙草鞋給她穿,妙善穿上,忽然飄然而起,也會騰雲駕霧了。原來這老道就是釋迦牟尼佛。從此,妙善跟著他到仙山修學道行。老道賜給了她一個法名,叫觀世音。

這年的七月七日,觀世音要過會仙橋去凡問,在會仙橋上遇到了等候已久的白鶴寺五百個尼姑的精魂。這五百個尼姑全身是泡,一把攔住觀世音說:“我們在白鶴寺燒得全身是泡,疼得不得了。假若你不來白鶴寺,我們也不會遭這大難,現在你看怎么辦?”觀世音說:“你們別急,我給你們五百隻葫蘆吸去火毒,就會好的。”果然不錯,五百名尼姑拿了五百隻葫蘆吸去身上的火毒後,很快就好了。說來奇怪,那些火泡卻爛到妙莊王身上去了。

妙莊王一時之間身上長滿了鳳梨癤子,疼痛難忍,茶飯不思,弄得王府上下不得安寧。妙莊王為治好癤子,到處張貼榜文,尋醫訪藥。雖有各地的郎中、醫士紛紛而來,但沒有一個能治好妙莊王癤子的。

一天,觀世音化做一個歪嘴和尚,來到王府,聲稱能給妙莊王治病。家人稟報妙莊王,妙莊王說:“別看和尚樣子醜,說不定有些道法,快傳他進來試試看。”觀世音來到妙莊王房裡,從瓶子裡倒出墨藥給妙莊王擦了擦,一會兒,疼痛減輕了,妙莊王對觀世音說:“只要你能治好我的病,你要什麼都給。”觀世音說:“我什麼也不要。你想病好,必須用你親生骨肉身上的一隻腳、一隻手、一隻眼睛做藥方。”妙莊王聽後,馬上傳來大女,把歪嘴和尚說的話講給她聽,大女說:“人無手、腳、眼睛,怎能行走。”說完轉身就走了。妙莊王又傳來二女,二女也不理睬。妙莊王嘆道:“唉,若是妙善小女在,就好噦!只是那隻扁毛畜牲已被火燒死在白鶴寺了。”觀世音接過話說:“你們九月十九日帶全家到仙山佛殿去燒香,殿前香爐里會有您三女的一隻手、一隻腳、一隻眼睛,你們可以拿回來做藥方。”妙莊王一聽,高興極了。

這天,妙莊王帶著夫人,女兒來到仙山燒香,果然發現一隻香爐里有女人的手、腳、眼睛,他們趕緊把它撿起包好,一齊到佛殿前拜謝菩薩。這時,大女順手撩開一床佛帳,突然大叫:“娘,妹妹妙善!”娘嘆了口氣:“哎,哪裡還有妙善啊!”“是真的。”說著就扶娘撩開佛帳去看,“哎呀,真是我兒妙善!”娘兩眼發直,呆呆地望著佛像,觀世音一見,“娘啊!”一聲叫,馬上從蓮台上跳下來,撲入娘懷,淚如泉湧,向娘訴說了爹爹逼她害她的經過。

正在這時,妙莊王來到殿內,看到眼前情景,搖頭嘆息,十分後悔,他面帶慚愧對女兒說:“善女,我現封你為佛。”觀世音說:“我不成佛,要成菩薩。為民排憂解難,普度眾生。”妙莊王說:“好,我就封你為菩薩!”
從此,觀世音得到王封,成了“觀音菩薩”,後來她為百姓做過很多很多好事,有災的消災,有難的去難,沒子的送子。因此也有人叫“送子娘娘”、“觀音娘娘”。有的地方把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三天作為拜謝觀音菩薩的“社日”。

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首批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古歌 | 布洛陀 | 遮帕麻和遮咪麻 | 牡帕密帕 | 刻道 | 白蛇傳傳說 | 梁祝傳說 | 孟姜女傳說 | 董永傳說 | 西施傳說 | 濟公傳說 | 滿族說部 | 河西寶卷 | 耿村民間故事 | 伍家溝民間故事 | 下堡坪民間故事 | 走馬鎮民間故事 | 古漁雁民間故事 |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 譚振山民間故事 | 河間歌詩 | 吳歌 | 劉三姐歌謠 | 四級生產調 | 瑪納斯 | 江格爾 | 格薩(斯)爾 | 阿詩瑪 | 拉仁布與吉門索 | 畲族小說歌 | 青林寺謎語
第二批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八達嶺長城傳說 | 永定河傳說 | 楊家將傳說 | 堯的傳說 | 牛郎織女傳說 | 西湖傳說 | 劉伯溫傳說 | 黃大仙傳說 | 觀音傳說 | 徐福東渡傳說 | 陶朱公傳說 | 麒麟傳說 | 魯班傳說 | 八仙傳說 | 禿尾巴老李的傳說 | 屈原傳說 | 王昭君傳說 | 炎帝神農傳說 | 木蘭傳說 | 巴拉根倉的故事 | 北票民間故事 | 滿族民間故事 | 徐文長故事 | 嶗山民間故事 | 都鎮灣故事 | 盤古神話 | 邵原神話群 | 嘎達梅林 | 科爾沁潮爾史詩 | 仰阿莎 | 布依族盤歌 | 梅葛 | 查姆 | 達古達楞格萊標 | 哈尼哈吧 | 召樹屯與喃木諾娜 | 米拉尕黑 | 康巴拉伊 | 汗青格勒 | 維吾爾族達斯坦 | 哈薩克族達斯坦 | 珠郎娘美 | 司崗里 | 彝族克智 | 苗族賈理 | 藏族婚宴十八說 | 童謠 | 桐城歌 | 土家族梯瑪歌 | 雷州歌 | 壯族嘹歌 | 柯爾克孜約隆 | 萬榮笑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