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河市

莊河市

莊河是遼寧省大連市代管縣級市,位於遼東半島東側南部,大連東北部,為大連所轄北三市之一。地理坐標為東經122°29~123°31,北緯39°25~40°12,東近丹東與東港市接壤,西以碧流河與普蘭店市為鄰,北依群山與營口市的蓋州、鞍山市的岫巖滿族自治縣相連,南瀕黃海與長海縣隔海相望。莊河全境總面積為696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4073平方公里,自然海岸線長285公里。莊河總人口為78.6335萬(2010年),在2013年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中的排名中位列第32位。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莊河市莊河市

莊河縣名,啟用於清朝末年。明朝莊河縣名,啟用於清朝末年。明朝以前稱紅崖子。清初仍稱紅崖子。以城北5里許天秤山南下一帶土崗赤色,旭日東升,望之如一片丹霞得名。清末,易名紅崖子為大莊河。嗣後,“莊河”之稱始見。

對莊河名稱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曰,天秤山東麓大河東岸居人逐年增多漸成村落,漁舟、商船由海溯河至此停泊裝卸,因此稱其為“大河莊塢”簡稱“大莊塢”。大莊塢船隻來往穿梭,生意興隆,人們日子過得紅火。有人提出募化點錢財,選個地點修座大廟,求神靈庇佑永享太平好日子久長。這一提議為大家共同接受,廟址選在大河西岸。

廟宇修好後,還少一口像樣的大鐘,遂派人去煙臺鑄鐘,鑄鐘工匠誤將“大河莊”鑄成“大莊河”。一曰,“大莊河”本為今“莊河”水舊稱,因縣城處莊河之濱,所以,取其河為名。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莊河廳成立後,“莊河”作為一獨立的治域名稱而存在,迄今已沿用近百年。

歷史沿革

莊河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中華民族的先人就生息在這裡。境內至今存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和遺物。商屬營州。周屬幽州。春秋是燕國地。戰國時期屬燕國。秦統一全國後,襲燕國舊制,仍屬遼東郡地。西漢初,地方實行“郡國並行制”,屬燕國。

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改燕國為郡,屬遼東郡。東漢屬幽州遼東郡;東漢末,公孫度據遼東,屬平州。三國時期,屬魏遼東郡西安平縣地。西晉為平州遼東郡西安平縣地。東晉元帝建武之年(公元317年),北方進入十六國時期,先後屬前燕、前秦、後燕和平州遼東郡。東晉安帝元興三年(公元404年),高句麗陷遼東。唐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七月,唐軍拔石城(今城山)。

唐總章元年(公元668年)克平壤,收復遼東,置安東都護府,莊河屬之。遼時屬東京道東京遼陽府。金時屬東京路。元時屬遼陽行省遼陽路。明代屬遼東都指揮使司,西與西南部為復州衛東,西北與北部為蓋州衛秀岩城地,東及東北部為鳳凰城轄域。清初屬奉天府蓋平縣。當時蓋平縣下設十二社(縣下行政組織)莊河地區分屬兩社,西部為復來社,東部為岫巖社。清乾隆時屬岫巖廳(由盛京特別行政區管轄)。

清朝在盛京(現瀋陽)設奉天將軍與奉天將軍府尹,對遼寧地區實行旗民分治,“凡滿洲、蒙古、漢人八旗事務,則統之於奉天將軍;凡民人事務,則統之於奉天府尹。”岫巖廳隸屬於奉天將軍,莊河因之。光緒二年(1876年)一月,岫巖廳改為州,隸鳳凰直隸廳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根據奉天將軍趙爾巽“莊河地屬岫南控海之濱,左右扼制海口,適當衝要設治實屬相應”的奏請,同年十月,劃出岫巖州南部地區,設定莊河廳,並設莊河廳撫民同知。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改變遼寧地區行政建置,罷將軍置東三省總督,廢除“旗民分治制”。莊河廳隸東三省總督奉天省興鳳道。民國二年(1913年)1月,莊河廳改為莊河縣,隸屬奉天省東路道(1914年5月更名為東邊道)。

1931年~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後,莊河淪為“偽滿轄域”。1945年9月9日,八路軍挺進東北先遣支隊解放莊河,同年9月12日,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遼南地區第一個縣級人民政府——莊河縣民主政府,隸屬安東省。

莊河市莊河市

1946年11月被國民黨占領。
1947年6月,東北民主聯軍收復莊河,重新獲得解放的莊河隸屬遼南行政公署。
1948年8月至1949年5月直屬遼寧省。
1949年5月至1954年8月直屬遼東省。
1954年8月至1956年5月直屬遼寧省。
1956年6月劃歸安東省專區。
1959年1月劃歸旅大市。
1965年12月劃歸丹東市。
1968年12月劃歸旅大市(今大連市)。
1987年11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邊境縣。
1992年9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屬遼寧省縣級市,由大連市代管。
2004年10月30日,遼寧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批覆,正式批准石城鄉、王家鎮劃歸莊河。至此,莊河市共轄26個鄉(鎮)、街道。其中鄉6個、鎮16個、街道4個。6個鄉為:鞍子山、太平嶺、步雲山、桂雲花、蘭店、石城。16個鎮為:吳爐、黑島、青堆、栗子房、塔嶺、大營、徐嶺、蓉花山、光明山、長嶺、荷花山、城山、大鄭、明陽、仙人洞、王家。4個街道為:城關、新華、興達、昌盛。2004年,莊河市有村民委員會23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36個,村民小組3031個,居民小組374個。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莊河市為低山丘陵區,地勢由南向北逐次升高。屬千山山脈南延部分,自北而南分高嶺和步雲山山脈兩大幹脈貫穿全區,全區山脈均屬兩大幹脈之分支。北部群山逶迤,峰巒重疊,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其中步雲山最高海拔1130.7米,為遼南群山之首。中部丘陵起伏,海拔在300米左右,溪流、峽谷、盆地、小平原間雜其間。南部沿海地勢平坦寬闊,海拔在50米以下。三部分區域地勢分明,特點突出。山嶺,奇峰突起,岩石裸露;丘陵,坡度平緩,土層軟厚;平原,零星分布,地表平坦。全市地貌特徵可概括為“五山一水四分平地”。

氣候特點

莊河市地處北溫帶,屬暖溫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一定的海洋性氣候特徵。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歷年(1970~2000年30年間,下同)平均氣溫為9.1℃,最高氣溫36.6℃,最低氣溫-29.3℃。受山地和海洋影響,南北氣溫相差1~2℃。由於處於東亞季風區,盛行風向隨季節轉換而有明顯變化,冬季受亞洲大陸蒙古冷高壓影響,盛行偏北風;夏季由於印度洋熱低壓和北太平洋熱高壓強大,盛行偏南風。歷年平均日照為2415.6小時,日照充足,日照率56%左右;降水量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布不均,歷年平均降水量為757.4毫米。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56%,受地形和季風影響,降水量自西南向東北遞增。歷年無霜期平均為165天。

水文狀況

莊河境內有英那河、莊河、湖裡河、小寺河、小沙河、寡婦河等流域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13條,流域面積超過50平方公里的河流22條,流域面積超過20平方公里的河流53條,這些河流總長度882公里。碧流河為莊河市與普蘭店市的界河環繞於西,莊河、英那河襟帶於中,湖裡河、地窨河縱貫其東。全部河流均發源於北部山區,流經中部丘陵區及南部沿海平原區,大多數河流流向基本由北向南流入黃海。莊河瀕臨黃海北岸,海岸線綿延曲折,自然港口頗多相連,按其性質不同,可劃分為海口和河口兩種。
境內海口有35處之多,河口亦有10餘處。正在興建的莊河港起步工程規模為萬噸級和5000噸級泊位各1個及配套設施,年貨物吞吐量為100萬噸,國際開放口岸標準。莊河海域屬內陸淺海,水溫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夏季海水錶層水溫平均為26.3℃,最高達30.4℃;冬季表層水溫低於0℃,最低僅-2.7℃,呈近岸水溫低於外海的特徵,同時近岸有大量海冰出現。海底地貌類型主要為水下淺海和淺海堆積平原。0~10米等深線的範圍內寬10公里,地勢平坦形態單調,平均坡度為2'52″;淺海堆積平原,水深10米以深的海域為水下堆積平原,海底表面平坦,坡度小於2'。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莊河市由於處在特定的地層,地質構造、岩漿活動等條件下,形成較好成礦環境,在全縣境內形成一定數量的礦產資源。現已發現礦產有33種,其中金屬礦產有11種,非金屬礦產19種,燃料礦產1種,地下熱水1種,礦泉水1種。在11種金屬礦產中,有色金屬礦有5種,有銅礦、鉛鋅礦、多金屬礦、鈷鎳礦、鉑鎳礦,黑色金屬礦1種,只有鐵礦,貴重金屬礦3種,有金礦、鉑砂礦、鋯英石砂礦,放射性礦產2種,有鈾礦和釷礦,在19種非金屬礦產中,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礦產5種,有矽石礦、粘土礦、菱鎂礦、白雲岩、透閃石,建築材料礦產6種,有石灰岩、大理岩、花崗岩、河砂、磚用粘土、河卵石,化工原料礦產4種,有硫鐵礦、重晶石礦、磷礦、鉀長石,其它非金屬礦產4種,有滑石礦、雲母礦、石棉礦、水晶石礦。莊河市的礦產資源是以非金屬礦產為主,並以矽石礦、花崗岩、菱鎂礦、透閃石、河砂為重要,金屬礦產以金礦為重要,礦泉水是新開發的礦種,資源豐富,將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森林資源:莊河的森林主要分布在步雲山、三架山、仙人洞、桂雲花、荷花山、花院、橫道河等山區10個鄉鎮,占全縣有林地的57.2%,以蠶場、用材林、水源涵養林為主,生長柞樹、松樹、赤楊等樹種。太平嶺、大營、徐嶺、光明山、城山等丘陵地區8個鄉鎮次之,占全縣林地面積的32.9%,以防護林為主體,間有用材林和蠶場,以刺槐、松樹為多,並有楊柳。沿海的尖山、觀駕山、黑島、南尖等14個鄉、鎮、農場,森林資源較少,占全縣有林地的9.9%,以薪炭林為主,並有殘存的海防林帶,以松、柞、刺槐、楊、柳、榆為主要樹種。仙人洞森林自然保護區保存著華北區和中南區的南方喬灌木,150多種樹種,其中稀有珍貴樹種:赤松(本山松)、楓楊(麻柳、櫃郁)、八角楓、天女木蘭(山牡丹、天女花)、臭椿、玉鈴花、海州常山(臭梧桐、八角梧桐、矮梧桐、臭牡丹)鹽膚木、燈台、山紫珠、三丫釣樟等。

歷史事件

明陽人民的抗捐運動

莊河市莊河市

清朝末年的苛捐雜稅十分沉重,壓得人民喘不過氣來。1911年7月,蘊藏在人民心中的抗捐怒火,終於在潘永忠的領導下爆發了,形成了聲勢浩大的抗捐運動。抗捐民眾每當看到大旗和聽到“撇利”(羊角號)聲,立即扛起鋤頭、二齒、鬧鉤、抬桿……等工具,正如民眾歌頌的那樣:潘二爺,打稱稅,二齒鬧鉤排成隊。民眾象風起雲湧般的奔赴集合地點,聽從指揮,在戰鬥中英勇殺敵,不斷地打敗清兵。後來,在徐大嶺紮下營,集中更大力量,衝進莊河街里,包圍官府,殺死了土豪劣紳。嚇得清官手忙腳亂,被迫虛偽地宣布免除一切捐稅。但久經鍛鍊的抗捐民眾,沒有被騙,仍堅持鬥爭。最後,清政府從小孤山、瀋陽等地調集大量軍隊來鎮壓,經過十幾天的戰鬥,在眾寡懸殊的情況下,終於失敗了。

潘永忠到復元去養病,被倪五爺捕去,在敵人面前受盡折磨,英勇不屈,壯烈犧牲。這次反清抗捐鬥爭終於失敗了。抗捐運動失敗後的明陽人民,慘遭清軍的屠殺和掠奪,如古歷7月19日在張店的一仗,清軍就殘暴極了。抗捐民眾為了不使當地民眾遭到損失,便撤到窪子。而清軍進入張店前後打死了7名民眾,有的用槍打死,有的用刺刀挑死;當時還綁起十餘民眾,進行嚴刑拷問;凡是草房全都點著了,共燒了36、7間,只剩下平房沒有燒著;有的搶東西,威嚇民眾,如到張殿榮家搶去金絲絨,老娘母上去奪,結果被用搶給打死。還嚇死一名19歲的婦女,是張平榮的妹子。辛亥革命在武昌起義後,革命黨人顧人宜、顧人幫等聯合潘永忠的兄弟潘老四,組織民眾,積極進行起義的準備。接著,在古歷12月16日,於花園口郝大山、鍾大頂與清兵打了一仗,清兵死傷很重,並打死一個領兵頭子,叫關老爺。

在古歷12月23日前後,於半拉山一帶又和清兵接觸戰鬥,結果清兵仍死傷很重。參加起義的民眾越來越多,不到幾天功夫,便由一百多人發展到幾千人。革命的勝利,鼓舞了廣大人民民眾,他們捐獻武器、軍費、糧食,給起義軍很大的支援。在廣大人民的支援下,革命軍進行了多次戰鬥,屢次打敗清軍,這對動搖和推翻清朝的統治起了一定的作用。這種抗捐鬥爭在明陽地區始終沒有間斷過。如1919年前後,趙店趙仲堂家開磚瓦窯,小日子過得一天天好起來。而尹瓦房尹永凱家有鹽灘,他們互通有無。

一天,天還沒有亮,尹永凱趕車拉了一石二斗鹽來到窯地換取磚瓦缸盆等。這時,天色已亮了。趙仲堂當時沒敢收下,便商定,先擱這,用豆秸蓋著。不幸,管鹽稅的尚玉忱、馬××(名子不祥)兩名官吏,來窯地查鹽票,翻私鹽。其目的是要勒索錢花。他倆翻來翻去,結果翻到了剛才送來的私鹽,便將趙仲堂抓到花園口痛打500多鞭子,棉褲都打碎了,並送到莊河。幸虧趙連元(其本家)在莊河商會當經理,花了6元小銀子保出,格外被罰鹽稅300元小銀子。這一下,趙仲堂家的小過日就算完了。但這兩名征鹽稅的官吏由於一無所得,便懷恨在心,又藉口前來要罰款找岔子。

趙仲堂一見他們二人前來,便抑制住心頭怒火,一計湧上來。他笑面迎上去,答應每人能給幾十元錢花。他們爺三個借著回家倒借錢的名義,開了一個會,準備家具打死他們。一切準備妥當,便逐個將他倆引到家裡打死,並將他倆的屍首仍進窯洞裡,化為灰燼。這就是他倆敲詐勒索人民錢財的結果。從上述實例,充分說明,明陽人民是富有反抗壓迫反抗剝削的革命鬥爭的傳統性。這種對敵鬥爭始終沒有停止過。

“美齡九號”船觸礁記

1947年初,宋美齡為了穩定軍心,派遣“美齡九號”輪船滿裝麵粉、藥品等軍需物資,在農曆臘月三十那天從上海起航,開往天津慰勞軍隊。由於船長等人馬虎從事,把航針撥錯了,該船竟在正月初二將近半夜時,在黑島東南深水臨岸處觸礁。輪船觸礁後,莊河國民黨地方軍隊以為是蘇聯輪船,放炮向船上轟擊,船上掛白旗表示投降,派人乘小船到岸上談判,才知是誤會。三天后,兩艘軍艦駛向老人石北面拋錨停航,除留下三副和記賬先生在這裡處理善後事情外,把其他人全部接走了。

“美齡九號”船在黑島觸礁之事,迅速從黑島傳播開來。當時莊河一帶正鬧糧荒,沿海漁民用船運麵粉回家又吃又賣,西至城子坦,東至大孤山都有漁船到這裡運面回家。國民黨莊河保全團到黑島駐紮,組織漁民用船向岸上運麵粉和藥品等,在岸上堆積如山。漁民用船運東西,得到的報酬是允許自己弄一些麵粉,國民黨當地政府用卡車將麵粉運往安東(現丹東)。有些民眾家裡沒有船,就到黑島陸地來弄面。當時的黑島,就像唱大戲似的,人來人往絡繹不絕,一連鬧騰兩個多月。輪船觸礁三個多月後,遼南獲得解放。解放後,山東打撈船隊曾來修理這艘輪船,還沒拖到老人石又沉了。後來他們到船上拆了不少鋼材運走了。後來當地人給輪船觸礁的地方起了個名,叫“美齡礁”。

歷史名人

舒穆祿·多隆阿

舒穆祿·多隆阿(1794~1853)名多隆阿,姓舒穆祿氏,一名廷鼐,字文希,號雯溪。滿洲正白旗籍,滿族。出生於奉天省英那河畔(今莊河市小孤山鎮孫堡村)。

1812年補為博士弟子員,每試成績皆優。1825年,舉“拔萃科”第一名。多隆阿生活在“康乾盛世”之末,雖然潛心於讀書,但卻無意於仕途。曾在南京金山書院與當時大收藏家符祥芝同院講學。後來返回奉天(今瀋陽),就聘於盛京蓮宗寺書院“山長”,與遼陽學者張之綸(字繡江)共事。期間,他與張話詩談文,友情甚篤,譽為“遼東二士”。同年至友何維墀(字曉楓)任禮部侍郎職,邀他赴京教其子兼佐其工作。後因何外放江西,多隆阿遂辭歸故里。不久,何又改任山西平陽知府,再次聘他為“山長”,執掌書院,他堅辭不就。何多次遣人邀請,不得已乃去山西。蒞職僅一年,書院座無虛席,學生在他的教誨中學識大增。經他審取考卷的前20名學生,院試均被錄取。邑人稱讚他學識淵博,衡鑑精妙,傳為美談。多隆阿涉獵多種學術領域,面對歷代學者的百家之言,悉心考據,吸收精華,補充缺遺,戡正誤謬,被譽為“遼東名士”。

多隆阿一生詩作很多,其代表作《慧珠閣詩鈔》,共16卷。輯於《遼海叢書》只是其中一卷,收錄其詩作83首,加之其他散見於地方志書中的零星詩作,存世約200首。這些詩作是他1820年到1848年用29年的時間集成的,有些詩句表現了作者性格的率真、耿直和鮮明的愛憎。其著作《易原》16卷,以他10餘年的鑽研考據,追推其原,撰成學易心得。從1827年到1837年,五易其稿始刊行於世。《毛詩多識》12卷約10萬字,存有嘉業堂刊本,但只刊6卷。《陽宅拾遺》4卷,附《地理一隅》1卷,有家刻本,現佚無存。另有《易蠡》15卷稿本未刊,疑為《易原》之初稿。另,還著有《易圖說》1卷,《文鈔》4卷,《詩話》4卷,皆是稿本,尚未刊行,迄今隻字不存,無從查考。1853年9月20日,多隆阿卒于山西平陽(今臨汾縣南),終年59歲。

鄒立桂

鄒立桂(1857~1900)字月亭。出生於莊河(今莊河市)青堆前爐村。青年時練就一身武功,性格豪爽,一身正氣。22歲在岫巖參加清軍,任哨官。

1894年甲午戰爭後,鄒立桂部隊在奉天(今瀋陽)駐軍,擔任鎮守東營子的前營營官。他與士兵關係融洽,常訓士兵“不能擾民,違者重責”,後升任吉林省左路“幫帶”,移住琿春。

1900年俄國除大量派兵參加八國聯軍侵入華北地區外,還趁火打劫,搶先瓜分中國,妄圖獨占中國東北。8月3日。沙俄派遣17萬軍隊兵分五路,由北面和東面侵入黑龍江、吉林省境內。面對俄軍入侵,黑龍江將軍壽山在俄軍占領齊齊哈爾時自殺,吉林將軍長順則令官兵持白旗迎接敵人,奉天將軍增琪棄城逃走。到10月1日,俄軍只用2個多月時間,幾乎占領了東北三省的主要城市。9月4日,俄軍攻占三姓(今依蘭縣)寧古塔(今寧安縣)之後,再攻琿春時,鄒立桂義憤填膺,召集他的部下號召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日,殺退毛子兵,守住國土!”他不理睬吉林將軍的降令,奮起截打進犯俄兵。鄒立桂身先士卒,英勇拼殺,彈盡後揮舞大刀片與敵血戰數日,負重傷英勇殉國,時年43歲。

潘蘇忠

潘蘇忠(1877~?)潘永忠胞弟。出生於奉天省莊河(今莊河市)大鄭潘店。讀過幾年私塾,生平豪爽正義,少年時即協助其兄為鄰里排解糾紛。1907年,同盟會主要領導人宋教仁、吳昆、白逾桓等到奉天省城以辦實業為名,秘密成立同盟會遼東支部。1908年潘與顧人宜等一起參加同盟會。潘蘇忠參加同盟會後,就協同其兄潘永忠組織“聯莊會”,參加抗捐拒稅鬥爭。1911年8月,他與潘永忠一起掀起了東北地區大規模的抗捐鬥爭。之後,他始終與隋守真並肩戰鬥,是莊復革命軍主要領導人之一(事跡與隋守真同)。1912年2月,莊復革命軍被趙爾巽鎮壓後,潘蘇忠去向不明,不知所終。

行政區劃

城關街道辦事處駐紅岩路76號,人口4.60萬人,面積28.00平方千米,轄13個社區居委會:新風、廣大、城關、工會、東風、芙蓉、友誼、向陽、財政、新興、廣場、黃金、巨興;3個村委會:海洋、民主、龍王廟。

新華街道辦事處駐新華路二段18號,人口5.80萬人,面積29.70平方千米,轄10個社區居委會:賽屯、明星、工人、光明、部前、前炮、長征、范東、范西、紅光;4個村委會:小寺、曖水、徐嶺、紅光。

興達街道辦事處駐延安路二段36號,人口3.90萬人,面積17.70平方千米,轄10個社區居委會:嶺前、光復、後窯、勝利、躍時、新勝、河西、前進、前茅、橋東;4個村委會:河東、後炮、乾溝、前炮。

徐嶺鎮鎮政府駐楊樹房,人口2.90萬人,面積108.00平方千米,轄10個村委會:石廟、復興、徐嶺、雙豐、宮窪、祝屯、大房身、楊屯、呂屯、楊樹房。

荷花山鎮鎮政府駐姜屯,人口1.20萬人,面積120.00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萬億、郭家、馬嶺、河東、八一、同巨、同仁、吉順、荷花山。

大營鎮鎮政府駐大營,人口2.40萬人,面積120.00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土門、孫屯、八家、王溝、四門、孫德勝、新房、碑上、四家、李屯、紅豐、苗家、大營。

黑島鎮鎮政府駐山南頭,人口3.20萬人,面積130.00平方千米,轄15個村委會:黑島、西陽宮、冷家、玉皇山、光輝、黃貴城、大於屯、林粉房、於粉房、侯家、黃嶺、沈家、山南頭、大卜、才家。

長嶺鎮鎮政府駐長嶺,人口2.70萬人,面積153.00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洪昌、興元、於屯、長嶺、萬巨、石佛、白家、華隈、大溝、大金、富貴、廣大、由家。

塔嶺鎮鎮政府駐隈子,人口2.80萬人,面積180.00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東瓜川、田屯、興龍、圍房、棒棰溝、石嶺、道嶺、塔嶺、張店、寶巨、小寺、來寶溝、福寧、吳山咀。

城山鎮鎮政府駐恆豐,人口3.80萬人,面積168.00平方千米,轄18個村委會:菜園、沙河、金房、小嶺、王官、劉屯、勝利、北善、恆利、茶條、吉慶、利星、中河、窪子、馬廟、橫豐、當卜、山頭。

栗子房鎮鎮政府駐林坨,人口6.00萬人,面積203.00平方千米,轄27個村委會:雙廟、風卜、張爐、孫爐、永仕、大楊、曲木房、栗子房、志賢、砬腰、下川、大十間、地窨河、林砣、范屯、南尖、陶屯、協城、常隆、興隆、大屯、大黑、木耳山、大譚、鞠家、四家、大邵。

吳爐鎮鎮政府駐吳爐,人口3.80萬人,面積210.00平方千米,轄20個村委會:曹隈、光華、小房身、吳爐、三尖泡、英烈士、橋上、任溝、姜隈、榆樹房、崔屯、殿義、徐營、姜屯、崔家、大陳、龍頭、和平、孫卜、小孤山。

青堆鎮鎮政府駐牌爐,人口5.80萬人,面積225.00平方千米,轄2個社區居委會:東街、西街;20個村委會:元寶房、大朱、林家溝、胡溝、窪水、紀家、賈家、山咀、幸福、桂房、廣文、成家、范家、德場、團結、藏爐、牌坊、前爐、新華、農場。

明陽鎮鎮政府駐永勝,人口6.30萬人,面積226.00平方千米,轄24個村委會:山頭、德令、永勝、大崔、永場、大張、尖山、花院、鍾屯、劉店、王派、高山、沙金、肖泊、於店、於川、於莊、倪屯、石固、坎子、端陽廟、老石林、大興城、明陽山。

蓉花山鎮鎮政府駐德興,人口2.40萬人,面積213.00平方千米,轄17個村委會:大嶺、馬家、刁橋、七一、湯家、潘家、瓦房、柞樹、婁屯、紅塔、旭升、德興、雙烈士、三日廟、東瓜川、五道溝、蓉花山。

光明山鎮鎮政府駐鎮東,人口5.60萬人,面積239.60平方千米,轄20個村委會:北關、趙家、長盛、喬屯、王屯、佟嶺、郭屯、松林、福龍、鎮東、小營、包店、馮屯、呂溝、平山、前陽、光明山、金線溝、鏇城山、小河沿。

仙人洞鎮鎮政府駐長勝,人口2.20萬人,面積172.00平方千米,轄15個村委會:四道溝、二道溝、向陽、八道嶺、李卜、雙台、夾皮溝、石柱、付店、長勝、東馬道口、李洞、三架山、耿廟、小峪。

大鄭鎮鎮政府駐大鄭,人口5.70萬人,面積248.00平方千米,轄27個村委會:半拉山、高陽、華溝、後張、平房、新興、大郭屯、東房身、宋派、銀窩、潘店、大鹽場、孔店、華爐、姜窯、劉店、十間房、崗店、二爐、戈爐、南甸、高家、大林、宏發、李屯、翁店、大鄭。

觀駕山鄉鄉政府駐小寺,人口1.65萬人,面積70.00平方千米,轄6個村委會:市場、高屯、張屯、觀駕山、黃古咀、打拉腰。

蘭店鄉鄉政府駐蘭店,人口2.10萬人,面積82.80平方千米,轄10個村委會:蘭店、荒地、官甸、鮑碼、磨石房、金場、元和、解放、石山、石灰窯。

太平嶺滿族鄉鄉政府駐太平嶺,人口2.20萬人,面積104.00平方千米,轄10個村委會:大趙、泡沿、土城、崔家、太平嶺、明堂、團山、歇馬、帽盔、青林。

步雲山鄉鄉政府駐謙泰,人口2.10萬人,面積165.00平方千米,轄11個村委會:腰嶺、溫泉、謙台、長巨、新開嶺、崔店、隋屯、山咀、龍潭、高峰、志強。

三架山滿族鄉鄉政府駐西馬道口,人口1.38萬人,面積149.00平方千米,轄8個村委會:大河沿、木耳山、三道溝、頭道溝、黃種場、西馬道口、栗子房。

桂雲花滿族鄉鄉政府駐桂雲花,人口2.10萬人,面積206.00平方千米,轄11個村委會:嶺東、嶺西、崗嶺、三嶺、二嶺、偏坡、桂雲花、橫道河、太陽溝、蠶場、頭道嶺。

鞍子山鄉鄉政府駐小潮溝,人口4.90萬人,面積268.00平方千米,轄23個村委會:小潮溝、董華爐、三羅石、磨盤山、山海豐、五塊石、臥龍、豐利、石咀、高房、西北天、東北天、溫樓、台山、金山、林場、朱營、壽星、盧家、花院、玉石嶺、七棵樹、秦家。

人口民族

人口

2004年,莊河市總人口為91.31萬人,比上年減少0.4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17.97萬人,占總人口的19.7%,農業人口為73.34萬人,占總人口的80.3%。全市城市人口為17.8萬人,農村人口為73.51萬人。年末全市總戶數28.13萬戶。全市人口出生率為6.66‰,死亡率為5.31‰,自然增長率為1.35‰,計畫生育率為99.79%。

從業人員

全市城鎮集體以上單位(含外商投資企業)年末從業人員3.38萬人,其中,在崗職工3.34萬人,私營企業年末從業人員3.71萬人,個體年末從業人員4.5萬人,全市鄉村年末勞動力31.2萬人,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19.2萬人。

民族

2004年,莊河市有滿、蒙、回、朝鮮、錫伯、壯、苗、瑤、黎、達爾、維吾爾、傣、京、高山、鄂倫春、鄂溫克等16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總人口7.5萬人,占全市人口總數的8.2%。莊河市少數民族以滿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居多,這4個少數民族的人口占全市少數民族總人口90%以上。滿族人口近7萬人,主要分布在太平嶺、塔嶺、桂雲花、吳爐、青堆、仙人洞等鄉鎮;蒙古族人口200人左右,主要分布在大營、塔嶺兩鎮;回族人口近1000人,主要分布在莊河市區和青堆、明陽兩鎮;朝鮮族人口300人左右,主要分布在桂雲花鄉。莊河轄區內太平嶺、桂雲花鄉為少數民族鄉,塔嶺鎮、吳爐鎮享受少數民族鄉待遇。民族鄉鎮的土地面積755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18.5%,人口10.2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1%,其中少數民族人口3.5萬人,占全市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46.7%。莊河這4個民族鄉鎮共有中學6所,國小48所,醫院4所,敬老院4所,有鄉鎮工商企業2500餘家。

經濟概況

特色農業

莊河市莊河市

莊河市的農業資源十分豐富,是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以黃海大道經濟帶建設和海上莊河建設為重點,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 在黃海大道兩側各1000米區域內,集中連片建設精品農業項目逐步建成綠洲開發區、“三高”農業示範區、農業產業化示範區和特色農業示範區,使其成為莊河市重要的高效農業產業帶、精品農業展示帶、城鄉商貿流通帶和農業觀光旅遊帶。

水果種植業

蘋果:自1923年引入莊河後,種類逐漸增多,至1985年全縣已有55個品種。即北斗、靜香、青香蕉、翠玉、元帥、印度、富士、玉林、喬那金、小國光世界一、陽光、夏香、千秋、長紅、津輕、首金、甜紅玉、艷紅、共371.9萬多株,總產量達14426萬多噸。
梨:莊河栽植歷史悠久,主要品種有:山梨、尖把梨、平頂香、香水梨、南果梨、蘋果梨、紅肖梨、黃皮梨、大青皮梨、四季梨、長把梨、錦豐梨、雪花梨、二十世紀梨、貴桃:栽培歷史悠久,但農業化前數量和品種極少,50年代中期後,隨蘋果園的發展,需要以桃養蘋果,桃隨之增多。主要品種有:鷹嘴桃、蟠桃、久保、秋水蜜、李桃、甜白桃、白桃、紅甜桃、晶玉、白鳳、白瓦、金童5號、豐黃、橙香、露香、橙艷、太白、春水蜜、黃桃、崗山白等。
杏:剛註冊為“歇馬”商標的歇馬杏以味美個大享譽各地,每到秋季收果季節,各地商販應接不暇,使歇馬杏供不應求。
葡萄:共有28個品種,其中鮮食品種有龍眼、玫瑰香、紅雞心、牛奶、白雞心。黑漢、晚香玉、紫粒、祝豐、巨峰、羅義爾玫瑰、耐格拉、鳳凰12號、熊岳51號、富士、黑奧林、玫瑰香牙變、紫豐、先峰等。釀造品種有北醇、公釀1號公釀2號、白羽、白雅和越冬白葡萄等6個品種。
草莓:30年代始有栽境。至70年代方有建園栽培。1977年觀駕山下八家屯,在縣水果公司的資助下,栽培草莓2畝,平山鄉1983年植草莓1100畝。有60%以上的農戶種植草莓,收入達百萬元,其主要的品種有:雞冠、寶交早生、達娜等品種,其後又引進比利時4號品種。

高新技術產業

莊河市的淡水資源充沛,發展工業十分有利。目前,華豐木業家具出口居全國第一位,大宇電子矽塑封二極體產量居世界第三位。圍繞新興產業,積極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逐步形成。以華豐為龍頭的家具工業,以宏大為龍頭的化纖工業,以大宇為龍頭的電子通信設備製造工業,以善島為龍頭的食品加工和冷藏工業,以海德利為龍頭的塑鋼製品工業,以亨通為龍頭的造紙工業,以大鄭膠印機為龍頭的專用設備製造工業,以生物農藥為龍頭的高科技工業體系等。

旅遊產業

莊河市具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優勢,既有山明水秀的自然風光,又有歷史久遠的文化遺產。形成以冰峪為重點的自然風光觀光旅遊,以黃海大道為重點的生態農業田園旅遊,以寫字教學、民間剪紙為重點的風情民俗特色旅遊,以步雲山地熱溫泉為重點的休閒度假旅遊的格局。使旅遊業逐步發展成為莊河市新興的支柱產業。

社會事業

教育

莊河市莊河市

2004年,莊河市擁有高級中學7所,初級中學27所,職業中學1所,國小274所。全部學校在校學生11.18萬人,其中,高中1.29萬人,國中3.7萬人,職業中學0.12萬人,國小6.07萬人。全市各類學校教職工人數為0.73萬人,其中,專任教師0.59萬人。新建六高中、擴建三、四、五高中,高中階段普及率達到70.8%,比上年提高18.8個百分點。完成農村中國小危舊校舍改造120所、15.67萬平方米,消滅農村危舊校舍。

衛生

2004年,莊河市有衛生機構44個,其中縣(市)級醫院7個,鄉(鎮)醫院30個,總床位2025張。全市衛生機構人員3132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363人。在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醫生和執業助理醫生1102人,註冊護士659人。年內,加強市、鄉(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新建中心醫院住院部綜合樓投入使用,婦幼保健院、疾病控制中心遷建進展順利。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實行大齡人員保險補貼。創立了創業小額貸款基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9872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54553人,醫療保險費實現收支平衡,略有結餘。提高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由150元提高到169元。在大連地區率先建立農村低保制度。

城市建設

2004年,莊河市城市建設區比1997年擴大了1倍,達到25平方公里,人口增至20萬人。城市日供水能力5萬噸的淨水廠建成後,城市日供水能力提高1倍;城市供熱面積比1997年增加2倍,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0%以上。6條公交線路開通,五大廣場、體育館、圖書館、青少年宮、西山公園的建成,水仙花園、未來新家園等十幾個生態型、標準化居住小區建設,進一步改善了人居環境,“暢通工程”達到國家C類城市一等管理水平。自1998年以來,莊河城市及小城鎮建設累計投資超過40億元,相當於過去30年的總和。莊河已由一座封閉落後的邊陲小城發展成為極具開放度和發展活力的海濱新城,實現了由縣到市的歷史性跨越。莊河市實施城區綠化、巷路改造、低洼區排水、公廁改造、破損路面維修、路燈安裝、西山公園環境改造等民心工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藍天、碧海、綠地”環保工程開始啟動。加強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和市政衛生設施管理,開展專項整治非法營運“黑車”行動。強化土地管理,開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

交通運輸

莊河地區交通比較發達,201國道、大莊高速公路、北三市大通道橫穿東西,203國道、莊林線、張莊線縱貫南北,城莊鐵路連線東北鐵路網,正在修建中的莊河萬噸級港口將成為東北地區通向世界的又一重要口岸,莊河目前的九大旅遊區全部分布在交通幹線附近,進出各旅遊區均十分便利。莊河市內交通近年來得到了長足發展。莊河市就近火車站——大連火車站,位於大連市中山區的青泥窪橋,始建於1935年,經過了站舍、站場、站線全面改造、擴建後,新站房於2003年8月1日正式啟用。改建後的新站舍由南站房、高架候車室和北站房三部分組成,站房面積24000平方米,候車室寬敞明亮,最高可同時聚集6000名旅客,服務設施功能齊全。莊河港位於遼寧省莊河市南部的黃海之濱,距莊河市11千米,西距大連184千米,東距丹東180千米,距韓國仁川港270海里,距日本長崎港560海里,距日本北九洲港610海里,是我國黃、渤海岸距日本、韓國最近的港口,是東北亞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風景名勝

莊河自然條件優越,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環境優美,風光秀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造就了莊河豐富的旅遊資源。南部沿海有黑島旅遊區、蛤蜊島遊覽區、海洋樂園海濱度假村;中部有城山古城遊覽區,龍山湖旅遊度假區;北部以冰峪旅遊度假區為龍頭,有仙人洞自然保護區天門山風景區、步雲山溫泉遊覽區、桂雲峰生態山莊,構成了莊河縱橫相連、點面結合、相互補充、互為呼應、種類齊全、功能完備的旅遊資源網路,是莊河旅遊業發展的潛在優勢。

海王九島

海王九島風景旅遊區是莊河市王家鎮所屬的國家級海島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市級海洋景觀自然保護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位於祖國東部邊陲,黃海北部,北距莊河15海里,東至鴨綠江口60海里。地理坐標東經123°2′13″—123°06′23″,北緯39°25′32″—39°30′49″。是大連莊河市所轄的一個海島鎮。全鎮由疏密相宜的大海王、小海王、瘦龍、元寶、井蛙、海龜、雙獅、團圓共九島組成,陸域面積6.9平方公里,其中大海王島4.9平方公里,是全鎮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海王九島氣候宜人,空氣濕潤,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島上風景優美,海蝕地貌儀態萬方,奇礁異石千姿百態、斧鑿天成,令人嘆為觀止。一代文人郭沫若曾在這裡留下了“汪洋萬頃青於靛,小嶼珊瑚列畫屏”的詩句。

海王九島為島礁型基岩海岸,這裡的的美景自然天成,旅遊資源絢麗獨特,海蝕柱、海蝕洞等海濱地貌和海岸景觀隨處可見,沿岸周圍沙灘分布廣泛,海水浴場眾多,孕育著大自然的精華。億萬年的大海波濤,歲月長河的風霜雨雪,形成了蜿蜒34.2公里的風景海岸線,使海王九島的島礁分布疏密相間。雙獅爭雄、海馬巡灘、大象吸水、駱駝奇峰、神龜探海等60多個景點形態逼真、惟妙惟肖,在國內沿海均屬罕見。景區中神鵰天琢的歐洲神父、情侶礁、黑白奇石、天平礁等眾多奇礁異石、海蝕地貌更讓人不得不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驚嘆,似如神力的雕塑公園,天然的地質博物館。海王九島也是海鷗、海鴨和白鷺等珍奇鳥類集中繁殖棲息的地方,是聞名遐邇的“鳥島”。奇妙的自然風光,淵遠的古樸民風,使王家鎮集海洋、陸地、景觀於一體,是理想的度假、避暑、觀光、獵險、探密的聖地。享有“黃海嬌子”、“海上盆景”“人間仙境”等美譽。

大文豪郭沫若曾在這裡留下了“汪洋萬頃青於靛,小嶼珊瑚列畫屏”的讚美詩句。海王九島還具有許多歷史研究價值的遺蹟。由於本域東臨朝鮮、韓國和日本,是我國重要的國防要地。早在嘉慶年間,島上望海樓山為觀察倭寇入侵的烽火台,至今,山上烽火台遺址和幾百斤重的報警鐵鐘仍然保存完好。著名的中日甲午海戰也是發生在海王九島的東部海面,目前,小海王島仍保存當時海戰日寇船舶在此靠泊的鐵錨樁。海王九島還有日本侵略者1938年建造的國際燈塔、1942年在島上修築的船泊大壩等等。

海王九島獨特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水產資源,灘潔水淨的海濱浴場以及內容豐富的垂釣、觀海鳥、趕海、吃海鮮等旅遊活動,都給遊客提供了親海玩海的無窮樂趣。

步雲山溫泉生態度假區

步雲山溫泉旅遊度假區位於莊河市北部步雲山鄉轄區內,這裡有遼南第一高峰步雲山(海拔1131米),遼南第二高峰老黑山(海拔1084米)。兩峰巍峨挺拔,遙相對峙。山上林木茂密,景觀奇特。老黑山上生長著遼南最原始的5000畝青岡櫟林;步雲山“天意石坡”,一整面山體全部由巨石堆砌,其成因仍為當今科學之謎;大葉溝的“冰育荷葉”,即使在烈日炎炎的夏日,大如鍋蓋的山荷葉下仍有不化的冰凌,是步雲山一大奇觀,堪稱遼南一絕;步雲山上生長著大量中藥材,如人參、天麻、細辛、龍膽等;蛤蜊河湍流的河水可供遊客漂流、戲水;站在步雲山上,幾十里甚至上百里景色盡收眼底,可俯瞰海城、岫巖、莊河、黃海大道等。清晨觀日出更是別有一番意境。

與國內眾多的高山相比,步雲山只能是小字輩。但在三面環海的遼東半島上,它卻是第一高峰。因此,在莊河,在大連,以至於在遼東半島上,步雲山的知名度直追泰山,成為遼東半島的“明星”。

步雲山並不寂寞,與它相鄰的老黑山海拔1029米,是碧流河、莊河、英那河的分水嶺。這裡生長著遼南最原始的5000畝青岡櫟西橡林,大葉溝冰育荷葉也是遼南一絕。

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步雲山擁有了足以傲視遼南的資本:這裡盛產的蘋果,個大甜美,是市場上的俏貨;柞蠶絲、絨山羊、滑子蘑更是以天然、綠色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步雲山地下熱水資源豐富,已開發出的兩處地熱田,日出水量4000餘噸,水溫可達55℃,初步查明含有26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可廣泛用於沐浴、理療、保健、桑拿等項目。發展方向為遼南最大的溫泉洗浴理療中心,其景源評價堪稱“優秀”。度假區現已投資5000萬元,目前已開門納客。按規劃,總投資將達1億元,建成後,預計年接待遊客將達30萬人次。

奇特的山川地貌、秀美的自然風光、茂密的森林植被、豐富的地熱資源,形成了一個集遊覽、度假、療養、娛樂為一體的溫泉旅遊區。

石佛山生態園

石佛山生態園位於莊河市西北48公里處,桂雲花滿族鄉轄區內。西、北兩面瀕臨碧流河水庫,莊蓋公路經過生態園北部,交通便利。這裡山巒起伏,環境優美,整個山地植被覆蓋率很高,有油松、落葉松、柞樹、樺樹、核桃楸等。林間時常有山雞、野兔、狍子出沒,是一處生態環境保護較好的地方。

春夏時節的石佛山生態園景色最美,山櫻桃爭奇鬥豔,杜鵑花漫山怒放,丁香花香氣四溢,梨花潔白如雪,桃花粉黛枝頭。百種新芽呈綠彩,萬叢鮮花如雲霞,展現出“紅花綠樹噴吐芬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融洽氛圍,形成了一幅詩情畫意般的彩色長卷。

環繞石佛山生態園的碧流河水庫,面積達30平方公里,最大庫容9.3億立方米。每年春夏秋三季,這裡便成了垂釣及游泳的理想勝地。水庫邊緣的山坡上,是一片漫山遍野、一望無際的百果園,占地1000餘畝,有紅富士、喬納金、新紅星等20餘種優質蘋果,年總產量達100萬公斤。此外還有櫻桃山杏核桃板栗山楂等,共5萬餘株各類果樹。其規模之大,品種之多,果質之好,在遼南地區是絕無僅有的,是名副其實的花果園。園內還種植花生、土豆、地瓜、毛豆、青苞米、芸豆、菜豆等多種無公害、無污染的農作物,確屬貨真價實的綠色生態園。

城山古城旅遊區

城山古城旅遊區位於莊河市城山鎮,占地8平方公里。區內集古城文物、廟宇、山水風光於一處,旅遊資源得於獨厚,是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相結合的古蹟遊覽區,也是理想的旅遊勝地。

古城建於晉代義熙年間,距今已有1580年歷史,分為前城、後城。前城內設以有南城門、東城門、瞭望台、紫禁城、烽火台、點將台、水牢、兵營等,為隋、唐、遼、金時期的軍事要地,是目前全國少有的古戰場遺址。古城內有法華寺、五老宮兩座寺院。法華寺建於明代,系佛教,五老宮建於民國初期,系道教。廟宇建築雄偉,雕梁畫柱,有著“遼南第一廟”的美譽。環抱整個旅遊區的前後城,山勢險峻,巍然挺拔,清流通的夾河在山谷中蜿蜓貫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裡造就了諸多奇峰、怪石、岩洞,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銀石灘國家森林公園

青山翠擁,碧水環繞,銀石鋪地,飛瀑澗涌,如此悠閒恬靜的鄉野氣息,如此美妙的世外桃源,這就是坐落在遼東半島南端,距著名旅遊勝地大連約200公里,莊河之北25公里歇馬山下的銀石灘國家森林公園。

大連銀石灘國家森林公園屬長白山系千山余脈,千山南延至莊河市境內的東乾脈—高嶺山脈的一部分。銀石灘國家森林公園由歇馬山、鋸齒牙、花房尖、固石砬、大靴王、小靴王、老古城、火神廟、老雕窩等九座山峰組成。主峰歇馬山海拔707.1米。山體上有大面積的花崗岩體裸露,與滿山的樹木輝映,彰顯山體的魅力壯觀,極具陽剛之美。銀石灘國家森林公園山峰高度雖然不高,但是地勢緩急相間,加以山坡上的裸露嶙峋的岩體、繁密的樹林與清澈的溪水,形成了非常優良的自然風光旅遊資源。

銀石灘國家森林公園以森林景觀為主體,蒼山奇峰為骨架,清溪碧潭為脈絡,銀色巨石點綴其間,像是碧綠草毯上濺出的銀色浪花,構成了一副動靜相宜、渾然一體、風格獨特的生動畫卷。銀石灘,顧名思義,由遍布破巒、形態各異的銀石而得名,據地質專家考證,歇馬山是經過地殼運動,地震引起的山體崩裂,把完整的花崗岩山體震裂滑坡,形成滿山白色巨石,形態各異,變化萬千。人石、摞石、棒棰石、臥馬石、仙人石、神仙鍋、盆底灣、神龜上山,處處活靈活現,嘖嘖稱奇,任憑您展開想像翅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銀石灘這美倫、獨特的景觀資源。帶著上千年的迷惑,展現在遊人的眼帘,使人不覺為大自然的神斧奇功而讚嘆!而遐想!

這裡溝谷幽深,重巒迭嶂,奇峰竟秀,怪石嶙峋,千姿百態,有靴子溝、遲溝、太陽溝、頭道溝、二道溝、大彎溝、小彎溝、西岔溝、大窪溝九條縱向幽深的溝谷,其中大彎溝最長,長約13公里。更有無數眼泉水在溝溝谷谷之中噴涌而出,峰迴路轉,跌落而下,幾成深潭,構成銀石灘國家森林公園的一大獨特景觀。

銀石灘的神奇與美麗不但因為它有恆古的奇石,廣袤的草坪,更有那清澈神秘清羅絲帶之美的飛瀑,每當你躺在寬大的石棚上擁水擊浪,撫水為歌時,這個大自然的精靈會輕輕的安撫你,洗去你的塵埃和煩惱,讓你的身心如泉水般清澈,真正體驗一次仙人的感覺。

銀石灘國家森林公園內森林覆蓋率77.2%,原始林面積91.9公頃。植物種類豐富,多達千餘種,起源古老,是天然的植物基因庫。而且有觀賞價值極高的天女木蘭、鹽膚木、燈台樹、漆樹、三亞釣樟等珍稀植物。園區內杜鵑花資源豐富,山坡上有大量的照白杜鵑、迎紅杜鵑、大字杜鵑。夏季是植被最為繁茂的季節,鬱閉的闊葉林給遊人提供了一個蔭蔽的場所。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大,細菌含量少,達到國家大氣質量一級標準,是進行森林浴的天然氧吧。

秋季林內豐富的色彩和野果將為遊人帶來收穫的喜悅,常見的野果有山葡萄、北五味子、軟棗獼猴桃、山丁子、懸鉤子、山楂、毛櫻桃等。特別是野生食用菌品種繁多,堪稱一絕,主要有黃花菌、針磨、雞腿磨、猴頭磨等名貴菌類。樹下有薇采、蕨采、黃瓜香、刺嫩芽等幾十種山野菜,是正宗的綠色、天然的餐桌美味。銀石灘國家森林公園內建有接待中心,酒店、賓館、國際會議廳樣樣齊全,別具特色,是您休閒娛樂、回歸自然、開會、度假、放鬆休閒的首選地。並設有探險游、尋溪游、探寶游、野外拓展游、原始生態游等一系列的旅遊活動,這裡的接待是帶著濃濃的鄉情,淳樸熱情,讓你留戀不思歸。這裡的餐飲,是以當地的大骨雞、絨山羊為特色,讓你吮指回味。

蛤蜊島旅遊區

蛤蜊島位於莊河東南7.5公里處,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0.5公里,由一條長1.7公里攔海大壩把小島和陸地連成一體。蛤蜊島兼有陸地和海洋性氣候特點,溫暖濕潤,陽光充足。島上灌木叢生,藤蔓交錯,花草繁茂,每當春天來臨,小島便換上了綠裝,象一個巨大的綠色絨球,各種野花點綴其中,色彩繽紛。各種海鳥成群聚集在島上,蛤蜊島成了鳥類的王國。蛤蜊島四周有眾多的海灘,細沙潔白柔軟,海水清澈,最大的一處沙灘,長400,寬50米。

沙灘邊際山崖下的天然淡水泉,水質清涼、甘甜,可供飲用,還可用以海浴後沖洗。站在蛤蜊島上,周圍海域的景色一覽無餘:西南而立,石城島橫臥眼前,海王九島若隱若現;東面是黑島,是中日甲午戰爭的戰場;西面可見“將軍石”、“一面牆”、“美人礁”、“情人島”、打拉腰港、九頂梅花山等景觀;北面則是一望無際的萬畝養蝦場。蛤蜊島美麗富饒,環島海域,水產品資源十分豐富。盛產魚、蝦、蟹等,尤其貝類,味道鮮、品種全,因而被譽為“世界蜆庫”。遊人可以在觀光、避暑的同時,享受大海的恩賜,欣賞大海的風姿。

地方特產

歇馬杏

歇馬杏,因在太平嶺鄉歇馬山腳選育栽培試驗成功而得名,以“個大、色艷、味甜、仁香”而馳名於世,被譽為“杏中珍品”。歇馬杏已被大連市確定為“無公害”食品,並在國家工商總局正式註冊了“歇馬”牌商標。

莊河大骨雞

莊河大骨雞是中國優良的地方品種,主產於莊河市境內,素以體大、蛋大、肉質鮮美、耐粗飼、抗病力強,適合農家山上放牧飼養等特點聞名國內外,深受客商的歡迎。

絨山羊

遼寧絨山羊原產於遼寧省東南部山區步雲山周圍各市縣,屬絨肉兼用型品種,因產絨量高,適應性強,遺傳性能穩定、改良各地土種山羊效果顯著而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現主要分布在蓋州及其相鄰的岫巖、遼陽、本溪、鳳城、寬甸、莊河、瓦房店等地區。

清水煮雜色蛤

莊河特產蛤叉(藍面鏡蛤)、雜色蛤,鮮美異常,是其他沿海地區罕見的珍品。清水煮雜色蛤、蟶子等,看似簡單的方法,卻保持了貝類的原有的鮮香,不僅是莊河沿海民眾自家的食用習慣,也成為莊河酒店飯館不可或缺的保留菜餚。

山野菜

莊河北部山區盛產的山野菜,無污染,純天然。每年春夏季節,山區民眾上山採集的蕨菜、苣買菜、刺嫩芽、香椿以及海邊的鹼蓬等,除了自己食用,已走進餐館酒店的大雅之堂。“山野菜蘸醬”早已成為人們爭相品嘗的一道“山珍”。

農家燉大骨雞

大骨雞是九斤雞、壽光雞與當地雞雜交的後代,肉質鮮美、細膩,營養豐富。特別是農家散養的大骨雞,尤為美食上品。作為莊河著名的美食,在當地的百姓中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農家老大嫂,架起大鐵鍋,燒起大柴捧,燉著大骨雞。”農家燉大骨雞要選用毛色鮮亮、胸深背闊公雞或母雞,同寬冬粉、蘑菇等,在火上最少要燉上2個多小時,讓各種調料滲透其中,食用起來,肉鮮湯美,別具農家風味。

絨山羊湯

素有“國寶”之稱的絨山羊,是莊河北部山區的特產,絨山羊湯則是莊河又一特色美味。每年8月份以後,是品嘗絨山羊湯的最佳時節。莊河羊湯色澤光亮,呈乳白色;湯質優美,營養豐富,不膻不腥。食用時,取湯鍋中細碎的羊肉和羊雜放入碗中,再盛上熱氣騰騰的羊湯,加入精鹽、食醋、芥末等調料,味道鮮美異常,令人食之難忘。

遼寧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瀋陽市瀋河區 | 皇姑區 | 和平區 | 大東區 | 鐵西區 | 蘇家屯區 |東陵區 | 瀋北新區 | 于洪區| 新民市 | 法庫縣 | 遼中縣 | 康平縣
大連市西崗區 | 中山區 | 沙河口區 |甘井子區 | 旅順口區 | 金州區 |瓦房店市 | 普蘭店市 | 莊河市 | 長海縣
鞍山市鐵東區 | 鐵西區 | 立山區 | 千山區 |海城市 | 台安縣 |岫巖滿族自治縣
撫順市順城區 | 新撫區 | 東洲區 | 望花區 |撫順縣 | 清原滿族自治縣 | 新賓滿族自治縣
本溪市平山區 | 明山區 | 溪湖區 | 南芬區 | 本溪滿族自治縣 |桓仁滿族自治縣
丹東市振興區 | 元寶區 | 振安區 | 東港市 | 鳳城市 | 寬甸滿族自治縣
錦州市太和區 | 古塔區 | 凌河區 | 凌海市 | 北鎮市 | 黑山縣 | 義縣
營口市站前區 | 西市區 | 鮁魚圈區 | 老邊區 | 大石橋市 | 蓋州市
阜新市海州區|新邱區 |太平區 | 清河門區 | 細河區 | 彰武縣 |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遼陽市白塔區 | 文聖區 | 宏偉區 | 太子河區 |弓長嶺區 | 燈塔市 | 遼陽縣
盤錦市雙台子區 | 興隆台區 | 盤山縣 | 大窪縣
鐵嶺市銀州區 | 清河區 | 調兵山市 | 開原市 | 鐵嶺縣 |昌圖縣 | 西豐縣
朝陽市雙塔區 | 龍城區 | 凌源市 |北票市 | 朝陽縣 |建平縣 |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葫蘆島市龍港區 | 南票區 |連山區 | 興城市 | 綏中縣 |建昌縣
(註:瀋陽市大連市為副省級城市。)(參見:遼寧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