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梢虹雉

白尾梢虹雉

白尾梢虹雉,學名Lophophorus sclateri,別名雪鵝,一種大型高山雉類,屬雞形目雉科虹雉屬。該種分布區域狹窄,數量稀少,是中國國家Ⅰ級保護動物,也是滇西北部的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之一。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白尾梢虹雉白尾梢虹雉
白尾梢虹雉的體形較家雞大,與黃腹角雉相似。雄鳥的體長為64-70厘米,體重2100-2800克;雌鳥體長56-63厘米。雌、雄羽色不同。雄鳥頭頂、耳羽和羽冠藍綠色,羽冠短而捲曲;臉大部裸出,呈輝藍色;鼻孔下有一小簇黑羽;後頸側輝赤銅色;上背藍綠色,下背和腰白色;下體黑色;尾羽紅棕白色具寬闊的白色端斑。雌鳥自頭至上背深栗褐色,下背土白色具褐色橫斑;下體淡棕色;尾羽深栗褐色,具6條棕白色橫斑和寬的白色端斑。翅黑褐色;尾亦黑褐,先端白色;下體滿雜以橙黃與褐色相間的蟲蠹狀斑紋。虹膜褐色;嘴角色;腿、腳綠褐色。

分布範圍

白尾梢虹雉白尾梢虹雉
白尾梢虹雉主要分布於中國南部、緬甸北部和印度東北部的林區。

該種鳥有2個亞種(是中國的特產):指名亞種雄鳥的白尾梢較長,雌鳥的嘴峰也較長,在中國僅分布在西藏東南部的墨脫、米林、察隅等地;滇西亞種雄鳥的白尾梢和雌鳥的嘴峰均較短,在中國僅分布在雲南西北部的騰衝、瀘水、福貢和貢山一帶。

生活習性

白尾梢虹雉白尾梢虹雉多單獨活動
白尾梢虹雉棲息在海拔2500米-3400米的杉樹苔蘚林、杜鵑林和竹林地帶,多單獨活動。主要以野百合、蕨、天南星、半夏、崖花海桐、高山箭竹等植物的葉、莖、幼芽和根為食,偶爾也吃少量蠕蟲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

叫聲:報警時為尖厲哀叫。鳴叫聲為狂野哨音“go-li…”。白尾梢虹雉的雄鳥被當地人稱為“叫雞”,平時常發出“aou……”的叫聲;受驚飛起時則發出“hu……”的叫聲。

生長繁殖

繁殖季節多單個或成對活動,冬季結群活動,最大一群為9隻。每年4月開始繁殖,繁殖期為4-6月。築巢於岩石縫隙處、或樹洞中。林中地面的倒木下或樹洞中,每窩產卵2-5枚,卵的大小為平均63.2mm × 45.4mm。

瀕危等級

白尾梢虹雉白尾梢虹雉
CITES瀕危等級:附錄I
生效年代:1997
IUCN瀕危等級:易危
生效年代:1996
IUCN瀕危等級:VU C1+2a
生效年代:2003年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一級
生效年代: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稀有
生效年代:1996

瀕危因素

自然原因

白尾梢虹雉主要生活在海拔3200米以上短鞘箭竹林與亞高山草甸相間的狹窄地帶,氣候寒冷,具有風大、雨霧多的特徵,對白尾梢虹雉的容納量自然也低。

棲息地破壞

當地的森林喪失。

人類偷獵

作為食物被捕獵。

天敵動物

猛禽及小型食肉獸的捕食,限制了其種群數量的發展。

保護措施

白尾梢虹雉白尾梢虹雉
白尾梢虹雉是一種珍稀鳥類,分布區域狹窄,數量稀少,據何芬奇1985年5-8月在雲南的調查,種群密度在碧羅雪山為1對/1. 0-1.2平方千米,在高黎貢山為1對/0.8-1.0平方千米,當務之急是保護好白尾梢虹雉的棲息環境。在重要產區建立若干個自然保護區。

現狀調查:對其歷史分布區進行更廣泛的現狀調查。

就地保護:建立更多的保護區。

保護措施:應加強管理以控制狩獵、防止生境退化。

人工飼養

設備條件

白尾梢虹雉白尾梢虹雉
通常飼養在簡單籠舍內,經繁殖幾代,俟較馴而不畏人以後,亦可放養。籠舍圍以鐵絲網,網眼大小以野鳥(如麻雀等)不能鑽人為度(直徑約1.5-2.5厘米)。地面應為利水的砂地,便於白尾梢虹雉揀食和進行砂浴。在可能條件下籠舍內還種些樹木;並散置岩石,以利於白尾梢虹雉的棲息隱蔽。若籠舍小,應有小房舍或棚,安置棲木和禦寒設備。

飼料

(1)植物性飼料:包括玉米、高梁、大米、大麥、麻籽(或蘇子)等粒料;玉米面30%,高梁面10%,豆面(或豆餅面)20%,大麥渣22%,麩皮10%,魚粉(或蠶蛹粉) 4.5%,骨粉3%,鹽0.5%混合粉料;及各種葉菜(如白菜、菠菜、油菜等)、苜蓿、嫩草、瓜果、胡蘿蔔等青飼料。

(2)動物性飼料:熟雞蛋、碎肉(或肝)、魚粉、蠶蛹粉、麵粉蟲即黃粉甲幼蟲(Tenebrio molitor)。

(3)補充飼料:骨粉(或蠣殼)、微量元素及各種維生素。粒料中,除麻籽為冬季補充飼料外,其他種類四季都有;粉料通常與動物性飼料和青飼料混勻後(稱為軟料)飼喂,每日二次。補充飼料在特殊情況下(如繁殖、換羽、舍內過冬或育雉等)才酌情供給。

管理

白尾梢虹雉白尾梢虹雉
白尾梢虹雉成對(或1♂2♀♀)單籠飼養,或成群甚至混群飼養均可。從雄鳥繁殖期好鬥的特性,單籠飼養較好。白尾梢虹雉膽小怕驚。在初養時應盡力保持環境安靜,減少驚動,以防突然驚起而致撞傷。

飼料要保證不發霉變質,飲水要清潔,撒到地面的軟料及時清掃;污水取出,忌灑在地面上;地面砂土,春季及秋季各更換一次。在飼養中,春季注意防止雄白尾梢虹雉互斗現象,及時揀出所產之卵;夏季注意防暑防霉;夏末和秋季注意換羽情況;冬季注意防風防寒。

疾病預防

白尾梢虹雉的傳染病,主要有鳥新城疫禽白痢鳥球蟲病禽痘等,一旦感染,常造成很大損失,尤其禽自痢和雞球蟲病,對雛鳥為害特大。

白尾梢虹雉疾病防治應以預防為主。除嚴格注意日常清潔衛生工作外,每年春秋兩季還要進行全面大消毒。繁殖過程中的衛生消毒工作也要加強。按規定進行預防接種,防止傳染病的發生。

雞形目百科

雞形目在生物分類學上是鳥綱中的一個目。人們通常把這一目的鳥中體形較大種的統稱為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雞”,體形較小的一些種類稱為“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