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鼻僧面猴

白鼻僧面猴

白鼻僧面猴,是捲尾猴科動物,是巴西亞馬孫雨林東南部特有的一種瀕危叢尾猴。它們的鼻子其實是粉紅色,並非白色,只是其標本因製作時而在鼻子的位置褪成白色。

基本信息

介紹

僧面猴十分害羞,生活習性也十分特別,它們居住在樹梢,很少來到地面。 白鼻僧面猴尤其難見,它們以小家庭型態群居。頭體長約40公分,尾巴大約和身體等長,不太捲曲。體長約40公分,尾巴大約和身體等長,不太捲曲。 據說,法國人首次見到僧面猴時,感到十分驚奇,一眼發現它們頭上的毛髮活像套上的假髮.於是就給它們起了一個“假髮猴”。全身毛髮長而密生,尾毛較身體其他部位的毛髮為長且蓬鬆,似狐尾,故又名狐尾猴。生性較神經質。

白鼻僧面猴(Chiropotes albinasus),又名白鼻粗尾猴、白鼻狐尾猴或白鼻叢尾猴,是紅鼻子為什麼叫白鼻僧面猴呢?實際上在1848年,一個動物學家叫戴威奧,當時他得到了一具僧面猴的標本,當時他手裡拿到這個標本的時候一看,就是鼻子發白,鼻子是裸的,沒有毛,發白,所以就起名叫白鼻僧面猴。但是後來當他見到活體以後發現活著的都是紅鼻子,原來那個標本是猴死了以後,鼻子上的顏色都已經褪色了。但是不行呀,咱們動物命名上有一個原則叫先入為主,既然這么定下來了,就只能叫這個名,所以就這么依錯就錯了。這位紅鼻僧面猴,就永遠地被人稱為白鼻僧面猴了,真是不白之冤。

分布

是巴西亞馬孫雨林東南部特有的一種瀕危叢尾猴。

捲尾猴科動物

捲尾猴科,因大部分種類的尾巴具纏卷功能而得名。體型大小差別很大,體長24~72厘米,尾長15~90厘米,體重 287~10000 克,所有種類均為36枚牙齒;無頰囊和臀胼胝;指和趾細長,具有扁的或彎曲的指甲,有的拇指退化,有的高度發育;鼻孔朝向兩側;尾毛大多密而長,在尾端下部有一無毛區,皮膚厚實,可抓握東西;毛色有暗灰、褐、赤褐和黑色。該科主要包括絨毛猴屬、蛛猴屬、絨毛蛛猴屬、僧面猴屬、紅背僧面猴屬和禿猴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