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卡捷琳娜女皇

葉卡捷琳娜女皇

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羅曼諾夫(俄語: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史稱葉卡捷琳娜二世(英語:Catherine II),港澳台地區譯為凱薩琳二世,後世尊稱其為葉卡捷琳娜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是俄羅斯帝國皇帝(1762年7月9日—1796年11月17日在位),也是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德國安哈特-查爾布斯特親王之女,同時也是俄羅斯留里克王朝-特維爾大公後裔。出生名為索非亞·弗雷德里卡·奧古斯塔·馮·安哈特-采爾布斯特-多恩堡。1744年被俄羅斯女皇伊莉莎白一世挑選為皇位繼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與彼得結婚並皈依東正教,改名葉卡捷琳娜。在1762年率領禁衛軍發動政變而即位。葉卡捷琳娜主張開明專制、嚴厲的法治主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葉卡捷琳娜統治期間,俄羅斯帝國向南、向西擴張,從奧斯曼帝國和波蘭-立陶宛聯邦手中將包括新俄羅斯、克里米亞、北高加索、右岸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和庫爾蘭在內的大片領土納入囊中。參與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對土耳其作戰取得黑海沿岸地區,併吞並了克里米亞汗國。1796年11月,因中風結束輝煌的一生。 葉卡捷琳娜在位時期因治國有方、功績顯赫,當時使俄羅斯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其才幹與名氣也聞名海內外,成為俄羅斯人心目中和彼得一世齊名的一代英主。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少年時期

少年葉卡捷琳娜二世 少年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原名索菲婭·奧古斯特,出生於普魯士什切青市的一個敗落貴族家庭 ——父親是普魯士軍隊中的一位將軍,後被封為公爵,封地是安哈特-采爾勃斯特公國,這只不過是當時德國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公國。

索菲婭自幼性格開朗,活潑好動,甚至有些淘氣,膽子也很大,經常闖禍。索菲婭的父親在軍隊服役,兢兢業業,不太顧家,所以她自小就在母親管束下成長。可是母親生性刻薄挑剔,做事情沒有耐心,很難與人相處,又常年住在巴黎,這樣索菲婭自幼就不太受父母限制,所以儘管身為公國公主,在沒人管她的時候,也會跑到街上去找同齡的孩子們玩。

如果不是她13歲那年的一個偶然事件,索菲婭的命運可能與同年代的貴族小姐們沒有什麼兩樣。1742年,她的遠房表哥,荷爾施泰因王子卡爾·彼得·烏爾里希,也就是俄國彼得大帝的外孫,被他的姨媽,俄羅斯女皇葉麗薩維塔選中,成為俄羅斯皇位繼承人。這位荷爾施泰因王子頓時身價倍增,很多德國公國的適齡公主都夢想嫁給卡爾·彼得。安哈特公爵一家也不例外,而且因為父親的關係,索菲婭公主與未來俄羅斯皇位繼承人的聯姻方案,竟得到了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的支持。

聯姻俄國

葉卡捷琳娜二世和彼得三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和彼得三世

在腓特烈二世的安排下,1742年冬天,安哈特公爵夫人帶著索菲婭來到了柏林,覲見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對索菲婭公主感到滿意,認為她可以成為俄羅斯皇儲的妻子,於是請來了最好的法國畫師,為索菲婭公主畫了一幅肖像畫,然後把這幅肖像送到了聖彼得堡,供伊莉莎白·彼得羅芙娜女皇過目。

安哈特公爵一家等待了足足一年。在這一年裡,在聖彼得堡的俄羅斯宮廷里反覆研究了各種聯姻方案,最終選擇落在了安哈特公國的索菲亞·奧古斯特公主身上。

1744年1月,來自聖彼得堡的信使帶來了伊莉莎白女皇的一份信,邀請安哈特公爵夫人和索菲婭公主前往俄羅斯做客,同時帶來的還有一張為數一萬盧布的支票,作為公爵母女倆人在路上的開銷。雖然信中沒有寫明邀請的目的,但安哈特公爵一家都清楚這是什麼意思——伊莉莎白女皇選中了索菲婭做未來皇儲的妻子。

安哈特公爵夫人和索菲婭公主出發時正是寒冬一月,她們一路顛簸,風餐露宿,甚至沿途曾數次在普通農戶家留宿,飲食也時常粗糙生冷,母女倆差點病倒。等到車隊進入俄羅斯境內後,條件馬上大為改善,俄羅斯各地對公爵夫人、公主二人的接待周到有加。

1744年2月9日,索菲婭公主抵達莫斯科。伊莉莎白女皇對安哈特公爵夫人母女給予熱情招待,皇儲彼得,當時已經接受了東正教洗禮並起了俄文名字的遠方表兄也對索菲婭公主彬彬有禮。不久彼得就向索菲婭公主坦白說,鑒於二者之間的遠親關係,彼得自然對索菲婭有信任感,但是他對索菲婭沒什麼感情,他已經對伊莉莎白女皇的侍女情有獨鍾,迎娶索菲婭公主不過是執行伊莉莎白女皇的意志罷了。

索菲婭對彼得的表白感到驚訝:一方面驚訝於彼得的坦率,另一方面感覺到彼得對很多事情的想像過於天真。索菲婭很快就明白了:她在俄羅斯站住腳的最主要條件就是要成為一個俄羅斯人。為此她請求伊莉莎白女皇為她找來了最好的老師,苦學俄語和東正教禮儀。索菲婭公主勤奮地學習俄語,甚至在夜深人靜,周圍侍從都已經睡下,索菲婭還在抱著書苦讀。

雖是冬天,但房間裡很熱,索菲婭就光著腳在房間裡走來走去。可是莫斯科的冬天比在德國要嚴酷得多,她終於得上了肺炎,因此病倒。索菲婭曾接連十幾天處於高燒狀態,昏迷不醒。眾人以為她已處於彌留,已經開始安排後事。安哈特公爵夫人特意找來了一個路德宗牧師為她做臨終祈禱,但索菲婭公主卻請求把教她東正教禮儀的神父老師找來。這件事很快就流傳開來,俄羅斯宮廷上下對索菲婭公主的好感倍增。過了一個月,索菲婭奇蹟般地病癒,這樣索菲婭公主與皇儲彼得的婚姻就這樣決定了下來。

皈依東正

葉卡捷琳娜二世 騎馬圖 葉卡捷琳娜二世 騎馬圖

1744年6月28日,索菲婭公主皈依了東正教,改名為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受洗儀式是葉卡捷琳娜在俄羅斯的首次公開活動,她用俄語對答問話,談吐得體,吐字清晰,再次博得了宮廷上下的好感。次日,皇儲彼得與葉卡捷琳娜訂婚。

1745年8月21日,俄羅斯宮廷為二人舉行了盛大的婚禮,葉卡捷琳娜受封為大公夫人。

婚後的日子對於葉卡捷琳娜來說,是一段灰色的時光。丈夫彼得根本就不愛她,另尋新歡,兩人結婚五年,實際處於分居狀態,葉卡捷琳娜一直是處女。葉卡捷琳娜整日幽處深宮,只好靠讀書排遣寂寞。起初她開始漫無目的地讀小說,後來無意中讀到了伏爾泰的作品,自此開始對政治哲學類書籍感興趣。葉卡捷琳娜找來了厚厚的十卷本德國史,堅持每八天必須讀完一卷,又通讀了四卷本哲學史,還有大量的俄文書籍。一段時間以後,葉卡捷琳娜具備的知識深度,竟然讓她讀懂了孟德斯鳩艱深的《論法的精神》一書。

儘管葉卡捷琳娜沒有耀眼美麗的外貌,但她處在妙齡,談吐得體,秀外慧中,自然招人喜歡。很快她就有了自己的情人。許多葉卡捷琳娜的研究者都認為,她的第一個情人是七年戰爭中的英雄,當時擔任皇儲彼得副官的切爾內紹夫。但這段戀情持續的時間不長。此後謝爾蓋·薩爾特科夫,公認的宮廷美男子,成為葉卡捷琳娜的情人。當時有傳聞說,葉麗薩維塔女皇對薩爾特科夫頗有寵意,但薩爾特科夫在伊莉莎白女皇和葉卡捷琳娜公主之間選擇了後者。伊莉莎白女皇做出震怒的樣子,薩爾特科夫沒辦法,只好躲到鄉下去。等到後來薩爾特科夫再次回到聖彼得堡的時候,伊莉莎白女皇正忙於國政,已經把這件事忘掉了。

不幸婚姻

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

彼得和葉卡捷琳娜結婚五年之後,二人尚未生育,也就是說俄羅斯帝國仍然處在後繼無人的狀態,令伊莉莎白女皇大為惱火。女皇把皇儲的宮廷女侍衛長召來,說葉卡捷琳娜喜歡騎馬,導致不孕,這是侍衛長的過錯。女侍衛長明知騎馬和不懷孕之間沒有什麼必然聯繫,大公夫人喜歡騎馬也無人能夠禁止,而且皇儲和大公夫人各有情人也是眾所周知,於是只好委婉辯解說,懷孕生孩子都是有"原因"的,可是皇儲與葉卡捷琳娜二人之間至今沒有“原因”,她也沒有辦法。伊莉莎白女皇怒曰:要你何用!找不出“原因”,帝國沒有繼承人,就是失職!女侍衛長只好依照伊莉莎白女皇的命令,私下裡提示葉卡捷琳娜,要她無論如何要為伊莉莎白女皇生下一個帝國繼承人,不然她的位子不會坐穩。葉卡捷琳娜幡然醒悟,終於在1754年生下一個男孩,取名為保羅。

葉卡捷琳娜生下皇孫保羅之後,並沒有母以子貴,相反處境更加艱難。葉卡捷琳娜後來在日記中寫道,生下保羅後,所有的人,以女皇伊莉莎白為首的宮廷上下都圍著保羅轉,孩子剛生下就被抱到女皇的宮中,而葉卡捷琳娜一個人躺在產床上三個多小時,也無人照料,最後她醒過來後,只好忍痛,獨自慢慢走回自己的寢宮。總之對待葉卡捷琳娜的態度就像是對待一架完成任務的報廢機器。

在生下孩子的頭一年裡,葉卡捷琳娜多病,幾乎沒參加宮廷活動。直到有一次她參加了一個舞會,一個名叫波尼亞托夫斯基的年輕伯爵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和以前的情人薩爾特科夫相比,波尼亞托夫斯基年輕,有教養,談吐得體,常年受到巴黎上流社會的薰陶,而波尼亞托夫斯基對葉卡捷琳娜也近乎一見鍾情,二人很快就成為情人。在聖彼得堡,波尼亞托夫斯基住在列夫·納雷什金伯爵家裡,而納雷什金是葉卡捷琳娜的好友。每逢夜幕降臨,葉卡捷琳娜就換上男裝,偷偷離開寢宮,前往納雷什金家,和波尼亞托夫斯基約會。然後天不亮的時候仍舊偷偷潛回自己的寢宮。很快二人的戀情就傳了出去,皇儲彼得也知道,但他不愛葉卡捷琳娜,所以他對此毫不在乎。

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

有一天晚間,波尼亞托夫斯基偷偷潛入葉卡捷琳娜在奧拉寧鮑姆的寢宮,但被彼得的衛兵抓獲,押到了彼得面前發落。彼得很清楚波尼亞托夫斯基是何許人也,但波尼亞托夫斯基的沉默激怒了彼得,於是彼得藉口波尼亞托夫斯基身上帶有武器,給他扣上了一頂圖謀行刺的罪名。葉卡捷琳娜急忙傳來了彼得的情人,沃倫佐夫公爵的女兒,好言相慰,最後在沃倫佐娃耳邊輕聲說道:您能使我們都變得幸福,不過是舉手之勞。沃倫佐娃心領神會,緊忙趕到皇儲彼得的房間,當著波尼亞托夫斯基的面,勸說彼得將他放走。行為怪僻的彼得竟然哈哈大笑,大聲說:這裡還缺一個人!然後闖進葉卡捷琳娜的寢室,將穿著睡衣的葉卡捷琳娜拉下床,拽著她走進自己的房間,指著波尼亞托夫斯基說:這回你該滿意了吧!四人碰面,皆大歡喜,很有戲劇意味。從此波尼亞可夫斯基每天晚上都到奧拉寧鮑姆寢宮找葉卡捷琳娜,時而四人還共進晚餐,然後彼得和沃倫佐娃回自己的寢宮,波尼亞托夫斯基留在葉卡捷琳娜處,自此相安無事。

1758年,葉卡捷琳娜再次懷孕,生下一個女兒,取名安娜。彼得公開對人講:不知道葉卡捷琳娜是怎么懷孕的,不知道這個女兒是誰的。彼得對待葉卡捷琳娜的態度也日益蠻橫無禮。

葉卡捷琳娜在日記里寫道,她當時反覆考慮,只看到了三條出路:一是繼續當彼得的妻子,最後和彼得一起共存亡;二是逆來順受,被彼得抓起來或者被廢黜,送進修道院;三是主動採取行動,自己的命運,自己作主。但當時她對未來的想像還很模糊,不清楚應該採取什麼行動,況且伊莉莎白女皇在世,任何人都不得輕舉妄動。

葉卡捷琳娜開始尋求支持,首先是得到了內閣總理大臣別斯圖熱夫的支持。別斯圖熱夫作為一個成熟有經驗的政治家,馬上就明確了行動目標:當女皇過世之後,必須讓葉卡捷琳娜登基繼位,否則彼得掌權,大家都不會有好結果。葉卡捷琳娜仍然模糊地想像不出,採取什麼手段才能登上皇位,甚至是否需要這樣都不知道,這段時間她基本是被人推著走的。

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

很快,別斯圖熱夫被忠於女皇的兩名重臣,舒瓦洛夫和沃倫佐夫告發。刑訊結果表明,葉卡捷琳娜試圖利用別斯圖熱夫,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她還和失寵入獄的阿普拉克辛元帥保持著秘密通信。這令伊莉莎白女皇大為震怒,結果別斯圖熱夫被流放,波尼亞托夫斯基被迫遠離聖彼得堡,切爾內紹夫和薩爾特科夫也紛紛去了國外。1759年,剛剛誕生幾個月的女兒安娜夭折,葉卡捷琳娜的母親安哈特公爵夫人也在巴黎病逝,葉卡捷琳娜和皇儲彼得的關係轉為公開的敵對。

就在這一年的春天,在曹恩多夫戰役中被俘的普魯士國王的副官被押解到聖彼得堡,押送軍官中有一名叫做格里高利·奧爾洛夫。奧爾洛夫家裡一共兄弟三人,都在軍中服役,奧爾洛夫本人沒什麼文化,但身材魁梧,英俊高大,而且無論騎馬作戰,還是打牌喝酒,跳舞打架,都是一把好手,因此奧爾洛夫很受聖彼得堡上流社會女性的崇拜。這一切自然不會逃過葉卡捷琳娜的眼睛,她對奧爾洛夫稍加暗示,奧爾洛夫就開始了對葉卡捷琳娜的熱切追求,經常做出近乎瘋狂的舉動,向葉卡捷琳娜示愛。

葉卡捷琳娜在這一時期始終思索的一個問題就是:女皇馬上就要過世,彼得繼位之後怎么辦?

1761年12月25日,伊莉莎白女皇逝世,彼得繼位,史稱彼得三世。

奪位登基

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

1762年4月,葉卡捷琳娜生下一個男孩,孩子的父親是奧爾洛夫。孩子降生後幾個月後,彼得方才聞訊,馬上大發雷霆,下令將葉卡捷琳娜逮捕。但彼得的副官猶豫不決,最後眾人一起勸說,彼得臨時改變了逮捕葉卡捷琳娜的命令。此後在慶祝同普魯士簽訂和約的國宴上,彼得面對諸多國內外來賓,口出粗話,公開侮辱了葉卡捷琳娜。二人的關係勢同水火。與此同時,奧爾洛夫兄弟加緊了在近衛軍中的串聯活動,暗中形成了一個數百人的軍官集團,準備策動政變,推翻彼得三世,支持葉卡捷琳娜登上皇位。

到了1762年6月底,形勢一時萬分危急,一名參與策劃政變的近衛軍軍官被捕,政變陰謀暴露。6月28日,葉卡捷琳娜和奧爾洛夫兄弟在得到了伊莉莎白女皇在世時的寵臣拉祖莫夫斯基、沃爾康斯基公爵和帝師潘寧的支持後,提前發動政變,推翻了彼得三世,登基稱帝,成為俄羅斯帝國的第八位皇帝,也是帝國有史以來的第四位女皇。

從彼得大帝規定的皇位繼承法來看,葉卡捷琳娜的做法無疑是謀反篡位,在法律上站不住腳,於是葉卡捷琳娜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昭告天下,解釋她獲得政權的合法性。葉卡捷琳娜二世知道無法從法律角度為自己的行為做出解釋,於是就在道義和政治層面上做文章。她先後兩次簽署宣言,痛陳彼得三世的倒行逆施,把彼得三世的許多行為描述成國家層面上對俄羅斯的背叛和犯罪,所以發動政變屬於不得已而為之。葉卡捷琳娜在宣言中把她的登基加冕稱作是"俄羅斯人民的選擇"。

總之葉卡捷琳娜的不流血政變是由近衛軍和心腹近臣策劃推動的,政變之際即未遭到阻力,登基之後更被廣為認可,故而葉卡捷琳娜在掌握帝國大權之後就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如何富國強兵上。

施政時期

葉卡捷琳娜二世身穿男士胸甲 葉卡捷琳娜二世身穿男士胸甲

葉卡捷琳娜接手時的俄羅斯雖不是千瘡百孔,但也危機四伏。她在日記中寫道:"國庫空虛,軍中已三月無餉。商貿日益凋敝,多有囤積壟斷之現象。國政鬆弛,軍機各部亦有欠款之舉,海政疲憊,幾近崩潰。司法淪為銖兩悉稱,律令之行惟強者是瞻。"鑒於這種情況,葉卡捷琳娜二世提出了一系列施政目標,旨在強調恢復國家行政秩序,強化國家機器,促進商貿繁榮,增加國庫收入等等。更重要的是,在施政目標中,葉卡捷琳娜提出了一個新觀點:如果俄羅斯想要獲得自身民眾和周圍鄰國的尊重,俄羅斯就必須成為一個令人生畏的強權國家。

在政變活動中,有一名叫波將金的年輕騎兵軍官表現較為積極突出,受到了葉卡捷琳娜的注意。政變成功後,葉卡捷琳娜重賞所有參與政變的人員,在請功表上,親手把原來擬定給波將金授予的騎兵少尉軍銜改為上尉。從此葉卡捷琳娜對波將金給予了非同尋常的關注。

波將金一直在前線帶兵作戰,直到12年後的1774年,波將金接到了葉卡捷琳娜的親筆信,召喚他回聖彼得堡。波將金想都沒有想,立刻打了報告,離開駐地,動身回聖彼得堡覲見葉卡捷琳娜。此後波將金成為葉卡捷琳娜的最著名,也是權勢最大的情人。波將金幾乎就成了葉卡捷琳娜的左右手,所有軍國大政,幾乎全部出自葉卡捷琳娜和波將金二人之手。直至逝世,波將金一直是俄羅斯帝國的二號人物,而他對葉卡捷琳娜也始終一往情深,摯愛如初。後來有傳聞說,葉卡捷琳娜二世也效仿伊莉莎白女皇和拉祖莫夫斯基,暗中與波將金在教堂舉行了婚禮。但關於這段歷史至今沒有任何檔案能夠證明。

晚年逝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

從1792年起,葉卡捷琳娜患病,健康狀況急劇惡化。波將金逝世對她的打擊很大,此外第三次瓜分波蘭和對土耳其的戰爭使她消耗了大量精力。

1796年9月,葉卡捷琳娜病倒,臥床不起。11月6日凌晨,葉卡捷琳娜二世病逝,長子保羅繼位,史稱保羅一世。

為政舉措

政治

•政治體制

葉卡捷琳娜二世在對內政策方面,力圖加強貴族官僚的國家機器,擴大貴族特權,維護和發展農奴制。60年代,自詡“開明君主”,實行開明專制,同伏爾泰、狄德羅等西歐啟蒙思想家保持通信聯繫。

1767年,她召開了新法典編纂委員會,並為這個委員會寫了《聖諭》,標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鎮壓普加喬夫起義後,轉向公開的反動統治。

1775年,頒布“全俄帝國各省管理體制敕令”,加強了貴族在各地的權力。在被征服的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強制的俄羅斯化政策。

1785年頒布《御賜貴族特權詔書》和《御賜城市特權詔書》,使貴族成為社會上的特權階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民的經濟政治地位。在位期間,她將農奴制度強加給烏克蘭人;賜給貴族以大批土地和農奴;先後頒布地主有權放逐農民,農民必須服從地主的詔書,使農奴制度發展到頂點。

•開明專制

葉卡捷琳娜早年曾讀過許多西歐啟蒙思想家的作品,在流行“開明專制”的時代,她也使自己成為這一時髦的追逐者,即位之後與伏爾泰有過密切的書信聯繫,還曾資助過狄德羅。她興辦各類學校,提倡文學創作,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採取鼓勵的政策,取消對貿易的限制等,但在沙皇這個專制主義寶座上坐熱之後,她的思想逐漸改變了。

•鎮壓起義

1773年由假扮沙皇彼得三世的普加喬夫領導的農民起義,雖然持續了一年多就被鎮壓了下去,而且未占領過戰略意義重要的大城市,但還是使女皇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她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如改“省,州,縣”三級制為“省,縣”二級制,並給予貴族更多更大的權力,1787年頒布的《俄國貴族、自由和特權詔書》是集中體現,她也因此被稱為“貴族女皇”。對此,雖然短期內有利於鞏固統治,但從長期來看加劇了貴族農奴主和農奴兩個階級的矛盾對立,農奴所受的剝削和壓迫進一步加深。農奴制一直是俄國社會的一大痼疾,葉卡捷琳娜二世加劇了它並將這個棘手的難題推給她的後代去解決。

軍事

葉卡捷琳娜二世銅像 葉卡捷琳娜二世銅像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個成功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她在位34年,是俄國農奴制度的黃金時代,此間俄羅斯國家的土地面積擴大了67萬平方公里,打開了通向黑海和波羅的海的出海口,擊敗了俄國的老牌敵人土耳其和瑞典,還和普魯士和奧地利一起瓜分了波蘭,從而得到波蘭46%以上的土地。

但這並不能說明女皇本人是個戰爭狂人。事實上,她贊助和支持俄國藝術的發展,反對愚昧和落後,比西歐任何一位君主都更慷慨的資助哲學家和藝術家。伏爾泰形容她是歐洲上空最耀眼的明星。另外,女皇還在狄德羅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對他施以援手。哲學家窘迫到不得不變賣自己的大量藏書來獲得生活費的時候,女皇資助了他幾十萬盧布買下了他所有的藏書,只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在狄德羅去世之前不要讓他和他的書分開,因為“這是一件最痛苦不過的事”。

•侵略土耳其

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剛上台,就制定了“在陸地上實行地域性蠶食體制,在水域上奪取出海口”的外交策略,企圖控制黑海出海口,蠶食土耳其。她首先利用外交手段,確立反土聯盟以孤立土耳其。

1764年,葉卡捷琳娜二世與普魯士結盟。1766年,又與英國訂立商約,拉攏英國。1768年,俄國與丹麥訂約,孤立瑞典。一切準備就緒後,葉卡捷琳娜二世開始入侵波蘭,並在波土邊境積極活動,挑起事端。1768年10月,感到極大不安的土耳其對俄國宣戰。

俄土戰爭爆發後,俄國陸軍向土耳其發起進攻,波羅的海艦隊進入東地中海活動。俄國在多瑙河流域侵占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兩公國後,引起了普魯士和奧地利的不滿,兩國決定對戰爭進行干涉。“為了取得對土戰爭的勝利和避免外交上的孤立,鞏固反土聯盟,沙俄採取由俄、普、奧三國瓜分波蘭的手段。”

1772年,三國第一次瓜分了波蘭。期間,進攻克里米亞的俄軍控制了亞速海,攻占了克里米亞。“在高加索戰場,土軍也遭受重創,俄軍占領庫塔伊西等要塞,將土軍壓迫到黑海沿岸。”俄軍的波羅的海艦隊在地中海的切斯馬灣擊毀土耳其艦隊,控制了黑海。就在這時,俄國國內爆發了普加喬夫起義,葉卡捷琳娜二世希望結束戰爭。

1776年7月16日,雙方簽訂《庫楚克-凱納吉條約》。儘管第一次戰爭俄國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但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目標沒有完全實現,平息普加喬夫起義後,開始繼續推行“南進政策”。

1783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將克里米亞劃為俄羅斯邊區,正式置於俄國政府管制下。

1785年,俄國在黑海擁有了艦隊並設定軍事要塞。對土耳其來說,第一次戰爭的失敗使帝國蒙受恥辱,俄國的行動又對土耳其造成了威脅,因此土耳其再次對俄國宣戰。這一時期,葉卡捷琳娜二世拉攏奧地利簽定了俄奧聯盟;英國剛剛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戰敗;法國正處於大革命前夕的動盪時期,因此國際形勢有利於俄國。

首戰金布恩,俄軍“打亂了土耳其的戰略計畫,為俄國集結主力發動戰略進攻爭取了時間。”

1788年,奧地利對土耳其宣戰。俄奧聯軍在巴爾幹半島分散了土耳其的兵力,使俄軍順利攻取了戰略要地奧恰科夫。正當俄軍節節勝利之際,土耳其盟國瑞典對俄宣戰,俄國腹背受敵。葉卡捷琳娜二世拉攏丹麥參戰,威脅瑞典。

1789年,經過福克沙尼和雷姆尼克會戰,俄軍徹底打亂了土耳其的作戰計畫,攻克賓拉傑,奪取阿克爾曼,控制了整個摩爾多瓦。就在俄國面臨瑞典和普魯士的雙重壓力時,法國爆發大革命,轉移了歐洲列強的注意力,瑞典也退出戰爭。

1790年,俄軍攻克了伊茲梅爾要塞,黑海艦隊也在黑海重創土耳其艦隊,掌握了制海權。至此,第二次俄土戰爭全面結束。

1792年1月,俄國與土耳其簽訂《雅西條約》。根據和約,俄國從土耳其手中獲得了克里米亞和黑海北岸廣大地區的永久占有權,鞏固了在黑海的勢力範圍,為深入巴爾幹打下了基礎。

在第二次俄土戰爭中還有個小插曲,瑞典“演員國王”古斯塔夫想乘機偷襲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結果大敗而歸。瑞典、波蘭和土耳其一直是俄國在歐洲擴張的三個主要對象,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取得全勝。

•瓜分波蘭

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

在波蘭問題上,葉卡捷琳娜採用循序漸進的策略,首先在1763年操縱波蘭選王會議,將她的情夫波尼亞托夫斯基扶上波蘭王位。

1772年,俄國與普魯士、奧地利第一次瓜分波蘭,得到了白俄羅斯和拉脫維亞的一部分。波蘭愛國人士進行了滅亡前的反抗。

1774年,俄羅斯強迫土耳其簽訂了 凱納爾基條約,土耳其承認克里米亞汗國"獨立",實際是承認了克里米亞接受俄羅斯的實際控制,此外土耳其還向俄羅斯支付4500萬盧布的軍費賠款,割讓黑海北部沿岸的大片土地,並承認俄國商船可以自由出入黑海的出海口。在獲得了這一輝煌勝利後,葉卡捷琳娜二世邀請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前往克里木度假,以示俄羅斯帝國的強盛。

1783年,葉卡捷琳娜二世簽署宣言,宣布將克里米亞半島併入俄羅斯版圖。也就在這一年,俄羅斯和喬治亞簽訂條約,信仰東正教的喬治亞接受俄羅斯的保護,以此抵禦有可能來自伊斯蘭的伊朗和土耳其的威脅。

1791年,愛國黨通過了《五三憲法》,宣布廢除自由選王制和自由否決權,結果遭到俄普兩國的聯合打壓,葉卡捷琳娜的軍隊攻占華沙,宣布《五三憲法》無效,並與普魯士一起簽訂了第二次瓜分波蘭的協定,得到西烏克蘭、白俄羅斯和立陶宛的一部分。

1793年,波蘭的最後一次議會上,在葉卡捷琳娜軍隊的刺刀下,以“沉默表示同意”的形式通過了這個被宰割的協約。葉卡捷琳娜本來可能想為她的情夫保留一個傀儡王國。

1794年,波蘭救亡起義風起雲湧,在聯合普奧兩國鎮壓了波蘭起義後,為免夜長夢多,決定第三次瓜分波蘭,使這個國家徹底從地圖上消失。三次瓜分波蘭,貪婪的北極熊共分得46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彼得大帝在位時期沒能完成打通黑海出海口的願望,土耳其始終是沙俄的頭號假想敵。

克里米亞半島、黑海沿岸領土和北高加索地區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期間成為俄羅斯外交和軍事行動的重點方向。葉卡捷琳娜二世登基之初,上述三個地區位於土耳其統治和藩屬之下,而占領克里米亞、奪取黑海沿岸土地的戰略意義和彼得大帝占領波羅的海出海口的戰略意義幾乎不相上下。

外交

俄羅斯在歐洲事務上的影響力明顯增強是在1778—1779年奧普戰爭之後,戰後雙方請俄羅斯做和解調停人,而葉卡捷琳娜二世也利用這次機會在國際舞台上公開提出了和解條件,並附加上俄羅斯的要求而且得到了衝突各方的認可。自此俄羅斯頻頻以衝突調停人的身份插手歐洲事務。

望著大大擴張了的俄國版圖,葉卡捷琳娜豪情萬丈地說:“假如我能夠活到二百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

家庭成員

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

歷史學家認為,除了彼得三世外,葉卡捷琳娜大帝在她的一生里有三位非常重要的男人,而這三位男人對葉卡捷琳娜最後奪得俄羅斯沙皇寶座有極大的貢獻。

斯坦尼斯瓦夫·波尼亞托夫斯基(Stanislaus Poniatowski),波蘭貴族,曾為葉卡捷琳娜二世(時為彼得大公夫人)的情夫,他們曾生一女安娜公主(後夭折),在葉卡捷琳娜政變成功後,俄羅斯操縱波蘭將波尼亞托夫斯基推舉為波蘭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

葉卡捷琳娜的情人眾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近衛軍軍官格利高里·奧爾洛夫。他幫助葉卡捷琳娜實現了政變企圖。他也是葉卡捷琳娜的次子阿列克謝的生父。

葉卡捷琳娜的另一個著名情人是格利高里·波將金,他因“波將金村”(指為了粉飾太平而人工製造的布景式繁華景象)的典故為世人所熟知。

葉卡捷琳娜生有兩個兒子。長子保羅·彼得羅維奇出生於1754年,後來成為沙皇保羅一世。有謠傳說他是葉卡捷琳娜與朝臣格利哥里·奧洛夫的私生子,但傳聞站不住腳,因為保羅·彼得羅維奇無論相貌性格簡直是其父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的翻版,彼得三世也並非傳聞那樣不能生育,曾與一情人有私生子。因為保羅太像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所以葉卡捷琳娜二世十分討厭他。伊莉莎白女沙皇對保羅是私生子的說法並不介意,並說“如果他真是私生子,那也不是我們家族中的頭一個”。

次子阿列克謝·格里戈里耶維奇·博布林斯基出生於1762年,生父為格利哥里·奧洛夫,出生後被立即送往侍從瓦西里·施庫林家中撫養(施庫林曾在孩子出生時把自己的住處付之一炬,以分散彼得三世皇帝的注意),他的出生成為彼得三世意圖廢后與葉卡捷琳娜皇后發動政變的導火索,阿列克謝長大後成為俄羅斯帝國少將軍官,俄羅斯著名的製糖世家博布林斯基家族的奠基人。施庫林也因此被葉卡捷琳娜封為侍從長,兒子後來成為俄軍中將,兩個女兒成為宮廷女官。

女兒安娜·彼得羅夫娜出生於1757年,當時是皇儲的彼得·費多羅維奇大公對女兒的出生表現得十分冷淡,表示這不是他的親生女兒,但這個孩子畢竟是夫婦二人名義上的合法子女,因此被封為女大公,宮廷上下都對女大公的生父到底是誰表示懷疑,但還是在伊莉莎白女皇的主導下被認定為皇室血脈。1759年,安娜·彼得羅夫娜女大公因病夭折,年僅1歲4個月。

伊莉莎白·波將金娜,塔夫里達公爵波將金之女,生母疑似葉卡捷琳娜二世。

軼事典故

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

在日常生活方面,女皇作息十分有規律,並且待人和善。幾乎所有伺候過她的內命婦都對她的人品交口稱讚。葉卡捷琳娜有一位外國廚師,他做的飯菜並不適合女皇的胃口,但女皇不忍心辭退他,因此忍受了好長時間他的飯菜。某晚她到大廳找人幫她送信,結果發現侍從們正在大廳打牌,結果她吩咐其中一個去送信,然後自己坐下來繼續打。

私生活 : 女皇曾有過很多情人,並且生下後代。未經證實的傳聞說格里戈里·格里戈里耶維奇·奧爾洛夫是保羅一世的生父,但傳聞站不住腳因為保羅一世無論相貌性格簡直是其父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的翻版。因為保羅與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非常相似,所以葉卡捷琳娜十分討厭保羅。但自從保羅生下了一個男孩(後來的亞歷山大一世)後,卻喜歡他(亞歷山大)。她死前吩咐把一份詔書藏在首飾盒中,這份詔書很可能寫著她死後王位的歸屬(可能是亞歷山大),不幸的是這份遺詔被隨即趕來的保羅大公燒毀。而後者成了俄國的新皇帝。

1801年,不得人心的保羅一世被刺殺,亞歷山大大公繼位,這便是號稱“北方的斯芬克斯”的亞歷山大一世。於是,女皇的最後一個預言也實現了。

葉卡捷琳娜一生有很多情人,據研究葉卡捷琳娜生平的學者巴爾傑涅夫統計,葉卡捷琳娜的情人有23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薩爾特科夫、波尼亞托夫斯基(後來擔任波蘭國王)、奧爾洛夫(後來被封為伯爵)、瓦西里奇科夫(騎兵將軍)、波將金(最後被封為公爵)、佐里奇(被封為男爵)、蘭斯科伊(男爵)、祖波夫(官至將軍)等人。除波將金以外,其他情人都沒有對俄羅斯的政治軍事和經濟文化發展產生重大影響。葉卡捷琳娜的長子是保羅(雖然有人懷疑是葉卡捷琳娜和格里戈里·格里戈里耶維奇·奧爾洛夫的孩子,其生父歷史界認為是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次子阿列克謝·博布林斯基(與格里戈里·格里戈里耶維奇·奧爾洛夫所生),長女安娜(可能是與波尼亞托夫斯基所生)早年夭折,次女伊莉莎白·波將金娜(疑似與波將金所生)。

人物評價

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

假如我能夠活到二百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如果我們不同意減少殘酷性和改善人們不可忍受的生活狀況,那么儘管我們反對,他們自己遲早也會這么做的;治理俄羅斯這樣幅員遼闊的國家,只能用專制君主制,舍此皆為下策(自評) 。

從一個普魯士貴族家的普通女兒,到遠嫁到俄羅斯深宮的小媳婦,再到雄視歐洲大陸,引得無數啟蒙運動思想家競折腰的一代女皇 。

藝術形象

電影

《Forbidden Paradise》(美國),1924年,波拉·尼格麗飾演

《放蕩的女皇》,1934年,瑪琳·黛德麗飾演

《狄康卡近鄉夜話》,1961年,卓雅·瓦西里科娃飾演

《年輕的葉卡捷琳娜》,1991年,朱莉婭·奧蒙德飾演

電視劇

2014年俄羅斯電視劇中的葉卡捷琳娜二世 2014年俄羅斯電視劇中的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大帝》(法國),1968年,珍妮·摩露飾演

《東歸英雄傳》(中國),2005年,伊琳娜·茨文斯卡婭飾演

《葉卡捷琳娜二世》,2014年,瑪麗娜·亞歷山德洛娃飾演

《葉卡捷琳娜二世》,2015年,尤利婭·斯尼吉爾飾演

文學作品

尼古拉·果戈理《狄康卡近鄉夜話》

亞歷山大·普希金《上尉的女兒》

蕭伯納《葉卡捷琳娜大帝》

世界著名軍事家

本任務是盤點需要協作的一些世界軍事家的人名詞條,有的需要添加摘要或信息模組,有的需要創建或協作內容,歡迎大家一起整理、完善這些詞條。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
約瑟夫·史達林
山本五十六
腓特烈二世
居魯士大帝
阿道夫·希特勒
約翰·約瑟夫·潘興
帖木兒
卡爾·菲利普·戈特弗里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弗里茨·埃里希·馮·曼
東條英機
大流士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
劉裕
拓跋燾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
菲德爾·卡斯楚
奧利弗·克倫威爾
衛青
尤利塞斯·辛普森·格蘭
豐臣秀吉
凱末爾
霞飛
獅心王理查
西蒙·玻利瓦爾
葉卡捷琳娜女皇
征服者威廉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
東鄉平八郎
山姆·休斯頓
穆斯塔法·凱末爾
摩西·達揚
愛德華一世
朱里奧·杜黑
埃爾文·隆美爾
戴維·格拉斯哥·法拉格
赫爾曼·莫里斯·薩克斯
約翰·邱吉爾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
武元甲
斐迪南·福煦
弗朗西斯·德雷克
霍雷肖·納爾遜
漢尼拔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
山下奉文
安德烈·伊萬諾維奇·葉廖緬科
戴維·本-古里安
米切爾·內伊
托馬斯·喬納森·傑克遜
查理曼
霍拉肖·納爾遜
塞利姆一世
查理十二世
德懷特·大衛·艾森豪威
沙卡
樺山資紀
亞瑟·韋爾斯利
喬治·杜威
庫特·斯圖登特
費迪南·福煦
艾爾弗雷德·塞耶·馬漢
赫爾南多·柯台斯
約翰·弗雷德里克·查爾
享利.德·拉·土爾·奧
米哈伊爾·瓦西利維奇·伏龍芝
全奉準
艾倫·弗朗西斯·布魯克
讓·巴普蒂斯特·瓦克特
奧馬爾·納爾遜·布拉德
拉爾夫·艾伯克龍比
H·羅曼·施瓦茨科普夫
亞歷山大·瓦西里維奇·蘇沃洛夫
路易斯·亞歷山大·貝蒂
伊萬·斯泰帕諾維奇·科涅夫
科林·坎貝爾
匈奴王阿蒂拉
喬治·卡特里克·馬歇爾
哥伯哈德·勒勃萊切特·馮·布呂歇爾
卡爾·古斯塔夫·馮·曼
H.H.阿諾德
A·H·若米尼
約翰·阿巴斯諾特·費希
朱利葉斯·愷撒大帝
蓋奧爾吉·康斯坦蒂諾維
阿瑟·韋爾茲利
古斯塔夫斯·阿道弗斯
安東萬·亨利·約米尼
薩伏伊·歐根
每因茲·古德里安
啥羅德·魯珀特·亞歷山
費爾南德茲·岡薩洛··哥杜巴
雷納德·托爾斯滕森
霍雷肖·赫伯特·基奇納
爾·鄧尼茨
塞巴斯提·勒·普瑞斯崔
加內特·約瑟夫·沃爾斯
弗雷德里克·斯萊格赫·羅伯茨
弗朗西斯哥·皮薩羅
世·德·波旁
溫菲爾德·斯科特
喬治·S.巴頓
艾布·穆斯林·阿卜杜·拉赫曼·本·穆斯林
西辟奧·阿弗里卡納斯
托馬斯·考克瑞恩
約翰·切爾科拉斯·馮·蒂利
埃德蒙·亨利·H.艾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