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安區

振安區

振安區是丹東市的郊區,三面環繞市區,北與寬甸縣接壤,西與鳳城市毗連,南鄰東港市,東隔鴨綠江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望。地理坐標東經124°08'-124°30',北緯39°59'-40°23'。2000年1月丹東市行政區劃重新調整後,全區總面積669平方公里,轄五個鎮、四個街道辦事處,59個行政村、32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20萬人。截至2011年底,振安區總人口為18.3萬,其中農業人口11萬,占60%。2013年,振安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7.8億元,比2012年增長12%。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振安區原名丹東市郊區。1957年7月,成立安東市郊區辦事處。1959年5月,撤銷安東市郊區辦事處,成立安東市郊區人民委員會,由市派

振安區振安區中朝友誼橋
出機構改為縣區級政府,下轄九連城、樓房、五龍背蛤蟆塘頭、安民湯池、同興8個人民公社。1965年1月,安民、湯池人民公社從郊區劃歸東溝縣。1965年3月,將五路口等8個街道居民委員會從五龍背人民公社劃出,成立五龍背鎮;將官房等11個居民委員會從浪頭人民公社劃出,成立浪頭鎮。1969年12月,元寶區鴨綠江人民公社、振興區花園人民公社劃入郊區管轄。1980年5月,丹東市郊區更名為丹東市振安區,撤銷浪頭、五龍背兩個鎮建制,設五龍背、浪頭兩個街道辦事處,作為區派出機構。振安區轄區範圍包括:浪頭、五龍背、蛤蟆塘、同興、樓房、九連城、花園、鴨綠江8個人民公社及浪頭、五龍背兩個街道辦事處。1985年5月,東溝縣長安鄉板石村和五龍金礦居委會劃歸振安區管轄,成立振安區金礦辦事處。1983年8月,撤銷人民公社,建立鄉級政府機構,浪頭、五龍背、同興、九連城、蛤蟆塘、樓房6個人民公社改為鄉建制。1984年6月,原鴨綠江、花園兩個人民公社改為兩個辦事處。1985年10月,五龍背鄉和五龍背街道辦事處合併為五龍背鎮,浪頭鄉和浪頭街道辦事處合併為浪頭鎮。1999年12月,原鳳城市湯山城鎮、原元寶區珍珠街道辦事處劃歸振安區管轄;原寬甸滿族自治縣鼓樓子鄉望江村、太平灣居民委員會劃歸振安區,成立振安區太平灣街道辦事處。原振安區蛤蟆塘鎮(不含金山、星光、武營、通天、果園5個村)、振安區鴨綠江辦事處的七道、九道、蔡家、菜委會劃歸元寶區管轄,劃歸元寶區管轄。原振安區浪頭鎮和花園街道辦事處劃歸振興區管轄。1999年12月,振安區轄五龍背、同興、樓房、九連城、湯山城5個鎮和鴨綠江、太平灣珍珠、金礦4個街道辦事處,60個行政村。2003年,行政村調整,共撤併14個村。至2006年7月,振安區轄五龍背、同興、樓房、九連城、湯山城5個鎮和鴨綠江、太平灣、珍珠、金礦4個街道辦事處,46個行政村,347個村民小組,14個社區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539個居民小組。

行政區劃

振安區轄4個街道、5個鎮:鴨綠江街道金礦街道、珍珠街道、太平灣街道、同興鎮、五龍背鎮、樓房鎮九連城鎮、湯山城鎮。鴨綠江街道辦事處駐東泰路39號,人口3.03萬人,面積20平方千米,轄6個社區居委會:果園溝、東泰、太平、財專、八三、鴨紙;5個村委會:武營、果園、通天、燕窩、珍珠。 珍珠街道辦事處駐珍珠街198-21號,人口2.15萬人,面積5平方千米,轄4個社區居委會:東升、振安、振山、臨江;1個村委會:臨江。
金礦街道辦事處駐金礦北路483號,人口0.66萬人,面積39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金礦家屬委;1個村委會:板石。
太平灣街道辦事處駐興江路,人口1.64萬人,面積15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太平灣家屬委;1個村委會:望江。
五龍背鎮鎮政府駐荒灣,人口3.71萬人,面積120平方千米,轄7個社區居委會:金山、孟家溝、五龍背、半截溝、毛絹、毛毯、站前;11個村委會:金山、老古溝、新康、新建、五龍背、荒灣、勝利、孫家堡、和平、營台、雙嶺。
九連城鎮鎮政府駐九連城,人口2.69萬人,面積55平方千米,轄2個社區居委會:套外、九連城;11個村委會:九連城、套里、套外、龍頭、上尖、下尖、河西甸子、馬市、廟嶺、馬溝、窯溝。
同興鎮鎮政府駐新興,人口1.71萬人,面積74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新興、同興、變電、五道溝、龍母、鄭家堡、三股流、前進、光明。
樓房鎮鎮政府駐樓房,人口1.73萬人,面積114平方千米,轄8個村委會:馬家、孤山、星光、樓房、西民主、東民主、梨樹、石城。
湯山城鎮鎮政府駐湯山城,人口2.16萬人,面積227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湯山城、龍泉、龍升、龍湖、石安、太平、寺院、沙溝、河灣、佛爺溝、陡水、榆樹林、太平溝。

自然地理

地形
地勢總趨向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和西南部屬多山地帶,山嶺連綿,溝壑縱橫,是等副業生產的主要地區。中部和近郊沿江一帶系鴨綠江、瑗河、大沙河等河流的沖積平原,土質肥沃,是蔬菜的主要產區。山脈屬長白山系。境內最高山峰為五龍山,海拔669.4米;大孤頂子山493米;老古城山351米;炮台山341米。
氣候
振安區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8.5℃,無霜期平均162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019,累年平均日照總時數2,544小時,對農作物生長有利。
水文

境內河網密布,水源充沛。二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9條,總長558公里。其中較大的河流有鴨綠江、艾河、大沙河等。
自然
區內礦產資源豐富,現已開採的有磷礦、大理岩、花崗閃長岩等。還有銅礦、鐵礦、鉛鋅礦、黃鐵礦等,尚未開採。金礦,目前已發現礦產地37處,其中大型礦床1處即五龍金礦,探明D級以上金屬量為42300千克,保有金屬量12069千克。硫鐵礦,已知礦產地3處,其中五道溝硫鐵礦探明D級礦石量11.20萬噸,現保有儲量9.50萬噸,為小型礦床。鐵礦,已知礦產地3處,其中白房子鐵礦已探明D級以上儲量707.7萬噸,其中主礦體占總含量的69.50%,為小型礦床。溫泉,是振安區境內較重要的礦產資源。目前已探明礦產地2處,即五龍背溫泉和炮守營溫泉,均為小型礦床。其中五龍背溫泉馳名省內外,泉水溫度45-48°C,自流量10T/D,最大開採量4300-5000T/D。水溫70°C,礦化度0.3G/L,水質類型屬鹼性低礦化重碳酸鈉型地下熱水。

經濟

綜述

2012年,振安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9億元,是2007年的2.5倍,年均增長2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6.5億元,按可比口徑是2007年的3.1倍,年均增長2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4.4億元,是2007年的2.4倍,年均增長18.7%;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完成237億元,是前五年的6.1倍,年均增長39%;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1986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540元,分別比2007年增加10045元和5910元,年均增長15%和15.6%。
2013年,振安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7.8億元,比2012年增長12%;規模企業增加值44億元,比2012年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84億元,比2012年增長2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億元;引進內資項目到位資金57.8億元,比2012年增長11.6%;實際利用外資1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24.3%;外貿出口總額2.6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1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3億元,比2012年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45元,比2012年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12722元,比2012年增長14%。

第一產業

截至2012年,振安區累計新增設施農業面積5000畝,總數達到2.2萬畝。33個農產品通過國家級認證,新建休閒觀光都市農業園區5個,以藍莓為主的小漿果種植面積突破1萬畝,林下中藥材發展到3.1萬畝,板栗經濟林達到13萬畝。新建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小區36個,規模化養殖率由2007年的40%提高到70%。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由2007年的70戶發展到110戶,銷售收入實現12億元,帶動農戶1.1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由2007年的9個發展到86個。
2013年,振安區糧食總產量達3.3萬噸。28個蔬菜品種獲國家無害化生產認證,藍莓等省級小漿果生產基地面積發展到5800畝,新增中藥材、山野菜種植面積7000畝,新增食用菌生產基地6個,新建標準化養殖小區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22個。農事骨幹企業達到110戶,銷售收入10億元,出口創匯1400萬美元。

第二產業

截至2012年,規模企業由2007年的58戶增加到111戶;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企業由5戶增加到15戶。2012年,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43.1億元,是2007年的4.3倍,年均增長33.8%;規模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123億元,是2007年的5.1倍,年均增長38.5%。累計實施千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67項,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5億元,年均增長41%。
2013年,振安區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預計完成127.7億元,增長18%。主營業務收入超5000萬元企業達到22戶,其中超億元企業12戶。為企業爭取各類扶持資金1734萬元。

第三產業

截至2012年,新增連鎖店20家,改擴建農資、日用品等銷售網點46個,升級改造農貿市場2處;家電下鄉產品累計銷售1.5萬台(部),銷售額3640萬元。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91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實現36.2億元。累計實施房地產項目23個,完成開發面積249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80萬平方米,完成投資25.1億元。各類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由2007年的3億元增加到17億元。
2013年,振安區服務業增加值完成25.1億元,同比增長13%。限額以上服務業企業發展到49戶,其中國家級14戶。“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紮實推進,農用生產物資等直營店、加盟店達到47家,獲省“商業服務品牌”稱號。新增個體工商戶904戶,總數達到4300戶,從業人員1.6萬人。2013年全年接待遊客29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3.6億元,增長18%。2013年完成房地產開發面積95.3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25.1萬平方米,銷售收入實現17.9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3年,振安區7所學校通過標準化驗收,總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的丹東市中國小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與五龍背九年一貫制學校項目順利推進,全區初三學生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比例達90%以上,振安高中聯考上線率達98%。
振安區有各類學校48所,擁有專業教師1214人,共有在校生1.3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小升國中升學率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5%,聯考升學率97%。全區幼兒教育班(幼稚園)174個,在園兒童3000多人。
科技事業
2013年,振安區申報科技計畫項目19項,申請專利35件,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預計實現10.5億元,增長45.8%。

衛生事業

振安區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擁有區、鎮、村衛生院75處,衛生防疫站、婦幼保健所各1處;各類福利院6所,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指導站9處;社區服務中心5處。
2013年,投資2400萬元的區醫院門診綜合樓建設工程基本完工,九連城鎮中心衛生院綜合樓竣工並投入使用。人口與計生工作水平穩步提高,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6.2‰和0.7‰以內,區計畫生育服務站建成投入使用。

社會保障

2013年,五龍金礦工礦棚戶區改造、移地建設工程順利實施,22棟、總建築面積9萬平方米的安置樓房主體工程全部封頂,1300餘戶棚戶區和塌陷區居民的安居夢即將實現。振山北棚戶區和東平大街北側棚戶區改造工程正積極推進。新建農村安全飲水井42眼,解決6000餘人飲水安全問題。投資170萬元新建農村困難家庭常年病人託管中心,80餘人得到託管照料。全面提高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對象救助標準,發放救助資金總計2142萬元。加大城鄉困難居民醫療救助,為6300餘名困難居民發放救助資金168萬元。新農保參保2.97萬人,補助資金支出1194萬元;新農合參保8.5萬人,補貼資金支出3050萬元。全年實名制就業4960人,普惠制就業和創業培訓27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人口民族

民族分布

主要有漢、蒙、回、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土家、達斡爾、錫伯、俄羅斯和鄂倫春等24個民族。全區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61747人,占81.6%,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6407人,占18.4%。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728人,增長了0.4%,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166人,增長了0.4%。

人口結構

年齡構成:全區人口中,0~14的人口為32511人,占16.4%;15~64歲的人口為150344人,占75.9%;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5299人,占7.7%。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的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4個百分點。
性別構成:全區人口中,男性為101589人,占51.3%;女性為96565人,占48.7%,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5.2。

交通運輸

振安區振安區
丹東市振安區地處遼東半島東部,鴨綠江畔,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區內交通便利,公路交織成網,環城公路、瀋丹鐵路、沈丹(高速)公路、鶴大公路穿越境內;丹東港、丹東機場距振安區僅幾公里,形成了公路、海運航空互相銜接的立體化交通體系。

文物古蹟

五龍山古蹟五龍山古蹟五龍山座落於丹東市區北郊地處丹東市振安區與鳳城市交界地帶。純樸的民風蘊育了五龍山神奇的民間故事,靈峰寺、佛爺洞更是聞名遐邇。珍存至今的眾多人文古蹟和多元的宗教文化則表明,五龍山是東北地區佛教文化和圖騰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史跡考證,五龍山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國內名山中,第一座包容佛教“五教十宗”全部內涵的山嶽。五龍山自古就是戰略要塞。自秦漢至今,戰事不斷,屢屢成為兩軍撕殺的疆場:元朝,九連城經五龍山麓至蓋州是西行入關的咽喉要道;明朝的兩次拓邊,在五龍山北、東、南設城堡;清朝為保護“龍興重地”而修築的柳條邊,也路經五龍山北部。

風景名勝

振安區歷史悠久, 山水秀麗,名勝古蹟甚多。有峰巒突兀的省級風景名勝區五龍山,奇異壯觀的浪頭灣,還有聞名遐邇的九連城遺址、娘娘城、西安平縣遺址等。五龍背療養區更以其秀美的風景和水質極佳的溫泉吸引了眾多的遊客。
五龍山

振安區 五龍山
五龍山座落於丹東市區北郊地處丹東市振安區與鳳城市交界地帶,總面積56.53平方公里。丹東五龍山風景區包括五龍山和五龍背溫泉,位於丹東西北25公里的五龍背鎮。面積64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5平方公里。別墅群華麗典雅;新修馬路明淨寬敞,直達景區;特色餐廳精華薈萃,美食各異;燈飾工程五彩絢麗,燦若星河;景點小品整體規劃,格調高雅;靈峰禪寺香火鼎盛、雄偉莊嚴是東北最大的廟宇……五龍山,已成為一座功能齊全,設施完善,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城市公園,為江城丹東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五龍山屬於長白山系余脈,全長20公里,主峰頂歧山海拔708.5米,在丘陵起伏的遼東半島顯得格外巍峨挺拔。五龍山共有90多個山峰,山中林木蔥鬱秀美,峰壁聳立,清溪潺潺,鳥語花香,其溝壑峽谷之櫛比;其巨石懸崖之怪異;其廟宇古蹟之靈氣都是風格迥異、自成一派,恰似一副飽含濃墨的水墨丹青。日偽時期,五龍山就以其雄、險、奇、幽、美而被列為“國立公園”。多少年來,純樸的民風蘊育了五龍山神奇的民間故事,靈峰寺、佛爺洞更是聞名遐邇。珍存至今的眾多人文古蹟和多元的宗教文化則表明,五龍山是東北地區佛教文化和圖騰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史跡考證,五龍山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國內名山中,第一座包容佛教“五教十宗”全部內涵的山嶽。五龍山自古就是戰略要塞。自秦漢至今,戰事不斷,屢屢成為兩軍撕殺的疆場:元朝,九連城經五龍山麓至蓋州是西行入關的咽喉要道;明朝的兩次拓邊,在五龍山北、東、南設城堡;清朝為保護“龍興重地”而修築的柳條邊,也路經五龍山北部。現在,五龍山的地理位置更加優越。該景區距丹東市區僅14公里;距機場28公里;距東港港口50公里;瀋丹高速公路、201國道自景區山麓通過;瀋丹鐵路老古溝、五龍背兩車站均離景區不到3公里,交通十分方便。五龍山景區依其山勢地貌劃分為四個景區,二十六個著名景點,它們與碧波蕩漾的五龍深潭、古樸莊嚴的廟宇古剎和山下雄偉壯麗的多功能廣場遙相輝映,構成了五龍山特有的風光神韻。五龍山屬長白山余脈,海拔708.5米。五龍山與遼東名山鳳凰山同期形成於兩億年前的燕造山運動。
五龍山呈南北走向,北望高峻的鳳凰山,形成龍鳳銜接之勢;南顧拔地而起的金山,又有巨龍搖首之姿,其連綿起伏的山峰成為丹東北部的一道天然屏障。五龍山的氣候與丹東同屬於暖溫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在9~11度,降水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整個丹東及周邊地區的氣候特點。因此適宜多種動植物生長。有過渡帶特有的東獐耳細辛、淫羊霍、牡丹草等;及黃菠羅、天女木蘭、遼細辛等多種國家級保護植物;狗獾、小飛鼠、中國林蛙等為國家級保護動物。五龍山溫泉自古就有“神水”之稱,唐太宗親征高句麗時已久負盛名,至今已1300多年歷史。境內泉涌溪湍,山下大小河流縱橫 ,溫泉分布多處,四季噴涌,是著名的溫泉療養聖地。其水質細膩如脂,淡綠似玉,溫度在4.2~78度之間,略帶點硫磺味道,呈弱鹼性,含重碳酸鹽及鉀、鎂、鈣、鈦等40多種礦物質和少量放射性元素。對關節炎、神經痛、風濕病、皮膚病等各種疾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並載入《中國名詞詞典》。公元651年左右,就有人在溫泉中野浴浣洗。日偽時期,與鞍山湯崗子、遼南熊岳城溫泉譽為滿洲三溫泉。解放後,東北軍區在此修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240醫院,遼寧榮軍療養院,丹東溫泉賓館,天池賓館。朱德、葉劍英、聶榮臻等國家領導人曾來此視察過。這裡設備先進,功能齊全,是一個集療養、康復、醫療、健身、旅遊、娛樂、接待各種會議為一體的綜合性療養聖地。醫療:檢查、診斷、理療、藥療、蠟療、水療、針灸、拔罐、按摩、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疾病,燒燙傷、創傷的功能恢復。這裡有全國最大的溫泉游泳館,設有衝浪館、溫泉浴池、桑拿浴、保齡球、體療室、健身房、檯球室、麻將室、歌舞廳、網球場等設施。每年來此洗浴、療養的全國遊客有十幾萬人次。五龍山已開發的景區,路線近似於一個“甲”字。從“甲”字豎的下端上行到佛爺洞,分南環路、北環路。五龍山是省級森林公園,遼寧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依其山勢地貌劃分為四個景區,二十六個著名景點。我們也依其景觀,為您推薦三條上山遊覽的路線。從山門口的五龍潭起步,穿過多功能廣場,沿山坡上行不遠是惹人喜愛的十二生肖秋林浴。繞過當年日本人修建的“禮拜石”,一隻仰望明月的“青蛙”出現在面前,這就是惟妙惟肖、栩栩
振安區龍山滑雪正門
如生的青蛙望月石。攀過聚仙峽,也許您因登山而感到口渴,沒關係,聖泉井早就為您準備好清冽甘美的泉水了。喝過聖泉水,您也該選擇一下登山的路線了。由此向右攀緣,巨石林立,您會以為自己到了桂林的石林,但它可比桂林石林小巧玲瓏的多。由石林拾級而上,可以看見一塊岩石酷似彌勒佛,憨厚;一塊巨岩形如觀音,俏麗,兩者相映成趣。擠過狹窄的夾扁石,您就可以登上山頂,“一覽眾山小”了。您也可以沿聖泉井一直向上,在充滿神秘氣息的佛爺洞裡燒香祈福後,繼續上行,步步高、步步險,便到了宛如刀削斧劈的一線天。由金蟾望月踏石蹬,穿過曲折如鋸的深狹窄谷,可見一洞,名曰升仙洞,爬過去您也是神仙了。即使走兩側陡壁高懸,令人望而生畏的鬼門關也不用害怕。您還可以從佛爺洞一路向左,到達袖珍仙山小蓬萊。其南側一石形如小熊,仰頭拜月,故名“小熊拜月”。徐行,耳中漸聞水聲叮咚,一泓清泉噴涌飛濺,宛如“龍吐玉漿”。循溪向上,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具有風姿神韻的蓮花峰。此峰秀里蘊奇,險中藏幽,頗值觀賞。

遼寧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瀋陽市瀋河區 | 皇姑區 | 和平區 | 大東區 | 鐵西區 | 蘇家屯區 |東陵區 | 瀋北新區 | 于洪區| 新民市 | 法庫縣 | 遼中縣 | 康平縣
大連市西崗區 | 中山區 | 沙河口區 |甘井子區 | 旅順口區 | 金州區 |瓦房店市 | 普蘭店市 | 莊河市 | 長海縣
鞍山市鐵東區 | 鐵西區 | 立山區 | 千山區 |海城市 | 台安縣 |岫巖滿族自治縣
撫順市順城區 | 新撫區 | 東洲區 | 望花區 |撫順縣 | 清原滿族自治縣 | 新賓滿族自治縣
本溪市平山區 | 明山區 | 溪湖區 | 南芬區 | 本溪滿族自治縣 |桓仁滿族自治縣
丹東市振興區 | 元寶區 | 振安區 | 東港市 | 鳳城市 | 寬甸滿族自治縣
錦州市太和區 | 古塔區 | 凌河區 | 凌海市 | 北鎮市 | 黑山縣 | 義縣
營口市站前區 | 西市區 | 鮁魚圈區 | 老邊區 | 大石橋市 | 蓋州市
阜新市海州區|新邱區 |太平區 | 清河門區 | 細河區 | 彰武縣 |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遼陽市白塔區 | 文聖區 | 宏偉區 | 太子河區 |弓長嶺區 | 燈塔市 | 遼陽縣
盤錦市雙台子區 | 興隆台區 | 盤山縣 | 大窪縣
鐵嶺市銀州區 | 清河區 | 調兵山市 | 開原市 | 鐵嶺縣 |昌圖縣 | 西豐縣
朝陽市雙塔區 | 龍城區 | 凌源市 |北票市 | 朝陽縣 |建平縣 |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葫蘆島市龍港區 | 南票區 |連山區 | 興城市 | 綏中縣 |建昌縣
(註:瀋陽市大連市為副省級城市。)(參見:遼寧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