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徑禪院

石徑禪院

石徑禪院位於河曲縣城東北25公里的石城村。創建於民國[中華民國]八年。登臨五徑,俯視黃河[中國第二大河],河水波濤洶湧,咆哮萬里,驚心動魄。兩岸百丈峭壁,儼然屹立。相傳峭壁上仍有大禹治水的痕跡。

基本信息

禪院結構

石徑禪院石徑禪院
石徑彈院東、西、南三面石圪梁環抱,依山傍水,有大小、上下院落三進。整體建築全部為磚面結構,坐東朝西,寺廟東北開一小門,過磚砌小洞,自然石階、獨木橋和“懸空界”,便是黃河懸崖絕壁上通往彌佛洞的懸空石徑,其長百餘米。

主要景點

石徑禪院石徑禪院
黃河龍門
黃河水流經禹門口,被約束在高山峽谷之間,愈近龍門,河床越窄。奔騰的黃河,受到峽谷約束,勃然大怒,橫衝直撞,雷霆萬鈞,卻被靜靜的高山峽谷擠壓在河床中,潰到峽谷盡頭龍門口,一個急轉彎,又撞在峭壁上,它呼嘯著,飛出一層層凌空雪浪,掉過頭來,反撲對岸巨石,又一次咆哮著,飛出層層凌空雪浪。回撞河床中的巨大礁嶼,再一次瘋狂地咆哮起來,將一道道水柱噴入天空,在一陣喧囂之後,從空中顫抖著落入谷底,跳出龍門。這龍門三激浪,是黃河千百年來的奇觀,激起無數文人墨客的詩情畫意。如今,龍門口已新建起鐵索橋、公路橋、鐵路橋,溝通了秦、晉兩省。三橋並列橫跨黃河,如三道凌空彩虹,增添了龍門的不凡氣勢。彌勒洞彌勒佛洞,坐落在一處三面環山的土塬上。是河曲古剎中的奇蹟。它的大部分是兩層共七排磚石砌成的拱形窯洞,內供如來佛、地藏王菩薩、財神、八洞神仙等塑像。彌勒佛洞的另一面缺口直接向黃河開放,垂直河面約有百丈之高,儘是峭岩倒掛、飛鳥難棲的絕地。誰能想像得到,正是在這絕地的腹部,天生出一個偌大的石窟,成了遠近聞名的禪林勝境。窟內有洞,洞內有穴,互相穿連。石窟面闊、高、深、各三丈,怪石倒垂,犬牙交錯,人至其中如入虎口。抵後壁南登23級石階,又見半空石洞,高、深、闊各約兩丈,上有石雕成的彌勒佛像,高約七尺五寸。像正對一洞穴,深淺未知,涼風習習。據傳,當年曾有一住持僧領一隨從進入洞內,時而匍匐,時而立行,裝有一罐油的油燈將燃盡,仍不見洞底,又聞怪聲,就慌忙退出,從此再無敢探險者。置身洞口,頭頂倒掛欲摧的巨石,腳下是來自天上的黃河,對面是雲煙環繞的高山,身後是深居千年的石佛,神秘、幽隱、驚險、壯闊,令人神往、陶醉。

禪院歷史

石徑禪院位於山西石徑山上,由融秋老和尚創建。據說當年老和尚在潛修佛法時,曾三次獲得地藏王的啟示,要他尋找夢中所見的福地興建寺院。老和尚於是率領弟子在山西四出尋訪,最後來到一處翠綠一片,因盛產野芙蓉而得名的地方,便與眾弟子開始建寺。尤幸得到善信支持,浮屠寶殿和兩廊的靜修室在一九零二年間建成。一九三三年,山門、天王殿及大雄寶殿亦已在興建中,至一九三三年整座禪院終告落成。

忻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忻州位於山西省北中部,該區扼"晉陽北路門戶",四周環山,地域遼闊,為秦晉高原的一部分,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就發生在這裡。目前已形成以煤炭,冶金,機械,化工,電力為主體的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農業生產也有相當基礎,成為全省重要的糧油產區之一。 該地區文化歷史悠久,自然旅遊資源多面廣,峻峭奇特,人文旅遊資源古老獨特,佛教聖地,革命革址,文物古蹟較多且名揚中外。
景點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 | 南茹八路軍總部舊址 | 平型關戰役遺址 | 西河頭地道 | 徐向前故居 | 閻錫山舊居 | 阿育王塔 | 白佛堂 | 邊靖樓 | 岱嶽殿 | 貂嬋故里 | 汾源天池 | 公主寺 | 公孫杵臼墓 | 古城代縣 | 關帝廟 | 關王廟 | 管涔山風景區 | 圭峰寺 | 海潮庵 | 洪福寺 | 護城樓 | 惠濟寺 | 金安寺 | 金洞寺 | 靜居寺石窟 | 歷代長城 | 林泉寺 | 蘆芽山 | 娘娘灘 | 寧武關 | 偏關 | 普濟橋 | 三關 | 三聖寺 | 雁門關 | 石徑禪院 | 壽寧寺 | 宋氏牌樓 | 台駘廟與支鍋奇石 | 天涯山 | 五峰山 | 忻口遺址 | 忻州城樓 | 忻州古城 | 秀容書院 | 岩山寺 | 楊忠武祠 | 迤西洞 | 禹王洞 |元好問墓 | 趙杲觀 | 忠烈祠 | 朱氏牌樓 | 五台山 | 管涔山情人谷景區 | 趙杲觀 | 汾源水利風景區 | 五寨自然保護區 | 馬營海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