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麗·阿里森

沙麗·阿里森

沙麗1958年生於美國紐約,曾在佛羅里達大學學習酒店管理。她在嘉年華集團的市場部乾過幾年,並有意進入管理層,但這個願望沒有得到父親的支持。1979年,泰德讓兒子麥基當上了嘉年華集團總經理,為了安慰沙麗,他讓21歲的她進入公司董事會,卻沒有給她實權。

基本信息

個人資料

專業領域:商業

職務:主席

籍貫:紐約

教育程度:佛羅里達大學 ,酒店管理

地區:美國

供職機構:阿里森控股集團

福布斯排行:94

財產來源:繼承財產

婚姻狀況:兩次離異

快樂指數:★ 享樂指數:★★

曝光指數:★★★★

慈善指數:★★★

人物生平

嘉年華掌舵人——沙麗·阿里森:亞洲最有錢的女性是以色列的沙麗·阿里森,她父親泰迪·阿里森創辦的嘉年華集團是世界著名的遊艇公司。1999年他去世後將公司的9400萬股股票留給了沙麗。現在她是最大的私營企業——阿里森控股集團的主席,此外她在幾家銀行、房地產公司和電信公司還持有股份。她在2004年《福布斯》富豪榜上名列第94位,有46億美元資產。

離開原因

她,受夠了媒體的騷擾。

沙麗為逃避狗仔隊的追蹤,把家庭和事業都搬到美國。

離開原因一

花花公子丈夫老惹性醜聞

父親泰德1924年出生於特拉維夫,後來在二戰中參加了隸屬英軍的猶太人戰鬥旅,在義大利和德國抗擊納粹軍,最高軍銜達到陸軍中校。上世紀50年代移居美國創業,建立起嘉年華遊艇集團,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遊艇集團。1990年,泰德重返以色列並創立了阿里森控股集團。

沙麗是以色列國籍,卻在美國長大,1992年才跟隨父親回到故土。沙麗1958年生於紐約,曾在佛羅里達大學學習酒店管理。她在嘉年華集團的市場部乾過幾年,並有意進入管理層,但這個願望沒有得到父親的支持。1979年,泰德讓兒子麥基當上了嘉年華集團總經理,為了安慰沙麗,他讓21歲的她進入公司董事會,卻沒有給她實權。但在父親過世後,沙麗當上了阿里森控股集團的主席。

沙麗的從商能力也不容小視,她當上阿里森控股集團主席後,意識到在以色列做生意的情況和美國大大不同,公司是否樂善好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司在這個國家以後發展是否順利,於是沙麗成立了一個阿里森家族基金會作為取信於社會口碑的工具,果不出意料,這一舉動得到了媒體的普遍讚揚。

在商界拼殺多年的沙麗,沒有一點商人“氣質”。作為一個商人、一個赫赫有名的船舶旅遊業的富婆,沙麗不得不經常出現在各種公共場合,但面對媒體,她還是常常會表現出害羞和不知所措。

雖然很有錢,但沙麗近兩年來並不開心,因為媒體老和她過不去。2002年秋,她旗下的一家銀行裁員900人,引起了以色列最大的工會組織的強烈反對。儘管沙麗向被解僱的員工支付了豐厚的遣散費,並隨後又恢復107名工人的工作,但銀行仍然因為剛扭虧為盈便大幅裁員的舉動遭受激烈的批評。工會組織在全國各地的公共汽車站張貼了1600多張海報,上面寫著“900個家庭在哭泣,沙麗·阿里森卻在大笑”。雖然在她施壓後這些海報在第二天就撤了下去,但她的形象受到了嚴重打擊。

她的婚姻生活也不幸福。她離過兩次婚,2003年5月又嫁給了一位名叫奧法爾·格雷澤的花花公子,但沒過多久就有4名女性站出來指控奧法爾曾對她們進行性騷擾。

為了躲避以色列媒體的騷擾,沙麗於2003年底搬到了美國邁阿密。

離開原因二

被狗仔隊跟蹤媒體老找茬

2003年9月,沙麗終於無法忍受媒體對她“圍追堵截”,發表聲明舉家搬遷到美國,把公司總部移師邁阿密,並宣布停止所有在以色列國內的慈善捐款或基金撥款(沙麗名下的阿里森家族基金會每年捐贈2300萬美元,用於以色列的社區和醫院建設)。不過儘管沙麗移居美國,公司總部也遷至國外,但公司在以色列的業務仍然繼續正常運轉。

沙麗遠走他方主要是為了丈夫奧法爾·格雷澤。沙麗與格雷澤的婚姻從一開始便受到媒體的熱切關注,他們的婚禮慶典由於請了一名德系猶太人作表演而成為城中討論的熱門話題。而婚後不久,她的丈夫格雷澤就惹上了連串性醜聞。第一個站出來指證格雷澤的是他們家的私人女護理,隨後還有三名“受害者”陸續浮現。格雷澤極力否認這些性醜聞,雖然這些指控都已經被立案,但正式審訊一直遲遲沒有開始,格雷澤從沒為此蹲過大牢,更沒有被限制離開以色列境內。雖然這些性醜聞最終都是不了了之,但以色列的媒體從一開始就大肆報導和渲染,一時間在國內被炒得沸沸揚揚,讓沙麗一家難堪不已。

投奔他國

反對者

投奔他國是不愛國的表現

沙麗遠走他方在以色列引起巨大的反響。實際上,北美猶太移民重回故國又選擇離開的例子並不新鮮,比例甚至占到四分之一。但對於沙麗這種名流人士來說,她的離開就不僅僅是一種個人的選擇。在以色列,上至總統下至學者、報紙主編都紛紛把沙麗的行為與愛國精神聯繫起來,仿佛她的離開就是對國家不忠的叛逃。以色列國內為此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讓沙麗即使到了美國仍然繼續忍受來自以色列媒體的輿論壓力。

以色列總統卡察夫說,他毫不在意沙麗停止基金捐款所帶來的損失,但是他認為沙麗的舉動為猶太人樹立了一個很壞的榜樣,“我希望所有的猶太人都留在以色列,但沙麗的決定卻帶來負面的影響。”

支持者

熱情回國卻遭不公正對待

不過《耶路撒冷郵報》為沙麗辯護,認為她也是一名普通公民,有權離開以色列去另一個國家生活。文中說:“沙麗如此有錢,她本來可以擁有許多人可望不可即的生活,但她選擇了回國,而且帶著美好的願望。如今她卻懷著被拋棄、嘲笑和誹謗的感覺而黯然地離開了以色列。這些不公平的對待都是我們的社會和媒體強加給她的,沙麗的離開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重大損失。”

“沙麗的離開應被視為一個私人決定而已,而不應該隨便牽扯到猶太復國主義的問題上。此外,愛國精神也不應該如此狹隘,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如果沙麗認為她的事業更適合在佛羅里達州而不是以色列開展的話,她就應該離開。”但該報同時期待格雷澤能處理好自己的私人問題。

和《耶路撒冷郵報》觀點針鋒相對的是《Ha'aretz》,該報的專欄作家反駁說,如果像洛克菲勒這么一個美國財團巨頭,他會不會只是因為一些小報的謾罵而離開美國,而且撤回所有慈善捐款。他認為沙麗撤回捐款是轉嫁怨氣來懲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旁觀者

奉勸沙麗注意外表形象

回到邁阿密後,沙麗舉行新聞發布會,解釋自己離開以色列的原因。但可悲的是,沙麗回到美國後,並沒有逃脫被媒體冷嘲熱諷的命運,美國的媒體似乎並不買帳。邁阿密一家媒體在報導完沙麗怏怏回到美國後,在文章的最後挖苦沙麗說:“其實我對沙麗並不特別感興趣,但有三件事情讓我想不通。首先,我想奉勸沙麗一句,為什麼你在公共場合出現時總是這么蓬頭亂衣的樣子?沙麗,你的銀行里有這么多錢,為什麼不捨得花點錢去理個髮和買件合體一點的衣服呢?你要知道,你可不是比爾·蓋茨!”

“其次,既然你已經厭煩了媒體的追蹤,為什麼這次回來那么勞師動眾,還要召開記者會,這不是又給別人一個寫好稿的機會嗎?為什麼你這一次還沒學乖,做事低調一點呢?”

“最後一點,如果你不希望媒體炒作,那么請你不要隨便事事發表評論,比如稅收問題。你曾經說過,‘3000萬~5000萬美元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但對於我所捐贈給公益事業的數目來說,它並不算什麼。有人說我到美國是為了逃稅,但是我至於為這么一點錢離開以色列嗎?’沒錯,5000萬對你來說是小意思,但是對於以色列龐大的失業和貧困階層來說,這是一個大數目。你要不相信,儘管問問他們是否同意你的觀點。”

總體評價

亞洲首富沙麗·阿里森雖然有錢卻不快樂。

且看世界首富

富豪的第一桶金是怎樣掘來的?他們是怎樣造就人生輝煌的?隨著一個欣欣向榮的財富時代的到來,這成了許多人想知道並感興趣的話題。它值得追求成功、創造財富的人們思考和關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