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宗十二忌

繪宗十二忌

中國畫術語。謂山水畫的十二忌病。元代饒自然在《山水家法》提出此說。

簡介

繪宗十二忌繪宗十二忌

中國畫術語。謂山水畫的十二忌病。元代饒自然在《山水家法》提出此說:一、布置迫塞;二、遠近不分;三、山無氣脈;四 、水無源流;五、境無夷險;六、路無出入;七、石止一面;八。樹少四枝;九、人物傴僂;十、樓閣錯雜;十一、滃淡失宜;十二、點染無法。山水畫中布置樓閣,錯雜曲折,反可顧盼生姿,饒氏以為忌者,乃指以界畫樓閣為主的畫材而言。

具體解釋

一曰山無氣脈畫山於一幅之中,先作定一山為主,卻從主山分布起伏,余皆氣脈連線,形勢映帶。如山頂層疊,下必數重腳方盛得住;凡多山頂而無腳者大謬也。此全景大義如此,若是透角,不在此限。

二曰遠近不分作山水先要分遠近,使高低大小得宜。雖雲丈山尺樹,寸馬分人,特約略耳;若拘此說,假如一尺之山,當作幾大人物為是?蓋近則坡石樹木當大,屋宇人物稱之,遠則峰巒樹木當小,屋宇人物稱之;極遠不可作人物。墨則遠淡近濃,逾遠逾淡,不易之論也。

三曰布置迫塞凡畫山水,必先置絹素於明淨之室,伺神閒意定,然後入思。小幅巨軸,隨意經營。若障過數幅,壁過十丈,先以竹竿引炭煤朽布,山勢高低、樹木大小、樓閣人物一一位置得所,則立於數十步之外審而觀之。自見其可,卻將淡墨筆約具取定之式,謂之小落筆;然後肆意揮灑,無不得宜。此宋元君盤礴睥睨之法,意在筆先之謂。亦須上下空闊,四傍疏通,庶幾瀟灑。若充天塞地,滿幅畫了,便不風致。此第一事也。

四曰水無源流畫泉必于山峽中流出,須上有山數重,則其源高遠。平溪小澗必見水口,寒灘淺瀨必見跳波,乃活水也。間有畫一摺山,便畫一派泉,如架上懸巾,絕為可笑。

五曰境無夷險古人布境不一,有崒嵂者,有平遠者,有縈迴者,有空闊者,有層疊者,或多林木亭館者,或多人物船舫者。每遇一圖,必立一意。若大障巨軸,悉當如之。

六曰路無出入山水貫出遠近,全在徑路分明。徑路須要出沒,或林下透見而水脈復出,或巨石遮斷而山坳漸露,或隱坡隴以人物點之,或近屋宇以竹樹藏之,庶幾有不盡之境。

七曰石止一面各家畫石皴法不一,當隨所學一家為法,須要有頂有腳分棱面為佳。

八曰樹少四枝前代畫樹有法,大概生崖壁者多纏錯枝,生坡隴者高直,乾霄多頂,近水多根。枝幹不可止分左右二向,須尚間作正面背面一枝半枝。葉有單筆夾筆,分榮悴按四時乃善。

九曰人物傴僂山水人物各有家數,描畫者眉目分明,點鑿者筆力蒼古,必皆衣冠軒昂,意態閒雅。古作可法,切不可以行者望者負荷者鞭策者一例作傴僂之狀。

十曰點染無法謂設色與金碧也。設色有輕重,輕者山用螺青,樹石用合綠染,為人物不用粉襯;重者山用石青綠並綴樹石,為人物用粉襯。金碧則下筆之時其石便帶皴法,當留白面,卻以螺青合綠染之,後再加以石青綠逐摺染之,然後間有用石青綠皴者。樹葉多夾筆則以合綠染,再以石青綠綴。金泥則當於石腳沙嘴霞彩用之。此一家只宜朝暮及晴景,乃照耀陸離而明艷也。人物樓閣雖用粉襯,亦須清淡。除紅葉外,不可妄用朱金丹青之屬,方是家數。如唐李將軍父子,王晉卿宋董源趙大年諸家可法。日本國畫常犯此病,前人已曾議之,不可不謹。

十一曰滃淡失宜不論水墨、設色、金碧,即以墨瀋滃淡,須要淺深得宜。如晴景當空明,雨景夜景當昏蒙,雪景當稍明,不可與雨霧煙嵐相似;青山白雲,止當於夏秋景為之。

十二曰樓閣錯雜界畫雖末科,然重樓疊閣,方寸之間,向背分明,角連栱,接,而不雜亂,合乎規矩繩墨,此為最難。不論江村山塢間作屋宇者可隨處立向,雖不用尺,其制一以界畫之法為之。

中國畫術語一覽

中國繪畫藝術歷史悠久,淵源流長,經過數千年的不斷豐富、革新和發展,以漢族為主、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畫家和匠師,創造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豐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獨具中國意味的繪畫語言體系,在東方以至世界藝術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與影響。
指畫| 南北宗| 淺絳山水| 青綠山水| 幀畫| 頂相| 白描| 十八描| 雙鉤 | 鉤勒| 五筆七墨| 寫意| 工筆| 變相| 雜畫 | 界畫| 濕筆| 減筆| 博古[繪畫]| 墨分五色| 鉤斫| 皴法| 顫筆| 乾筆| 線畫法| 折枝| 鋪殿花| 衣冠像| 十三科| 畫分十門| 凹凸畫| 木簡畫| 無聲詩| 點簇| 積墨 | 落墨| 沒骨| 山水林石 | 小景| 七觀法 | 礬頭| 捉勒| 水法 | 繡像| 三遠 | 攢聚| 點苔| 渲染| 點垛| 宿墨 | 繪宗十二忌| 六要| 四難 | 七候 | 六氣| 六彩 | 單線平塗| 漬水| 鋪水| 吳裝 | 謹毛失貌| 解衣盤礴 | 三品 | 意到筆不到| 小品[繪畫]| 八格 | 曹衣| 三到| 書畫同源| 起結 | 九朽一罷| 不似之似| 敗牆張索 | 六長| 金錯刀| 三病| 留白 | 長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