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馬寺

石馬寺

石馬寺位於昔陽縣城西南12公里,距大寨旅遊風景區8公里,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石窟造像與寺廟殿堂融為一體的宗教建築群。石馬寺石窟始創於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距今已有1470年的歷史。現存石窟3個,佛龕178個摩崖造像1500多尊,雕刻藝術之精美,造像內容之豐富,與雲崗石窟、龍門石窟相比也不遜色,被譽為我國石窟藝術的小家碧玉。

基本信息

簡介

石馬寺石馬寺
石馬寺,原是一處規模不大,以石刻為主體的摩崖造像群,後人依像造屋,築以殿閣,遂成為佛寺布局。宋代時,名為壽聖寺,因寺前有石馬一雙,人們俗稱之為石馬寺。石馬寺中,現存石刻造像千尊左右。這些石雕中,大者5米,小者5厘米,高1米以上者66尊。其中,北魏北齊造像約占70%,其餘均為隋唐作品。

建築風格

石馬寺石馬寺
石馬寺風景區位於昔陽縣大寨鎮石馬村境內,距大寨旅遊區8公里,景區開發面積4.45平方公里。石馬寺是一處以石刻造像與寺廟建築相結合的宗教建築群,它始建於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距今已有1470餘年歷史。寺內所有石刻造像均分布於三塊巨石的七個崖面上,共有3個石窟、178個佛龕、1300多尊造像,佛像最大的5米,最小的5厘米,是山西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發展

石馬寺石馬寺
土改”、“文革”寺廟遭到破壞,百廢俱興。2004年,縣委、縣政府全力實施“旅遊興縣”戰略,縣政協常委、民營企業家李志恆投巨資實施開發。石馬寺風景區本著“借大寨牌、打國保旗、作生態文章”的開發理念,突出石文化、佛文化的特色,強化生態游個性,除將原有寺院做到修舊如舊外,還重點圍繞“一寺、一河、兩山”,建設“一林、六館、八景”,使石馬寺風景區真正成為晉冀兩省周邊地區的宗教朝聖地、休閒度假村、生態旅遊園。

建造

石馬寺風景區從2004年9月份動工以來,現已完成投資1800多萬元,其中旅遊路11.7公里,景區綠化600多畝,植樹5萬餘株,河道治理1000米,新建和修復山門、大雄寶殿、觀音殿、玉皇廟鐘鼓樓古戲台等寺廟建築3000多平米,一期工程已全部結束,2006年“五一”正式對外開放。二期工程正在施工,主要包括人工湖、大王廟遊樂園生態園等旅遊項目,總投資將達到6000萬元,預計在2010年將全部竣工。

晉中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晉中市位於山西省中部,轄榆次區介休市以及太谷祁縣平遙靈石榆社左權和順昔陽壽陽八縣。在歷史的長河中,晉中人文薈萃,鄉賢輩出,較為知名的有:祁奚、介子推、王允、石勒、溫彥博、溫大雅、王維、溫庭筠、李三娘、文彥博、孔祥熙等人。主要土特產有平遙牛肉、推光漆器、清徐老陳醋、太谷餅及其它特產。民間藝術主要有祁太秧歌、左權民歌、左權小花戲、榆社霸王鞭、晉中梆子等。
該區旅遊資源豐富多樣,種類齊全。境內自然、人文旅遊資源 素麗多姿、精巧珍奇。傳統土特名優產品馳名中外,享譽華夏。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平遙古城就座落在該區域內。就人文旅遊資源: 祁縣民俗博物館、孔祥熙舊居、“天下第一票號”的平遙,“日升昌”票號、平遙鎮國寺、榆次城隍廟、太谷白塔等精巧獨特,聞名中外。自然旅遊資源有介休綿山、靈石石膏山、和順雲龍山、左權 麻田風光、和順合山奇泉、被視為“種石”的靈石等自然景觀雄偉 磅礴,山光水色,鳥語花香,風光宜人。此外如晉中剪紙、平遙 牛肉、太谷餅、太谷西爪、平遙推光漆品、洪山陶瓷、 祁縣玻璃器皿、榆社阿膠、“龜齡集”酒等名優特產都為晉中旅遊業的發展增添了光彩。
主要旅遊景點有:
平遙古城 | 襖神樓 | 白塔 | 兵憲牌坊 | 禪山寺 | 常家大院 | 城隍廟 | 大寨村 | 第一大鐵隕石 | 方山 | 福祥寺 | 革命聖地麻田 | 光化寺 | 何家大院 | 洪山源泉 | 后土廟 | 迴鑾寺 | 介子推廟 | 淨信寺 | 太古孔祥熙宅院 | 貓兒嶺古墓群 | 綿山 | 喬家大院 | 清涼寺 | 清虛閣 | 渠家大院 | 三多堂 | 石膏山 | 石馬寺 | 天寧寺 | 王家大院 | 文峰塔 | 烏金山 | 雲龍山 | 張壁古堡 | 鎮河樓 | 資福寺 | 資壽寺 | 左權廟田風景區 | 鄧小平太行山舊居 | 師家大院 | 曹家大院 | 靜升鎮 | 度量衡博物館 | 黃庵垴風景區 | 三晉大財東家私博物館 | 左權將軍烈士陵園 | 崇安寺 | 昔陽大寨村生態農業園 | 榆次老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