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灘

娘娘灘

娘娘灘位於山西省河曲縣城北的黃河河道中,面積近13公頃,是個“凸”形小島,為塞上有名的小綠洲。人在島上可以聽到晉、陝、內蒙古三省、區的雞鳴。傳說西漢初年呂后專權,將薄太后及其子劉恆貶謫於此。其後劉恆稱帝(漢文帝),於灘上建娘娘廟,故名娘娘灘。灘上風光秀美、景色誘人,夏秋之時,四周水波浩蕩,灘上農舍在蔥綠中忽隱忽現,別有韻味。

基本信息

概況

娘娘灘衛星圖像娘娘灘衛星圖像

娘娘灘,位於河曲縣境內,處於晉、陝、內蒙古之省區交界處的黃河中。這是一塊黃河河床中的小島。面積僅有0.16平方公里。這裡,住著為數不多的幾戶人家,家園田舍,房舍疏展,綠柳泛翠,如畫中的田園,使人感到這娘娘灘上的另一番情趣。島上人家,常年生活在這理想的環境中,猶如蓬萊仙境一般。娘娘灘上,建有娘娘廟。相傳,漢高祖劉邦去世,呂后專權,將劉邦的妃子薄夫人及其子劉恆,貶於此,後來周勃、陳平剷除諸呂,又將薄夫人接回,劉恆繼位,為漢文帝,娘娘灘由此得名。 娘娘灘北隔河與內蒙古馬柵村相望,南隔河水與河灣、娘娘口二村呼應。東望龍口峽峪中太子灘石島昂首挺胸,傲然屹立於浪濤之中。兩側河面開闊,水流平緩。西看茫茫黃河,天水無際,咆哮千里,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景觀

娘娘灘娘娘灘

娘娘灘位於河曲縣城東北7.5公里的樓子營鄉河灣村,在晉、陝和內蒙古三省區交界的黃河之中。相傳,漢高祖後呂雉專權,曾將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貶到雲中州,住在娘娘灘上,生下漢文帝以後,怕呂后知道殺了自己的兒子,她就把漢文帝藏在水寨峙圪台上,後來人們就把它叫成了太子灘。

娘娘灘為河心台地,高出水面不過數米,但歷代洪峰均未上灘,故有水漲灘高的傳說。

娘娘灘地勢平坦,東西長約800米,南北寬約500米。在這個面積僅0.16平方

公里的小島

上,居住著三十多戶人家,房室都被桃、李、杏、海紅、海棠樹遮蓋著,綠樹成蔭,田園如畫,島上人家,環水臨波,恰似蓬萊仙境。每到三春期,島上鳥語花香,雞鳴狗吠,小舟來往,景色著實迷人。

娘娘灘上原有聖母祠堂一座,相傳為薄太后所建,今雖原祠已毀,但歷代補修的廢墟尚在。灘上至今留有娘娘宮殿的破瓦片,瓦片上還有“萬歲富貴”字樣。北端現存磚石古建築一座,規模不大。祠內塑像和關於聖母生活的壁畫,基本完好。

風光

娘娘灘娘娘灘

在馬柵鎮寬闊的黃河河道上,有兩座景色迷人的小島,這就是著名的娘娘灘和太子灘。 相傳,漢高祖劉邦駕崩後,呂后專權,將代王劉恆及其母薄太后逐出京

城,為躲避呂后陷害,母子倆逃到了此地,見這裡黃河中有兩座小島與世分隔,島上風水極好,就分別在兩島住了下來。兩座小島故而得名“娘娘灘”和“太子灘”。雖然這裡曾出土過漢代“富貴萬歲”瓦當,但傳說是否屬實,還有待考證,然而此間的勝景卻馳名遐邇。

娘娘灘景色娘娘灘景色

這裡為鄂爾多斯地區海拔最低處,氣候溫暖濕潤,以盛產各類水果而著稱,因此有“塞外小江南”之美譽。麗日下,黃河閃著粼粼金光緩緩西流,娘娘灘和太子灘仿佛是鑲嵌在金色項鍊上的兩顆翡翠;黃河兩岸峰巒疊翠,高崖之上,長城巍然屹立;水光山色,相映成輝。春夏之際,兩岸桃紅柳綠,花果飄香,河面上漁渡繁忙,或步於岸邊,或游於船上,都會令人賞心悅目,留連忘返。

特色

娘娘灘娘娘灘

“九曲黃河十八彎,傳奇莫過娘娘灘;歷經滄桑數千年,依然盤踞河中間;將軍後人守島上,牢記聖命代代傳;拜得薄後聖母殿,福佑百姓美名傳。”說的就是位於山西省河曲縣城東北7公里處黃河上的娘娘灘,因它是黃河中惟一有人居住的小島,故此享有母親河上“第一灘”的美譽。 娘娘灘,四面環水,明鏡輝映。它背靠龍口,穩坐水中,像滔滔黃河在數百里陡峻絕壁挾持之後,由於憤怒而

噴吐出的一塊巨物。黃河被它中分,迎水峭壁飛浪滔滔,遠望可見展現出數十里富饒狹長的河谷平原。北岸為內蒙古鄂爾多斯,山巒重疊,雲海蒼茫;回首南岸,過河攀山而上是———歷經滄桑巨變的古城堡,居高臨下,俯瞰全景,娘娘灘真如一顆鑲嵌在黃河中央的明珠,又如復蓋在黃河中央的一幅山水巨畫,惟妙惟肖別有一番情趣。島上綠樹參天,果園滋榮,鳥語花香,阡陌縱橫的田野受黃河水的滋潤,準能看見島上人家又在稻花香里說豐年時露出的喜悅。田園茅舍,點綴林間,島上居民辛勤耕作,打漁擺渡,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遊人乍一踏上小島,如臨蓬萊仙境,又仿佛進入世外桃源。漫步島上,花草叢生,芬芳撲鼻,沁人心脾;環島小路,柳樹成蔭,清涼氣爽,展望河川,頓覺心胸開闊;乘坐遊船,追風逐浪,使人心曠神怡。

典故

忻州娘娘灘忻州娘娘灘

娘娘灘,地處晉蒙交界,是黃河中唯一有人居住的小島,故有

“天下黃河第一灘”之稱。相傳,兩千年前,漢文帝劉恆和他的母親薄姬遭呂后誣陷,曾避難於此,所以起名娘娘灘。 就是這個小島,傳說曾經上演過中國歷史上充滿傳奇和悲壯的一幕。公元前192年,幾位大將率領著若干精壯武士,保護著一位身懷六甲的妃子秘密地出了皇宮,一路艱辛輾轉,來到了匈奴地界,突然,一條大河橫亘在眼前,在驚慌與絕望中,他們意外地看見了河中的小島,別無選擇,他們孤注一擲地在這裡隱藏了下來。然而他們依然心有餘悸,孩子降生後,聰明精細的妃子又將孩子轉移到另一個島上,或你來或她去給孩子餵奶,以防不測。12年後,從這個島上走出一位少年,返回皇宮,坐了龍廷。他就是被後世譽為“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劉恆。當年保護他們的大將有弟兄三人,說這三人就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李廣、李文、李功。

山西忻州娘娘灘掠影山西忻州娘娘灘掠影

劉恆登基三年後,將母后接回皇宮,並將這兩塊島嶼以及黃河以西千餘里灘地封分給李氏兄弟,任何人不得侵占。據說這個“政策”一直延續了千餘年。娘娘灘和太子灘即因此而得名。這個傳說與史實有些不符,不過這並不重要,因為它畢竟是傳說。傳說總是集許多美好與一身的。千百年來,

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民謠:“娘娘灘,太子灘,水長它長兩隻船。”看來這兩個河中小島是從未被水淹過的。

不過,當地的農民還講了這樣一個傳奇:20世紀80年代初的一個夏天,村裡的一幫年輕人不聽老年人的勸阻請來一個戲班子,在娘娘廟前唱了一天戲。結果,那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人們正圍坐在炕上吃年飯,再看,地下、院子裡全是水。人們衝出院外,只見娘娘灘一片汪洋。約莫半個時辰之後,大水退去。雖然沒有造成災難,但娘娘灘上的人著實經受了一次魂飛魄散的感覺。事後

老人們講,娘娘灘本來是娘娘躲避災難的地方,是不能有響動的。誰在那裡紅火,大水就得把誰的蹤跡抹去。

旅遊攻略

娘娘灘娘娘灘

特色小吃

娘娘灘的特色小吃是莜麵,它是山西北部地區常見的一種麵食,是用炒熟的莜麥磨製成麵粉,然後用開水和面,再將和好的面切成麵條,上鍋蒸熟。吃的時候既可以冷拌(加燒茄子、拌黃瓜絲、水蘿蔔絲),也可以加熱澆頭(羊肉臊子配蘑菇),味道鮮美。品種有推窩窩(俗名“拷栳栳”)、搓魚兒、壓餄烙等。

特色節日

三月一日為桃花節,是娘娘灘的一個特殊節日。這個節日是在桃花盛開的季節。桃花節時,未婚女子,青年媳婦,甚至小孩子們都在衣襟上系繡花“桃子”,裡面裝有大蒜香草等,用桃紅色布料縫成,用各色絲線綴穗子,象徵青春美好,而且隱喻避災難,因為桃的諧音“逃”,起到護身符的作用。民間說法是,有了“桃符”,就可以安全渡過這一年了。

山西名勝拾遺

山西作為中國的文物大省,不僅在數量上居全國前列,而且以品類全、內涵博、價值高享譽海內外,山西複雜多變的地質、地貌、水文、氣象條件,造就了許多雄偉壯觀、引人入勝的自然景觀,文物古蹟遍布全省,這些得天獨厚、古今兼備的旅遊資源,是發展山西旅遊事業的基礎。

忻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忻州位於山西省北中部,該區扼"晉陽北路門戶",四周環山,地域遼闊,為秦晉高原的一部分,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就發生在這裡。目前已形成以煤炭,冶金,機械,化工,電力為主體的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農業生產也有相當基礎,成為全省重要的糧油產區之一。 該地區文化歷史悠久,自然旅遊資源多面廣,峻峭奇特,人文旅遊資源古老獨特,佛教聖地,革命革址,文物古蹟較多且名揚中外。
景點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 | 南茹八路軍總部舊址 | 平型關戰役遺址 | 西河頭地道 | 徐向前故居 | 閻錫山舊居 | 阿育王塔 | 白佛堂 | 邊靖樓 | 岱嶽殿 | 貂嬋故里 | 汾源天池 | 公主寺 | 公孫杵臼墓 | 古城代縣 | 關帝廟 | 關王廟 | 管涔山風景區 | 圭峰寺 | 海潮庵 | 洪福寺 | 護城樓 | 惠濟寺 | 金安寺 | 金洞寺 | 靜居寺石窟 | 歷代長城 | 林泉寺 | 蘆芽山 | 娘娘灘 | 寧武關 | 偏關 | 普濟橋 | 三關 | 三聖寺 | 雁門關 | 石徑禪院 | 壽寧寺 | 宋氏牌樓 | 台駘廟與支鍋奇石 | 天涯山 | 五峰山 | 忻口遺址 | 忻州城樓 | 忻州古城 | 秀容書院 | 岩山寺 | 楊忠武祠 | 迤西洞 | 禹王洞 |元好問墓 | 趙杲觀 | 忠烈祠 | 朱氏牌樓 | 五台山 | 管涔山情人谷景區 | 趙杲觀 | 汾源水利風景區 | 五寨自然保護區 | 馬營海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