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古郡

琅琊古郡

琅琊古郡——臨沂市,物化天寶,人傑地靈!這裡是諸葛亮的故鄉,這裡是王羲之的故鄉。新時代,琅琊古郡高速發展,可謂日新月異。

琅琊古郡簡介

【地理位置】位於山東省東南部,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

琅琊古郡琅琊古郡
基礎設施完善。區位上,東靠日照港嵐山港連雲港,屬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範疇,處於山東江蘇兩個經濟大省的交界處,南北交匯,海陸兼濟,發展空間廣闊。經過建國後幾十年的艱苦奮鬥,臨沂市已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臨沂飛機場通達全國十幾個城市,京滬高速公路日東高速公路新亞歐大陸橋鐵路沿海鐵路大通道在臨沂市境內縱橫交錯,構成了一個非常便捷的陸海空立體交通主幹網,加上不斷完善的現代化通訊網,使得沂蒙大地對外聯繫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客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這裡多緯交匯,內外雙向互動,輻射海內外,一個大開放、大交融、大發展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行政區劃】轄三區九縣(蘭山羅莊河東三區郯城蒼山莒南沂水沂南平邑費縣蒙陰臨沭九縣)
【面積】面積1.72萬平方公里,是山東面積最大的地級市。
【人口】人口1022.7萬(數字來源於臨沂政府網官方公布數字,第五次人口普查),是山東省人口最多的行政區。

自然地理

臨沂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區東南部和魯東丘陵南部,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北而南,有魯山沂山蒙山尼山四條主要山脈呈西北東南向延伸,控制著沂沭河上游及其主

琅琊古郡琅琊古郡
要支流的流向。以沂沭河流域為中心,北、西、東三面群山環抱。向南構成扇狀沖積平原。地形複雜,差異明顯,山區重巒迭嶂,千峰凝翠,丘陵逶迤蜿蜒,連綿起伏,平原坦蕩如砥,一望無際,河道縱橫交差,碧水如練。山地、丘陵、平原面積各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山地集中分布在沂水、沂南、蒙陰、平邑、費縣、莒南等縣。地勢較高,一般海拔400米以上。山地植被比較茂密,是發展林果業、畜牧業的主要基地,黃煙花生小麥地瓜等農作物亦有種植。丘陵主要分布於山區外圍,沂水、沂南、莒南、蘭山、蒼山、臨沭、郯城、平邑等地都有分布, 以沭河以東分布最廣,一般海拔200米─400米。丘陵地帶的土壤砂性大,適耕性好,土層較簿,保水肥能力差, 適宜發展防護林和經濟林,是花生、地瓜、玉米、 黃煙等作物的的主要產地。平原有沂沭河沖積平原、 山間溝谷平原、澇窪平原。沂沭河沖積平原主要分布在沂水南部、沂南東部、河東、蘭山、 羅莊、蒼山、郯城。臨郯蒼平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是糧食和蔬菜主要產區, 素有“糧倉”之譽。 山間溝谷平原主要分布在費縣、平邑中部,蒙山前平坦谷地,蒙陰、沂南、沂水等縣的山間溝谷之中,土層深厚,質地適中,多種小麥、玉米等作物。澇窪地平原主要分布於蒼山和郯城南部,土壤粘重,排水不暢,易澇,多種小麥、水稻、 蔬菜等作物。
本市內地質構造複雜, 地層發育比較齊全,從太古界至新生界,除上奧陶統、 志錙系、泥盆系、下石炭統、三疊系及中、 下侏羅統、老第三系古新統、 新第三系地層缺失以外,其他斷裂帶經郯城北北東向延伸, 縱貫全市。

地形地貌

臨沂市地貌類型多樣,融北國的粗獷風光與南國的魚米之鄉風韻於一體

琅琊古郡琅琊古郡
,鍾靈毓秀,儀態萬方。北部是綿延起伏的群山,中部是逶迤的丘陵,南部是一望無際的沖積平原。北部的蒙山,以“天然氧吧”、“養生長壽”而聞名,橫亘數百里,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集險、奧、幽、曠、奇、雄、秀於一體,遙對泰山,雄奇壯美。蜿蜒的沂河,如鑲嵌的玉帶,縱貫全境,充滿靈氣。南部的臨郯蒼平原,沃野萬頃,稻花飄香。優美的《沂蒙山小調》唱出了臨沂無限秀美的風光。
境內山脈自北而南有魯山、沂山、蒙山、尼山四條主要山脈。較大山頭800餘座,一般海拔200米至500米。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500餘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0餘座,秀出雲表,風光壯麗。蒙山海拔1156米, 為山東第二高峰,素稱“岱宗之亞”, 古為宗教文化名山。沂山海拔1032米,古稱東鎮, 位居五鎮之首,山巒清秀,風景幽奇。 兩山久負盛名,享譽中外。馬鬃山羽山天寶山文峰山甲子山銀雀山馬陵山蒙陰山蒼山艾山等都以各自的雄奇、勝跡、史事、人物、傳說、物產等特點聞名遐邇。 境內有不少由流水侵蝕造成的桌狀山, 當地稱為“崮”,素稱沂蒙七十二崮, 其實有百餘崮之多,百崮雄姿, 不僅在中國大地上是一大奇觀,在世界也極為罕見。 著名的有孟良崮抱犢崮南北岱崮龍鬚崮了陽崮摩雲崮蘇家崮石崇崮紀王崮柱子崮等。解放戰爭時期,陳毅將軍躍馬蒙山沂水間,寫下了“一片好風光, 七十二崮堪愛”的壯美詩句。

氣候特徵

氣候為暖溫帶季風大陸型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全年平均氣溫14.1℃,極端最高氣溫36.5℃,最低氣溫-11.1℃,年降水量849毫米,全年無霜期200天以上。臨沂市境內有10公里以上河流300多條,其中,沂河境內長287.5公里,沭河境內長253公里。全市有大小水庫90座,庫容量34億立方米,水資源豐富。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市土地總面積為1718992.74 公頃 (25784891.1畝),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0.93%。境內西部、北部為山區,東部為丘陵區。中南部為平原。山地面積313855.00 公頃(4707825.0畝),占全市總面積的18%;丘陵為758812.00公頃(11382180.0畝)占全市總面積的44 %; 平原窪地 46341.00 公頃(96915115.0畝),占全市總面積的38%。土壤類型可分為:棕壤、褐土、 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五類,十一個亞類。其中,棕壤面積615625.5公頃(9234382.5畝),占土壤總面積的14.2%;褐土503586.70 公頃(75535800.5畝)占33.7%;潮土242955.30公頃(3644329.5畝),占16.3 %; 砂姜土81217.80公頃(1218267.0畝),占5.4 %;水稻土51261.4公頃(768921.0畝),占 3.4%。

水體資源

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大都符合人畜飲水和工農業用水標準。多年平均年降水量824.8毫米,多年平均年地表水資源量51.6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59.6億立方米。

琅琊古郡琅琊古郡
平均年水資源總量54.7億立方米, 枯水年水資源總量38.2億立方米,特枯水年水資源總量 22.1億立方米,現有水利工程平水年可供水量31.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供水量25億立方米。1995年全市實際取用水量19.4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灌溉取用水11.5億立方米,工業取用2.7億立方米,人畜生活取用21億立方米,其他用水3.2億立方米。
境內水系發育呈脈狀分布。有沂河、 沭河、中運河濱海四大水系, 區域劃分屬淮河流域。主要河流為沂河和沭河, 有較大支流1035條,中小支流15000餘條。10公里以上河流300餘條。沂河主源發源於沂源、蒙陰、新泰交界處的老松山北麓。流經沂水、沂南、蘭山、河東、羅莊、蒼山、郯城等縣區, 流入江蘇省境內後注入黃海,全長570公里,境內流長287.5公里,最大流量15400 立方米每秒(1957年)。較大支流有東汶河蒙河柳青河、 河、涑河李公河白馬河等,流域面積10790餘平方公里。沭河發源於沂山南麓,流經沂水、莒縣、河東、臨沭、 郯城等縣區,至江蘇境流入黃海,境內流長252.6公里,最大流量7290立方米每秒(1974)年。較大支流有潯河高榆河湯河分沂入沭水道、夏莊河朱范河等,流域面積5320 平方公里。 沂沭兩河流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屬中運河水系的河流有武河、武河引洪道、東加河、 西加河和燕子河等,都經蒼山縣境內,南至江蘇省境流入中運河。濱海水系河流有繡針河相邸河、青口河等,皆入黃海。境內河流,均屬山洪河道, 上游支流眾多,源短流急,雨季洪水暴漲, 峰高量大,而枯水季則多數斷流,境內建有岸堤跋山沙溝陡山許家崖唐村會寶嶺等大型水庫7座,中型水庫29 座, 小型水庫899座,攔河閘壩22處,總攔蓄能力34億立方米。 沂沭河下遊興建了沂河沭河洪水東調工程和武河分洪工程,興利除害,河流狀況大為改善。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種類較多,分布廣泛。至1994年底,已發現礦產66種,其中金屬礦產17種,非金屬礦產45種,燃料礦產 1種,水氣礦產3種。占全省已發現140種礦產的47.14%。主要礦產有鐵、鈦、銅、鉛、鋁、金、銀、金剛石、耐火粘土、白雲岩、螢石、 重晶石、明礬石、石英砂岩、陶瓷土、頁岩、粘土、花崗石、石灰岩、石膏、玄武岩、河砂煤、礦泉水、地熱及寶石、玉石、彩石、硯石等。已探明儲量的礦產25種, 占全省探明儲量的37種礦產的34. 25%。金剛石儲量居全國第2位,石英砂岩、陶瓷土、明礬石、 白雲岩、粘土、花剛石礦產儲量居全省第3位。全市已開採的礦產37種,共有各類礦山1650個。 天然飲用礦泉水,資源豐富,質量上乘, 產地15處,礦泉水含鍶、偏矽酸、鋰、鋅、 鉬等多種元素。地熱產地2處,河東湯頭溫泉和沂南縣新王溝溫泉均為高溫熱水, 水溫分別為66度和72 度~ 74 度, 水量分別為 200 ~300m3/d和73.71m3/d。前者礦化度3.74克/升,ph值3.73,氡氣16~18埃曼, 屬裂隙氯化物鈉鈣型高溫泉水; 後者為含氟高溫礦化度硫酸鹽氯化物鈉鈣型水。都是著名的療養溫泉。

生物資源

全市有高等植物151科,1043種(包括變型或亞種)。其中木本植物65科,367種,主要有油松赤松側柏刺槐板栗柿子核桃山楂蘋果花椒泡桐馬尾松水杉毛竹茶樹紫穗槐胡枝子酸棗白蠟荊條等;藥用植物830多種(含藥用農作物及木本植物),主要有金銀花玄參太子參丹參棗仁靈芝杜仲等; 主要農作物品種923個,其中小麥27個品種,玉米8 個品種,地瓜6個品種,穀子11個品種,大豆10個品種,花生22個品種,棉花7個品種,蔬菜200 個品種,稀有作物有香稻、小米豌豆、蠶豆等 10餘種。動物約14綱,1049種,其中淡水魚 15科57種,鳥類37科,171種,哺乳類7目25種。此外,還有昆蟲類動物541 種,蜘蛛類動物117種,盛產金銀花、銀杏大蒜、板栗、山楂、黃梨、蘋果、花椒、蠶繭、白柳、 琅琊草全蠍蟾酥等。

臨沂經濟

臨沂市資源豐富,人民勤勞樸實,是一塊充滿活力的熱土。從毛澤東同志批示過的歷家寨,到全國第一個電氣化村劉團村,再到艱苦奮鬥的新典型羅莊、沈泉莊九間棚,體現了臨沂人民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改革開放的春風使沂蒙大地生機勃勃,萬象更新,工、農、商、旅、交通、城建、通訊、電力及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臨沂西郊批發城聞名全國,位居全國綜合批發市場第三位,成為魯、蘇、豫、皖地區最大的商品集散地,現正致力於發展現代物流形式,建設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一座歷史古城正在以昂揚的姿態和嶄新的面貌迅速崛起,發展成就令人刮目相看。 2007年全市實現地方財政收入68.7億元。
工業已建立起門類較為齊全的綜合體系,形成了以輕工、紡織、機械、化工、建材、冶金、煤炭、食品、黃金、醫藥等為主工業體系。是山東省的建材和黃金生產基地。
全市商業發達,有各類專業批發市場965處,其中專業批發市場189處,集貿市場76處,1997年成交額為290億元。臨沂批發城共有各類批發市場53處,擁有攤位2.5萬個,1997年成交額為177億元,連續三年躋身全國十大批發市場前三名。
1997年,全市完成國民生產總值427億元,年均增長19.2%,其中第一產業年均增長7.4%,第二產業年均增長24.9%,第三產業年均增長27.5%。外貿出口總值達到50多億元,出口創匯1.44億美元,三資企業565家,契約利用外資額4.3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4520元,農民人均年收入2053元。

臨沂小吃

鹹豆粥臨沂大眾化粥食,多為早餐供應。此粥製作細膩、口味香美、消渴利尿、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喝此粥配食熱油條口味尤佳。【製法】黃豆和小米用水泡開,分別磨成豆漿和米漿,各自過濾出渣;鍋加水燒開,下豆漿燒開後,再下米漿,開鍋盛入粥碗內。另取少量黃豆放鍋中炒熟後加水和鹽煮至皮起皺,撒在碗中粥面上即成。
臨沂地區的風味小吃。因其香辣可口、肥而不膩、祛風除寒、開食健胃實為眾人所喜愛,早晨喝糝系臨沂傳統食俗。
“糝”(臨沂方言中念sa二聲)在文字上講是用肉作成的湯羹,僅在臨沂或臨沂人的飯店中才能見到。相傳是古代西域回族的一種早餐食品。最初由元朝大都一對回民夫婦來臨沂經營,當時叫“肉糊”,後來仿製者越來越多,明朝時期定為“糝”。
據臨沂縣誌記載,

琅琊古郡琅琊古郡
糝是明朝末年臨沂人創造的,幾經演變改進逐步形成獨具一格的沂州名吃。解放前臨沂城有八家著名糝鋪,今已發展至百家專營糝鋪。
喝糝有四大講究,即熱、辣、香、肥。一碗熱糝配以油條、燒餅、烤牌等食用是美好的早餐享受。糝有牛肉糝、羊肉糝、雞肉糝三種,以羊肉糝最為普遍,雞肉糝為珍。
下面是以雞肉糝為例介紹,其它糝基本相同。
原料:淨肥老母雞10隻(約18千克),大麥仁2千克,水70千克,蔥、姜、細藥料包、醬油、鹽、胡椒粉、味素、麵粉等各適量。
製法:甑鍋加水和老母雞旺火燒沸,撇去浮沫,下入大麥仁、料包、蔥、姜小火煮2小時,雞熟撈出晾涼;雞肉撕成絲放碗中。雞骨架放入鍋中同麥仁等再小火煮2-3小時;雞湯揀去骨架、蔥姜、藥包,下入醬油、鹽、蔥姜米,以稀面水勾成薄羹,盛入放有雞絲的碗中,澆入醋、香油即成(約200碗)。
上述做法理論上可以做出地道的糝,但是各家糝鋪都有自己的獨特方法,屬於秘方。

歷史文化

臨沂市古稱琅郡沂州府,其歷史可上溯至2480多年前,為山東省歷史文化名城。
臨沂市是一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幾十萬年前的沂河兩岸就活動著人類祖先的足跡,臨沂古城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聞名中外的《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就出土在這裡,擁有精美的漢畫像石刻的沂南北寨漢墓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臨沂市博物館存有文物萬餘件,其中國家級文物300餘件。臨沂還是一代名相諸葛亮、書聖王羲之、書法家顏真卿、算聖劉洪,以及曾子匡衡王祥等的故鄉。他們燦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著沂蒙大地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的光輝。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臨沂市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山東解放區的首府。這裡曾是中共中央華東局、山東分局、山東軍區、山東省政府、八路軍115師、新四軍軍部、抗日軍政大學一分校等黨政軍機關駐地,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戰鬥、生活過,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遺蹟。

風景名勝

臨沂市也是山東省的旅遊資源大市。良好的生態環境,悠久的歷史,

琅琊古郡琅琊古郡
昌達的文化和革命老區的光榮傳統為臨沂市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高品位的旅遊資源。立足這些旅遊資源優勢,近幾年臨沂市的旅遊業快速發展。在“十五”計畫中市委市政府又確立了具有臨沂特色的“沂蒙好風光”戰略,旅遊開發突出了“綠色沂蒙”、“紅色風情”、“文韜武略”三大主題,沂蒙旅遊的形象和品牌正在越來越鮮明,越來越突出。

新聞媒體

臨沂線上WWW.LYWWW.COM 大眾石材網http://my111.net 網上臨沂 WWW.E539.COM 臨沂都市網WWW.LINYIO.COM 臨沂信息港WWW.LY169.CN 臨沂人網 www.linyiren.com
臨沂新主流媒體,綜合性中文多媒體信息服務入口網站,臨沂新網際網路時代的領跑者。是“展示都市風采,走進都市生活”的最全面、最迅捷、最時尚的網路媒體先鋒。
近幾年來,臨沂文化事業打跨步向前發展,先後舉辦了7屆廣場藝術節,5屆書聖藝術節,2屆諸葛亮文化節,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臨沂的電子政務水平也提高一個新的台階,臨沂政府網2004年全國普查被評為優秀。最近臨沂市文化局的政府網站 http://www.lyswhj.gov.cn 和臨沂市文化信息網 http://www.lywhxx.net.cn 相繼開通,為市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方便。

歷史沿革

臨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戰爭年代,沂蒙人民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三萬沂蒙的優秀兒女獻身疆場。車輪滾滾的支前隊伍、送子送郎參軍的動人場面、紅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戰役記下了這一段光榮的革命業績。

琅琊古郡琅琊古郡

臨沂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四、五十萬年以前,人類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遠古文明。 二十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遺存在境內有多處發使用文字元號,現沂河和沭河流域發現的近百處細石器文化遺存,是一、二萬年前的人類所創造。早在5000年以前,這裡的人類就開始掌握了釀酒技術,使用砭石治病等。商朝時期,這塊土地上就豐存過郯、莒、費諸方國。周滅商後, 魯國齊國是周王朝控制東方的重要支柱, 臨沂地域除分屬齊、魯等國外,見於>的還有顓、陽、向、莒、郯、根牟、於餘丘、杞等國。 春秋時期,除上述古國外,見於> 的有啟陽,中丘、祝丘、費、防、台、東陽、武城、丘輿、向、次室、蒙、鄆、堂阜、蓋、 艾、紀障、密、鄢陵等20個。這些大城邑的出現,是經濟文化發達的標誌。戰國時期, 域內諸封國先後為齊、楚所兼併,至戰國末期, 南部屬楚,北部屬齊。
秦朝統一,地方實行郡縣制, 全國分為三十六郡,臨沂地域屬琅琊郡和郯郡。 西漢時,郡國並行。臨沂地域分屬徐州之琅琊國、東海郡城陽國兗州泰山郡。 東漢承西漢制度,分屬徐州之利城郡、東海郡、 琅琊郡、琅琊國和兗州之泰山郡、東莞郡東安郡城陽國。三國時期,屬魏國。 至魏末,分屬東海國、琅琊國、東莞郡、泰山郡。 西晉時期,分屬徐州之琅琊國、東海郡、 蘭陵郡、東莞郡、兗州之泰山郡。 晉室南渡後,地域先後屬於後趙、東晉、前燕、後燕、 南燕、前秦和北魏。 隋朝分屬沂州(琅琊郡)泗州(下邳郡)、密州(高州郡)、 海州(東州郡)、徐州(彭城郡)。 唐朝分屬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 徐州(彭城郡)。宋朝分屬沂州(琅琊郡)、 密州(高密郡)、淮郡軍等。宋室南渡後, 分屬於金朝山東東路的沂州、莒州、邳州、 泰安州。元朝分屬兗州府和青州府。清初因之,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為府, 置附郭蘭山縣,降莒州為散州。屬沂州府。 有蘭山、郯城、費縣、沂水、蒙陰、日照、莒州6縣1州。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府撤州, 實行省、道、縣三級制。1913年撤銷沂州府, 改莒州為莒縣。1914年分山東省為4道, 改蘭山縣為臨沂縣, 臨沂地域分屬濟寧道和膠東道。1918年撤銷。1936 年劃為山東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抗日戰爭時期, 這裡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抗日根據地。1940年8月,在沂南縣青駝寺成立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1943年9月改為山東省戰時行政委員會。1945年8月在莒南縣大店鎮成立山東省政府。 在抗日戰爭時期,這裡相繼建立過30 多個縣級和縣級以上政權機構。其中屬於縣級的政權組織, 一般稱抗日民主政府, 也有一些稱作行署或辦事處。這些縣級政權組織, 都獨立的發揮縣級政府的作用,分屬魯中、魯南、 濱海3個行政區。解放戰爭時期, 行政區劃層次仍沿襲抗日戰爭時期, 只是對區劃作了某些調整。1948年7月,魯中、魯南、濱海三個行政區合併為魯中南行政區, 設魯中南行政公署(駐臨沂城),下轄7個專區,49個縣。至1949年10月1日,臨沂地域分屬沂蒙、尼山、台棗、濱海4個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繼續對行政區划進行調整。1950年5月,魯中南行政區撤銷。
琅琊古郡琅琊古郡
沂蒙專區為基礎,成立沂水專區,轄9縣。以濱海專區為基礎,成立臨沂專區,轄9縣。1953年1月將原屬臨沂專區的贛榆、東海、邳縣、新縣海連市劃歸江蘇省。1953年7月,沂水專區撤銷,除日照縣劃歸膠州專區外, 所轄其餘各縣皆劃歸臨沂專區,同時, 原屬滕縣專區的平邑縣亦併入臨沂專區。1956年3月,日照縣劃歸臨沂專區。至1961年4月,臨沂專區轄臨沂、郯城、蒼山、臨沭、莒南、沂南、沂水、沂源、蒙陰、平邑、費縣、日照、 莒縣13個縣市。1989年6月12日,國務院確定,日照市升格為地級市。12月2日,國務院確定,沂源縣劃歸淄博市管轄。1992年1月,莒縣劃歸為日照市管轄。至此, 臨沂地區轄臨沂、郯城、蒼山、莒南、沂水、蒙陰、平邑、 費縣、沂南、臨沭10個縣市。1994年12月,國務院批准撤銷臨沂地區和縣級臨沂市, 設立地級臨沂市。原市級臨沂市分為蘭山、河東、羅莊3個縣級行政區。地級臨沂市轄蘭山、羅莊、河東3區和郯城、蒼山、莒南、沂水、沂南、平邑、費縣、蒙陰、臨沭9縣。

臨沂人物

勤勞、智慧、善良、 勇敢的沂蒙山人民有著輝煌的歷史和光榮的傳統, 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湧現出一大批享譽國內外的傑出人物。 植根於沂蒙大的沂蒙精神,如奔騰不息的沂河, 哺育著一代代沂蒙兒女,艱苦奮鬥,開拓進取, 創造輝煌。特別是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寫下了光照千秋的篇章。清末, 著名的魯南幅軍配合太平軍、捻軍作戰,反抗清王朝的腐朽統治, 堅持鬥爭長達15年之久,湧現出劉淑愈孫化祥等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首領。 中國共產黨誕生後, 沂蒙山區是山東最早建立中國共產黨組織的地區之 一。早在建黨初期,黨的創始人之一王盡美就在沂蒙山區播下了革命的種子。30年代, 中共地方黨組織領導的著名的蒼山暴動日照暴動龍鬚崮暴動沂水暴動等,顯示了共產黨人和沂蒙人民的大無畏的革命鬥爭精神、英勇獻身精神。劉之言郭雲舫劉曉浦劉一夢孫善師孫善帥等革命先烈的英名,永銘沂蒙大地。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 這裡是著名的沂蒙山區革命根據地,是山東華東黨政軍領導指揮中心, 劉少奇、羅榮桓、徐向前、 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裡戰鬥工作。趙博羅炳輝劉炎陳明李竹如常恩多漢斯.希伯等著名革命烈士都在這塊土地上獻出了生命。從沂蒙山區出發, 羅榮桓率雄師挺進東北;從沂蒙山區出發,陳毅率大軍直下江南。在中國革命勝利的征途上, 深深地印下了沂蒙人民支前車輪的轍印。 沂蒙人民為奪取革命戰爭勝利, 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10多萬優秀兒女為革命獻出了生命。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沂蒙人民發揚光榮傳統,弘揚沂蒙精神,戰天鬥地, 改造山河,發展生產,建設家園, 湧現出厲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溝等一大批享譽全國的先進典型。“愚公移山、改造中國, 厲家寨是一個好例”。 毛澤東主席對厲家寨的光輝批示,影響遍及全國,產生巨大動力。 改革開放春風,吹遍沂蒙大地,山河氣象一新, 城鄉繁榮興旺。國民經濟穩步發展,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普遍提高。九間棚、 沈泉莊、 羅莊鎮等一批新的先進典型為舉國所矚目。

歷史名人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陽都(今沂南縣)人。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以“隆中對”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出任丞相。六出祁山攻魏未果,病逝于軍中。被後代推為智慧化身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君典型。傳曾革新連弩,製造木牛流馬。著有《諸葛亮集》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臨沂人,東晉書法家、文學家,

琅琊古郡王羲之
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習稱王右軍。精通書法,備精諸體,尤善楷行,博採眾長,自成一家。書風勁健遒美,為歷代所崇尚,世稱“書聖”。所作《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書。
顏真卿(708-784),字清臣,祖籍琅琊臨沂(今費縣)人。唐代大臣,書法家。為官耿正,不畏權勢。安史之亂中,起兵抗敵,被推為盟主。後為叛軍李希烈所害。楷書端莊雄渾,世稱“顏體”;行草書縱橫跌宕中具凝鍊厚之勢。《祭侄季明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王祥(185-269),字休徵西晉琅琊臨沂人。歷漢、魏、晉三代,先後任縣令、大司農、司空、太尉、太保等職。事後母孝,民間流傳“二十四孝”有王祥臥冰求鯉故事。今故里孝友村有“王祥臥冰處”。
劉洪(140-206),字元卓,蒙陰人,東漢天文學家,曾任郎中、上計掾、太守。編制了我國第一部引進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的《乾象曆》。與文學家蔡邕續補《漢書·律曆志》。首創珠算。著有《七曜術》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戰國思想家、教育家。趙國人,遊學於齊,三為稷下學宮祭酒(學長)。繼赴楚國,為蘭陵(今蒼山蘭陵鎮)令。著書終老其地。著有《荀子》
左寶貴(1837-1894),字冠廷,平邑人。回族。清末將領,官至總兵、提督。甲午戰爭中,率部東援朝鮮,守平壤玄武門,登城督戰,雖受槍傷,猶裹創指揮,中炮陣亡。與丁汝昌鄧世昌並稱甲午三英
曾子(前505-前436),名參,字子輿。春秋末魯國南武城(今平邑)人。孔子學生。以孝著稱。奉行忠恕。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相傳《大學》為其所著。後被尊為“宗聖”。
蒙恬(?-前210),蒙陰人。秦朝名將。世代為秦重臣。初任獄官,後為將。秦統一六國後,率兵北擊匈奴,並築長城,修直道。傳其曾以兔毛改良過毛筆。
匡衡(生卒年不祥),字稚圭東海丞(今蒼山縣)人。西漢大臣,官至丞相。家貧,當過僱工。少年勤學,“鑿壁偷光”的故事,成為家貧而苦讀的典故。能文學,善說《詩》。終成為經學家。

交通郵電

臨沂市地入新歐亞大陸橋東端,東近青島、日照、嵐山、連雲港四大港口,為全國東西南北交通要衝。境內以4條過境國道和18條省道幹線為主,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公路總體水平和每平方公里密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兗(州)石(臼所)鐵路和評(上)嵐(山)鐵路在境內交匯,貫穿東西。即將建成的京滬高速公路縱貫南北,即將復航的臨沂機場為國家二級機場,是魯南地區最大的民航機場,可起降波音737、麥道82等大型客機,通北京、上海、廣州等地。 交通條件便利,公路可通里程達5555公里,市內鄉鄉通柏油路,村村通汽車。乘火車可由北京天津、濟南、泰安、曲阜、兗州、日照直達臨沂。乘飛機可由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直達臨沂。
郵電通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現代通訊可覆蓋全球。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2.65部,市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26部,行動電話用戶達到2.1萬部,無線尋呼用戶達到6.8萬部。

旅遊資源

臨沂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區東南部和魯東丘陵南部,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

琅琊古郡天然地下畫廊
北而南,有魯山、沂山、蒙山、 尼山四條主要山脈呈西北東南向延伸,控制著沂沭河上游及其主要支流的流向。以沂沭河流域為中心,北、西、東三面群山環抱。向南構成扇狀沖積平原。地形複雜,差異明顯,山區重巒迭嶂,千峰凝翠,丘陵逶迤蜿蜒,連綿起伏,平原坦蕩如砥,一望無際,河道縱橫交差, 碧水如練。山地植被比較茂密,是發展林果業、畜牧業的主要基地,黃煙、花生、小麥、地瓜等農作物亦有種植。丘陵主要分布於山區外圍,沂水、沂南、莒南、蘭山、蒼山、臨沭、郯城、平邑等地都有分布,以沭河以東分布最廣,一般海拔200米─400米。丘陵地帶的土壤砂性大,適耕性好,土層較簿,保水肥能力差,適宜發展防護林和經濟林,是花生、地瓜、玉米、黃煙等作物的的主要產地。
旅遊景點有:雪山旅遊區雪山彩虹谷費縣仙人洞蒙山國家森林公園沂南漢墓博物館王羲之故居天然地下畫廊,孟良崮 ,濱海革命烈士陵園明文化旅遊區諸葛亮故里孟良崮國家級森林公園指動石蒙山國家森林公園……

飲食文化

浩浩沂蒙,綿延八百餘里,中部有蒙山勝景,層巒疊翠,景色秀美,古來為道家養生之地;東部有沂水拖藍的沂河,兩岸土地肥沃,稻麥飄香,漁歌唱晚。數千年來,勤勞純樸的沂蒙人民在這片廣饒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並受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烹飪思想的影響,繼承儒家的文化體系,創造了燦爛廣博的飲食文化。
古老的沂蒙山區,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有的飲食文化,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來一展才華,吟詩作賦。在孔子“登東山(蒙山)而小魯”之後,李白杜甫攜手翩然而來,寫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千古詩句,李白更是為蘭陵鎮的美酒佳肴而吸引,樂不思蜀,以至醉臥蘭陵“不知何處是他鄉”,醉出一段極致。歷史上,諸葛亮、王羲之等名人都出生在這裡,他們為沂蒙飲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物產的豐富、食俗的久遠、使沂蒙人民流傳下來許多獨具特色的食品,如:糝、八寶豆鼓、民間伏醬、六姐妹煎餅莒南鍋餅沂水豐糕郯城挎包火燒等都是沂蒙獨有的地方小吃;能登大雅之堂的沂蒙菜有:光棍雞蒜泥魚燴肉絲魷魚蒙山全蠍莒南爐肉等都是土生土長的民間特色菜;檔次較高的飯店流行的新潮菜有:果味銀杏燈籠蝦片龍珠鮑翅清湯烏穗桃源燜魚頭甲魚丸子等已成沂蒙美食的新族。沂蒙名廚在全省及全國各類烹飪大賽中製作的氽芙蓉黃管氽西施舌龍舟鮑翅雪蛤銀杏等分別獲得金、銀、銅獎。這些獲獎菜無疑都成為沂蒙珍饌風味中的“陽春白雪”。
當前,沂蒙烹飪老字號的飯店多保持特色傳統,如臨沂老酒店沂州老菜館琅琊大酒店等。後來大批新建的飯店起點較高、菜式新穎。如陶然居大酒店、榮華大酒店等星級賓館。整體上是北方氣息濃厚,近年來受川、粵菜系的影響,出現了多菜系共存的局面。近年來,沂蒙廚師對過去史書記載的古老菜系、烹飪方法,進行了挖掘整理,恢復了一些歷史名吃;同時,注意外學內創、刻意求新,結合地方風味,創造了一些新式菜,為古老而又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沂蒙菜增添了新的內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除蘭陵老字號的蘭陵酒外,還有沂蒙老曲銀麥啤酒金銀花茶等頗具特色的美食,為沂蒙山區悠久的飲食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具有了豐厚的文化內涵。
獨特的沂蒙飲食文化,是辛勤的沂蒙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實踐的結果。但上千年的飲食文化、技藝,其史料多數散亂不全,傳統技藝頗多失傳,將其蒐集整理,並系統歸納絕非易事,該書編者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對沂蒙美食的過去和現在進行了一次科學的總結,由於受時間、資料、水平限制,不足之處在所難免,但本書編者志在弘揚沂蒙傳統飲食文化,使之不斷得到繼承和完善,這無疑是為沂蒙飲食業的繁榮做出了一大貢獻。

地方特產

蒼山大蒜
產於蒼山縣,種植歷史已逾千年。是我國出口的優質大蒜。蒜為白皮,頭大瓣齊,皮薄如紙,清白似玉,粘辣清香,營養豐富。大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胺基酸、蛋白質、大蒜素和碳水化合物,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較高。蒼山大蒜含有的17種可測胺基酸中,除胱氨酸外,其他16種均比其他大蒜的含量高39.2%,可供人體直接吸收的胺基酸比其他大蒜多51.5%。大蒜行銷日本、東南亞各國及港澳地區。大蒜加工製品有脫水蒜片、蒜粉、蒜汁、蒜油、蒜鹽、蒜醬、糖蒜、醋蒜、罐頭蒜、蒜水飲料等,頗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
莒南板栗
莒南縣地處低山丘陵區,雨熱同季,秋高氣爽,土壤養分齊全,適宜板栗生產,現有板栗栽培面積25萬畝,年總產板栗達1500萬公斤,名列山東第一,1993年被列為全國板栗優質高產高效栽培示範基地,管理水平處於全國領先地位,萬畝五年生幼園平均畝產達到1276公斤,所產板栗個大。色艷、光滑油亮、果肉嫩黃細膩、香甜可口,素有“糯香栗”之稱。遠銷日本、新加坡、韓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深受客戶青睞。
莒南花生
莒南縣地處魯東南丘陵地區,每年種植花生40萬畝,總產1.25億公斤,總產量居全國花生生產百強縣第二位,單產量居全國第一位。分別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優質大花主基地縣和農業部列為花生商品基地縣。1996年又被農業部組委會授予“中國花生之鄉”的稱號,1998年被國家標準汁量局、農業部定為花生“標準化生產示範區”。
天寶山黃梨
是山東名特產水果之一,主產於平邑縣天寶山區,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 主要特點是綜合性狀優良,豐產、耐儲、抗性強,肉質細嫩,汁多味甜,營養價值高。其花、葉、樹皮、果實可入藥,以“美味易服之佳品,療效優質之良藥”著稱。
天寶山黃梨共有6個主栽品種:子母梨柿梨油棉梨墜子梨池梨。其中子母梨是天寶山黃梨的主要代表品種,它是由野生變異而來,果柄處有一顯著突起,形狀別致美觀,主要分布在天寶山的兩條山峪里。該地山高谷深,日照時間較短,適於子母梨較耐陰的生長習性。子母梨一般定植三四年開始結果,盛果期可持續60—80年。
費縣奇石
費縣素有“奇石之鄉”的美稱,“園林石金星石燕子石天景石”四大奇石馳名中外。其中之一的園林石又稱北太湖石,屬石灰岩類,生成於4億年前,經長期風化和酸性土壤侵蝕形成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園林石分布區域主要集中在城北鄉周圍3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儲量約為 5 0萬噸。它們或裸露於地面,或潛藏於地下,經人工挖掘開採,集中擺放後而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觀。該石集“瘦、漏、皺、透”諸特點於一身,有的象飛禽走獸,有的如玉樹臨風,有的似天外來客,有的欲飛向太空,可謂千姿百態、妙趣橫生,令觀者生出無限遐思。
沂蒙煎餅

煎餅,是沂蒙山區民間傳統家常主食,也是久負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從使用的原料方面分類,又可分成麥子煎餅、玉米煎餅、小米煎餅、高粱煎餅、地瓜煎餅等,不同的烙制工具,不同的原料,其味道也各不相同。烙好的煎餅薄如紙,摺疊成卷,即可食用。經過晾乾,疊成長方,可存放半月到一個月之久而不變質。出門攜帶也很方便,因此,人稱乾糧。清代蒲松齡在其《煎餅賦》中寫到,“煎頭則合米豆為之,齊人以代麵食”,“圓如銀月,大如銅缸,薄如剡溪之紙,色如黃鶴之翎,此煎餅之定製也。” 煎餅因是用原糧製作,麩皮沒有去掉,所以營養豐富,吃起來香酥鬆軟,且便於存放和攜帶,是一種極富特色的地方食品。今年有人認為,食用煎餅需要較長時間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進食慾,促進面部神經運動,有益於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的健康,減緩衰老,不失為一種保健食品。
郯城銀杏
郯城地處蘇魯交界,總面積1307平方公里,22個鄉鎮,867個行政村,96萬人口,99萬畝耕地,全縣林業覆蓋率達22%,近年來,立足資源,抓特色,把銀杏生產作為全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來抓。目前,全縣建有銀杏密植園5萬畝,間作園7萬畝,采葉園、圃60多處,年產銀杏果200萬公斤,產葉600萬千克,出圃銀杏苗木1億株,定植銀杏樹1200萬株,銀杏定植株數和銀杏葉產量居全國第一。1997年,在205國道上又建成了長達105華里的“跨世紀綠色銀杏工程”。1998年,又開展了建設銀杏城活動,對銀杏產業的發民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平邑金銀花

金銀花是國務院確定的名貴中藥材之一。平邑縣是農業部命名的“中國金銀花之鄉”,栽培歷史達200餘年,年產乾花350萬公斤,占全國總產量的1/2以上,是全國最大的金銀花集散地。現有金銀花加工企業10餘家,主要為金銀花茶、金銀花保健品、金銀花飲料等,年加工能力60萬公斤。
莒南綠茶
莒南綠茶為茶類的一種,是商品名稱,包括芽形、針形、扁形、束形等系列。產于山東省莒南縣,是由山地茶園經多年精細栽培、加工精製而成,1978年被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評定具有“葉片厚、耐沖泡、香氣高、滋味濃”的優質特徵。目前全縣茶園面積己達3萬餘畝,年產優質莒南綠茶100萬公斤。
沂蒙山楂

臨沂市栽培山楂,已有250年的歷史。《平邑縣誌》有“圖經本草,又名堂球,子其小者俗稱山楂”的記載。臨沂市山楂資源豐富,主產於平邑、費縣、沂南等地。其中平邑是山東著名的山楂產地。其中主要品種大棉球、大金星等被譽為沂蒙大山楂。據食品科研部分析,沂蒙山區山楂營養成分豐富,其中鈣含量占各種果品中的第一位;丙種維生素的含量比蘋果多17倍以上,號稱“北方珍品”。沂水縣崔家峪鄉上龍口村有一株百年樹齡的山楂樹,樹高6.63米,樹冠占地109平方米,被稱為“山楂王”。
蒙山全蠍
全蠍,俗稱全蟲蠍子,古書上稱蠆。>記載,入藥有1100 多年的歷史。因主要產於沂蒙山區腹 地的沂水、蒙陰、平邑等縣,故名沂蒙全蠍。全區年產全蠍約1萬公斤。絕大多數為自然繁殖,少數為人工飼養。沂蒙全蠍個大體肥,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藥用功效顯著,既是貴重藥材,又是山珍佳肴。據測定,沂蒙全蠍所含蠍毒素、蠍酥、牛黃酸、卵磷脂、三甲胺、 甜菜鹼等十餘種成分,含量多數高於異地全蠍。蠍性辛、甘、平,有毒。有鎮痙、息瘋、 攻毒之療效。可治療驚癇抽搐、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破傷風、淋巴結核、 瘡瘍腫毒等症。
八寶豆鼓
臨沂“惟一齋”牌八寶豆鼓是一種歷史傳統副食品,也是山東名產。因以大黑豆茄子鮮姜、杏仁、鮮花椒、紫蘇葉、香油、白酒等8種原材料釀製而成,故名“八寶豆豉”。1983 年被評為省優質產品,1984年獲得國家銀質獎。

全國之最

山東金鑼集團1996年新建的日屠宰8000頭生豬的屠宰車間,是全國最大的屠宰車間。
臨沂市河東區劉團村,沂蒙山區第一個住房全部別墅化的村;

琅琊古郡金鑼
沂蒙山區第一個普及直撥電話、有線電視的村;農田水利實現了現代化的村;孩子免費上學、老人實行退休制、村民免費全國旅遊並享受免費醫療的村;人均最低收入2萬元的村。
莒南縣臥佛寺公園,是全國最大的縣級公園。該園總體規劃面積3400餘畝,總投資3000萬元,有八卦陣、凌雲閣、魔幻城等景點。
平邑縣,是金銀花產量全國第一縣。該縣金銀花栽培己有500多年的歷史,年產350萬公斤,占全國總產的60%以上,其產量、質量均居全國之首。
常林鑽石,是規格、質量均屬國內之最的鑽石。該鑽石重158.786克拉,是臨沭縣常林村魏振芳於1977年12月21日發現的,此金剛石晶瑩透明。稜角分明。
沂河小埠東橡膠攔河壩,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橡膠壩。該攔河壩由臨沂市水利勘測設計院設計,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列為1999年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莒南縣大店鎮,是中國磨具第一鎮。其“大鵬”、“嶗山”、“巨鯤”牌系列磨料磨具是國內外磨具市場上的名牌產品,產量及出口量已連續9年居國內同行業首位,陶瓷磨具產量、出口量全國第一。
莒南縣南鐵牛石鐵隕石,是日前世界上最大的石鐵類隕石。該隕石坐落在莒南縣坪上鎮大鐵牛廟村。
郯城縣新村鄉,是中國銀杏之鄉,是全國最大的銀杏果、葉、苗生產基地和銷售集散地。該鄉現有銀杏結果大樹2.3萬棵。
艾曲蔬菜市場,是目前全國最大的農民自辦市場。該市場在蒼山縣。
平邑縣,是中國花崗石之鄉。其花崗石儲量為22億立方米,為全國之最。
齊魯國際罐頭城,是全國最大的果品加工基地。該基地是平邑縣地方鎮興辦的省級鄉鎮企業示範區,現有加工企業300家。
沂南縣北寨漢墓群,是目前全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漢畫像石墓。
莒南縣,是花生單產全國第一縣。
蒼山縣淡竹種植面積、產量居全國各縣之首。該縣縣城還建有全國最大的大蒜批發市場。
蒙陰縣有我國最大、最早的金剛石原生礦。
莒南縣蟾蜍產量、質量居全國第一。
該市是全國欠發達地區實現普九第一家。全市適齡兒童入學率99.97%,國小升國中率99.17%。

友好城市

恩施土家族自治州美國雷頓市連雲港市安陽市延安市新鄉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