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Darius I the Great),波斯帝國君主(前558~前486)。 出身於波斯人阿契美尼德家族支系。大流士隨岡比西斯二世遠征埃及,被任命為萬人不死軍的總指揮。大流士不僅是波斯帝國的偉大君主,也是世界歷史上的著名政治家之一。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

他在繼位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以各個擊破的策略,先後打了十八次大戰役,剷除了八大割據勢力的首領,偌大的波斯帝國重歸一統。大流士功成身就,躊躇滿志,並巡行各地。在巡行至一個叫貝希斯敦的小村莊時,他讓人在附近的石壁上刻上了著名的《貝希斯敦銘文》,為自己歌功頌德,以便流芳百世。他自稱為“王中之王,諸國之王”,後人尊稱為“鐵血大帝”。

波斯帝國的第三代君主(前522~前485)。出身於波斯人阿契美尼德王族的旁支,其父希斯塔斯帕是帕提亞的總督。

前525年任“萬人不死軍”總指揮,隨國王岡比西斯二世遠征埃及。

前522年乘國內發生政變、岡比西斯二世回國途中暴卒之機,聯合部分波斯貴族,殺死政變領袖高馬塔,登上王位。繼而鎮壓巴比倫、埃蘭、米底等地起義,連續作戰19次,擒獲9個暴動首領,扭轉帝國瀕於瓦解的局勢。

在鞏固對占領區的統治後,繼續向外擴張。

前518年派兵遠征印度,征服印度西北地區,建立波斯帝國第20個行省。

前513年率軍西征,占色雷斯,並北渡多瑙河口進入西徐亞境內,遭西徐亞人頑強抗擊,被迫撤軍。

前492年派兵入侵希臘,途中大部分艦船毀於颶風,被迫折返。

前490年再次興兵從海上進攻希臘,在馬拉松之戰中被雅典軍擊敗。大流士一世在位期間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鼎盛時期。

為鞏固中央集權,他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在占領區普遍設定行省,實行新的稅收制度,統一貨幣和計量制度;自任軍隊最高統帥,將全國劃分為若干軍區,軍區下轄若干行省,各行省駐軍不受行省總督節制,由軍區的軍事長官統一指揮;軍隊編成萬人不死軍、千人團、百人團、十人隊四級,以波斯人為核心組成步兵和騎兵,以腓尼基水手為骨幹建成一支擁有約600~1000艘艦船的艦隊;為便於調遣各行省軍隊和傳遞情報,大力修築道路並形成驛道網。此外,還派人勘察了從印度河到埃及的航路,開鑿了尼羅河支流到紅海的運河。上述措施為鞏固波斯帝國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渡赫勒斯滂海峽( 今達達尼爾海峽),征服色雷斯和格泰人,然後渡過多瑙河深入斯基泰境,終因糧運不濟,被迫放棄征服希臘的計畫。

公元前492年,派馬多尼烏斯率海軍出征希臘,中途在阿托斯海角遇大風暴,艦隊遭受極大損失。

公元前490年,又派達提斯出征希臘,馬拉松一役,為雅典人擊敗。波斯人的第一次出征就此止步,前486年埃及爆發起義,平定起義後準備第三次遠征,但於公元前485年10月去世,把第三次遠征希臘的計畫留給他的繼承者薛西斯一世。

大流士統治波斯帝國37年,他晚年逐年變得固執昏庸。

大流士一世之墓 大流士一世之墓

公元前490年,大流士一世又派老將達提斯和阿塔非尼斯率軍二萬餘人橫渡愛琴海,攻占並破壞埃雷特里亞城,繼而南進,在距雅典城東北40千米的馬拉松平原登入。雅典將軍米太亞得率雅典步兵1萬和普加提亞援軍1000人,在馬拉松一舉擊敗兵力占優勢的波斯軍,增強了希臘人反抗波斯侵略的必勝信心。馬拉松之戰後,雙方積極擴軍備戰。

公元前486年,埃及爆發起義,大流士前往鎮壓,未及完成即死去。他的兒子薛西斯繼續了對希臘城邦的戰爭,同樣無功而歸,徒然損耗了波斯的國力。大流士一生近乎完美的事業因為晚年的兩次失利留下了遺憾。不過,由於大流士發動的希波戰爭,使得希臘各城邦進入了戰爭狀態,備戰從此成為各城邦的主要職能,在沒有波斯人入侵的時候,希臘城邦之間就混戰起來,最終導致了古希臘文明的衰落,這也是大流士帶給歷史的影響。

為政舉措

軍事方面

波斯帝國全盛時期的疆域 波斯帝國全盛時期的疆域

大流士一世統治波斯期間,對內鎮壓了米底、埃及、巴比倫和亞述等地的叛亂;對外,他在公元前517年將印度河流域納入波斯版圖,公元前513年,又進一步控制了黑海海峽和色雷斯一帶,前鋒直指希臘諸城邦。成為第一個向歐洲擴張的東方君主。

當時,波斯帝國的疆域西至埃及,東括印度,南達波斯灣和阿拉伯半島,北到裏海及黑海一帶。這是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帝國,在世界五大文明發源地中,已征服了其中三個,逼近了第四個。風格各異的眾多文明第一次聯合在同一個國家、同一個君主的統治之下,大大加深了相互的交流和滲透,但也給原來簡單的波斯統治制度帶來了眾多問題和挑戰。

波斯的陸軍所向無敵,裝備精良。他們創造的步兵配合騎兵交替作戰的戰法,在當時的大陸上是最先進的。波斯的工匠更是名滿天下,巧奪天工,其中以武器製造最為驚人。同時,波斯不但有強大的陸軍,還有強大的艦隊,擁有的艦隻數量大約在600-1000艘之間。

統治手法

波斯王大流士一世 波斯王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承繼了居魯士的傳統,讓各被征服地區在承認波斯皇帝最高權威的基礎上,維持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即“大一統,小自治”。他首創了行省制,將全國分成20多個行省,行省的總督由皇帝直接任命,通常由波斯貴族擔任,而非波斯的本地貴族也可在行省中擔任要務。在軍事方面,大流士將全國分成五大軍區,軍區長官直接對皇帝負責。帝國實行義務兵役制,軍隊分為負責保護王室的近衛軍、負責全國防務的常備軍和負責各地駐防的地方部隊,前兩者由波斯人和米底人組成,地方部隊則由各地方民族組成。皇帝還擁有一支“萬人不死隊”,是全國最精銳的部隊,人員出現空缺時迅速補足,始終保持一萬人的規模。行省長官和軍區長官互不統屬,軍政分權。

法律方面

大流士強化了“國王的意志和命令就是法律”的東方君主制傳統,設立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波斯法律主要由過去的部落習慣法演變而來。但允許各自治地方不同法律傳統的存在,埃及的法律沒有多大變化,巴比倫和猶太地區分別保留了《漢謨拉比法典》和《摩西五經》的法律內容。

賦稅方面

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

波斯人享有部分特權,只交實物稅,不需交納貨幣稅。而其他地區的實物稅的內容則視其特點而定,如埃及偏重於糧食,亞美尼亞要交納馬匹,米底交納羊,印度河地區交納象牙等,這正是大流士所津津樂道的,波斯帝國地大物博的體現。在貨幣方面,大流士規定帝國流通三種合法鑄幣,金幣只能由中央鑄造,各行省可鑄造銀幣,各自治市可鑄造銅幣。金幣流通全國,銀幣和銅幣在一定地區內流行。大流士還以兩河流域的度量衡為基礎,統一了全國的度量衡制度。

交通方面

大流士時代修建了貫通全國主要地區的交通網路,稱為“御道”。沿途設定許多驛站和旅店。據說這最初是大流士為滿足其儘快吃到愛琴海鮮魚的願望而設立的,但對於全國經濟卻是意義重大。由於交通發達,沿途又有驛站接濟和士兵保護,全國的貿易迅速發展起來。通了御道之後,從小亞細亞海岸到首都只需要3天時間,在張騫通西域之後,這條大道便成了絲綢之路的西段。他執行促進帝國海上商貿的政策,開闢海上航路,派艦隊探索印度洋,打通從印度河口到埃及的海上航線,還開通了從尼羅河到蘇伊士的運河。他是第一個將印度洋和大西洋兩大水系聯為一體的君主。

宗教方面

大流士的時代,瑣羅亞斯德教迎來了它歷史上第一個黃金時期。瑣羅亞斯德教又稱祆教、拜火教(注意!拜火教是一種蔑稱)。

其創立者瑣羅亞斯德是一個謎一般的人物,關於他的生活年代和他如何獲得真知仍有多種說法。瑣羅亞斯德教教義集中在其經典《阿維斯陀》中,教義的核心是善惡二元論,善神(光明之神)馬茲達和惡神(黑暗之神)阿赫里·曼長期對立和鬥爭,在不停的對抗中此起彼伏,最終善必然戰勝惡。火是善神的標誌,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徵,必須堅持對火的崇拜。信徒必須堅持“三善原則”,即善思、善言和善行,死後靈魂才能獲得拯救升入天堂。大流士時代之前,瑣羅亞斯德教已在波斯和米底得到廣泛的傳播。大流士是個堅定的瑣羅亞斯德教信徒,在他的倡導下,光明之神隨著波斯疆域的擴大而不斷向更遠的地區傳播他的威力。不過,大流士並沒有去做宗教迫害之類的蠢事,在他的國土之內,各地區的神仍安詳地在各自的地盤上傳播自己的福音。

改革

公元前522—前485年波斯帝國國王大流士為鞏固波斯人統治和自己的專制政權而採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內容有確立君主專制,將全帝國分為20個行省和五大軍區,整頓軍隊,聯合各被征服地的統治階級,統一幣制,修建驛道,將瑣羅亞斯德教定為國教。其中著力整頓了賦稅,規定每省應納稅額,由包稅人徵收,每年可得稅銀1.456萬塔蘭特(每塔蘭特為30.3公斤)。波斯帝國能存在兩個世紀,與大流士改革有重要關係。

具體說,大流士改革分以下幾項:A.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採取軍政分權制度,大流士劃全國為23個行省,每省設立總督(負責管理行政、司法和賦稅)、將軍(負責統領駐軍)和收稅官(負責徵收賦稅)各一人,三權分立,互相牽制,彼此監督,各自向皇帝匯報工作。而且,在大權集中歸屬中央的原則下,地方上也可以採取一定程度上的自治政策。為根除地方腐敗勢力,大流士給三位行省高官各派一名副手追隨左右,名為輔佐工作,實為國王的密探。

大流士一世(前558~前486) 大流士一世(前558~前486)

B.參照《漢謨拉比法典》,頒布了一套新的法典,還在中央設立最高法院,與各地方設定地方法院。

C.效法亞述,進行軍事改革。包括建立“不死隊”;把全國分為5個軍區,以便於管理;嚴格規定每省駐防軍的規模;皇帝是最高軍事統帥,軍隊由波斯貴族領導;在腓尼基人的協助下建立海軍;每年進行軍隊檢閱。(軍區就好比唐朝前期的節度使或都護。)

D.重新規定各省的賦稅,並採取包稅制度。而波斯帝國的徵稅權通常包租給富商們,帝國內部的階級矛盾卻日益嚴重。(很像中國歷史上的元朝。)

E.修築驛道,開鑿運河。驛道的修築有利於軍隊的機動性,更促進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使相異的差距日益縮小;而運河也有利於北非和西亞的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正如中國秦統一之後。)

F.統一貨幣和度量衡。(也如秦的統一。)

G.為利用宗教鞏固帝國統治,奉瑣羅亞斯德教(即祆教)為國教。(該教分支摩尼教於南北朝時傳入中國。)

經過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波斯帝國進入穩定發展的階段,而隨著國力增強,大流士開始把目光轉向對外擴張上。

人物軼事

波斯帝國遺址 波斯帝國遺址

公元前529年,居魯士在與馬薩格泰人的戰爭中陣亡之後,由他的兒子岡比西斯繼位。岡比西斯與其父的寬容大度完全不同,他性格暴虐,據說還有癲癇病,為鞏固帝位,他殺死了自己的親兄弟巴爾狄亞。岡比西斯發動了征服埃及的戰爭,並獲得成功,但在隨後征努比亞的戰爭中受挫。與此同時,僧侶高墨達假扮巴爾狄亞(也有人認為他就是真實的巴爾狄亞)在國內發動了政變,奪取了政權。岡比西斯急忙返回平息事變,但在半路上神秘死去(其死因有多種說法)。這時,波斯國內分崩離析,自封為王者不計其數,居魯士奮鬥一生打下的江山處在解體的關口。

就在此時,阿契美尼德家族的旁支,原波斯安息省省長的兒子大流士正住在首都,意識到一個巨大的機遇正擺在自己眼前,就聯合其他六位貴族密謀了一次政變,殺死了高墨達及其親信。隨後又設計了一些圈套使眾貴族相信自己就是神指定的繼承大位的人選,終於在公元前522年成為波斯皇帝。

文物遺產

大流士接受貢品的浮雕 大流士接受貢品的浮雕

這是波斯波利斯的國庫中的一幅浮雕,描繪的是正在接受貢品的大流士一世。注意國王的香爐和進貢者表示敬意的姿勢。大流士手持的權杖和荷花是他王權的象徵。他的兒子和繼承人薛西斯一世(Xerxes,公元前491年—公元

前486年在位)站在他的身後。

歷史評價

大流士一世的碑文 大流士一世的碑文

公元前520年,在克爾曼沙阿以東的貝希斯敦村的懸崖峭壁上,用波斯、埃蘭、巴比倫三種文字刻石記載他的十九戰、俘九王的功績。大流士一世確立了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在被征服地區普遍置省,每省設總督、將軍和司稅收的大員各一人,各大員直屬國王。另置欽使,即所謂國王耳目,巡行各地,使中央得以有效地控制地方。他制定法律,頒行帝國各地。定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但對被征服地區人民的宗教和習俗則採取寬容政策。還實施稅制改革;統一度量衡和幣制;修築道路,形成驛路網;開闢從印度河到埃及的航路,開鑿尼羅河支流到紅海的運河,以發展貿易。

作為一個文治武功都很出色的帝王,大流士不是歷史上第一位所向無敵的征服者,但他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統治者。他的全部政策的著力點就是將廣大土地上風采各異的諸文化納入一個有效運轉的系統,他對各被征服文明的同化是漸進而有力的。中東的政治版圖詭譎多變,但大流士留下的遺產始終不乏繼承者。

之所以對大流士一士評價如此之高,原因是波斯帝國對世界歷史的影響更多在於它的制度而不是它的疆域。波斯帝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大帝國,如何統治這樣一個大國,前代沒有經驗,全靠自己摸索。大流士以“大統一,小自治”的原則為宗旨,使這個帝國長期延續。他所建立的具有開創性的制度,如行省制、軍區制、貨幣稅收制度等,深刻地影響了後來的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塞琉古帝國(波斯塞琉古王朝)、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世界性大帝國。他建立的發達的水陸交通制度,大大加強了古代諸文明之間的交流,使世界的聯繫更緊密了。大流士一世不愧為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的帝王。

2500年前的波斯帝國,幅員遼闊,橫跨亞非歐三大洲,它顯赫一時,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而將這一切變成現實的,是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是哈豪曼內希王室,其父維希塔斯普曾任帕爾斯行省的省督。居魯士大帝駕崩後,其子甘比亞殺了自己的兄弟巴爾第亞而登上王位。
而在波斯有一名相貌酷似巴爾第亞的術士,名叫高墨達。他因為長得像巴爾第亞,便對外謊稱自己就是巴爾第亞。他趁甘比亞遠征在外之機,發動政變,奪取了王位。這是公元前522年的事。
甘比亞聞訊後馬上回歸征討,不幸中途暴斃。而高墨達在波斯統治了7個月後,被7位有名望的王公合力消滅。大流士便是這7位王公之一。事後,大流士被一致推舉為新國王。
大流士接位後,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形勢。由於高墨達的叛亂,波斯全國混亂不堪,全國各地叛亂紛起。很多人自稱是王位的合法繼承人,大家紛紛獨立,各自為王。
大流士先後進行了19次戰鬥,捕擒了9個叛王,終於統一了國家,並進一步擴張了帝國的疆域。

人物名言

這是波斯土地,阿胡拉賜給我,這是一塊吉祥的土地,有好馬,有好男人,承阿胡拉的恩典和個人品格,大流士王不怕任何敵人——大流士

我祈求諸神的保佑,保護這個國家及這片土地不受仇恨、敵人、謊言和乾旱之害,沒有壞年成、沒有仇恨、沒有敵人,沒有謊言侵擾它——大流士

“我,大流士,偉大的王,萬邦之王,波斯之王,諸省之王……”這是大流士在平定波斯帝國各地割據力量之後,志得意滿地地刻在石頭上的話。如果沒有大流士的話,波斯帝國的歷史完全有可能向著另一個方向發展。

世界著名軍事家

本任務是盤點需要協作的一些世界軍事家的人名詞條,有的需要添加摘要或信息模組,有的需要創建或協作內容,歡迎大家一起整理、完善這些詞條。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
約瑟夫·史達林
山本五十六
腓特烈二世
居魯士大帝
阿道夫·希特勒
約翰·約瑟夫·潘興
帖木兒
卡爾·菲利普·戈特弗里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弗里茨·埃里希·馮·曼
東條英機
大流士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
劉裕
拓跋燾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
菲德爾·卡斯楚
奧利弗·克倫威爾
衛青
尤利塞斯·辛普森·格蘭
豐臣秀吉
凱末爾
霞飛
獅心王理查
西蒙·玻利瓦爾
葉卡捷琳娜女皇
征服者威廉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
東鄉平八郎
山姆·休斯頓
穆斯塔法·凱末爾
摩西·達揚
愛德華一世
朱里奧·杜黑
埃爾文·隆美爾
戴維·格拉斯哥·法拉格
赫爾曼·莫里斯·薩克斯
約翰·邱吉爾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
武元甲
斐迪南·福煦
弗朗西斯·德雷克
霍雷肖·納爾遜
漢尼拔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
山下奉文
安德烈·伊萬諾維奇·葉廖緬科
戴維·本-古里安
米切爾·內伊
托馬斯·喬納森·傑克遜
查理曼
霍拉肖·納爾遜
塞利姆一世
查理十二世
德懷特·大衛·艾森豪威
沙卡
樺山資紀
亞瑟·韋爾斯利
喬治·杜威
庫特·斯圖登特
費迪南·福煦
艾爾弗雷德·塞耶·馬漢
赫爾南多·柯台斯
約翰·弗雷德里克·查爾
享利.德·拉·土爾·奧
米哈伊爾·瓦西利維奇·伏龍芝
全奉準
艾倫·弗朗西斯·布魯克
讓·巴普蒂斯特·瓦克特
奧馬爾·納爾遜·布拉德
拉爾夫·艾伯克龍比
H·羅曼·施瓦茨科普夫
亞歷山大·瓦西里維奇·蘇沃洛夫
路易斯·亞歷山大·貝蒂
伊萬·斯泰帕諾維奇·科涅夫
科林·坎貝爾
匈奴王阿蒂拉
喬治·卡特里克·馬歇爾
哥伯哈德·勒勃萊切特·馮·布呂歇爾
卡爾·古斯塔夫·馮·曼
H.H.阿諾德
A·H·若米尼
約翰·阿巴斯諾特·費希
朱利葉斯·愷撒大帝
蓋奧爾吉·康斯坦蒂諾維
阿瑟·韋爾茲利
古斯塔夫斯·阿道弗斯
安東萬·亨利·約米尼
薩伏伊·歐根
每因茲·古德里安
啥羅德·魯珀特·亞歷山
費爾南德茲·岡薩洛··哥杜巴
雷納德·托爾斯滕森
霍雷肖·赫伯特·基奇納
爾·鄧尼茨
塞巴斯提·勒·普瑞斯崔
加內特·約瑟夫·沃爾斯
弗雷德里克·斯萊格赫·羅伯茨
弗朗西斯哥·皮薩羅
世·德·波旁
溫菲爾德·斯科特
喬治·S.巴頓
艾布·穆斯林·阿卜杜·拉赫曼·本·穆斯林
西辟奧·阿弗里卡納斯
托馬斯·考克瑞恩
約翰·切爾科拉斯·馮·蒂利
埃德蒙·亨利·H.艾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