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臉僧面猴

白臉僧面猴

白臉僧面猴,圓而略扁的臉孔,臉盤上布滿短茸毛,活像老和尚的臉而得名。哺乳綱捲尾猴科動物。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白面僧面猴白面僧面猴

【名稱】白臉僧面猴

【別名】南美白臉猴;白臉狐尾猴

【英文】White-facedsaki

【學名】Pitheciapithecia

【種類】哺乳綱 靈長目捲尾猴科

【分布】巴西法屬蓋亞那蓋亞那蘇利南委內瑞拉

特徵

白面僧面猴白面僧面猴

白臉僧面猴,圓而略扁的臉孔,臉盤上布滿短茸毛,活像老和尚的臉。白臉僧面猴體長33—35厘米,體重0.7—2.5公斤,油光鋥亮的大尾巴長約34—45厘米,因此又叫“狐尾猴”,雌雄異色,雄性通體黢黑,只有面部為白色;雌性呈斑駁的棕色,眼下有兩條蒼白色條紋。白面僧面猴雌、雄兩性的毛色有明顯的分別。就靈長類動物而言,這種明顯的異性異色現象甚為少見。

雖然身軀粗大,但是白臉僧面猴極為靈活,它一跳能夠跳出十米、八米,可以在相距十米的樹枝間跳躍自如,因此在當地又被稱作“飛猴”,還有一個外號,叫飛人兒。白面僧面猴屬懸猴科,已被列入瀕危物種公約。

生活習性

白面僧面猴白面僧面猴

白臉僧面猴棲息於熱帶雨林的上層樹冠區域,幾乎終生生活在樹上,集結成5~9隻的群體共同生活,日行性,雌雄的體差小,營一夫一妻的家庭單位小群(約2-5頭)生活,生性較神經質。雌雄的體差小,營一夫一妻的家庭單位小群(約2-5頭)生活,雌雄成對,終生為伴。懷孕期約163-176日,每產一仔,生產間隔和季節性尚不得而知。通常活動於樹林的中、下層,白天活動覓食,以水果為主食,也吃些花、葉和未熟的種子以及昆蟲,偶爾也吃小鳥、老鼠、蝙蝠、蜥蜴等小動物。

白臉僧面猴的一身厚厚的長毛看起來和熱帶地區的炎熱氣候落落難合,不過它是為嘴而生的,白臉僧面猴非常喜歡蜂蜜,所以需要這身甲冑對付蜂窩的主人。

保護級別

白臉僧面猴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亦被列入《附錄II》中,相信沒有立即的滅絕危機,但需要管制交易情況。而在IUCN‎紅色名錄內則被列入「低危/無危」級別,即指目前存在的威脅並不嚴重。

捲尾猴科動物

捲尾猴科,因大部分種類的尾巴具纏卷功能而得名。體型大小差別很大,體長24~72厘米,尾長15~90厘米,體重 287~10000 克,所有種類均為36枚牙齒;無頰囊和臀胼胝;指和趾細長,具有扁的或彎曲的指甲,有的拇指退化,有的高度發育;鼻孔朝向兩側;尾毛大多密而長,在尾端下部有一無毛區,皮膚厚實,可抓握東西;毛色有暗灰、褐、赤褐和黑色。該科主要包括絨毛猴屬、蛛猴屬、絨毛蛛猴屬、僧面猴屬、紅背僧面猴屬和禿猴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