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犀丸

烏犀丸是傳統的中藥方劑,來源於《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三。主要用於中風半身不遂,身體頑麻。

烏犀丸

正文

烏犀丸

來源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三。

組成

烏犀角屑30克 羚羊角屑60克 天南星30克(醋浸一宿,炒令黃) 天雄30克(炮裂,去皮,臍) 天麻60克 烏蛇6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黃) 桂心30克 白僵蠶30克(微炒) 乾蠍30克(微炒) 防風60克(去蘆頭) 麻黃60克(去根、節) 芎藭30克 獨活30克 乾薑30克(炮裂,銼) 川烏頭30克(炮裂,去皮、臍) 白朮30克 當歸30克 白芷30克 細辛30克 牛膝30克(去苗) 檳榔30克 青橘皮30克(湯浸,去白、瓤,焙) 白附子30克(炮裂) 桑螵蛸30克(微炒) 阿膠30克(搗碎,炒令黃燥) 牛黃7.5克(細研) 麝香7.5克{細研)

用法

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空腹時用熱酒送下。

主治

中風半身不遂,身體頑麻

配圖

相關連線

中藥方劑之烏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