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傳說上古時代,神州大地分九州,該境屬幽州。
秦屬遼東郡。
東漢置遼東屬國,別領昌黎、賓徒、徒河、無慮、險瀆、房縣六城,房縣就在該境。
三國時期屬魏之平州。
晉屬平州玄菟郡。
南北朝時為營州望平縣。
隋朝屬高句驪。
唐朝屬營州,後建渤海國,屬顯德府。
五代後期及宋地屬契丹。
遼時北部屬顯州奉先軍,南部歸海州南海軍。
金屬北京路廣寧府。
元分屬廣寧路和遼陽路。
明南部屬海州衛,北部屬廣寧衛。
清時屬海城縣管轄。
民國時期該縣區域為三盤山、營口縣分治。
1964年,國務院批准大窪鎮建制。
1975年11月9日,國務院批准設大窪縣,屬遼寧省營口市。
1984年,成立盤錦市,大窪縣又歸盤錦市轄。
行政區劃
大窪縣轄10個鎮、4個鄉:大窪鎮、田莊台鎮、二界溝鎮、東風鎮、新開鎮、田家鎮、清水鎮、新興鎮、西安鎮、新立鎮、王家鄉、唐家鄉、平安鄉、趙圈河鄉。
大窪鎮鎮政府駐四新,人口6.74萬人,面積23平方千米,轄12個社區居委會:站前、向陽、橋南、振興、四新、興順、繁榮、生產、永安、新興、東升區、興盛;4個村委會:西三、三家子、西青、大窪。
田家鎮鎮政府駐田家,人口2.95萬人,面積80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田家、大高家屯、二十里、三十里、北小窪、大堡子、毛家、馬圈子、上房、甜水、荒地、小鍋。
新立鎮鎮政府駐唐家,人口2.33萬人,面積86平方千米,轄10個村委會:唐家、前胡、史家鋪、孫家、張家、大崗子、楊家、蘇家、雲家、胡家。
新開鎮鎮政府駐鐵南,人口1.98萬人,面積67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西伍、胥家、田家鋪、曲家、史家、八家子、於樓、張家、鐵南。
東風鎮鎮政府駐駕掌寺,人口2.26萬人,面積110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大崗子、河沿、腰屯、水庫、欒家、大北屯、駕掌寺、馬家、葉家、東風、黃金帶、二道邊子。
西安鎮鎮政府駐高坎,人口2.55萬人,面積85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高坎、三家子、高坎灣、小亮溝、王家塘、上口子、西安鋪、窪邊子、小窪、桑林子、劉家、桃園、八家子、韓家。
田莊台鎮鎮政府駐久遠,人口2.95萬人,面積36平方千米,轄5個社區居委會:南大、北大、久遠、碼頭、勝利;9個村委會:龐家、中央鋪、吉家、高家、李揚、白家、馬蓮、大碾房、鹽灘。
二界溝鎮鎮政府駐海興,人口2.54萬人,面積118平方千米,轄17個村委會:鄭家、拉拉、曾家、榆樹、新立、尤家、馬圈子、郭家、青年、青鳳、四家憶、碾房、林牧場、西榆、濱海、海興、海隆。
清水鎮鎮政府駐立新,人口2.28萬人,面積74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清河、大清、小清、五岔、育紅、立新、南崗子、小堡、永紅、錦紅。
新興鎮鎮政府駐坨子裡,人口2.1萬人,面積66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坨子裡、躺崗子、腰崗子、兩棵樹、王家、紅草溝、育新、於崗子、園林。
唐家鄉鄉政府四十里,人口3.71萬人,面積145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何家、顧家、高家、葛家、陳家、劉家、關家、東山、袁家、杜家、四十里、南小房、北窯、朱家、白家、唐家、戴家、勝利、東升。
平安鄉鄉政府建設,人口1.98萬人,面積57平方千米,轄11個村委會:曹菜、新屯、建設、新立、新農、哈巴、平房、大亮、大房、小房。
榮興鎮政府榮興,人口2.27萬人,面積212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中央屯、雙井子、平安河、小莊子、新開、前進、斗溝子、佟家、有雁溝、海濱、榮興、榮濱、遼河。
王家鄉鄉政府王家,人口1.33萬人,面積69平方千米,轄8個村委會:王家、羅家、東方紅、曙光、西海、常家、姚家、旭東。
趙圈河鄉鄉政府興盛,人口0.88萬人,面積172平方千米,轄6個村委會:蘭石鰲、園林、紅塔、圈河、興盛、興河。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窪縣位於遼寧省的西南部、大遼河及雙台子河(遼河)下游的入海口、遼東灣的東北岸。東南與海城市、大石橋市隔大遼河相望,南渡大遼河可直進營口市區,東西與盤山縣接壤,北與盤錦市區相毗連,西南臨遼東灣。行政區域總面積1683平方公里,有海岸線68公里。
地形地貌
大窪的地形很單一,以平原為主,多灘涂濕地。地勢低洼平
坦,平均海拔2.7米,由東北向西南以二萬分之一的坡度,傾斜於渤海遼東灣。全縣境內系沉積性退海平原,無山多水。
氣候特徵
大窪縣屬於北溫帶亞濕潤區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春季,多西南風,氣溫回升快;夏季,氣溫高,但無酷熱;秋季,多晴朗天氣,氣溫明顯下降,雨量驟減,北風漸多;冬季,嚴寒季節,多西北風。年平均氣溫8.3℃。一月平均氣溫-10.2℃,最低氣溫-27.3℃;七月平均氣溫24.6℃,最高氣溫35℃。年平均降水量645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無霜期175天左右。
自然資源
油氣資源
大窪縣境內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是全國第三大油
田遼河油田的主產區,截至2010年已探明可開採儲量原油為9600萬噸,天然氣為190萬立方米。
溫泉資源
大窪縣內地熱溫泉資源豐富,總量超過30億方,為上第三系館陶組地熱水,出水溫度達到45度以上,是亞洲最好的溫泉之一,溫泉水中富含對人體有益的鍶、硫、鈉、鉀等20餘種微量元素,是洗浴、療養旅遊業開發的獨特資源。
人口數據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數據顯示:大窪縣常住人口為377650人,其中,男性193590人,女性184060人,男女性別比為105.18:100。戶籍人口為388314人,少數民族人口比重為4.65%,非農業戶口人口比重為21.28%。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91619人,鄉村人口為286031人。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數據顯示:大窪縣常住人口為430913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53263人),其中,男性217569人,女性213344人,男女性別比為101.98:100。戶籍人口為401811人,少數民族人口比重為3.37%,非農業戶口人口比重為90.84%。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194548人,鄉村人口236365人。
經濟發展
綜述
2010年大窪縣(含遼濱沿海經濟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80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55.6%,財政收入實現16.45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90.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500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138.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7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25.4%,實際利用外資和出口創匯分別實現5億美元和1億美元,分別同比2009年增長400%和53.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現15540元和11500元,分別同比2009年增長30%和20.9%。2011年8月,入選中國百強縣。
第一產業
大窪縣基本形成了水稻、水產、蔬菜、畜牧、蘆葦五大主導產業全面發展的大農業生產體系和富有大窪特色的大米、鮮細菜、河蟹、海蜇、淡水魚、對蝦、文蛤、填鴨、生豬、蘆葦10大生產加工基地。
大窪縣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盛產優質大米,年出口大米2萬多噸,已成為遼寧省商品糧和優質米生產出口基地之一。2010年水稻種植面積80萬畝,年產量45萬噸。水產業形成了繁育、養殖、捕撈、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化格局,年創產值8.2億元,棚菜面積9.3萬畝,年產量11億公斤。西安生態養殖場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全球五百佳”稱號後又獲得國家三個農產品“有機證書”。特種養殖業發展較快。造林總面積6.6萬畝,森林復蓋率為9%,葦田面積23.1萬畝,年產蘆葦10萬噸。
2010年,大窪縣糧食總產量實現57萬噸,該縣被確定為“全國糧食高產創建示範區”;“養大蟹”工程六種模式、泥鰍魚高產養殖技術等取得重大突破,新建海淡水健康養殖示範區6個;新增設施農業面積1萬畝;“一縣一業”肉鴨養殖完成“倍增計畫”,養殖量實現6000萬隻,六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進展順利,新建標準化肉鴨養殖小區81個。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5家,新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44家。
第二產業
大窪縣立足豐富的油氣資源,重點發展科技含量高和深加工企業,形成了石油化工、造紙、釀造、建材、食品、飼料、醫藥等工業門類,石油、機械、電子、輕紡、建材、醫藥、冶金、食品、飼料等為其主導產品。2010年產品達到280多個,有20多個產品被評為國家、省優質產品,有7戶鄉鎮企業被省政府列入亮面企業。
第三產業
截至2010年,大窪縣有各類市場21處,占地158萬平方米,張家黃瓜市場、二界溝水產品市場、田家機動車交易市場、鶴吉商貿中心等繁榮活躍,金融、保險、通信、旅遊、房地產、諮詢等新興第三產業發展迅速。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註冊資金達到7.2億元,年創稅收6500萬元。
外經外貿
2010年有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20家。與美國、加拿大、奧地利、日本、韓國、泰國、俄羅斯及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出口產品主要有:大米、填鴨、文蛤、對蝦、海蜇、稻草、飼料、蘆葦產品、工藝製品、服裝、二甲基亞碸、水飛薊素、壓力容器、金屬桶等。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08年,大窪縣有各級各類學校105所,其中:高中3所;國中2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新開、王家、二界溝學校、城郊、田莊台、清水、東風、朝中);國小81所;中等專業技術學校1所。在校學生47387名,其中:高中在校生6043名;國中在校生14832名;國小在校生24812名;中等專業技術學校在校生1700名。教職員工5626名,在崗教師3662名。其中:高中在崗教師379名;國中在崗教師1130名;國小在崗教師2074名;中等專業技術學校在崗教師132名。
醫療衛生
2010年,大窪縣完成各鎮(村)衛生院(室)改擴建工程,實現了一鎮一所衛生院。全縣擁有床位數709張,醫生數1777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0%,大病救助體系復蓋城鄉,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推廣項目實施走在遼寧省前列,被確定為遼寧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先進縣 。
文物古蹟
駕掌寺
“駕掌寺”始建於明朝末期,占地30餘畝,是盤錦地區重要的歷史古蹟。其由來有一個傳說:“明末國難之年正是清發祥之日,兩國交戰在遼河兩岸,而下游正有商船停泊,當時炮火連天、烽煙四起,遼河風浪翻滾、愁雲壓地,往日平靜的流水就要倒海翻江,商船來到這險境如同進了包圍之中,一周氏船家祈求神靈保佑,如能人財平安,定要修建廟宇,以表謝意。頓時一道神火從遠處而來,把船引送到安全的水域。船家感謝神靈保佑,建了“駕掌寺”,“駕掌”即駕駛掌舵的船長。“駕掌寺”即為船家的廟。因主祀“天后聖母”而正名“天聖官”。該廟毀於文革時期。
張氏墓園
張氏墓園地處東風鎮葉家村鏡內,占地面積25畝。張學良高祖張永貴、曾祖張發、祖父張有財、二伯父張作孚均葬於此。解放後,東風鎮政府先後兩次共投資300萬元,重新修建了圍牆,門樓等設施。
張氏故居
張氏故居系張學良的祖居之地,地處東風鎮葉家村北約一公里,清道光年間,張學良高祖張永貴從河北遷到東風鎮時就選中了此地。故居分東西兩處,相距1米左右。東西各5間正房。張作霖成為東三省巡閱使、安國軍總司令、陸海軍大元帥時,曾投巨資對故居進行建設。鼎盛時為兩座四合院,車馬成群,十分勢派。“九·一八”事變後,故居被日寇拆毀,至今為一片廢墟。故居遺址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駕掌寺新民國小校遺址
駕掌寺新民國小校是張學良將軍德惠鄉里的一項偉業。1928年秋,張學良為了栽培家鄉青少年,造就一批人才,出資30萬大洋,經過一年時間,在家鄉駕掌寺(東風鎮原名)修建了一所國小,共8棟青磚瓦房,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該校對學生不收任何費用,不論貧富,一律對待。學校注重思想教育,張學良新授校訓“公、任、強”,即學生要有公德心、責任感、自強不息精神。學校共開辦2年,共培養學生500多名,所有經費都由張學良個人出資。“九·一八”事變以後,學校失去資金來源,1931年春停辦。
歷史事件
甲午田莊台戰役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3月5日,日軍攻占牛莊。3月7日,營口陷落,隨即日軍集中步、炮、騎、工兵近2萬人,大舉進攻田莊台。此次是甲午戰爭爆發以來日軍最大一次用兵。是時駐守田莊台一帶清軍約3萬人。日軍先後發動兩次大規模進攻,均被清軍擊退。3月9日,日軍再次發起進攻,雙方展開激戰。當日,田莊台陷落,日軍將所俘清軍和民眾千餘人,綁押街面,身灑煤油燒死。隨後,日軍開始大肆燒殺搶掠。屠殺平民400餘人,焚毀民、商房千餘間和民船300餘只。田莊台鎮“火焰沖天,終夜不熄,田莊台一市全歸烏有”。清軍殘部敗退至雙台子。至此,甲午陸戰以中國戰敗告終。
義和團運動
1900年夏曆五月,義和團大師兄丁洛魁率數百人,從廣寧方向入本境進行反帝活動。田莊台、營口兩地義和團聯合,集合三大廟,火燒教會開設的“合成賭鋪”,砍死清官吏“夏軸子”,攻打洋人開辦的“遠東洋行”,搗毀雙台子、沙嶺、高平(今高升鎮)、胡家等地洋教堂,尋機與俄國侵略軍作戰。義和團員發展到二、三萬人。8月4日,俄軍遼河艦隊和大批陸戰隊侵占盤山,盤山商會會長李慶余與俄軍勾結,義和團,義和團運動失敗。
田莊台、大窪保衛戰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侵占營口的日軍多門師團分東西兩路向田莊台進犯。駐田莊台海防練軍營和地方保全隊不戰而逃。東路日軍輕取田莊台。12月23日,西路日軍在田莊台西南魏家溝受到中國東北軍19旅665團裝甲車部隊的奮勇阻擊,日軍遭到重創。後日軍向田莊台集結。
24日,日軍動用飛機、大炮在台子前火車站與東北軍展開爭奪戰,東北軍退守大窪火車站,日軍退回田莊台。25日,日軍出動4架飛機向大窪火車站投彈,炸毀數處鐵軌。26日,日軍在炮火掩護下向大窪進犯,被裝甲車部隊擊退。27日凌晨,裝甲車部隊再次擊退日軍進攻。
28日,日軍出動騎兵300餘名,裝甲車30輛,大舉進攻,與裝甲車部隊在大窪火車站南遭遇,雙方展開激戰。午後2時以後,日軍龜縮于田莊台。裝甲車部隊因彈藥缺乏退往盤山。當日,東北軍乘日軍不備,收復牛莊。東北軍與抗日義勇軍夜襲田莊台,擊斃日軍60餘人。日軍潰退營口。29日,日軍集結步、騎、裝甲汽車兵近千人攻入田莊台,侵占大窪,並向盤山猛撲。東北軍19旅655團兩個連在營長李濟民率領下頑強戰鬥。日軍不斷增援,憑藉飛機、大炮、輕重機槍等武器優勢,猛烈向東北軍陣地開火,兩連士兵堅守陣地,直至全部壯烈犧牲。午後1時,盤山縣城淪陷。
歷史名人
胡錦波
胡錦波,字筱瑗(生卒年不詳),大窪縣城郊鄉西青堆子村人。1909年,任盤山廳警務長。1911年,任警防步營營官。1912年,因賑務業績突出,奉天都督兼民政長官趙爾巽獎給五品藍翎頂戴。1913年,任盤山縣預警團團總。1915年,任督辦中俄會議事宜公署咨議。同年,選為省國民代表會議議員。1917年,任奉天省清鄉總諮議。1918年,任盤山縣清賦所主任。1919年,獲得奉天省長獎給二等獎牌。1921年,任奉天省第三屆議員。1924年,任第四屆省議員。由於勤政清廉、德高望重,先後榮獲“廉正堪欽”、“鄉望允孚”、“德治桑梓”三塊嘉匾。
李蓉鏡
李蓉鏡(1868~1946),字虛堂,大窪縣田家鎮大堡子村人。畢業於奉天法政專門學校法律專科,曾任奉天警道總務科、民政司民治科科員。1907年,順從民意撰寫《盤山全境紳民以康家段設治不便請移置雙台子呈文》,得到批准,使廳治所改設在雙台子。
1910年,任盤山廳勸學員長,後任遼陽地方檢察廳檢察官。1915年,考取第四屆縣知事試驗乙等,先後任山陽、任邱、正定、文安、南樂、安平、靜海等縣承審員、高等檢察廳書記官、廣中縣知事。1928年,任奉天禁菸善後局總務科長。1931年,日本軍隊占領瀋陽後,回到盤山縣。12月,被盤山縣商紳請出組織臨時地方治安維持會。1932年1月,任偽盤山縣治安執行委員會委員長。2月,因與總務科長崛澤(日本人)發生爭議,隨即辭去委員長之職。1934年,任盤山縣縣誌館館長,纂修《盤山縣誌》。
1935年5月2日,偽盤山縣公署集會“慶祝”偽滿皇帝溥儀訪日歸來,因發表不滿日本統治的講話,而被“特要視察”。1939年,為阻止日本侵略者在盤山縣強行購置土地,組建殖民開拓團,代鄉紳撰寫《請暫緩徵收土地以利民生由》,疾聲陳述“民失土地,命之焉存”的道理。1946年夏,病逝於盤山縣城。現存詩作61首、散文4篇。
趙廷襄
趙廷襄(1876~1931),字藎臣,大窪縣田家鎮東荒地村人。奉天法政專門學校畢業。曾任奉天警務廳督察長。1915年,考取第四屆縣知事試驗乙等,先後任南皮、東亭、灤縣知事、江蘇省財政廳廳長、奉天同善堂堂長。1924年,為民請命,控訴官府私占救災費,狀告成功。1931年病逝。
於在藻
於在藻(1874—1935),字香崖、香岩、湘岩 ,盤錦大窪縣平安鄉哈巴村人。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入京應試,考取癸卯恩科第36名舉人,獲“文魁”匾額,在京任兵部郎中。民國初,任營口南路觀察使署科員,後任洮遼鎮守使署秘書數年,其後辭官歸故里。
於在藻,秉性清高,隱退後,不問時事,不理家務,終日以讀書自娛,其書法深厚老練,風骨蒼勁,頗有顏柳氣韻。善詩文,張作霖、鮑貴卿墓地碑文皆出其手,是當地著名文人。遺稿有《秋夜吟》、《遼源雜感》及《重修駕掌寺娘娘廟碑記》等詩篇。1930年,整理已去世23年的業師李龍石的遺作,翌年輯成《李龍集》六卷刊印出版。1935年,病故於家中。終年61歲。
民族概況
除漢族外還居住著蒙、滿、錫伯、回、朝鮮、俄羅斯、鄂倫春等少數民族。
交通運輸
大窪縣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距大連3小時路程,境內有盤錦港和二界溝漁港,地處環渤海經濟圈東北部,是聯結遼南、遼西與遼中三大經濟板塊的重要節點,與遼寧省內各大城市構成“2小時經濟圈”。沈大、京瀋、盤海營高速公路,瀋山鐵路、溝海鐵路和京瀋高速鐵路、疏港鐵路,305國道以及跨越環渤海六市的濱海公路、東北第一景觀橋——跨遼河大橋、年吞吐量億噸的盤錦新港,構成了縣域主要交通網路。大窪縣距瀋陽桃仙國際機場1.5小時路程,靠近營口機場,構成了水陸空綜合交通體系。
旅遊資源
大窪縣依託雙台子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發建設了集濕地風光、生態旅遊、農業觀光、溫泉洗浴、休閒娛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遼河三角洲濕地風光旅遊產業。濕地生態體系完備,是國家級一類生態示範區,境內的遼河三角洲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被評為中國最美麗的六大沼澤濕地之一。
渤海金灘蛤蜊崗
蛤蜊崗風景區位於大窪縣二界溝鎮西南渤海灣,距鎮區15公里。沿雙台河由北向南延伸,景區面積漲潮時為15萬畝,落潮時達18萬畝,有漲潮為海、落潮為灘的獨特景觀。景區有豐富的貝類:文蛤、泥螺、蜆子、黑蛤、海螺等,並以盛產有“天下第一鮮”之稱的海上黑珍珠—文蛤(文蛤儲量達5000-6000噸)而享譽中外,風景區遍布二十多個崗區,崗上有十餘條海溝和整體連片的灘涂,系天然形成。
張學良將軍故里
東風鎮張學良將軍紀念地地處大窪縣西南部的東風鎮,由張氏墓園、張氏祖宅和駕掌寺新民國小校遺址三部分組成。其中張氏墓園和張氏祖宅均為實際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氏墓園地處東風鎮葉家村鏡內,占地面積25畝。張學良高祖張永貴、曾祖張發、祖父張有財、二伯父張作孚均葬於此。張氏故居系張學良的祖居之地,故居分東西兩處,相距1米左右。東西各5間正房。“九·一八”事變後,故居被日寇拆毀,至今為一片廢墟。
著名人物
胡錦波,清末民國初期時的官員。
李蓉鏡,曾任奉天禁菸善後局總務科長。
趙廷襄,清末民國初期時的官員任江蘇省財政廳廳長。
於在藻,曾任營口南路觀察使署科員,後任洮遼鎮守使署秘書。
隋振江,中共北京市海淀區委書記。
叢飛,2005年“感動中國”人物獲獎者。
風景名勝
大窪縣旅遊資源豐富,遼河三角洲濕地風光生態旅遊資源獨具特色,一批人文景觀吸引了大量遊客。依託雙台子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發建設了集濕地風光、生態旅遊、農業觀光、溫泉洗浴、休閒娛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遼河三角洲濕地風光旅遊產業。
渤海金灘蛤蜊崗
渤海遼東灣的萬頃碧波,遮掩著數不盡的珍奇異寶。盤錦市西南部的二界溝海邊的蛤蜊崗就是一處神奇的所在。乘坐漁船,來到蛤蜊崗上,等潮水漸漸地落下去,一片金色沙灘從海水中顯露出來,挽起褲腿,甩掉鞋子,光腳踩上鬆軟的沙灘,令人有說不出的爽適與愜意。
蛤蜊崗以盛產文蛤而著稱。所產文蛤味道鮮美、個體肥碩,飲譽海外,行銷到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隨著潮汐隱現,這裡文蛤世代繁衍、密布如星、俯拾即是,此外還生長著四角蛤蜊、藍蛤、白蜆子、毛蚶子、海螺、扇貝、竹蟶等多種貝類,素有“渤海蛤庫”之稱。
盤錦文蛤繁育歷史久遠。據現已掌握的資料表明,文蛤幾乎同人類祖先同時來到這個世界上。南北朝時期的陶弘景所著《神農本草經》對文蛤就有過記載。在唐代,文蛤曾是對皇家的貢品。當乾隆皇帝嘗到二界溝蛤蜊崗文蛤時,不禁讚不絕口,這位風流倜儻的天子當即為之冠以“天下第一鮮”的美稱。如今,凡是嘗過蛤蜊崗文蛤的人,必定會覺得這絕不是過譽之詞。
文蛤的營養價值很高,有史以來,在中國,文蛤列入名廚菜譜不下十幾種,春白蛤蜊、雪花蛤蜊、姜米蛤蜊、蛤蜊黃魚湯,都以鮮嫩濃滑、色艷味鮮而吊人胃口。但不管花樣怎樣翻新,都脫不掉一個“鮮”字。
如今,到蛤蜊崗上踏浪采蛤,風情別樣,正成為此地一大特色旅遊項目。
遼寧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
瀋陽市 | 瀋河區 | 皇姑區 | 和平區 | 大東區 | 鐵西區 | 蘇家屯區 |東陵區 | 瀋北新區 | 于洪區| 新民市 | 法庫縣 | 遼中縣 | 康平縣 |
大連市 | 西崗區 | 中山區 | 沙河口區 |甘井子區 | 旅順口區 | 金州區 |瓦房店市 | 普蘭店市 | 莊河市 | 長海縣 |
鞍山市 | 鐵東區 | 鐵西區 | 立山區 | 千山區 |海城市 | 台安縣 |岫巖滿族自治縣 |
撫順市 | 順城區 | 新撫區 | 東洲區 | 望花區 |撫順縣 | 清原滿族自治縣 | 新賓滿族自治縣 |
本溪市 | 平山區 | 明山區 | 溪湖區 | 南芬區 | 本溪滿族自治縣 |桓仁滿族自治縣 |
丹東市 | 振興區 | 元寶區 | 振安區 | 東港市 | 鳳城市 | 寬甸滿族自治縣 |
錦州市 | 太和區 | 古塔區 | 凌河區 | 凌海市 | 北鎮市 | 黑山縣 | 義縣 |
營口市 | 站前區 | 西市區 | 鮁魚圈區 | 老邊區 | 大石橋市 | 蓋州市 |
阜新市 | 海州區|新邱區 |太平區 | 清河門區 | 細河區 | 彰武縣 |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
遼陽市 | 白塔區 | 文聖區 | 宏偉區 | 太子河區 |弓長嶺區 | 燈塔市 | 遼陽縣 |
盤錦市 | 雙台子區 | 興隆台區 | 盤山縣 | 大窪縣 |
鐵嶺市 | 銀州區 | 清河區 | 調兵山市 | 開原市 | 鐵嶺縣 |昌圖縣 | 西豐縣 |
朝陽市 | 雙塔區 | 龍城區 | 凌源市 |北票市 | 朝陽縣 |建平縣 |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
葫蘆島市 | 龍港區 | 南票區 |連山區 | 興城市 | 綏中縣 |建昌縣 |
(註:瀋陽市、大連市為副省級城市。)(參見:遼寧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