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斗

老斗,讀音lǎo dòu,清中末至民國初年京師中一些有男孩子專門為男人服務的地方,稱為堂子、大下處或寓所。這些男孩子是學戲的,但主要是侑酒、陪侍男客人,人稱這些小優為“相公”,對這些常混跡其間的老主顧就稱為“老斗”。舊時直隸、山東一帶對農民的賤稱。

讀音

lǎo dòu

釋義

1.清中末以來,京師有男孩子專門為男人服務的地方,稱為堂子、大下處或寓所,號為某某堂,這些男孩子是學戲的,以進優伶,比於科班。但主要是侑酒、陪侍男客人,這些小優則為“相公”。是謂彼時南風浩蕩,以為社會風氣。客人中的老主顧就稱為“老斗”。
竹枝詞云:“茶園樓上最銷魂,老斗錢多氣象渾,但得隔簾微獻笑,千金難買下場門。”老斗的身份主要都是上層社會的文人,官紳巨富。畢竟逛堂子的花費不少,甚至有為臉面敗家的。子弟書《老斗嘆》為證。初重色不重藝,清末則色藝雙重,實其始自明代,縉紳巨室,多蓄優童,群飲酣歌,捭晝作夜,以為魏晉遺風。庚子後衰敗,民國初即取締矣。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四回:“無奈他的老斗闊,要抬舉他做統領,那些兵弁,就只好對他站班唱名了。”《負曝閒談》第三十回:“我說句老實話,要是一個相公認定一個老斗,一個老斗,能夠在他身上花多少?”
2.舊時對農民的賤稱。 章炳麟 《新方言·釋言》:“ 直隸 、 山東 謂農夫無知者為莊家老斗,即老豎也。”

京劇諺語行話知識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行話,京劇也不例外。在長期的舞台表演實踐中,一些京劇諺語被經常提起。
鑽黑鍋
鑽鍋
栽了
武三場
扒豁子
砍活
黑杵
蹲活
拿橋
台上見
藏私
撒紅票
辭班
喝了
蹺轍
啃台欄桿
拿賊
夯兒
一打一散
餿哏
出牙笏
風火戲

要彩
打炮戲
生醜言出
刨戲
對啃
象牙飯桶
麼鵝兒
掭頭
外場椅
內場椅
打軟包
穩準狠
底圍子
底包
趕包
皮兒厚
滿宮滿調
不夠一賣
文不溫,武不躁
拉了
拉矢
黑場子
沒譜
墊場
水詞
鉚上
聽場
一顆菜

漂帥脆
合槽
票戲
吃栗子
整臉子
死臉子
武軸子
蓋口
明場
打黃梁子
倒倉
實授
馬後
野狐禪
掃邊
下串
怯場
陰人
唱工戲
跳班
壓軸
打鬧台
開台
誤場
雨蓋
千斤話白四兩唱
柴頭
打卦
小老斗
老斗
班底
灑狗血
卯上
醜功夫,俊把式
邊式
子午相
鬧鬼
懈場
噱頭
捋葉子
捧角
重頭戲
對兒戲
暈場
冒場
搭班
破台
大戲
送客戲
軸子
分包

跟包
起堂
倒彩
放水
馬詞
帽兒戲
合弦
科介
吃素
留腿兒
左嗓子
戲要三分生
楞場
絕活
大路活
官中
討俏
候場
兩門抱
俏頭
暗場
尺寸
勁頭
寸勁兒
一道湯
四梁四柱
范兒
壓堂
一哭二笑三話白
挑簾紅
台柱子
跨刀
挖角兒
拴角兒
傍角兒
角兒
蹭戲
戲包袱
戲肩膀
戲料
坤角戲
累功戲
翻場
掐戲
搶戲
偷戲
會戲
封箱戲
封箱
蹲底戲
對戲
對台戲
回戲
彩排
三合成
摳戲
響排
排戲
下地兒
過戲
說戲
燈彩戲
幕間戲
過場戲
搭桌戲
義務戲
堂會戲
古裝戲
救場
應工戲
做工戲
冷場
墊戲
颱風[京劇術語]
趕場
謝場
票友
飲場
把場

馬前
科諢
笑場
棒槌
文三場
兩下鍋
火候
節骨眼
關子
一順邊
文武昆亂不擋
應節戲
反串
連台本戲
折子戲
小戲
票房

下海
碰頭彩
金鐘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