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源天池

汾源天池

汾源天池是山西寧武縣的勝景。汾源天池被古人列為寧武古八景之首,題名“天池錦鱗”、“天池霞映”,保存著中國最完整的第四紀冰川地貌,是中國三大高山天池之一,《山海經》中記載的兩處天池之一就是寧武天池。這裡的天池湖群,高山環繞,樹木掩映,湖水清澈。天池在元池、琵琶海、鴨子海、老師傅海、里乾海、外乾海、小海等十多處高山湖泊映襯下如群星拱月,別具風姿,瑰麗無比。從古至今,天池以她那“陽旱不涸、陰霖不溢、澄清如鏡”的秀麗風光成為人們避暑、觀光、狩獵的汾源勝地。盛夏之際,繁花錦簇,綠草如茵,湖光瀲灩,水天一色,像一塊晶瑩碧綠的寶石鑲嵌於高山之巔,令人心曠神怡。隆冬時節,雪野莽莽,池水冰封,登高遠眺,只見萬山叢中忽顯出一片無暇白玉,紅日映照,銀光閃爍,令人心馳神往。

汾源

汾源天池汾源
汾源即汾河正源,位於寧武縣城西南30公里的東寨鎮西樓子山下,源泉從山腳石滹中湧出。出口處建有一處25平米的方形池塘,水清澈見底,深可沒項。池水通過地下暗道從一石鑿龍口噴瀉而出,流入寬闊的河道。口之上橫一“汾源靈昭”石刻,這就是汾河的源頭,被譽為“晉地之根”。據說,以前汾源之水流量很大,從管涔山上伐下的木材,都靠汾源之水運送,即使到本世紀四、五十年代,仍可放排運木。而如今由於各種原因,水量大減,汾源出水僅O.2秒/立方米,制約著工農業的發展,急待保護,汾源近旁的山坡上,原建有“雷鳴寺”,因汾水出山聲如雷鳴而得名。據記載該寺始建於明正德十三年(1518),依山而築,規模宏大,殿堂鱗次櫛比,盛時住僧300餘人,為晉北名剎,可惜於70年代全毀,唯汾源之水至今流淌不息。

天池

汾源天池汾源天池
天池位於寧武縣城西南20公里海拔1954米的管涔山麓地,是一處高山群湖,桑乾河和汾河分水嶺上的東莊村附近。這裡有天池、元池、琵琶海、鴨子海、小海子、乾海、嶺乾海、雙海、老師傅海等大小天然湖泊15個,總面積約4平方公里,處於海拔1771—1849米之間。天地湖群,高山環繞,樹木掩映,湖水清澈,像一塊“晶瑩碧綠的寶石鑲嵌於高山之巔”。在這些湖泊中,最大的是天池,古稱祁蓮池,唐代曾在此設立天池牧監,為朝廷飼牧軍馬,故又稱馬營海。天池位於馬營村北,長1.6公里,寬1公里,面積0.8平方公里,水深10米左右,蓄水800萬立方米。與天地為伴的元池(亦稱公海),面積0.36平方公里,水深15米左右,蓄水 540萬立方米。據記載,天池水“陰霖不溢,陽旱不涸,澄亭如鑒”。傳說,每遇樹葉雜草飄落湖面,便有靈鳥飛臨噙去,故湖水清澈可鑑。天池風光秀麗,池中盛產鯉魚。炎夏鯉魚騰躍水面,泛起層層漣漪,波光粼粼,被稱為“天池錦鱗”一景。天池以其神奇迷人的風光,吸引著歷代帝王公卿、騷人墨客。隋大業四年(608),隋煬帝楊廣北方巡遊、狩獵,於天池邊修建了規模宏偉華麗的汾陽官。大業十一年( 615),隋煬帝攜文武臣僚宮娥彩女約十萬餘人,浩浩蕩蕩來天池避暑遊獵,極享天池勝景。內史侍郎薛道衡在宴會上即興賦詩《隨駕天池應詔》一首:“上聖家寰宇,威略振邊陲。人維窮眺覽,千里曳旌旗。駕黿臨碧海,控驥踐瑤池。曲浦騰煙霧,深浪駭驚螭。”可惜這座行宮於隋大業十三年(617)被劉武周攻毀。這碧波蕩漾的美妙之地,也曾是歷代文人遊覽的地方。據傳歐陽修、范仲淹等皆來此遊樂覽勝,盛讚天池美景。元代詩人元好問則留下這樣的絕句:“天地一雨洗氛埃,令晉堂堂四望開。不上朝允峰北頂,真成不到此山來。”

景點

汾源天池汾源天池景色
汾源閣背靠樓子山,俯臨汾河川,高十五米,上下三層。閣一層設有水母殿,塑有水母像。水母像後有一水母洞,洞內雕有漢白玉水母像,一股清洌的甘泉從水母身底的漏崖湧出,經殿底流出殿外一水潭內,潭壁鏤刻“汾源靈沼”四字。泉水過水潭由龍口噴出,懸山響玉,聲若雷鳴,瀉入魚湖。再從九龍壩的九個龍口、六個魚口溢出,匯成汾河。
汾源博物館即雷鳴寺,據說,以前汾源之水流量很大,從管涔山上伐下的木材,都靠汾源之水運送,即使到本世紀四、五十年代,仍可放排運木,該寺即因汾水出山聲如雷鳴而得名。雷鳴寺始建年代不祥,明正德年間、清同治十年修葺,盛時住僧300餘人,為晉北名剎,雷鳴寺周邊還有多處香火極盛的寺廟,可惜於70年代工業建設而全毀。現在的雷鳴寺建於1997年。

自然景觀

汾源天池汾源天池自然景觀
天池的古建築雖已毀沒,然天池的秀麗風景卻與日月共存。當地百姓珍惜這塊神聖的土地,每年農曆六月十五日在天池之濱舉行傳統的古廟會。寧武縣社會各界集資在天池之濱修復了盛唐時的海瀛寺,在天池增設了遊艇、遊船、垂釣、風景攝影等多種遊樂設施,新植了松柏林帶,修建了直達池濱的公路,開展了以天地勝景為中心,輻射管涔山名勝景區蘆芽山、汾源靈沼、小懸空寺、萬佛洞、萬年冰窖、支鍋奇石、寧武關樓、古長城等旅遊活動項目,遊覽天池的盛況正日勝一日。

從“萬年冰洞”回寧武的路上,還有“懸棺與懸空寺”、“支鍋奇石”以及“天池”三個景點。這裡建在崖上的寺廟不如渾源懸空寺出名,被稱為小懸空寺。“天池”是這裡想像與現實差距最大的景點,天池廟會,長街人人滿為患,卻並沒有什麼土特產品可買。“馬營海”雖然號稱全國四大天池之一,但其實難副,遠觀則可,近看則有些失望,如果周圍的山巒再高聳一些那就好了,不過,玩玩這裡能騰出水面的快艇也別有一番樂趣。

相關歷史

汾源天池汾源天池
據說汾源不遠,就是歷史上的“汾陽宮”遺址,當年隋煬帝在太原當晉王時,修建了名為“楊廣道”的北上馳道,大約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原太高速公路吧,後來又在汾源修建了避暑行宮。窮奢極欲的隋煬帝後來率領文武百官及御林軍共十萬人巡幸汾陽宮,很難想像當年十萬人穿行於山間的盛況,後來死於隋煬帝刀下的山西人薛道衡曾寫過一首應時之作。隋煬帝曾幾次巡幸汾陽宮,有一次繼續北上時被突厥騎兵包圍,這才有了十六歲的太原公子李世民橫空出世,破解馬邑之圍。隋末亂世,劉武周從馬邑起兵,焚毀汾陽宮,將宮中的幾百名宮女,獻給突厥可汗,換回了一千匹戰馬,破襲了李氏的王業所基、國之根本的晉陽城。

忻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忻州位於山西省北中部,該區扼"晉陽北路門戶",四周環山,地域遼闊,為秦晉高原的一部分,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就發生在這裡。目前已形成以煤炭,冶金,機械,化工,電力為主體的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農業生產也有相當基礎,成為全省重要的糧油產區之一。 該地區文化歷史悠久,自然旅遊資源多面廣,峻峭奇特,人文旅遊資源古老獨特,佛教聖地,革命革址,文物古蹟較多且名揚中外。
景點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 | 南茹八路軍總部舊址 | 平型關戰役遺址 | 西河頭地道 | 徐向前故居 | 閻錫山舊居 | 阿育王塔 | 白佛堂 | 邊靖樓 | 岱嶽殿 | 貂嬋故里 | 汾源天池 | 公主寺 | 公孫杵臼墓 | 古城代縣 | 關帝廟 | 關王廟 | 管涔山風景區 | 圭峰寺 | 海潮庵 | 洪福寺 | 護城樓 | 惠濟寺 | 金安寺 | 金洞寺 | 靜居寺石窟 | 歷代長城 | 林泉寺 | 蘆芽山 | 娘娘灘 | 寧武關 | 偏關 | 普濟橋 | 三關 | 三聖寺 | 雁門關 | 石徑禪院 | 壽寧寺 | 宋氏牌樓 | 台駘廟與支鍋奇石 | 天涯山 | 五峰山 | 忻口遺址 | 忻州城樓 | 忻州古城 | 秀容書院 | 岩山寺 | 楊忠武祠 | 迤西洞 | 禹王洞 |元好問墓 | 趙杲觀 | 忠烈祠 | 朱氏牌樓 | 五台山 | 管涔山情人谷景區 | 趙杲觀 | 汾源水利風景區 | 五寨自然保護區 | 馬營海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