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煎

烏頭煎,中醫藥方,用於破積,散寒,止痛。亦或寒疝繞臍腹痛,若發則冷汗出,手足厥冷,脈沉緊者。

正文

烏頭煎

來源

《金匱要略》卷上。

異名

大烏頭煎(《金匱要略》卷上)。

組成

烏頭大者10克(熬去皮,不哎咀)。

用法

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納蜜400毫升,煎令水氣盡,取400毫升。強人服140毫升,弱人服100毫升。不愈,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功用

破積,散寒,止痛。

主治

寒疝繞臍腹痛,若發則冷汗出,手足厥冷,脈沉緊者。

方論

方中烏頭大辛大熱,善治沉寒痼冷,並能止痛,配以蜂蜜同煎,既可緩和烏頭之毒性,又能增強止痛和延長療效。二藥合用,故可用於陽虛積寒在里,寒氣搏結不散而致的寒疝腹痛。但烏頭有毒,必須久煎,並注意用量和服法,以防中毒。如服後出現呼吸、心跳加快,脈有間歇,甚至昏迷等中毒反應,急當搶救。

中藥方劑之烏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