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大院

何家大院

何家大院是晉中一帶有名的深宅大院,位於祁縣城南街路東。院門為磚木結構挑角門樓,下置八仙石磚,里施木雕垂花門。進院門由西向東是條百米長的青石甬道,甬道南是車馬大院,甬道北是兩座樓院。東面的明樓院是里十外三的雙進四合院,院中部以過廳分隔。里院中又築花欄,分隔為二庭院,東西約6米,方磚鋪地。北樓為主樓,二層樓房。

基本信息

概況

何家大院何家大院門樓
祁縣何家,在縣城南街路東,是晚清以來城內的第二大財主,商號分布縣內外,資財達1000萬元,從業人員達1000多人。僅城內就有七大商號,即永聚祥(茶莊)、祥雲集(煙店)、晉昌源(鐵鋪)、天祿園(飯館)、復清當(當鋪)、義生店(油坊)、聚珍店(轉運站)。這些商號在各地設分號、代銷處、作坊等,在祁縣商紳中排名第三。

何家大院是繼喬家、渠家後又一處有名的深宅大院,明末清初的歷史名人戴廷式曾在大院內建有丹楓閣,除珍藏書、版、字畫外,又是傅山、閻若璩、顧炎武、閻爾梅等反清志

士和學者聚會的地方。院門為磚木結構挑角門樓,下置八仙石磚,里施木雕垂花門。進院門由西向東是條百米長的青石甬道,甬道南是車馬大院,甬道北是兩座樓院。東面的明樓院是里十外三的雙進四合院,院中部以過廳分隔。里院中又築花欄,分隔為二庭院,東西約6米,用方磚鋪地。

布局

何家大院何家大院巷道
何家大院分主院和大門院。主院是典型的里外院,巍峨高大、蔚為壯觀。門道正方為屏廳,院中過庭為卷棚,頂下方為明柱走廊,南北西嵌以木製隔扇,北房為五間明樓高大明亮,前有明柱走廊,磚砌、木雕生動美觀,原汁原味。

何家大院建於中國明清時代,拱形重花式大門莊嚴氣派。青石台階兩側為上馬石,牆角有栓馬柱,門內壁有畫。東為“踏雪尋梅”,西為“春夜詩社”。北房為悶房,東西房為平房卻又匠心別具,使人誤以為是單坡頂瓦房,形成視覺上的美感。

綜觀何家大院兩處宅院的前院後院,其間盡顯南北特色兼實用美觀,尤其出類拔萃的是這裡的壁畫、木雕、石雕、磚雕和各門窗的設計造型,給美術學建築學民居學民俗學和許多歷史學家、工藝美術家提供一份研究借鑑的標本。

據稱,因為這處大院至今未被人重修過,大到門樓窗戶隔窗、廁所,小到原來掛匾的炮釘、遮陽擋雨的“花車”、頂大門的頂門石,大門上的雙門插都保存完好,就連茅廁也是當年模樣,歷經風雨能保存得如此完好,使人們甚感珍奇。

歷史

何家大院何家大院正觀
地理位置祁縣何家,在縣城南街路東,是晚清以來城內的第二大財主,商號分布縣內外,資財達1000萬元,從業人員達1000多人。僅城內就有七大商號,即永聚祥(茶莊)、祥雲集(煙店)、晉昌源(鐵鋪)、天祿園(飯館)、復清當(當鋪)、義生店(油坊)、聚珍店(轉運站)。這些商號在各地設分號、代銷處、作坊等,在祁縣商紳中排名第三。何家大院是繼喬家、渠家後又一處有名的深宅大院,明末清初的歷史名人戴廷式曾在大院內建有丹楓閣,除珍藏書、版、字畫外,又是傅山、閻若璩顧炎武閻爾梅等反清志士和學者聚會的地方。院門為磚木結構挑角門樓,下置八仙石磚,里施木雕垂花門。
何家大院何家大院

進院門由西向東是條百米長的青石甬道,甬道南是車馬大院,甬道北是兩座樓院。東面的明樓院是里十外三的雙進四合院,院中部以過廳分隔。里院中又築花欄,分隔為二庭院,東西約6米,用方磚鋪地。北樓為主樓,二層樓房。前有出檐設廊,磚砌窗戶外圓內方,七架木結構房頂,木構件上都雕有吉祥花紋,建築工藝十分精湛。西面的稱筒樓院,拱形大門,入門庭院中有戲台一座,多功能性,平時可作住房。進院便是里五外三的四合院筒樓院。院有筒樓5間為磚木結構建築,單坡頂、門窗均為磚砌拱形,也是晉中住宅的典型建築之一。

何家大院正籌建為祁縣古典建築展覽館,在館內還增設工藝美術展室,文化娛樂場所,復原古戲台進行地方小戲及文化演出活動等,豐富遊人的生活情趣。

特色

何家大院何家大院土屋
據何氏第七代孫何方亮介紹,何氏祖先世居福建省汀洲府(現龍巖市境內)。後有一名為何全舉的先人,隻身一人,十幾歲時來到米易。何氏第四代後人進入國子監學習,二子何開桂、三子何開榮,還取得了功名,被清道光皇帝賜予藍翎正五品官職,前面提到的清道光十三年賜匾就是物證。何家二子取得功名後,即大興土木,修建了占地大約六畝的何家大院,雕花鑲麟(玉麒麒),極為氣派。大門外建有高大的照壁,照壁前是寬闊的草坪,供人納涼、休憩、玩耍。房側屋後均栽上了槐樹、柏香樹、蚊子樹。距何家大院向西不足百米之處,從上面一個叫做仙山的地方流下的溪水沿著一條彎彎曲曲的“石龍”奔向這塊肥沃的土地。就在這樣的一塊土地上,何家子孫安居樂業,繁衍生息,解放前,這裡幾乎沒有外姓。十里八鄉的人們敬羨何家人,便將此稱為何家壩

大院內,房檐下的基石每塊長2丈余,可見當年工程之浩大,建築構架之雄偉。大院呈對稱布置,大門在東北角,大門、二門、影壁、過道、正房、耳房廂房、雜房、磨房、擂米房、廚房。房屋窗欞別具一格,有方形、花形、多邊形、多角形、雕刻形。原正堂屋頂有對稱飛禽走獸,瓦當上還有吉祥、長樂、蓋壽圖案,意匠精巧,令人嘆為觀止。四面建築不高,面積不大,走廊給人以空間向四面擴展的感覺,與白牆灰瓦相結合,雅素明淨,富有典型的攀西民居特色。

發現

何家大院何家大院牌匾
何家大院的發現有些“喜劇”。一天縣文化館館長一行人到此作客。幾位從事文化工作的人,一下就被大院的古色古香所吸引,並因而作了些考評,得出了此院是米易縣少有的清代建築的結論。由此,何家大院方被外界所知。

歷經歲月侵蝕,特別是文革那段破舊的歷史,當年被誣稱為“小台灣”的何家大院,被洗劫一空,許多頗有價值的匾額之類的東西不知所終。較為完整的老房也就只留下了殘缺不全的很小一部分。儘管何家大院當年的宏偉和浩大如今已不復存在,僅從其留下的四合大院和精細的圖案、雕刻中,仍然可以窺見一斑。

推開厚重的雙扇木質大門,跨進過道,左右有福壽壁畫,精美細膩,顯現的是當年貴為大戶人家的氣派。

何家後人至今還保存著的一些匾額,有道光十九年,居住在安寧河東河西的人家祝賀何氏新居落成的木匾,上書“恭維何新爺新造華堂誌慶祥開甲第”。亦有鹹豐四年官方的牌匾,上面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見:鹹豐四年孟夏月/總理四川全省塘務都閫府劉/奉/欽命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揚/為/英俊超群/大京元開泰榮升。還有書有“畫閣凌雲”字樣的一些牌匾。一塊長約1米、寬約半米的杉木匾,從字面上可以看出是道光十三年(1833年)匾上刻著“奉旨/欽賜藍翎/何開桂何開榮/正五品”字樣,記錄的是何家人當年的功名。

這些歷史物件,在何家後人的眼中,也許有的只是一種牽掛,或許是割捨不下的情感。這些匾額,被他們以特有的方式保存著。

旅遊攻略

何家大院雨中的何家大院
美食

牛肉,產於平遙縣,早在明朝中期便聞名於世,是以宰殺後的老牛加工成的醬牛肉。平遙牛肉色澤紅潤,肉質鮮嫩,吃起來綿軟、濃香、可口,水份少、耐儲存、不變色味,除國內暢銷外,還遠銷到朝鮮蒙古新加坡印尼泰國菲律賓等國家。

交通

從太原到平遙運城等地的火車均經過祁縣;也可以從長途汽車站乘早上8點左右發往平遙、陵川等地的車,到祁縣向南行20公里。

在祁縣老縣城裡,現在是民居,沒有對外開放,遊客可以進去看看。在渠家大院到渠家茶葉店的路間。

氣候

晉中地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季風乾燥, 夏季溫度偏高,秋季天高氣爽,冬季相對寒冷,一年四季氣候分明,晝夜溫差大。冬夏溫差大,冬季風沙較大。年平均氣溫為10.2℃,年降水量540毫米左右,降水大部分集中在夏季。

相關條目

山西太原旅遊喬家大院王家大院

山西名勝拾遺

山西作為中國的文物大省,不僅在數量上居全國前列,而且以品類全、內涵博、價值高享譽海內外,山西複雜多變的地質、地貌、水文、氣象條件,造就了許多雄偉壯觀、引人入勝的自然景觀,文物古蹟遍布全省,這些得天獨厚、古今兼備的旅遊資源,是發展山西旅遊事業的基礎。

晉中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晉中市位於山西省中部,轄榆次區介休市以及太谷祁縣平遙靈石榆社左權和順昔陽壽陽八縣。在歷史的長河中,晉中人文薈萃,鄉賢輩出,較為知名的有:祁奚、介子推、王允、石勒、溫彥博、溫大雅、王維、溫庭筠、李三娘、文彥博、孔祥熙等人。主要土特產有平遙牛肉、推光漆器、清徐老陳醋、太谷餅及其它特產。民間藝術主要有祁太秧歌、左權民歌、左權小花戲、榆社霸王鞭、晉中梆子等。
該區旅遊資源豐富多樣,種類齊全。境內自然、人文旅遊資源 素麗多姿、精巧珍奇。傳統土特名優產品馳名中外,享譽華夏。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平遙古城就座落在該區域內。就人文旅遊資源: 祁縣民俗博物館、孔祥熙舊居、“天下第一票號”的平遙,“日升昌”票號、平遙鎮國寺、榆次城隍廟、太谷白塔等精巧獨特,聞名中外。自然旅遊資源有介休綿山、靈石石膏山、和順雲龍山、左權 麻田風光、和順合山奇泉、被視為“種石”的靈石等自然景觀雄偉 磅礴,山光水色,鳥語花香,風光宜人。此外如晉中剪紙、平遙 牛肉、太谷餅、太谷西爪、平遙推光漆品、洪山陶瓷、 祁縣玻璃器皿、榆社阿膠、“龜齡集”酒等名優特產都為晉中旅遊業的發展增添了光彩。
主要旅遊景點有:
平遙古城 | 襖神樓 | 白塔 | 兵憲牌坊 | 禪山寺 | 常家大院 | 城隍廟 | 大寨村 | 第一大鐵隕石 | 方山 | 福祥寺 | 革命聖地麻田 | 光化寺 | 何家大院 | 洪山源泉 | 后土廟 | 迴鑾寺 | 介子推廟 | 淨信寺 | 太古孔祥熙宅院 | 貓兒嶺古墓群 | 綿山 | 喬家大院 | 清涼寺 | 清虛閣 | 渠家大院 | 三多堂 | 石膏山 | 石馬寺 | 天寧寺 | 王家大院 | 文峰塔 | 烏金山 | 雲龍山 | 張壁古堡 | 鎮河樓 | 資福寺 | 資壽寺 | 左權廟田風景區 | 鄧小平太行山舊居 | 師家大院 | 曹家大院 | 靜升鎮 | 度量衡博物館 | 黃庵垴風景區 | 三晉大財東家私博物館 | 左權將軍烈士陵園 | 崇安寺 | 昔陽大寨村生態農業園 | 榆次老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