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茜湯

烏茜湯,中醫傳統湯劑,用於崩漏之症。每日服1劑。出血量多時,每日2劑。

藥物組成

煅烏賊骨15g,茜草炭15g,地榆炭15g,檵木15g,蒲黃炭(包)10g,槐米炭50g,薺菜50g,馬齒莧50g,生甘草5g。

加減

氣虛者加黨參、黃耆各12g;血熱者,加生地黃炭20g;血瘀者,加煅花蕊石20g。

處方來源

《中醫雜誌》(1982;6:28)。

方劑主治

崩漏。

臨床套用

崩漏:套用本方治療子宮出血140例,均已婚,年齡25-68歲,40歲以上共110例,占78.5%。中醫辨證分氣虛、血熱和血瘀型;西醫診斷為功能性子宮出血者115例,其它25例為器質性病變,包括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慢性子宮內膜炎、慢性子宮肌炎和子宮內膜腺癌。套用本方治療,顯效(服1-3天,出血停止者)64例;有效(服4-6天,出血停止者)53例,無效(服7天以上仍末止血)23例,總有效率83.6%。

各家論述

烏賊骨入肝、腎經,有止血、收斂作用;茜草入腎經,炒炭有活血化瘀作用。張錫純氏認為經血過多,該兩藥能固澀下焦,為治崩主藥。佐以蒲黃、槐米、檵木、地榆、有涼血消瘀之效。據現代醫學研究,馬齒莧、檵木、薺菜具有加強子宮收縮作用,可增強對崩漏的止血效果。

用法用量

每日服1劑。出血量多時,每日2劑。


中藥方劑之烏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