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心王理查

理察Richard I of England(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繼任英王之位後稱“理查一世”。

概要

騎士中的王者——獅心王理查

英國議會大廈威斯敏斯特宮門口,豎立著英格蘭國王理查一世的銅像,戴盔披甲,騎著高頭大馬,揮劍直指青天,看上去英武不凡,被人稱為英國議會大廈的保護神。不過,如果你走近銅像的基座,就會驚訝地發現,即使你懂英文,也看不懂這位“保護神”的基座上鐫刻的稱號。問問旁邊的警衛,他們會微笑地告訴你,那上面寫的是法語,意思是“獅心王”。

人物歷程

1157年,牛津的王宮寢殿中誕生了一位男嬰,長得碩壯有力,哭聲響亮。當時人們或許並沒有意識到,一個如同亞瑟王時的傳奇時代就此宣布了它的開始。當時,英國的國王是亨利二世,是征服者威廉的曾外孫,即位前為法國安茹伯公爵,其母就是征服者威廉的嫡親孫女。這個身上流淌著征服者威廉血液的男孩被取名為理查。

理查的封地在阿奎丹。作為一個王位繼承人,理查不僅擁有令人仰慕的權力和地位,而且擁有著過人的智慧和魄力,這使得理查威名遠揚。在那個崇尚騎士精神的年代,理查當然會有很多追隨者,不管是貴族的格盎魯人,還是平民的撒克遜人,都來爭當理查的座下騎士。這頗有李世民天策府猛將如雲的味道。這些人構成了日後理查軍團的骨幹,並且個個和理查一樣勇猛和善戰。司各特寫的《英雄艾文荷》寫的就是理查的一個封地在艾文荷的座下騎士的事跡。

1189年,理查即位英王,成為理查一世,也就是被大家成為“獅心王”的理查一世。傳說有一次理查一世曾經把手探到獅子嘴中,然後一把把獅子的心抓了出來,故有此稱謂。他就是英國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也是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之一。他鐵漢般的性格和他短暫42年的神話般經歷,八百多年來一直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令人驚嘆。

十字軍東征是中世紀最主要的戰爭,是一次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間宗教的戰爭。十字軍東征一共進行了八次,但是我認為理查一世所領導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是最精彩的,意義最深遠的一次。那次東征雙方的領導者,英王“獅心王”理查一世,神聖羅馬皇帝“紅鬍子”巴巴羅薩·腓特烈,陰險的法王腓力二世,可以說是阿拉伯世界最傑出的君主埃及蘇丹薩拉丁,無一不是充滿個性和神勇的人物。

十字軍由三位統帥分別兵三路向耶路撒冷進軍。這是十字軍攻克耶路撒冷最好的一次機會,十字軍中軍容整齊,將領英勇,三路大軍一齊向阿拉伯世界壓去。但是,這次十字軍東征一如其他的每次東征一樣,都是不夠完美的。三路中,“紅鬍子”巴巴羅薩走的是陸路,橫穿整個小亞細亞。“獅心王”和腓力二世是沿海路向巴勒斯坦挺進。英法兩路進展倒是很順利,沿途占領了西西里島。但是,陸路的德意志兵團就不那么幸運了,一路上遭到頑強抵抗,損失慘重。在度薩列夫河時,“紅鬍子”巴巴羅薩不幸跌入水中,溺水而亡,這一路東征軍也隨之瓦解。隨之,在占領阿卡港後,腓力二世稱病帶領部分十字軍回到法國。這樣,三路大軍只剩下獅心王理查一路孤軍奮戰了。

“獅心王”理查一世身材高大,長著一頭濃密的棕色長髮,喜歡著黑色盔甲,騎黑色戰馬,每逢大戰必定是是身先士卒地揮動著戰斧沖向敵陣。狂風撩起理查的長髮,他那明亮的藍色眼睛在風沙中閃閃發光。黑甲黑馬的理查奮勇沖向敵陣,身後跟隨著的是威爾弗萊德爵士帶領的騎兵衛隊,個個也是以一敵十的好兒郎。在戰爭中,理查一世充分體現了自己卓越的指揮才能、堅強的意志和驚人的勇氣。特別是阿卡城一戰,“獅心王”理查和薩拉丁兩位君主,一攻一守,打的直叫風雲色變。此役過後,“獅心王”的名字傳遍了雙方的軍營,整個東西方世界都為其震驚。薩拉丁也急忙調集兵馬,加強對耶路撒冷的保護。

理查和薩拉丁兩位英雄的戰爭絕對是騎士之間的戰爭。二人之間甚至提出要進行一場決鬥來決定戰爭的勝負。傳說薩拉丁提議要和理查親身交戰,誰輸了,誰就改奉勝者的宗教。使者帶了一匹馬送給理查。這匹馬正是薩拉丁的坐騎的兒子,訓練成一聽得母馬的嘶聲就會跪下去的;這么著,就可以把理查王顛下馬來。但在比武的前夜,理查王夢見天使來告訴他這秘密,所以就用蠟封了那匹阿拉伯馬的耳朵,因此薩拉丁的詭計就全部失敗了。理查還結識了薩拉丁的弟弟阿迪爾,並且將他的妹妹喬安娜許配給了這位有遠見的年輕人。

理查的部下甚至對手卻對他都十分誠懇。但是那些所謂的盟友、兄弟總是在他意想不到的時候從背後刺他一劍。然而,就在理查即將攻下耶路撒冷的時候,國內傳來了一系列壞訊息。裝病回到法國的腓力二世回國後不久,就開始針對英國採取報復行動。在國內,理查的弟弟約翰親王也在預謀篡位。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理查經過反覆分析之後,捂住了他看到耶路撒冷的眼睛,以洗卻不能征服這裡的恥辱,同時迅速撤回了英格蘭。

在這次東征途中,理查幾乎憑一己之力征服了賽普勒斯和巴勒斯坦的沿海地區。這使得十字軍獲得了自由出入中東的權利。理查一世和薩拉丁這兩位歐洲國王和穆斯林國王的友誼也一直被傳為美談。在戰爭的最後,理查王提議,他願意和薩拉丁挑選出的二十五個武士比武。這個勇敢的挑戰,使得那些阿拉伯人都驚慌了,不敢再倔強,遂訂定了三十年的和約。

理查王得勝地回了英國。回國後,理查一世迅速平定了內亂。但是並沒有殺死叛亂的弟弟,而是把其分封到父親原來的封地——位處法國的安茹伯。在平定內亂的時候,理查一世結識了另外一位同樣著名的人物——謝菲爾德的羅賓漢。二人一見如故,成為莫逆。

1199年,獅心王平靜的離開了,當時他正在平定叛亂,卻意外的被箭射中了左胸。臨死前,他甚至欣賞著那隻箭,稱讚著那位射手的勇氣。 42歲的理查,帶著自己的遠大抱負與世長辭了。他的遺體被送到豐特夫羅修道院,葬在他父親亨利二世的身旁。他被視為一位模範國王,謹慎、英明、仁慈,具有人民從一個國王身上所能期望的一切,而且還是個英勇善戰的武士。更重要的是,他永遠被看作是一名騎士,《英雄艾文荷》中的那個懶洋洋、卻又威力無比的黑甲騎士。

世界著名軍事家

本任務是盤點需要協作的一些世界軍事家的人名詞條,有的需要添加摘要或信息模組,有的需要創建或協作內容,歡迎大家一起整理、完善這些詞條。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
約瑟夫·史達林
山本五十六
腓特烈二世
居魯士大帝
阿道夫·希特勒
約翰·約瑟夫·潘興
帖木兒
卡爾·菲利普·戈特弗里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弗里茨·埃里希·馮·曼
東條英機
大流士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
劉裕
拓跋燾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
菲德爾·卡斯楚
奧利弗·克倫威爾
衛青
尤利塞斯·辛普森·格蘭
豐臣秀吉
凱末爾
霞飛
獅心王理查
西蒙·玻利瓦爾
葉卡捷琳娜女皇
征服者威廉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
東鄉平八郎
山姆·休斯頓
穆斯塔法·凱末爾
摩西·達揚
愛德華一世
朱里奧·杜黑
埃爾文·隆美爾
戴維·格拉斯哥·法拉格
赫爾曼·莫里斯·薩克斯
約翰·邱吉爾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
武元甲
斐迪南·福煦
弗朗西斯·德雷克
霍雷肖·納爾遜
漢尼拔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
山下奉文
安德烈·伊萬諾維奇·葉廖緬科
戴維·本-古里安
米切爾·內伊
托馬斯·喬納森·傑克遜
查理曼
霍拉肖·納爾遜
塞利姆一世
查理十二世
德懷特·大衛·艾森豪威
沙卡
樺山資紀
亞瑟·韋爾斯利
喬治·杜威
庫特·斯圖登特
費迪南·福煦
艾爾弗雷德·塞耶·馬漢
赫爾南多·柯台斯
約翰·弗雷德里克·查爾
享利.德·拉·土爾·奧
米哈伊爾·瓦西利維奇·伏龍芝
全奉準
艾倫·弗朗西斯·布魯克
讓·巴普蒂斯特·瓦克特
奧馬爾·納爾遜·布拉德
拉爾夫·艾伯克龍比
H·羅曼·施瓦茨科普夫
亞歷山大·瓦西里維奇·蘇沃洛夫
路易斯·亞歷山大·貝蒂
伊萬·斯泰帕諾維奇·科涅夫
科林·坎貝爾
匈奴王阿蒂拉
喬治·卡特里克·馬歇爾
哥伯哈德·勒勃萊切特·馮·布呂歇爾
卡爾·古斯塔夫·馮·曼
H.H.阿諾德
A·H·若米尼
約翰·阿巴斯諾特·費希
朱利葉斯·愷撒大帝
蓋奧爾吉·康斯坦蒂諾維
阿瑟·韋爾茲利
古斯塔夫斯·阿道弗斯
安東萬·亨利·約米尼
薩伏伊·歐根
每因茲·古德里安
啥羅德·魯珀特·亞歷山
費爾南德茲·岡薩洛··哥杜巴
雷納德·托爾斯滕森
霍雷肖·赫伯特·基奇納
爾·鄧尼茨
塞巴斯提·勒·普瑞斯崔
加內特·約瑟夫·沃爾斯
弗雷德里克·斯萊格赫·羅伯茨
弗朗西斯哥·皮薩羅
世·德·波旁
溫菲爾德·斯科特
喬治·S.巴頓
艾布·穆斯林·阿卜杜·拉赫曼·本·穆斯林
西辟奧·阿弗里卡納斯
托馬斯·考克瑞恩
約翰·切爾科拉斯·馮·蒂利
埃德蒙·亨利·H.艾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