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格

八格

八格,在中國國畫中的八格,是北宋韓拙《山水純全集》提出的凡畫有八格。而在命理中,又有八格之說,古人云凡人秉命, 必有一格。 八字之有格局, 如人之有姓名。 上自達官貴人, 下至販夫走卒, 無人無之。 惟格局有成敗, 太過, 不及之互異。最後,日語中的“八格”則是根據音譯過來的罵人的穢語。

基本內容

八格八格

中國畫術語。北宋韓拙《山水純全集》提出:“凡畫有八格:石老而潤,水淨而明,山要崔巍,泉宜灑落,雲煙出沒,野徑迂迴,松偃龍蛇,竹藏風雨也。”

日語“馬鹿”(BAKA,也作BAGA,意為混賬、笨蛋)的擬音詞,常用於抗戰題材片

日語

日語“馬鹿”(假名:ばか)是一句日語罵人話,漢語音譯作八格,意為「笨蛋」。日語漢字亦可寫成莫迦、馬稼、破家等,有時亦會以片假名「バカ」表示。而男性的說法又有馬鹿野郎(假名:ばかやろう),漢語通常音譯作八格牙魯,由於常見於中國拍攝的抗日題材的宣傳電影(片中侵華日軍常用這句話罵人)因而在中國廣泛流傳。

命理之八格

凡人秉命, 必有一格. 八字之有格局, 如人之有姓名. 上自達官貴人, 下至販夫走卒, 無人無之. 惟格局有成敗, 太過, 不及之互異. 格局名目繁多, 大體分為八格和外格兩類.

例:命局為正官格

日乾弱,正官為格,財星重,取比劫為用,無比劫則用印。

日乾弱,正官為格,傷食多,取印為用

日乾弱,正民為格,官殺重,取印為用。

日乾強,正官為格,劫比多,取官為用。

日乾強,正官司格,印多,取財為用。

日乾強,正官為格,多見傷食,宜用財。

命理學八格,是推測個人未來命運的學問。命理師以各式各樣的天文(包含出生年月日的紀年法)、地理(包含節氣氣象)、人文(包含人生活周邊自然與不自然的一切)等特徵,來推論人的性格特性與各項運勢。數秘術(Numerology,又譯數字命理學)是指任何一個將數字連結於物體或生命的信仰或傳統。

陰陽學中的命理學八格:這個世界上沒有偶然只有必然,無論多么微小的邂逅都必定會影響未來的命運,緣分締結就不會消失。世界貌似很大,其實很小隻限於自己看的見的,手摸得到的。也是因此,古人認為祈福是重要的事情,女士需要帶橘子石手鍊,男士帶紅竹石飾品,在結印冊上添加“但馬土佐、夢窗疏石、隱岐元簡”結押從而可以祈福帶來人生幸福的機遇。

古今中外都有相關方面的理論,如屬於周天學天干地支的太乙神數、奇門遁甲、六壬神課、京房易、子平八字等等;屬於天文學星垣的果老星宗、七政四餘、紫微斗數、梅花易數、西洋占星術等等;屬於易學自然循環的周易等。

早期數學家對數秘術研究有所參與,例如畢達哥拉斯認為數學可以解釋世上一切事物。他認為一切真理可以用比率、平方及直角三角形去反映、證實。聖奧古斯丁則寫說,“數字是神提供給人用來確認真理的宇宙語言”。

但現代的數學已不再將其視為數學的一部分,反而被視作偽數學。數秘術與數學這種在歷史演進上的關係變化,類似於占星學之於天文學,或是鍊金術之於化學。

宗教學中命盤:學始於唐朝時期,初以年柱為主體,以生年乾為本命,輔以納音法推命。唐代的李虛中改以年為主,取年、月、日、時四柱推命。五代的徐子平改以日乾為我(日主),查四柱間之五行生剋制化、刑沖會合為推命重點,並發揚光大。當今的八字推命,皆以子平法為正宗,故八字命學又稱為“子平法”或“子平八字學”。

八字是由“年乾,年支”、“月乾,月支”、“日乾,日支”、“時乾,時支”,共八個乾支所組成(正好八個字)。每一個組合稱為“柱”,形成“年柱”、“月柱”、“日柱”、“時柱”,故八字又稱為“四柱”或“四柱八字”。以日乾為我(日主,命主),查四柱間的五行生剋制化、刑沖會合為推命的重點。

由命盤八字的五行生剋,可演化出“比肩”、“劫財”、“食神”、“傷官”、“正財”、“偏財”、“正官”、“偏官(七殺)”、“正印(印綬)”、“偏印”等十種基本特性,以彼此的互動作用來判斷命運吉凶。命盤排好之後,要以該盤的五行比重及分布狀況研判出該人對五行各別的喜與忌,通常稱為喜神、用神、仇神、忌神與閒神。

陰陽五行的生克關係是: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陰陽不同的五行相生能力較強,比如甲生丁比甲生丙的力量較大。陰陽不同的五行相剋能力也較強,比如甲克戊比甲克己的力量較大

3、八格漫畫之八格。相對於四格漫畫。

中國畫術語一覽

中國繪畫藝術歷史悠久,淵源流長,經過數千年的不斷豐富、革新和發展,以漢族為主、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畫家和匠師,創造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豐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獨具中國意味的繪畫語言體系,在東方以至世界藝術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與影響。
指畫| 南北宗| 淺絳山水| 青綠山水| 幀畫| 頂相| 白描| 十八描| 雙鉤 | 鉤勒| 五筆七墨| 寫意| 工筆| 變相| 雜畫 | 界畫| 濕筆| 減筆| 博古[繪畫]| 墨分五色| 鉤斫| 皴法| 顫筆| 乾筆| 線畫法| 折枝| 鋪殿花| 衣冠像| 十三科| 畫分十門| 凹凸畫| 木簡畫| 無聲詩| 點簇| 積墨 | 落墨| 沒骨| 山水林石 | 小景| 七觀法 | 礬頭| 捉勒| 水法 | 繡像| 三遠 | 攢聚| 點苔| 渲染| 點垛| 宿墨 | 繪宗十二忌| 六要| 四難 | 七候 | 六氣| 六彩 | 單線平塗| 漬水| 鋪水| 吳裝 | 謹毛失貌| 解衣盤礴 | 三品 | 意到筆不到| 小品[繪畫]| 八格 | 曹衣| 三到| 書畫同源| 起結 | 九朽一罷| 不似之似| 敗牆張索 | 六長| 金錯刀| 三病| 留白 | 長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