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性原則

真實性是會計信息的生命,是決策者們能否正確充分利用會計信息的依據。 企業在購貨、銷貨、生產、投資等循環的內控中不完善,都會產生會計信息的不真實的問題。 加強購物環節,規範不相容職務的人員安排,降低會計信息的虛假情況。

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是進行會計核算的指導思想和衡量會計工作成敗的標準。具體包括了十三個原則,而首當其衝的是真實性原則。真實性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真實性是對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會計工作提供會計信息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因此,就應做到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真實性是會計信息的生命,是決策者們能否正確充分利用會計信息的依據。

原因

會計核算上要追求會計信息的絕對真實是不可能的,這是因為:

1、重要性原則,是指在選擇會計方法和程式時,要考慮經濟業務本身的性質和規模,根據特定的經濟業務對經濟決策影響的大小,來選擇合適的會計方法和程式。另外重要性原則里還考慮了會計信息與成本效益掛鈎的問題。在評價某個項目的重要性問題,很大程度取決於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對於同一個項目,在不同會計人員中的不同判斷,或同一會計人員的不同時期的不同判斷,直接導致了相同項目的反映的不同會計信息。所以重要性要求在會計核算中對重要的詳細,但不重要的不細,這就做就真實性的相對性,挑戰了真實性原則,顧此失彼。

2、歷史成本原則,指將取得的資產時實際發生的成本作為資產的入帳價值,在資產處置前保持其入帳價值不變。我們知道,比如一個資產的購入時價值是5000元,但我們的歷史成本里要求除了累計折舊、大修、擴建等增加或減少到某程度變動外,歷史成本一般不予變動,但資產的價值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市場變化,新的科學技術的出現等發生變動,所以以歷史成本原則反映的資產價值不能體現真實性。

3、會計理論不能真實,不能體現真實。比如在外幣業務的處理反映上,選擇核算的買入價、賣出價或中間價進行核算。都是我們假定幣值相對穩定,作出的業務處理。相對外幣日日變化,我們只能做到相對真實。

4、利益驅動方面,內控不完善等體現不了絕對真實。企業在購貨、銷貨、生產、投資等循環的內控中不完善,都會產生會計信息的不真實的問題。在採購部門,購某個資產存在回扣的問題,那必然是虛抬了資產的成本,會計信息上反映不真實。

實際操控

1、完善內控,加強購物控制,規範不相容職務。加強內控,建立一套購貨、銷售、生產等經營活動的各種方式、方法。核算、審核、分劃各種信息資料及報告的程式與步驟,保證單位正常進行所採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及各種規章制度。加強購物環節,規範不相容職務的人員安排,降低會計信息的虛假情況。

2、加強財產管理管理制度。認真做好財產的定期盤點工作,加強對財產的及時入帳、使用、維修等的管理。對財產的採用成本與市價郭低法核算的,要了解財產的市場價,及時真實反映財產的價值。

3、建立人員職責、加強內部稽核及會計審計制度。明確人員的職責,加大工作失誤處罰力度。加強內部審計。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審計機構和制度,真正開展內部審計工作。除內審外,為避免內審缺點,組織外部審計也是很有必要的。

4、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會計人員業務處理能力。會計人員應加強學習,在執業過程中,應當熟悉和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有關的法規,應遵守《企業會計準則》《會計法》等,如實出具財務報告,為報告使用者提供真實、有用的數據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