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菇

紅菇

紅菇屬真菌植物門、彈子菌綱、傘菌目、紅菇科。是一種和楮、栲等樹木的根系共生的菌根真菌。多產於我國的遼寧、江蘇、福建、廣西、四川、雲南等地。紅菇乾品每百克含蛋白質15.7克,碳水化合物63.3克,鈣23毫克,磷500毫克,維生素b23.54毫克,尼克酸42.3毫克。

基本信息

簡述

紅菇紅菇

紅菇屬真菌植物門、彈子菌綱、傘菌目紅菇科。菌蓋寬4—9厘米,扁半球形,後平展至中下凹,不粘,無光澤或絨狀,中部有時被白粉,珊瑚紅色或更鮮艷,可帶莧菜紅色,邊緣有時為杏黃色,部分或全部褪至粉肉桂色或淡白色,邊緣無條紋。菌肉白色,厚,常被蟲吃。味道及氣味好,但嚼後慢慢有點辛辣味或薄荷味。

菌褶白色,老後變為乳黃色,近蓋緣處可帶紅色,稍密至稍稀,常有分叉,褶間具橫脈。菌柄長3.5—5厘米,粗0.5—2厘米,白色,一側或基部帶淺珊瑚紅色,圓柱形或向下漸細,中實或鬆軟。孢子印淺乳黃色。孢子無色,近球形,有小疣,7.5—9×7.3—8.1微米。囊狀體近梭形,51—85×8—13微米。乾燥後深莧菜紅色、鮮或暗紫紅色。菌肉白色,味道柔和。夏秋季林中地上群生或單生。是一種和楮、栲等樹木的根系共生的菌根真菌。多產於我國的遼寧江蘇福建廣西四川雲南等地。

型態特徵

菌蓋寬4—9厘米,扁半球形,後平展至中下凹,不粘,無光澤或絨狀,中部有時被白粉,珊瑚紅色或更鮮艷,可帶莧菜紅色,邊緣有時為杏黃色,部分或全部褪至粉肉桂色或淡白色,邊緣無條紋。菌肉白色,厚,常被蟲吃。味道及氣味好,但嚼後慢慢有點辛辣味或薄荷味。菌褶白色,老後變為乳黃色,近蓋緣處可帶紅色,稍密至稍稀,常有分叉,褶間具橫脈。菌柄長 3.5—5厘米,粗0.5—2厘米,白色,一側或基部帶淺珊瑚紅色,圓柱形或向下漸細,中實或鬆軟。孢子印淺乳黃色。孢子無色,近球形,有小疣,7.5—9×7.3—8.1微米。囊狀體近梭形,51—85×8—13微米。

生態習性

夏秋季林中地上群生或單生。可食。紅菇具有獨特的生長環境,當地諺語云:“從來無種,四季無花,越嫩越好食,越老越有渣。”形象地概括了紅菇的這一特徵。它自古以來既無花又無種,一年一度自然生長,在高溫高濕的氣候下生長。它生長的地域更為獨特,只生長在茂密椴木樹下的沃土上。它雖然無花無種,但卻有傳宗接代的始祖地,每年均在這塊故土上茁壯生長。采菇者年復一年依舊回老菇穴采菇。

營養分析

紅二十五軍長征紅菇

試驗數據表明,紅菇身含有5種多糖、16種胺基酸和28種脂肪酸。多糖含量約為2.47%,其中單糖和寡糖占總糖的33.9%,胺基酸含量14.7%,其中人體必需、半必需胺基酸占胺基酸問題的54.4%。紅菇乾品每百克含蛋白質15.7克,碳水化合物63.3克,鈣23毫克,磷500毫克,維生素b23.54毫克,尼克酸42.3毫克。

1.紅菇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B、維生素D、維生素E,並含有其他食品中稀少的尼克酸,微量元素鐵、鋅、硒、錳等。

2.含有人必需的多種胺基酸等成分,有滋陰、補腎、潤肺、活血、健腦、養顏等功效,經常食用,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3.紅菇所含的蛋白質,有25%左右是溶於水中的,有50%左右是可以被人消化吸收的,只有25%左右不能被人體吸收。

4.同時它含有多糖類抗癌物質,有利於血液循環,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抑制癌細胞轉移,對治療療急性脊髓視神經症也有一定的療效。

5.還可預防消化不良,兒童佝僂,能提高正常糖代謝和機體免疫之功能,有利於產婦哺乳汁減少、貧血等,是有特殊食療價值的天然食品。

鑑別

紅菇到現在為止還是無法人工栽培,所以是純天然食品,但紅菇品種很多,只有正宗紅菇才有獨特的營養價值,其它品種的紅菇只是普通的菜菇。
紅菇的鑑別可以參考以下五點:

傘蓋

正紅菇傘概頂部中央是深紅色或者暗紫色,
比傘蓋四周顏色略深一些。

菇桿

正紅菇的菌桿是實心的,少數在菇腳有蟲洞

菌褶

注意觀察紅菇傘蓋下的菌褶,正紅菇的菌褶較厚,
且略微帶銀灰色。

浸泡

正紅菇浸泡也會褪色,但顏色散開時不會呈均勻狀,
且水顏色變化緩慢。
(聞起來清香,有染色的菇略有刺激性氣味)

味道

正紅菇煲湯清甜可口,湯好喝,但菇並不非常可口,
略帶澀味,大朵的菇口感略有渣。

食療價值

味甘性溫,有補虛養血、滋陰、清涼解毒的功效;治貧血、水腫、營養不良產後惡露不盡、關節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還具有增加機體免疫力和抗癌等作用,經常食用,可使人皮膚細潤,精力旺盛,益壽延年。以此菇加青仁黑豆、赤肉燉服、可治產婦貧血,也可與其它各種肉類蒸、燉食用,可補血健體。一般人都適合食用,尤其適合兒童、孕婦、貧血者、免疫力低下、癌症患者食用。

福建閩南地區,婦女分娩時必食紅菇補充營養;在廣州、香港及東南亞國家很受歡迎。據《本草綱目》所載:“紅菇味清、性溫、開胃、止瀉、解毒、滋補、常服之益壽也”。可見,紅菇早在明代就被前人所食用。紅菇有脾肝補血、健胃強腎之功效。當地人口味不佳時,常用紅菇調和胃口;小孩泄瀉用紅菇蕾燉湯可止瀉;婦女坐月子吃些紅菇滋補健身。所以紅菇又有“南方紅參”之稱。當地燉雞、燉鴨、燉蛋、燉豬肚、燉豬排之類配些紅菇不僅使其色彩奪目、更能使湯水增甜、味道鮮美。由於紅菇既是古往今來的天然味素又是得天獨厚的天然色素,因此成為請客宴會、迎賓送禮的名貴上菜和饋贈佳品,暢銷于海內外。

製作指導

通常食用作蒸、燉、炒、燴均可,如與雞、鴨等各種肉類同烹則味道更佳,實為家備和宴席之珍品,素以醇厚鮮美,清香爽口,湯色清紅而著稱。

烹飪方法:將紅菇乾品用清水快速沖洗後,放入適量水中浸泡十分鐘左右,再將紅菇放入肉類中煲湯、味美、香甜、是賓館、酒家、家宴營養價值的天然食品。

新鮮的紅菇清洗的時候一定不能太久,否則營養成份都流失了。

女人養顏靚湯---紅菇山藥排骨湯

原料:500g排骨(4個人的量),500g山藥,50g紅菇,適量的姜,鹽和料酒; 先

將排骨焯下水,去除肉里的血沫;

往煲湯鍋里(這裡用的是砂鍋)放2.5L的水,燒開,放入剛才焯過水的排骨,加入姜塊,料酒。

將乾紅菇用剪刀剪去菇腳上帶土的那小部分,然後用冷水稍微沖洗後,浸泡著;

湯燒開後,轉入小火燉30分鐘後,加入山藥大火煮開後,再燉10分鐘;

加入紅菇,並把泡紅菇的水濾掉底下的土等雜質後,一起倒入大火再燉8-10分鐘。

最後,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即可。

這樣,一鍋美味的紅菇排骨山藥湯就做好了。此湯非常清甜可口,有一股天然的鮮香。女人多喝可補氣養顏,令你散發由內而外的美麗!

紅菇燉雞

主料:鮮紅菇500克,母雞1隻(約重1500克)。

調料:料酒、精鹽、味素、白糖、蔥段、薑片。

製法:將雞宰殺,去毛、內臟、腳爪,下沸水鍋焯一下,撈出洗淨。紅菇去雜洗淨,撕片。

鍋內放光雞和適量水,武火燒沸,撇去浮沫,加入料酒、精鹽、味素、白糖、蔥、姜、紅菇,用文火燉至雞肉熟爛,出鍋即成。
按,紅菇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補虛養血的功效。母雞肉每百克含蛋白質23.3克。脂肪1.2克,還含有礦物質、維生素。具溫中、益氣、補虛的功效。

二者組成此菜,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成分,具有補虛養血的功效,用於治療貧血、咳喘、血虛頭暈、病後產後體虛等病症。健康人常食之,強健身體。

紅菇豆腐湯

功效:富含優質蛋白質、鐵及多種維生素等。

原料:豆腐100克,紅菇5朵,沸水300毫升,鹽12克,味素7克,蔥花10克。

製法:豆腐洗淨,切塊。紅菇洗淨,清水浸泡1小時。將沸水加入鍋中,加紅菇、豆腐、加鹽、蔥花、煮沸,加味素即可。
鰲蝦燒紅菇(1人用量)

原料:海鰲蝦尾6隻、中等大小的紅菇6隻、黃油25克、蔥1根、葡萄酒1小杯,鹽、胡椒適量

製法:紅菇洗淨,切成四瓣,大蝦去殼並切下尾部。在一個大平底鍋里用旺火化開黃油,放入蔥末炸至金黃色後投入蝦尾肉,略

煎炒即倒入紅菇,加鹽、胡椒和少許葡萄酒,用旺火燒至蘑菇湯汁大致收乾即可,趁熱食用。
蒸紅菇蛋

做法:熟雞蛋五個,切半去蛋黃,雞腿肉剁茸調味,做蛋底。泡好的紅菇水倒入蛋內,加點紅菇、雞茸,上鍋蒸十分鐘。

紅菇排骨湯

做法:取適量乾紅菇用清水浸泡15-20分鐘後洗淨,排骨切小塊備用;將排骨、紅菇一同放入煲內,加適量鹽、花椒、生薑佐料煲制1個小時左右即可。“紅菇排骨湯”湯色清紅、鮮甜可口,煮熟的紅菇入口細嚼不澀不滑,很是美味。

食用注意

在飲食方面,紅菇營養豐富,屬於高蛋白食物,有滋補身心的功效,老少皆宜食用。紅菇既可以單獨煮、蒸、燉,又可以作為一種佐料加到肉類、蛋類中。剛採回的新鮮紅菇煮或燉後,其肉滑嫩味佳,湯鮮紅甜美。若與雞、鴨肉或豬上排一起煮或清燉,則色、香、味俱全。

採收加工

(1)合理採收紅菇子實體成熟度六七成就可開採。合理採收對紅菇商品價值關係較大。據西峽縣調查,六成熟的未開傘紅菇,市場收購價達780元/千克,而完全成熟的560元/千克,相差4倍。一般過成熟的開傘菇或已出現腐爛跡象的,內部絕大多數已蟲蛀生蛆,失去商品價值,不要採收,宜留在林地作為繁衍種源,有利於翌年長菇。

(2)加工乾制目前紅菇產區民眾多傳統習慣曬乾。由於紅菇營養豐富,又是野生土生菌,且又發生在高溫暑期,腐爛和蟲蛀成為影響其商品價值的最大限制因子。日曬一般要2-3天,有相當多成熟度高的紅菇,在曬制過程中內部已開始蟲蛀。陰雨天採收的,第二天內部就開始生蛆,在產品收購中被淘汰。因此,紅菇採收後要立即採用脫水烘乾機械乾制,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

栽培操作

(1)原料堆制適用的培養料配方有以下兩種。
配方1:棉籽殼90%,麥麩5%,石灰2%,過磷酸鈣1.5%,碳酸鈣1%,尿素0.5%。

配方2:蘆葦50%,雜木屑16%,棉籽殼30%,石灰1.5%,過磷酸鈣2%,硫酸鎂0.5%。

堆料發酵時,先將培養料混合拌勻,集中成堆發酵處理。料堆高0.8米、寬1米,長度視場地而定,堆料後蓋膜保溫,發酵時間5-7天。料溫達到65℃時開始翻堆,發酵期翻堆2-3次。

(2)場地選擇作為發酵料菌床栽培的菇場,應選野外依山傍水,土壤肥沃,向陽背風的場地。畦床寬1.3米左右,床面整成龜背形,四周開好排水溝;上搭蔭棚保持“三分陽、七分陰”的光照度。

(3)堆料接種將發酵料鋪於畦床上,料厚15-18厘米,分3層播種,像竹蓀堆料播種一樣,即畦面先鋪一層料,播上菌種,繼續鋪一層料,播一層種,然後再蓋一層料,形成3層料2層種。一般每平方米用乾料10千克,菌種量占料量的10%,播種後整平料面,稍加壓實。然後在畦床上方加罩塑膠膜防雨棚。待菌絲吃料2/3時,覆土3-5厘米。但注意通風,保持畦床空氣新鮮,有利於菌絲髮育。

(4)出菇管理野生紅菇長菇期正值炎夏高溫季節,多生長密林之下,地表溫度比空間低3℃-5℃。為此,人工栽培遇到炎夏長菇高溫時,應採取噴水降低空氣溫度,畦溝蓄水調低地溫,加厚棚頂遮蓋物,抵制外界熱源,人為創造適宜長菇環境。出菇階段如果發現雜菌污染,應及時挖掉受害部位,並撒上石灰粉,1-2天后再覆蓋新土;並加強通風,保持空氣新鮮。

野外旅行,小心毒蘑菇

食用菌

食用菌 以其白色或淺色的菌絲體在含有豐富有機質的場所生長。條件適宜時形成子實體,成為人類喜食的佳品。
擔子菌亞門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銀耳猴頭竹蓀鬆口蘑松茸);口蘑紅菇牛肝菌
子囊菌亞門羊肚菌馬鞍菌塊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