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世紀

美國世紀

美國世紀是指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美國取代了其他國家成為了那個世紀的代表。該詞由1941年,時代周刊共同創辦人盧斯(Henry Luce)最先提出,2010年,《時代周刊》預測將進入第二個美國世紀第二個十年。

基本信息

簡介

美國世紀美國世紀

強國都想在世界上占據永不衰敗的地位:16世紀的西班牙,18世紀的法國,19世紀的大英帝國。1941年2 月,美國出版商亨利-盧斯在他的雜誌上寫了一篇題為《美國的世紀》的文章,他說:“美國的經驗是未來的關鍵。美國將是國際社會中的老大。”
那時,法國被占領,英國被圍困,蘇聯遭攻擊,美國被迫返回國際政治舞台,1941年,時代周刊共同創辦人盧斯(Henry Luce)發表文章說,不幸福的美國人將創造第一個美國世紀。呼籲他的同胞們努力使20 世紀的剩餘年代變為“美國時代”。10個月後,珍珠港遭到日本的偷襲,美國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的規模越擴大,越能清楚地看到美國的潛力,如邱吉爾所描述的那樣,美國是一個“巨大的工業機器”。
1945年,美國真正成了“老大”,參戰的國家都已精疲力盡,美國卻能夠為戰後重建提供資金。它成了國際新結構的總設計師,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上決定建立的機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總部設在華盛頓,而不是倫敦;聯合國總部設在紐約,而不是日內瓦

關於美國世紀的書籍關於美國世紀的書籍
美國擁有核武器,別的國家沒有;美國還有可口可樂,隨著美軍遍布世界。地球的三分之二是海水,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可口可樂。
冷戰促使美國在全世紀承擔義務。赫魯雪夫發誓要埋葬資本主義。越戰使美國遭受失敗。金斯堡在60年代朗育他的詩歌--“千年之後,歷史將這樣記載,美國是一個小國,到處充滿了狗毛。”
1957年,蘇聯人造衛星上天。美國學者詹姆斯-伯恩漢姆認為,美國181年的民主之路可能走向失敗,蘇聯在經濟和軍事上的做法更加有效。許許多多的知識分子認同了這一說法。事實上,是冷戰掩蓋了美國無與倫比的地位。他們的創造--生物技術、空間技術、電子技術膨脹了美國的實力,他們的垃圾--音樂電視、牛仔褲、硬石咖啡館、好萊塢電影吸引 了全世界的年輕人。
1959年,羅伯特-諾伊斯把一個電晶體電路蝕刻到一片矽上,稱自己的發明為積體電路。而後,計算機、通信網路、軟體帶來了一場只有在權力分散的經濟社會中才能出現的知識革命。這個國家以它的大學吸引全世界最崇尚自由和夢想的年輕人,把這些充滿資源活力的人才變成別的國家不可比擬的知識資本。
毫無疑問,在過去100年,美國在地球上施加的影響比任何一個國家都大,從這個意義上說,過去的100年的確稱得上是“美國世紀”,亨利·盧斯創造的這個辭彙肯定是當代史上最著名的概念之一。

表現

殖民時期

殖民擴張時期的美國,殖民主義者殘酷地屠殺當地印地安人
《世界通史全編》記載:“在當時世界‘文明’的國度美國,這種種族滅絕政策,來得更加兇殘。他們一再提高屠殺印第安人的賞格。1703年在他們的立法會議上決定,每剝一張印第安人的頭蓋皮和每俘獲一個紅種人都給賞金40鎊;1720 年,每張頭蓋皮的賞金提高到100鎊;1744年麻薩諸塞灣的一個部落被宣布為叛匪以後,規定了這樣的賞格:‘每剝一個12歲以上男子的頭蓋皮得新幣一百鎊;……每剝一個婦女或兒童的頭蓋皮得五十鎊!’”。美國原有250萬印地安人;到19世紀末只剩24萬人,瀕臨滅絕。

世界大戰後

二次世界大戰後,唯一在本土沒有燃燒二次世界大戰戰火的美國成了一個資本和人才的窪地,世界各國的人才往美國流,黃金存到美國的金庫中。美國還憑藉其本土遠離戰火的地理優勢和不敗戰績,獲得了經濟、軍事和科技競爭的優勢。同時,憑藉這種優勢,在全球建立起以美元為主要國際結算貨幣的美元帝國,美聯儲用白紙印刷出來的美元就可以像黃金一樣在全世界流通,世界各國政府的外匯儲備和民間外匯曾主要以美元為主。在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中,美元似乎成了真正的硬通貨。掌握著美元發行權的美國,一舉成為壟斷世界的超級帝國。
隨著80年代,對社會主義國家和平演變陰謀的得逞,隨著90年代,美國信息革命的優勢,美國在世界耀武揚威、肆無忌憚侵略而沒有人敢說一句公道話,美國更加為所欲為,在世界各地的擴充軍備,為維持軍事化的國民經濟體制,更加無計畫地印刷紙幣,並藉此掠奪世界財富。90年代後的巴爾幹、海灣、阿富汗戰爭花掉了天量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全世界人民的財富。多年來,美國境外流失的美元高過4萬億元。 

經濟危機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範圍的金融海嘯和經濟危機,徹底把美帝國的騙局揭穿。曾是全球最大金融集團的花旗銀行,2009年3月初的股價一度跌到只剩下1美元,幾乎面臨下市命運;美國最大汽車集團通用(GM)股價則跌到1.8美元,面臨破產;市值曾高居全球之冠的通用電氣(GE)集團,股價也跌到6美元。這些曾經富可敵國的企業都是支撐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如今卻面對生死存亡的局面。花旗集團2年前市值高達3000億美元,一度稱霸全球,如今只剩下56億美元,縮水了96%。通用汽車市值縮水高達92%。通用電氣集團市值亦縮水81%。 

美國標記:20個關鍵字

用後面的20個源自美國的辭彙來回顧20世紀,我們能更清楚地看到美國為這100年提供了什麼,同時也能促使我們玩一下記憶的遊戲——20世紀還有哪些重要的東西沒有美國標記。因為針對未來而言,在各個領域,超級大國試圖建立單極體制的努力,勢必刺激其他強國在爭取世界多樣化上的更大努力,以超越美國世紀。

飛機

1903年人類飛上天空(一)1903年人類飛上天空(一)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基蒂霍克進行了第一次航空器重於空氣的飛行。
倫敦科學博物館館長尼爾·科森斯爵士說:“不管是好是壞,它揭示出大規模空中運輸和空軍轟炸的前景,這兩種行為在本世紀結束之前就達到了成熟的程度。在19世紀可直接與之相比的是1804年由理察-特里維西克發明的蒸汽火車和它在20世紀開始前在世界所占的統治地位。”他說,英國人給世界蒸汽火車,美國人給世界全球飛行。
1903年,紐約一家遊樂園裡就採用一種類似大炮彈道的裝置把遊客打到“月球”上,有人不把這當成玩笑看,他們開始計算擺脫重力影響飛往月球需要多快的速度。這個世紀之初的蓬勃力量以速度來體現--1900年,世界上第一輛電車出現在紐約街頭,飛艇“齊柏林號”在德國首航,巴黎有了第一條捷運,第一條無線電波跨越大西洋。正是1903年,紐約和倫敦之間開始的無線電新聞播報使人們感到距離的消失,俄羅斯的康斯坦丁-塔科維斯基發表了他對火箭的構想。
1903年人類飛上天空(二)1903年人類飛上天空(二)
1927年5月20日至21日,查爾斯·林白駕駛“聖路易斯精神號”單翼機,以33.5小時完成紐約至巴黎的不著陸飛行轟動世界。1929年,林白與安妮-門羅結婚,夫婦駕機出遊各國,並多次為多家航空公司的新航線進行首次試航。林白說:“科學、自由、美麗、冒險,你還能對生活要求什麼呢?飛行包含了這一切。”
胡里·特里普1921年畢業於耶魯大學,他創建的泛美航空公司在1927年開闢了第一條國際航線--從佛羅里達的基韋斯特飛往古巴的哈瓦那。1935年,特里普的事業進入亞洲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他建成真正全球性的航線系統。1945年,他首先推出“經濟艙”票價,使飛行不再是富人的特權,1958年,他訂購的波音707飛機完成紐約至巴黎的首航,噴氣式飛機時代開始了。
飛行使這個地球變得越來越小,使地球村成為可能。地球村把全球的資源變成一個市場,而市場的中心在美國。

福特生產線

“T型”福特牌汽車問世“T型”福特牌汽車問世
1903年,享利·福特創建福特汽車公司,他的信條是:“我要造低價車,低到沒有誰買不起一輛車。”1908年,福特T型車問世。1914年,福特生產線成為世界上第一條汽車生產線,每95分鐘出產一部汽車。生產線降低了成本,福特立刻宣布給汽車工人漲薪水--每天最低工資5美元,當時汽車行業中,工人平均日薪為2.34美元。福特的理論是,汽車不僅要大規模生產,更要大規模消費,每個在福特汽車公司工作的人都該有能力購買一輛汽車。
公路是汽車消費的前提。天才的福特在全美推廣加油站,加油站之間的距離構成了高速公路。1927年,福特T型車停止生產,至此,福特已售出1500輛汽車,占世界總量一半。
福特生產線改變了工業生產方式,而汽車交易促成了美國中產階級形成,汽車作為身份,強化了階級概念,美國也漸漸成為“車輪上的國家”。
福特於1903年成立工廠著手生產的汽車福特於1903年成立工廠著手生產的汽車
1944年,美國國會批准建設64400公里的高速公路,其中包括改建原有的道路。1956年,國會批准撥款250億美元進行高速公路建設。1968年“公路法計畫”將高速公路總長增加到70800公里,美國形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高速公路系統,使城市與鄉村成為一體,使鄉村成為城市的一部分,城市成為道路網路的中心。就此,一部汽車的歷史成為一部城市現代化的革命史,交通的概念、物資流通手段乃至於整個經濟體系都隨著越來越多的汽車和越來越長的高速公路發生深刻的變化。汽車促進了財富增長,也使越來越多的資源變成廢氣,遮蔽明媚的陽光與雲層。

爵士樂

沒有人知道爵士樂確切的問世時間,但一般可以確定它的誕生地是當年美國紐奧良的大種植園中。早在1853年,已有種植園銅管樂隊出現,而首張爵士樂錄音唱片出現在1917年。儘管本世紀20年代開始流行起來的爵士樂對斯特拉文斯基拉威爾等古典作曲家產生過一定影響,但人們心目中爵士樂的代表依然是阿姆斯特朗本尼·古德曼
阿姆斯特朗與鄰居小孩一起即興吹奏阿姆斯特朗與鄰居小孩一起即興吹奏
阿姆斯特朗生於1901年8月4日,但他後來喜歡說自己的生日是1900年7月4日,本世紀第一個美國國慶日。他對美國的認同感表明,爵士樂不只是切分節奏和即興表演,還是一種黑人在白人社會中如何生存,如何建立自己地位的嘗試。對於不熟悉音樂術語的人來說,爵士樂更多地代表一種精神。“爵士樂時代”(JazzAge)一詞是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在《爵士樂時代的故事》(1922年)一書中創造出的,菲茨傑拉德認為,爵士樂時代指美國的20年代,其特徵是反傳統性、致富精神、對禁酒令的蔑視和狂熱的聚會。
1910年至1920年間,芝加哥的黑人人口從4萬上升到10萬,其他北方城市也湧入大量黑人。20年代,每年至少有50萬黑人工人從南方遷至北方,找到工作,得到更高的收入,並在大城市中形成黑人聚居區,如紐約的哈萊姆區。
白人樂師也開始演奏爵士樂,是爵士樂成功的開始。30年代,白人聽搖擺舞曲,黑人聽布魯斯——爵士樂、布魯斯、節奏布魯斯,是當代一些最優秀的流行音樂所賴以產生的根源。爵士樂不僅彌合了膚色之間的裂痕,而且使大規模的城市狂歡成為可能。這種城市狂歡使各種異質的文化能在夜晚的節奏宣洩下產生平等的“雜居”,儘管在早晨的晨霧散盡之後,白人仍然是白人,黑人仍然是黑人,不同等級的人依然居住自己的街道,進出自己的商店。

CNN

BBC演播室節目播出前的情景BBC演播室節目播出前的情景
薩爾諾夫1891年出生於俄羅斯,他號稱他是與“電子”同時降生的,那一年人們發現了電子
1912年4月14日,報務員薩爾諾夫在馬可尼公司值班時接到海上船隻的無線電信息——鐵達尼號撞上冰山。他迅速傳播了這個訊息並且意識到廣播網的重要。1926年,他組建全國廣播公司,1939年,他對觀眾說:“我們可以在聲音中加進圖像。”——電視,作為本世紀最重要的傳播媒介登場亮相。這一年4月30日,對羅斯福一場演講的轉播被視為電視新聞網的誕生的之日。
肥皂劇中的美國佬形象完美無缺肥皂劇中的美國佬形象完美無缺
1942年,從全國廣播公司分割出去的廣播系統更名為美國廣播公司ABC。60年代,ABC著力發展體育轉播。1961年,該公司工程技術人員發明“即時重放法”。
電視網路逐漸成熟,它通過廣告,使所有電視直播都變成產生巨額利益的商業行為。
電視造就了一個新辭彙,至少一個,即“沙發土豆”——坐在沙發里看電視的傢伙。電視於是變成消費時間休閒的代名詞,如今,美國家庭平均每周看電視的時間達50小時左右。
電視同時造就權力。1980年,特德·特納創辦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從事24小時新聞實況轉播。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CNN從伊拉克做出晝夜報導,有評論稱:“海灣戰爭有3個參戰者——布希、薩達姆和CNN。”
在1991年1月爆發的海灣戰爭中,最引人注目的戰地記者是CNN的克里斯蒂亞尼-阿曼普爾(Christiane Amanpour)。海灣戰爭結束7年多後,她與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魯賓結婚。圖為在海灣戰爭爆發
在1991年1月爆發的海灣戰爭中,最引人注目的戰地記者是CNN的克里斯蒂亞尼-阿曼普爾(Christiane Amanpour)。海灣戰爭結束7年多後,她與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魯賓結婚。圖為在海灣戰爭爆發前不久,克里斯蒂亞尼-阿曼普爾在沙特的宰赫蘭旅館試戴為記者新發的頭盔。
電視讓人逃避視實,這一點完全正確,肥皂劇和娛樂節目讓人們頭腦變得簡單。電視讓人觀察到現實,這一點未必正確,它是一種權力,往往使人偏執。但不可否認的是電視塑造了一代人——他們接受圖像,而不是文字。

瑪麗蓮·夢露

瑪麗蓮·夢露瑪麗蓮·夢露
1909年,環球影業老闆卡爾·雷姆里打破默片中演員不具名的慣例,著力宣傳一位名叫佛羅倫斯·勞倫斯的女演員,“明星制”由此誕生。至20年代,美國電影已風行世界,“明星制”為影片銷售開路,而明星本人作為偶像也給觀眾提供無數娛樂。
1948年,瑪麗蓮·夢露憑藉一張裸體照片躋身影壇,成為一個頭腦簡單的金髮女郎的性感象徵。“紳士們更愛金髮女郎”、“如何嫁給百萬富翁”“女人最愛的是珠寶”,夢露這個孤兒院中長大的女孩搔到了人們浮華之夢的癢處,她的私生活也受到廣泛關注。1954年,她與棒球明星迪馬喬維持了9個月的婚姻。1956年至1961年,她是劇作家米勒的太太。
瑪麗蓮·夢露瑪麗蓮·夢露
1962年,夢露服用過量安眠藥而死,又成為一個在好萊塢種種壓力下毀滅的敏感的、生活動盪的象徵。她的輕佻變成悽美,她留下的謎團使之進一步成為”商業明星“。夢露和她的裙子因此也就成為美國象徵的一部分,她向全球提供關於偶像製作的價值:死人也好,活人也好,演員也好,政治家也好,只要足夠有名,就有無盡的商業價值。這就是所謂“名人文化”。

迪斯尼

米老鼠和沃爾特·迪斯尼米老鼠和沃爾特·迪斯尼
在多數美國人看來,早期米老鼠具有的傲慢、好惡作劇但又能創造性地化解困境的個性象徵了大蕭條時期美國人心態中明亮的一面:它是社會宣洩的中介。但那時的人們不知道,這隻老鼠後來締造了全球最大的媒介與娛樂公司。
英國政治漫畫家大衛·羅沃爾特·迪斯尼為“自達文西以後,繪畫界最顯赫的人物”。或許,迪斯尼的秘訣是卡通人物的商業生命比它有血有肉的同事長得多,卡通片永不過時,卡通明星既不衰老。也不退休。《白雪公主》1937年首次發行就賺回成本,收入達850萬美元,但到1993年為止,它重新發行了6次,配上10種語言,在46個國家上映,收入達1億美元。
1954年,迪斯尼與ABC簽訂長期契約,成為第一家進軍電視的好萊塢製片公司,“迪斯尼樂園”開播第一季,收視率高達41%。即全美7500萬看電視的人中,有3080萬人收看該節目。
迪斯尼-唐老鴨和世界兒童的聖殿迪斯尼-唐老鴨和世界兒童的聖殿
1955年7月17日,洛杉磯以南25英里處的全球第一家主題公園--迪斯尼樂園開張,這是沃爾特-迪斯尼自籌資金的項目。迪斯尼製片公司的大股東們認為“迪斯尼樂園”沒有商業前景,他們錯了。1946年至1964年,共有7640萬個嬰兒在美國降生(是為“嬰兒潮”)。他們中每天有1萬人隨父母進入迪斯尼樂園,1957年年底,該樂園已接待了1000萬名遊客,他們共同接受了關於“夢幻”的教育。
從商業和社會的角度看,迪斯尼的事業都是獨一無二的:他用卡通的眼光看世界,而世界因此卡通化;他給想像注入了新意,想像模糊了現實,反而讓現實被看得更為透徹。這個願意模仿米老鼠的聲音發表演講的傢伙說過:“能為人所接受的、受人稱道的幻想作品,就是現實加上巧妙的扭曲。”

登月

登月先鋒:(自左至右)尼爾-阿姆斯特朗、麥可-柯林斯和埃德溫-奧爾德林登月先鋒:(自左至右)尼爾-阿姆斯特朗、麥可-柯林斯和埃德溫-奧爾德林
20世紀最偉大的發現是1968年聖誕節前夕發現地球本身。
1968年10月11日,“阿波羅7號”載著太空人繞地球飛行了163圈。“阿波羅8號”由地球軌道進入月球軌道,在1968年聖誕節時,太空人向人類奉送了《創世紀》中的詩句。“阿波羅9號”檢驗登月艙,“阿波羅10號”飛入月球軌道並將登月艙下降到距月面15千米以內。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在月球上降落,阿姆斯特朗說:“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一大步。”1999年7月,人們紀念登月30周年,問阿姆斯特朗何以說出這句名言,他說,當他要走出登月艙時,“我發現我總得說點什麼”。
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是踏上月球的第一人。他在月球上留下了清晰的足跡。他說:“對我個人來說是向前邁了一小步,但是對人類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是踏上月球的第一人。他在月球上留下了清晰的足跡。他說:“對我個人來說是向前邁了一小步,但是對人類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宇宙空間歷史學家威廉·伯羅斯說:“這次迄今為止人類最偉大發現的動機是完全錯誤的。但這仍然是人類最偉大的冒險,是這1000年中的奧德賽傳奇。”
韋恩赫爾·馮-布勞恩說:“我們知道太空的領導權就意味著地球上的領導權。”馮-布勞恩曾任德國佩訥明德陸軍研究所的技術主任,1940年成為黨衛軍衝鋒隊小隊長,佩訥明德研製的V-2飛彈曾在1944年9月8日擊中倫敦,該研究所的工程師在希特勒自殺後兩天向美國人投降。
事實上,紅外攝影、核技術、電子數據處理、雷達和火箭動力等航天時代的發明都是戰爭的產物,效力于軍方的、獲得高額補貼的研究班子完善了這些發明。
太空人埃德溫-奧德林在月球上漫步太空人埃德溫-奧德林在月球上漫步
1961年5月25日,甘迺迪總統說:“在60年代結束之前要把人送上月球,並讓他安全返回地球。”把星條旗插到這塊無生命的石頭上的計畫預算花費250億美元。因為世界上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是在為世界共產主義服務,氫彈之父愛德華-特勒將之比喻為輸掉了“比珍珠港更重要的戰役”,特勒後來被里根任命為“星球大戰計畫”的顧問。
拋開這些背景,倒也可以記住甘迺迪的另一句話,他說:“我們又一次生活在一個充滿發現的時代。宇宙空間是我們無法估量的新前沿。”

美國夢

威廉·李維實現了美國民眾擁有獨門獨院房子的夢想,他把蓋房子的過程分解為27個步驟,工人們分為27個小隊分頭施工,這樣造房子速度快,售價低。有了房子,男人開車去城裡工作,妻兒留在郊區的家中。
30年代即出現在美國的超級市場在戰後迅速發展,新的居住方式造就龐大的市場,冰櫃的普及使家庭主婦每周只需上一次超市。超級市場很快成為富裕的鮮明象徵,不僅為人們創造新的生活形態,也提供給人們前所未有的多樣選擇。
獨門獨院的房子獨門獨院的房子
50年代,方便的貸款促成購屋潮,對購物產生崇拜的人因此而覺得錢不夠用,提前抵押消費的觀念應運而生,汽車、電視、冰櫃等消費品均可以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提前貸款解決,工作變為還債。1950年,Diners’Club“大來卡”在美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張信用卡。1958年,美國運通公司推出“運通卡”,《財富》在1956年的一期雜誌中以《真厲害的國家》為題說道:“從來沒有一群人,可以像美國一樣用這么簡單的方式,花這么少的錢,買到這么貴的東西。”
廣告在這一時期開始形成大產業,它不再是單純介紹產品,而是訴求一種形象、生活的格調和氣質,寶潔公司和聯合利華公司的洗衣粉從那時就告訴人們要把衣服洗得越白越好。
美國人的生活方式成為這個國家最大的廣告,法國工程師讓-杜伯赫在馬歇爾計畫實施初期到美國學習,他覺得美國人的生活像夢一樣——“我們很驚訝這裡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一部車、一棟房子、一座花園。他們什麼都有--電視、冷凍櫃、冰櫃、車庫,什麼都有。”
而美國人正是以這樣的超前消費,消耗了全世界70%的資源。

雷切爾·卡森

雷切爾·卡森雷切爾·卡森
她細膩敏感,天生是個作家。1907年5月27日,卡森出生。1928年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州女子學院,主修英文。1929年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動物學碩士,後在伍茲霍爾海洋生物實驗室做研究生。
1935年,卡森開始為美國漁業局工作,同時為《巴爾的摩太陽報》《大西洋月刊》撰稿,1941年,她出版第一本著作《在海風的吹拂下》,3年後,美國漁業局更名為美國漁業及野生動物署,卡森成為信息研究員。她關於海洋的一系列文章相繼在《國家地理》《紐約客》等雜誌上發表。1951年,她的第二本著作《圍繞我們的海洋》銷量達20萬本。
真正讓她獲得廣泛關注的是《寂靜的春天》,該書部分章節發表於1962年6月的《紐約客》,從1945年開始,卡森關注DDT等一系列殺蟲劑的問題,她組織專家向美國農業部呼籲停止使用對自然有害的殺蟲劑,否則小鳥將消失,春天將是一片寂靜,1963年,在接受電視採訪時,卡森說:“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對抗自然就是對抗自己。”1964年卡森去世。
直到如今,仍有學者認為,殺蟲劑將毀滅生態環境不過是一個神經質女人的胡說,但《寂靜的春天》一書依舊成為環保主義的經典。卡森推動了全球性民間環保運動的發展,它不僅促使美國人反思他們對於生態作出的破壞,也使“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成為所有人類的共識。

比爾·蓋茨和史蒂夫·賈伯斯

比爾·蓋茨穿西裝和襯衫,賈伯斯總留著大鬍子蹬著一雙舊運動鞋;一個當年在教室拚命寫程式,一個當年在車庫裡玩電子元件;一個上完中學上大學而後從大學中退出,一個曾跑到印度體驗神秘主義又參加了“公社運動”;蓋茨將他的公司命名為“微軟”,確定他們只從事軟體開發,賈伯斯給他的公司起名叫“蘋果”,那一年他在俄勒岡公社中種植的蘋果大豐收。
比爾·蓋茨和史蒂夫·賈伯斯比爾·蓋茨和史蒂夫·賈伯斯
賈伯斯從印度回來後發現“所有東方宗教對世界的貢獻都不及愛迪生一個人大”,然而是比爾·蓋茨成為新的科技文化的象徵,他的身價在1996年夏天是180億美元,到1999年夏天達到1000億美元。
賈伯斯反蓋茨——他是個硬體大師,而不是軟體;他是一個開創者,而不是一個跟隨者;他是一個創造者,而不是一個複製者;他是一個反對偶像崇拜的人,而不是一個鞏固產業標準的人。但蓋茨是,如果說,19世紀末最重要的新興產業的產業秩序是由洛克菲勒所建立,那么20世紀末最重要的新興產業的產業秩序則是由蓋茨建立。
1996年7月,微軟與通用電氣公司(NBC的母公司)合作經營的微軟--全國廣播公司有線電視新聞網開播,主持人雷諾有過這樣一段開場白:“我是NBC‘今夜’節目的主持人,NBC這3個字母代表‘現在與比爾兼容’(NowBillCompatible)。”
現在與比爾兼容,不願意的人請舉手。好,你們去向賈伯斯學習吧。

我有一個夢

我有一個夢我有一個夢
在好萊塢影片《勇敢的心》中,梅爾·吉布森喊出對自由的渴望,在史匹柏《阿姆斯達》中,被販賣的黑奴在法庭上用剛剛學會的英語說“我要自由”。美國黑人詩人蘭斯頓·休斯寫道:“有些像自由一樣的字眼/講起來美妙極了/自由在我的心弦上歌唱/每天都沒完沒了/有些像自由一樣的字眼/幾乎使我哭出來/你要知道了我所知道的/你就決不會奇怪。”
從獨立戰爭時的著名演講《不自由,毋寧死》里根總統的就職演說,美國文獻中“自由”這個字眼的出現頻率極高,但其中最具力量的一次來自於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博士在林肯紀念堂台階上發表的演說——《我有一個夢》。
《獨立宣言》中已經給出這樣的理念——“人人生而平等,都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黑人民權運動使美國初步兌現了這一理念。金博士說:“我有一個夢,希望有一天,這個國家可以挺身而出,實踐他們信仰的真理。……所有上帝的子民--不論是黑人、白人、猶太人、異教徒、基督徒、天主教徒--都可以攜手同聲高唱‘終於自由,感謝全能的上帝,我們終於獲得自由’。”
金博士在另一篇針對三K黨的演講中說道:“我們將以自己忍受苦難的能力,來較量你們製造苦難的能力。我們將用我們靈魂的力量,來抵禦你們物質的暴力”。金認為,他的演講是為自由的理想的更平等傳播,但他的非暴力原則卻受到黑人激進分子的反對。金博士在1968年4月4日遇刺身亡。在金死去20多年後,有人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因為有不平等與不自由,才會有理想,這個世界只要有理想,就永遠不會有平等。

伍德斯托克音樂節

吉米-漢瑞克斯的表演是伍德斯托克音樂節中最有紀念意義的節目。當他演奏起美國國歌時,激動的觀眾將指引這個國家前往越南的星條旗撕碎
吉米-漢瑞克斯的表演是伍德斯托克音樂節中最有紀念意義的節目。當他演奏起美國國歌時,激動的觀眾將指引這個國家前往越南的星條旗撕碎
1967年1月14日,成千上萬的年輕人湧進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公園,參加一場名叫“HumanBe-in”的聚會,參加當年聚會的瑪婷·艾吉兒說:“我們覺得這一代年輕人都已慢慢覺醒,只是仍有許多人蝸居在國內的各個小鎮裡,不知道還有其他人跟他們一樣。因此,我們覺得有責任站出來,製造風潮,對他們說,嗨,我們在這裡,你一點也不孤單,不要害怕,站出來做你自己,做真正的你!”
40萬美國青年雲集伍德斯托克,兩場驚人的大暴雨使他們在泥地里變得瘋狂。在“愛與和平”的號召下,音樂節變成了奇特的反戰方式
40萬美國青年雲集伍德斯托克,兩場驚人的大暴雨使他們在泥地里變得瘋狂。在“愛與和平”的號召下,音樂節變成了奇特的反戰方式
年輕人向父輩的權威、向社會價值觀挑戰,機車族迷幻藥文化公社運動嬉皮士反戰遊行使60年代成為綻放的青春的見證。
青年叛逆運動的頂峰是1969年8月在紐約伍德斯托克舉行的音樂節,那個只有幾千人的小鎮在1902年就成為藝術家聚居地,伍德斯托克音樂節為期3天,免票入場,約有40萬以上的年輕人參加,其特徵是反習俗的服裝與行為,自由戀愛,毒品,以及在泥漿中打滾兒。
伍德斯托克由此而成為象徵反叛精神的搖滾樂的聖地,儘管1994年和1999年純粹為商業目的而舉辦的後兩屆音樂節已完全喪失了“60年代精神”,但無數反叛的青年還是能從搖滾樂中找到他們永遠的訴求。
“要作愛,不作戰”的反戰革命口號響徹整個會場。許多情侶們赤身裸體,甚至當眾作愛以回到亞當夏娃的時代,用這種返樸歸真的方式表示對美國政府戰爭政策的唾棄和憤怒
“要作愛,不作戰”的反戰革命口號響徹整個會場。許多情侶們赤身裸體,甚至當眾作愛以回到亞當夏娃的時代,用這種返樸歸真的方式表示對美國政府戰爭政策的唾棄和憤怒
美國學者莫里斯·迪克斯坦在《伊甸國之門》中寫道,“60年代所發生的一切並不是任何個人有意選擇的結果,而是許多深刻的情感變動之一,這個變動使整個道德領域發生改觀。”他認為,“60年代”試圖把追求社會正義和尋找個人真諦相結合,黑人民權運動與青年反叛運動有一個共同點,即人們有權在此時此地享受幸福。

美元

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夏州布雷頓森林裡,為確立戰後世界金融體系,29個國家簽署協定,承認美元與黃金的穩定的比價關係,美元利用戰爭結局的機會登基,一盎司黃金等於35美元這一黃金官價也隨之成為資本主義貨幣體系,乃至全球經濟發展體系的基礎。
穩定的貨幣體系使美元順理成章地獲得了等同於黃金的地位。世紀初,美國總統塔夫特曾指望用美元貸款控制中國和中美洲國家的經濟,受到抵制。戰後,美國的經濟總量構成了美元的後盾,此種經濟因素使各類別國貨幣都退居到二流貨幣地位。美國以美元的瘋狂擴張抵制了別國貨幣向世界市場的生長。美國就可憑著它強大的實力和信譽,只要印鈔票,就可以把全世界的財富“借”到手中,大模大樣地享用——把印鈔廠變成了一座巨大的金礦。
一個偽市製造者理想境界是,他畫出的每一張紙幣都不受到懷疑,順利地花出去。當然,如果他的家剛好建在金山上,他的理想就實現了。
美元美元
在美國的金融發展歷史上,值得回憶的是1907年10月,紐約華爾街的投機客奧古斯塔-海因茨策動資金企圖控制聯合鋼礦公司的股票,這一行動的失敗導致一家銀行的關門和兩家證券商的倒閉。金融危機爆發。70歲的華爾街老將摩根經過一系列金融運作,股市重新上揚,《華爾街日報》報導說:“回顧華爾街的歷史,沒有什麼比眾多金融首腦在摩根先生圖書室內的通宵會議更重要、更令人興奮了。他無疑是當代的英雄、不折不扣的領袖,為國家化解了一場災難。”
摩根的英勇行動使政府和金融業意識到政府應該更積極地維持金融秩序,1913年,美國聯邦儲蓄法案出台。
80餘年之後,索羅斯顛覆了摩根的英雄故事,他可以用金錢給某個國家或某一地區造成災難。摩根是秩序的維護者,索羅斯則沉迷於混亂狀態;摩根以單純的理想穩定金融,索羅斯則把金融作為實現其政治理想的手段。
世紀初的銀行家摩根與世紀末的投機商索羅斯之間橫亘著一個“金錢世紀”,金融體系、經濟形態發生了諸多變化,適應這種變化的人抓住了一條不變的真理:金錢就是力量。它可能比任何政治家、任何的發明創造都更深刻地塑造了這個世紀。

道-瓊斯

華爾街的蕭條景象華爾街的蕭條景象
1902年12月4日,道,一個華爾街金融記者撒手人寰,留給後世的是百年來日漸尊寵的道-瓊斯指數
1897年出現的平均工業指數實際只有12隻股票構成,由每日手工計算得出。1928年工業指數擴大到30家,此後形成定例。但30種成份股卻隨時發生變化,至今,最初30隻中碩果僅存的只有通用電器一家。不斷進出的成份股反應出美國經濟的變化。查爾斯·H.道最初編制指數的時候,精力幾乎都放在鐵路業,隨著美國鐵路里程從鼎盛時期的40餘萬公里減少到17萬公里,鐵路股隱退。1997年3月,伯利恆鋼鐵又被從30種工業股中剔除,使鋼鐵業的興衰再也反映不到美國經濟的晴雨表中。而計算機、金融、服務業在平均工業指數中的地位則一步步上升。
道瓊斯指數成為第一個人為創造、記錄經濟活動的“溫度計”。它迎合了世人定量化感知經濟冷暖的欲望,也使指數誕生數字崇拜,使人類從此生活在數字的汪洋里——世上即使沒有真實的事件發生,數字的變動仍使人產生各種體驗,真實的世界也因之變得平靜。30年代初,道-瓊斯從396點暴跌到41點,資本主義危機瀰漫全球。二戰後,投資欲望構成了道-瓊斯的穩步上升,從此利益爭奪的主要方式再也不是戰爭,而是報價機上滾動的數字。

避孕藥

避孕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避孕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60年代,美國和歐洲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對加諸在她們身上的層層枷鎖感到憤慨,對許多人來說,那是一個劇變的年代,教育機會增多,人際關係開放,社會風氣自由,墮胎卻依舊違法。
美國費時5年發明出口服避孕藥,先由志願者進行試驗,後於1960年取得美國食品及醫藥管理局核准上市。最早上市的避孕藥是伊利諾州席爾公司出產的“Enovid-10”。當時就讀於密西根大學艾美·柯恩說:“避孕藥改變了我的生活,也改變了我朋友的生活。我們再也不需要擔心懷孕。”密西根大學是最早向學生提供避孕藥的美國學校之一。
婦女運動組織者賈姬·塞波洛斯說:“沒有其他事情比得上這件事牽扯到這么多女性;它是身為女性必然會經歷的,到處都有成千上萬的女性尋找墮胎的方法。對於男性大言不慚地規定女性應該如何對待她們的身體,女性的憤怒已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
墨西哥婦女安妮·艾里亞斯說:“等了好久,避孕藥才在墨西哥上市。我把它視為神奇的魔術。”艾里亞斯通過避孕藥獲得自由,否則她不得不為丈夫生下第3個孩子。
196年,全美共有600萬婦女使用避孕藥。1991年,全球至少有兩億婦女使用避孕藥。避孕藥改變了世界各地千萬婦女的生活,但它也是一種打破傳統與禁忌的藥品--英國1961年引進避孕藥,直到1974年醫生才可以自由地開處方給婦女服用,日本則至今仍禁止避孕藥的銷售。
在天主教國家,避孕藥很容易被視為導致世風日下的粗俗之物,避孕藥的作用其實不僅在解放女性。從避孕藥起,人類開始關注關於生育的科學化,隨著試管嬰兒的誕生,一切都在被改變,它們不僅將改變某些人的生活,還將改變人們的倫理觀。

超級碗

1967年1月15日洛杉磯體育場舉行了第一屆美式足球超級碗比賽。
超級碗比賽超級碗比賽
1960年,皮特·羅塞利成為美式足球國家聯盟的幹事,他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說服各球隊統一出售電視轉播權,1962年,轉播契約以1400萬美元成交。1967年,羅塞利推出超級碗賽事,並將轉播權同時出讓給NBC和CBS兩家廣播公司。羅塞利意識到,體育並不只是賽事,而是一項娛樂。1970年,他與ABC廣播公司聯合創辦“美式足球周一夜”節目,並使之成為美國黃金時間電視節目中第二個長壽欄目,僅次於“60分鐘”。1987年,NFL電視轉播收入達到21億美元。
NFL發言人喬·布魯諾說:“當電視網要花大價錢購得轉播權時,他們不得不努力推廣賽事,而伴隨著賽事推廣,比賽自身也得以成熟。”
羅塞利將體育與電視結合起來,而後的特德·特納羅伯特·默多克沿襲了這種策略。
國家聯盟和美國聯盟這兩個美式足球陣營聯合起來以NFL的名稱統一包裝,統一出售,這意味著掌握比賽資源才可能推動體育商業網路,球隊經營權是一項資產,而像超級碗這樣的比賽比一般球賽有著更高的商業價值,儘管美式足球仍是一項純粹的美國運動,但它成為職業體育的典範。體育成了錢與商業,奧運會的全球性競賽成了“更快、更富、更殘酷”。

麥當勞

麥當勞麥當勞
麥當勞1917年,雷·克羅克15歲,他虛報年齡而成為紅十字組織的一名救護車司機,但他沒有去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克羅克找了份推銷員的工作,到處兜售紙杯,夜晚找了份兼工,彈鋼琴。1954年,他推銷奶昔攪拌器來到加利福尼亞,那裡的麥氏兄弟快餐店訂了8台攪拌器。克羅克很欣賞麥氏兄弟快餐店,希望它開遍美國,這樣能賣出去多少台攪拌器呀!第二天,克羅克卻決定不再賣攪拌器了,他要幫麥氏兄弟開一家新餐館。
1955年,克羅克經營的第一家麥當勞快餐店開張,53歲的克羅克說他看到了自己的夢想。這個推銷員後來總結:“推銷的定義應該是這樣--讓顧客按你的方式去做的高雅藝術。”
196l年,克羅克以270萬美元從麥氏兄弟手中購得產權。1963年,第500家麥當勞店開業,“麥當勞大叔”形象粉墨登場,1965年的一項調查表明,這一形象為全美96%的兒童所熟悉。1968年,第1000家麥當勞店開張,1971年麥當勞快餐進入歐洲和澳大利亞。
“老鼠吃老鼠,狗吃狗,我吃他們,在他們吃我之前。”克羅克如此評價快餐業的競爭,這句話用來形容人們吃快餐的匆忙勁兒例也沒什麼不妥。事實上,他第一次見到“麥氏兄弟”那副熱火朝天的銷售場面時就感到了震驚:“我像現代的牛頓。被土豆砸了腦袋。”被蘋果砸了頭的牛頓發明了萬有引力定律,克羅克則用麥當勞黃金拱門註解了美國文化。
薯條、漢堡包、奶昔,克羅克把它們推上了生產線,它證明了先進的程式管理可以套用在最平凡的產品上。麥當勞規範了食品、也創造了“全球口味”,克羅克說:“我信奉上帝、家庭和麥當勞,不過工作的時候要倒過來。”沒準兒有個孩子會說,我信奉上帝、家庭和麥當勞,不過吃飯的時候要倒過來。

美國雜誌預測

新美國基金會施瓦茨研究項目(Bernard L. Schwartz Fellows Program)主任馬汀內茲(Andres Martinez)在時代周刊(Time)發表文章說,美國牌子過去十年來受損:國內選舉和海外占領都出了問題。金融市場先是遭到假賬打擊,後來又因為華爾街的槓桿賭博引發全球經濟危機。這些失誤雖然影響了美國的信譽,但美國仍然保留了令人嫉妒的誤差值。在經濟動盪時期,美國的競爭優勢、靈活性和適應性更為突出。
只有全世界5%的人口,美國生產了全世界25%的產出。即使全球經濟危機導致G-7擴大為G-20,沒有任何一個新來者能對美國構成挑戰。由於希臘債務危機、歐洲貨幣聯盟缺乏政治和財政一致性,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更為加強。中國顯然是下一個大國,但繼續朝著西方的私有財產觀發展,北京也儲備了大量的美國財政債券。中國、巴西印度中產階級的興起將創造一個穩定的世界,也為美國產品和文化提供新市場。
儘管末日論者繼續唱衰美國,但這並不新鮮。回到1988年,保爾-甘迺迪(Paul Kennedy)在最暢銷書“大國的興衰”(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中提出警告說,美國戰線太長,美國的全球利益和義務遠遠超過了它能同時保衛的能力。
但接下來發生的是柏林圍牆倒塌、世界更多國家接受市場資本主義、美國以革命性新技術網際網路加強了美國文化的統治。同時, 維護美國強權之下的世界安定和平(Pax Americana)成本大為下降:儘管美國同時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打仗、28.8萬美軍駐紮海外,美國國防預算占GDP的4.6%,接近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低點。即使美國如此低的國防比例,其金額仍然超過隨後九大國的軍事開支總和。
的確,美國人很多煩惱,對於處境不滿。但這也是好事,因為這可以防止自滿。事實上,中國和印度數百萬人首次品嘗繁榮,這並不讓美國人感到更窮。
有兩種方法衡量美國的實力和影響。如果僅僅使用美國超過其它國家的程度,1945年的確是美國的全盛時期,因為很多國家當時都是一片廢墟,美國那時占全世界製造業出口的三分之一。
但更適當的方式是美國的財富及在世界上的影響。回到1941年,盧斯說,美國的爵士樂、好萊塢電影、美國俚語、美國機器和專利產品是世界上普遍承認的東西。但當時我們根本想不到,中國學英語的人數和美國人口一樣多,全世界七成最受歡迎的電視劇都是美國節目,《阿凡達》成為中國歷來票房價值最高的電影,全世界仍然像以往一樣喜歡美國牌子。美國跨國公司從麥當勞到耐克都有一半以上收入來自海外。人們任意找出四個國家--比如奈及利亞、瑞典、韓國和阿根廷,讓這些國家的孩子到一起,組成個社區就是美國文化:音樂、好萊塢電影、電子遊戲、谷歌和美國消費名牌。他們唯一接受的美國之外共同的東西可能是足球。事實上,世界上其它地方更像美國,更突出顯示美國世紀的程度。


為何成立

二十世紀的歷史基本上是一部美國得到“上帝的眷戀”而迅速崛起並稱霸世界的世紀史。然而“美國世紀”的降臨並非偶然,有天時、地利、人和三大因素。

客觀條件

“天時、地利”指客觀條件。除了地大物博、足以自給自足外,美國的地理位置也頗為優越,在世界上可謂獨一無二。美國的東西兩面是任何外來侵略者都難以逾越的浩瀚大洋;南面是一群國力與美國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的中小拉美國家;北面是地廣人稀、同文同種、一向友好的加拿大。
二十世紀從伊始直到上半葉臨近結束,當歐洲各列強你死我活地為爭奪資源和勢力範圍而大打出手;當亞洲的日本四處大肆侵略擴張的時候,“遺世獨立”的美國遠離硝煙瀰漫、戰火紛飛的歐、亞戰場,成為人人羨慕的世外桃源;更讓美國不受戰爭干擾,埋頭髮展經濟、厚植實力。兩次世界大戰的中、末期,趁歐亞大陸交戰各方都打得筋疲力盡之時,美國及時“下山摘桃子”,果斷地在歐、亞兩線同時出兵。挾終結兩次世界大戰最大功臣的公認國際地位,美國攫取了最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利益,奠定了戰後世界霸主的地位,並成為世界超級大國長達半個多世紀。

主觀條件

“人和”指諸如人文環境等主觀條件。作為西方工業化先進國家中的後起之秀,美國缺乏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曾經擁有的廣大的海外殖民地和海外市場。美國能成為世界超級大國,除了“天時、地利”之外,更與美國的開國先賢們制定的憲法和一系列有利於發展國計民生的法案息息相關。在它們的催生下,美國營造和建立了比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更開放的社會環境和政治制度。這種社會環境和政治制度更鼓勵和保障個人的自由發展,為人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創造了良好條件。
美國是一個以移民為主的國家,號稱“移民的大熔爐”。美國能成為世界超級大國,也與美國能舉國敞開胸懷,不拘一格、盡情地廣納全世界最優秀的各類人才息息相關。相對於其它國家,在美國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移民受到的歧視最小,得到自由發展的機會最大。最典型的例子是當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納粹德國瘋狂迫害猶太人時,以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為代表的許多世界一流的科學家紛紛落戶美國,他們為美國順利實施“曼哈頓計畫”,造出世界上第一顆核子彈,打贏二次世界大戰;為美國戰後成功發展運載火箭和人造衛星等一系列高新技術,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全世界最優秀的科技人才至今仍然視美國為首選,美國仍然走在世界科技的最前沿。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集團在短短几個月內分崩離析、壽終正寢,長達四十幾年的東西方冷戰以不流血的方式迅即結束,跌破了無數專家學者的眼鏡。從老布希到柯林頓當政的時代,即從蘇聯解體到二十世紀的帷幕徐徐拉下,美國以全球唯一超強的身份傲視世界。第一次海灣戰爭中,以美軍為主的聯軍勢如破竹,打得伊拉克落花流水,根本無法招架,一掃美國自越戰以來的頹勢。全世界在看得目瞪口呆之餘,不管願意不願意,大多數國家都不得不唯美國的馬首是膽。即使是中、俄等大國一時之間也“沒有了聲音”。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後,以微軟的視窗95系統、網際網路新技術為代表的一系列電腦、網路新技術/新革命及生化新科技相繼在美國閃亮登場,美國又一次引領世界邁向一個科技新時代。道.瓊斯和納斯達克兩項股票指數雙飛沖天,美國成為來自全世界的資本競相湧入朝聖的經濟麥加。一時之間,世界處處充滿了光明,仿佛美國又將引領世界走過下一個新世紀。這十幾年間美國走入了它的歷史巔峰時期。

“後美國世紀”的來臨

然而,冥冥之中似乎真有一道魔咒。二十一世紀的晨鐘才剛剛敲響,美國高科技的肥皂泡就被迅速一一戳破,道.瓊斯和納斯達克指數雙雙如自由落體般下墜,無數人的發財美夢隨之破滅。正當全美國和全世界都沉浸在財富瞬間大流失的滿腔悲憤中,驚覺由美國高科技概念所創造之財富的虛幻時,“911”事件猶如平地一聲驚雷,驚醒並徹底改變了美國,也極大地影響了世界。從此“反恐”成為美國No.1的既定國策,誰也不敢公開唱反調。隨後發生的美國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爭,使美國重陷越南戰爭的泥潭。“911”事件似乎是美國走下巔峰的轉折點。一百年後,當歷史學家撰寫二十一世紀的世界史時,就改變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歷史進程而言,“911”事件可能與二十世紀蘇俄的“十月革命”具有相似的歷史地位。
這幾年來,雖然美國的經濟總產出仍然占世界經濟總產出的四分之一強(2007年為26%),但“美國正在衰落”的老生常談正在重新被炒響。持此觀點的人既有外國人更有美國人,既有學界泰斗也有世界各大小媒體。5月1日出版的《後美國的世界》一書,作者扎卡瑞亞是美國《新聞周刊》的主編。此書是“美國正在衰落”之論的扛鼎之作,曾高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二名,到7月份仍高踞榜上的前五名,可見它受閱讀口味挑剔的美國讀者熱捧之程度。
“美國正在衰落”的例子可以隨手拈來:美國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對內應付不了房屋次貸危機和經濟低迷,對外至今也奈何不了本.拉登和“基地”組織;政治上、軍事上一直拿伊朗、北韓的頂撞和發展核武器無可奈何;經濟上左右不了世界的高油價、高糧價;軍事上至今也解不開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一團亂麻。

美國衰落的種種因素

各種主觀、客觀因素都導致了“美國正在衰落”。單單美國一國的軍費開支就占全球各國軍費總開支的一半,更是排在美國後面的14個國家軍費開支的總合。在東西方冷戰早已結束多年的今天,仍然維持如此龐大的軍費開支,再加上維持軍事占領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龐大戰爭經費(還應包括半個多世紀以來在軍事上全方位地支持以色列),是摯肘美國經濟發展的沉重負擔。但美國保持強大的軍力也有其迫不得已的苦衷。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債務國,為了讓別國、別人放心地把錢借給美國,美國必須維持強大的軍力以保持“世界老大”的地位、形象和聲望,長期這樣,就漸漸形成了一種難以逆轉的惡性循環。
對資源和能源的過度需索一向是美國的軟肋。美國人口僅占世界人口的5%左右,卻消耗了世界資源和能源產量的四分之一強。這種巨大的反差是造成美國與其它國家間一系列矛盾與衝突難以解決的根本原因。當美國強大時,它的軟肋有美國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罩著,自可安然無恙;但隨著“美國的衰落”,隨著世界上其它“群雄“的相繼崛起,一旦爆發美國無法控制和左右的地區性甚至全球性的經濟、軍事衝突,其對美國的打擊將大大超過對其它國家的打擊。
美國的經濟發展已逐漸演變得過於依賴金融業而不是製造業等作為經濟成長的主要發動機(這其實是種本末倒置的經濟模式),以致美國的房屋次貸危機迅速上升為令舉國上下惶恐不安的經濟夢魘,並迅速波及、傳染到全世界。這種“金融掛帥”型經濟早有前車之鑑。早在18世紀,荷蘭就曾認為可以利用向外國和本國的王公大臣們發放貸款的龐大計畫代替荷蘭正在衰落的工業和商業。然而在18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發生的一系列股票暴跌和企業破產徹底顛覆了荷蘭的經濟。在20世紀初期,一位憂心忡忡的英國大臣曾指出:英國不能只依靠投資證券保持繁榮,因為“銀行業不能創造(經濟)繁榮,它要靠(經濟)繁榮才能得到發展”。到20世紀40年代,英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背負的沉重債務證實了這一點,二戰後英國的全球領導地位迅速成為歷史。
正如扎卡瑞亞在《後美國的世界》中指出的,美國以外的世界正在“群雄”並起,它們包括亞洲的中國和印度,南美的巴西,歐洲的俄羅斯,以及日本、南韓和南非。不管美國願意還是不願意,“群雄”們正逐漸在政治上、經濟上甚至軍事上“分美國的一杯羹”,從而相對削弱了美國的地位。儘管這些新崛起的“群雄”與過去崛起的強權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即至少在今天看來,它們都以不打亂既存的世界政治和經濟秩序為崛起的前提。它們按照“美國領導世界”的遊戲規則加入國際大家庭,而非打破舊秩序,另起爐灶並衝撞美國的價值觀。然而,誰能準確無誤地預知未來的世界新秩序?
曾經的世界強國:西班牙帝國、海上強國荷蘭和日不落國─大英帝國等都先後衰落,歷史學家總結出了它們衰落的六大原因:對世界事物不再有正確的理解、偏狹或狂熱的宗教、軍事或帝國的野心過大、經濟兩極分化、金融業地位上升代替了工業、債務過重。今日的美國除了偏狹或狂熱的宗教尚沒有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外,其它幾大原因一個不少。
未來的美國將何去何從,世人正拭目以待。

中國學者點評美國世紀

以下是《環球視線》中水均益與專家學者的對話。
主持人水均益:歡迎您繼續收看新聞頻道正在直播的《環球視線》。
很多觀眾都注意到,2010年一到,各媒體和機構都在紛紛地預測21世紀第二個10年世界的走勢、格局的變化等等。今天出版的美國《時代周刊》雜誌似乎是意猶未盡,發表了所謂的未來10年“十大預測”。據報導,這個文章是由新美國基金會的一批研究員撰寫的,其中有一些內容和我們中國聯繫很緊密。我們先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時代》周刊未來10年是什麼樣子的。
解說:21世紀剛跨入第二個10年,世界正從金融危機的創傷中漸漸康復。3月22日,新一期的美國《時代周刊》就開始為下一個10年把脈。未來10年,世界格局將會發生怎樣的改變,科學技術又有怎樣的發展?這篇重磅登場《時代周刊》封面的文章,發布了未來10年的十大預測。它們分別是:下一個“美國世紀”;重新劃分世界格局;頻寬將成為新黑金;輟學者經濟;中美關係,不可或缺的軸心;為失敗辯解;白人的焦慮危機;電視將拯救世界;精英群體衰落和乏味的年代。
文章中說,在下一個10年中,美國作為一個響噹噹的品牌影響全球,儘管美國經濟遭受重創,但也折射出其不可多得的靈活性和高度適應性的特長。因此,下一個10年將會迎來第二個“美國世紀”,美國化趨勢會在全球愈演愈烈。
《時代周刊》還預測,當今中國無論軍力還是經濟實力都舉足輕重,其對世界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甚至有可能促使西方國家屈從於中國的規則。從而在未來10年中,中美關係也將愈加不可或缺,並共同在全球發揮巨大的影響力。
另外,《時代周刊》預測,頻寬將成為下一座潛力無限的黑金礦。文章指出,如果頻寬資源有限,供給不足的話,將有可能導致新千年中的首個新資源危機。
而對於電視的未來,《時代周刊》樂觀地認為,電視仍然將是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媒體,儘管網際網路的發展突飛猛進,但對於世界上許多貧困地區來說,電視還是將成為家家戶戶希望擁有的大件。

《時代周刊》預測未來 凸顯“美國中心論”

水均益:
這個話題,我們接下來還請來了另外一位嘉賓,這就是環球網評論頻道的主編雷志華先生,跟高先生,我們一塊來梳理一下《時代周刊》所謂未來10年的預測。因為我們說好像年底、年初的時候這種預測很多,但是現在《時代周刊》作為一個非常有意見領導者作用,或者說在西方影響力比較大的這樣一個媒體,它作出這樣一個東西,而且看得出來,有些東西還是經過了一番研究,我們簡單地挑幾點,來幫著觀眾朋友一塊來梳理一下。
首先,之前很多媒體都說“中美共治”,G2,或者中國要超過美國,美國在衰落,好像唱美國衰的很多。但是我發現,《時代周刊》這期是比較少有的力挺美國,而且說依然還是“美國世紀”,不用擔心像中國、印度這樣國家的崛起,他們挑戰不了美國絕對世界霸主的地位。
高先生給我們來解讀一下,這種可能性依然存在嗎?

專家觀點:未來十年“美國時代”未必終結


高祖貴(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
我個人覺得,《時代周刊》這種觀點實際上在美國國內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並且是不只代表《時代周刊》。就像您提到的,這個觀點可能是新世紀美國基金會,還有其他好多智庫都是這樣的共同觀點。儘管他們看到了美國在很多方面,比如GDP總量相對下降,但是美國綜合實力還是世界第一,而且在未來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20年之內,還是美國世界第一。這個世界第一,只是他和其他的第二、第三的差距在縮小,但是他還是NO.1,這一點恐怕是無法撼動的。
而且奠定美國世界第一的這種優勢,恐怕是其他方面很難追的,比如說他在網路方面的主導力,還有他在制度規劃方面的主導力。
水均益:還有他的文化。
高祖貴:還有他的文化。
水均益:《時代周刊》裡面專門引用了,類似於像《阿凡達》,麥當勞,哪怕是耐克這樣的品牌,它影響著世界,影響著全世界很多地方的一些人。
雷先生怎么看這個問題,依然還是“美國世紀”,中國、印度我們這些新興國家就沒有機會把他替代了嗎?

專家:電視網路創造新的社會生態和政治生態

雷志華(環球網評論頻道主編):
是這樣的,我非常贊成剛才高先生的觀點,但是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解讀這個問題。
不管是全球美國化,還是“美國世紀”終結,看似觀點相左,實際上說明了一個共同的事實,那就是什麼呢?美國的超級大國情結。

專家觀點 全球美國化凸顯其超級大國情結

雷志華:全球美國化好理解,就是明擺著我還要做老大,接下來10年我還是老大。“美國時代”終結怎么理解?美國民族是一個危機感非常強的民族,他就是要用危機感去激發美國國民,去捍衛世界老大這個地位。所以,無論是正的方面還是反的方面,都凸顯了美國的超級大國情結。
水均益:沒錯。
雷志華:關於這個問題我還想說的就是,美國學術界喜歡預測,但是我個人感覺,對這個預測全當娛樂,未必當真。因為我們關於美國預測不正確的歷史太多了,最典型的就是冷戰。六、七十年代,美國數萬學者每年出台大量的研究報告、分析文章,但是就沒有一個學者預計到冷戰會以和平的方式結束。

未來十年 中美:不可或缺的“兩大軸心”

水均益:沒錯,雷先生給我們提供的的確是一個很新的角度。
另外我們再來看看,它說中美要搞一個軸心,不可或缺的一個軸心。我們節目前些天曾經就中美關係引用過這個,因為那時候這個雜誌還沒有完全出版。現在全文出來以後一看亦敵亦友,可能有的說是敵人,有的說是合作夥伴,但是是這個“軸心”。
高先生,一提“軸心”我們很害怕,當年的二次大戰希特勒就是軸心,所謂的軸心國;然後布希又把伊拉克、伊朗弄成邪惡軸心,我們中美怎么能成為“軸心”呢?

專家:中美兩國的合作對世界的未來非常重要

高祖貴:我想,美國人用“軸心”這個詞,他更多想表達中國和美國這兩個國家,在未來世界當中確實非常重要。如果這兩個國家有一條線是同一個方向走,或者是達到一個比較好的合作關係,這就會帶動世界朝一個方向發展;如果這兩個國家在兩個點上,如果朝不同的方向擰著走的話,這樣就可能給世界帶來很多麻煩,我想他更多是這個意思上來講的。
水均益:也就是相向而行的意思?
高祖貴:相向而行世界會轉得非常平穩,而且不斷地進步;如果正好是逆向而行的話,那么世界就可能扭曲,或者是發生很大的衝突,甚至斷裂。但是不管怎么說,這就說明中美兩個國家的合作對未來世界非常非常重要,這恐怕是現在全世界的一個共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