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宗一郎

本田宗一郎

日本本田汽車創始人。世界著名的企業家、日本實業家、工程師。60年代初,本田宗一郎開始進軍汽車行業。1980年底,本田宗一郎獲得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頒發的荷利獎章,成為繼亨利·福特後世界上第二個榮獲該獎章的汽車工程師。

基本信息

簡介

本田標誌本田標誌
本田宗一郎,日本本田汽車創始人。世界著名的企業家、日本實業家、工程師
提起日本本田,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本田技術研究所是當今乃至世界汽車業的佼佼者。在日本企業界,本田是技術和活力的代名詞,也是日本大學生畢業後非常嚮往的就業目標。
60年代初,本田宗一郎開始進軍汽車行業;1975年研製出能夠保證汽油充分燃燒並節省汽油的複合可控鏇渦燃燒的汽車裝置,使本田汽車成為世界汽車產品的佼佼者。1980年底,本田宗一郎獲得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頒發的荷利獎章,成為繼亨利·福特後世界上第二個榮獲該獎章的汽車工程師。
作為HONDA的創始人和第一任總裁,本田宗一朗以其過人的膽識和埋頭科研的精神,把本田公司從一個小小的修理機車的作坊發展成為世界頭號機車跨國公司和大型汽車生產企業。

創業生涯

本田宗一郎本田宗一郎

1906年11月7日,本田宗一郎出生在日本濱松市磐田郡光明村,父親是個鐵匠,宗一郎有8個弟妹,大家庭儘管很辛苦,但卻充滿了歡樂。從小,宗一郎這個做大哥的,就得看護弟弟妹妹,但是他偏偏特別貪玩,因此沒少挨罵。父親是個鐵匠,因此很看重時間,所謂“趁熱打鐵”就是抓住最好時機下錘,這樣打出的鐵才是好鐵。在父親的潛移默化之下,宗一郎雖然調皮愛玩,但卻逐漸養成了嚴守時間的習慣。同時,在耳濡目染中,他對機車事業產生了興趣,小時候,當他第一次看到汽車時,簡直入了迷,他的傳記里記載了這件事:我忘了一切地追著那部汽車,我深深地受到震動,雖然我只是個孩子,我想就在那個時候,有一天我要自己製造一部汽車的念頭已經啟動了……

宗一郎並不想在農村呆一輩子,他早就下了決心,國小畢業後就到東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剛好這時他在父親訂的一份《腳踏車世界》雜誌上,看到了一則招工廣告,於是說服了雙親,去信應聘,通知書很快就寄來了。畢業典禮一結束,宗一郎馬上隨父親到東京去了。繁華的東京大馬路上,汽車川流不息。早在8年前宗一郎就見過汽車,但8年後,他對汽車的嚮往仍不減當年。作為鄉下人第一次來到大都市東京,白天車水馬龍、晚上燈紅酒綠的熱鬧情景,使他驚嘆不已。宗一郎應聘的是一家名叫技術商會的汽車修理廠。廠里擁有15名職工,生意相當興隆。父親向主人神原侑三問候並把兒子託付給他之後,就匆匆趕回去了。就這樣,宗一郎住進了修理廠。在技術商會長達6年的時間裡,宗一郎注意學習,很快掌握了汽車的全部修理技術,也懂得了,在工作認真負責的同時,必須對待客人熱情,才會有生意的來源。這時的他,已經不滿足於當一個僱工,於是在老闆的支持下,他返回故鄉,用老闆給的200日元作為啟動資金,掛起了“技術商會濱松支店”的招牌,雖然只有一名職工,但也算開始了自己獨立的創業生涯。

發明家的誕生

本田宗一郎本田宗一郎

開業後,宗一郎憑一手精湛的修車技術很快贏得了顧客好評。生意越做越大,修理工也增加到6個人。他這時充分發揮了小時的聰明勁。一有時間,就鑽到屋子裡,進行發明創造,經過廢寢忘食的研究,他研製出取代木製車輪輻條的鐵制車輪輻條,在博覽會上獲得專家好評。並向國家專利局申請獲得了專利權。宗一郎30歲不到,就很闊綽了。修車的事都交給雇員去乾,他仍然喜歡擺弄機器。他製造出摩托艇,帶上年輕職工在湖上兜風。他還駕駛一輛由他改良的福特汽車,參加全日本汽車速度大賽,生活緊張又刺激。事業上的春天也給他帶來了愛情的春天。
1933年,他和國小教師佐智結婚了。但是發明家的新婚生活沒有任何浪漫之處。既無婚假,也無蜜月,他一頭鑽進了實驗室繼續發明。而妻子卻無怨無悔,當了宗一郎的賢內助,後來,宗一郎用“校長先生”來稱呼自己的太太,他說,因為有了她,自己這個磨人的孩子頭才得到了教育,才能夠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取得那樣的成就。
1934年,宗一郎突然向職工提出:放棄汽修業務,轉行生產汽車零配件。之所以有這個轉變,是因為經過仔細的市場調查,宗一郎發現:汽修業的競爭愈來愈激烈,但零配件供應卻日益緊缺。目光敏銳的他大膽地在這個時刻提出調整方向,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37年,宗一郎成功地製造出了汽車的關鍵零配件活塞環。這一年,豐田汽車工業公司成立,以生產卡車為主。宗一郎給自己的公司起名為“東海精密機械公司”,簡稱“東海精機”。豐田汽車工業公司成為東海精機活塞環的主要買主。這時正是“二戰”時期,雖然宗一郎對戰爭一點都不贊同,但在戰爭經濟的刺激下,“東海精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不過,由於在資金和原料方面一直受大客戶豐田的制約,這使得宗一郎不是很滿足,他決定終有一天,他要自立門戶。

開闢一片新天地

本田宗一郎本田標誌
戰後的日本滿目瘡痍,由於美軍的轟炸和關東大地震,軍需工廠“東海精機”已經不復往日榮光。於是,宗一郎將自己擁有的股份全部賣給了豐田。錢到手後,他想乾一番大事業,但當時社會一片混亂,幾乎所有物資都受美國占領軍控制,如果貿然從事必然失敗。宗一郎又從零開始,準備搞紡織機器。他蓋了座160平方米的房子,並掛起了“本田技研所”的牌子,著手改良織布機。但是,很快就陷入了僵局。
由於投資太大,賣股份所得的一筆資金已所剩無幾了,而新織布機還沒試製出來。他於是想到了汽車,但汽車比織布機更費資金。這時,他又想到了機車。當時,陸軍通信設備上的微型發動機已經派不上用場了,都堆在倉庫里。宗一郎得知這一訊息後,廉價把它買來,作為動力安裝到腳踏車上。這種被稱為“吧嗒吧嗒”的機動腳踏車博得好評。因為在當時,交通混亂,車輛擁擠,城裡人渴望有屬於自己的便捷交通工具。汽車買不起,這種機動車自然受到青睞。而農村裡的人也想有好的工具把米、菜從農村運到城裡販賣。所以“吧嗒吧嗒”一問世,周圍的人們聞訊蜂擁而至,第一批產品被搶購一空。本田技研所的工人們加班工作,“吧嗒吧嗒”的產量不斷增加,最初月產300輛,後來500輛、700輛,大批購進的微型發動機已經不夠用了。本田宗一郎終於決定自己生產發動機了。他賣掉祖傳的家產,籌措資金。 經過努力,終於和朋友河島一起生產出A型發動機。雖然只是50cc的微型發動機,但它是宗一郎親手製造的第一台發動機。這就是最早的“本田摩托發動機”,也是本田A型摩托批量生產的開始。他的成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許多人都在仿製本田式的“機器腳踏車”。
為在機車領域站穩腳跟,本田宗一郎決定生產真正意義上的機車。1948年9月,他正式組建了“本田技術研究工業總公司”並自任社長,從此揭開了本田大發展的序幕。發明家永遠不知道滿足,在A型車的基礎上,宗一郎又以更大功率的發動機為目標,相繼研製出性能更好的B型、C型發動機。裝有C型發動機的腳踏車參加了東京日美對抗賽,還獲得了勝利。宗一郎又向自己的紀錄挑戰,研製出D型——一種98CC、2.3匹馬力的發動機。他認為挑戰和改良相結合,就會產生出不可估量的動力。功率太大了,宗一郎又改進車身,終於試製出第一輛新車。“以速度寄託自己的理想”,所以這輛試驗車被命名為“理想號”。這是從腳踏車到機車的一次質的飛躍。技術上在不斷地前進,但管理也不能放鬆。宗一郎是個很聰明的人,他知道自己的專長是搞技術,而公司發展還迫切需要管理行銷人才,於是1949年,管理專家藤澤武夫加盟本田的事業,使本田的市場逐步擴大,後來他被稱為“技術的本田宗一郎”,本田的第二號人物。
1951年7月15日是個不平凡的日子,這一天,新型“理想”機車上路了,當技術專家河島試車成功後,宗一郎、藤澤、河島三人激動地擁抱在一起,不管天氣突變,下起了傾盆大雨,這是多少努力換來的心血啊!這是劃時代的標誌!不久,本田又推出了“奔利”、“天使”和“佳普”號。公司的規模也不斷擴大,效益不斷提高,初步具備了大企業的雛形。同年,宗一郎成為日本最年輕(46歲 的“藍綬帶獎章”獲得者。一切都是那么順利,宗一郎幾乎有些飄飄然了,但是考驗接踵而至。1954年,因為宗一郎決策失誤,向銀行借貸巨款,而市場的變化使得投資效益無法立即得到實現,公司負債沉重,生產資金短缺。同時,“理想”等型號機車的質量問題引起消費者不斷投訴,銷售額直線下降。這時的宗一郎臨危不懼,他讓藤澤借來大筆優惠貸款,自己則把全部精力放在改進“理想”號上,幾乎到了痴迷的地步,有次做夢的時候他忽然想出了一個新的技術方案,趕忙記錄下來,天不亮就去試驗,結果竟真的成功了!為此他和藤澤都激動得哭了!事後,宗一郎感慨萬分:“人沒有刺激和壓力就不會進步,困難痛苦時的智慧才是最可貴的!”就是在這種動力的支持下,他不顧同行的蔑視和嗤笑,參加了1959年世界最高水平的機車TT賽,慘敗卻不灰心,不斷地改進技術,終於在1958年的TT賽上獲得了第6名,在1961賽事上獲得了冠軍,在1966年更是創造了奇蹟,壟斷了4個級別組的世界優勝獎,包攬了賽程的前5名,至此,他從傳統機車強國義大利、德國人手中奪取到市場,奠定了“本田”家族的盛名和地位。
不僅如此,機車不能使宗一郎滿足,因為汽車才是他最終的目標。1961年,他開始研製高性能賽車,並準備參加世界汽車業最高水平的F1大賽。儘管沒有像提出參加TT大賽時那樣遭冷眼,但人們仍說:“機車雖有了點成績,汽車可就不同了,本田行嗎?”第一次參賽,結果十分糟糕。宗一郎並不氣餒,他分析不是發動機不好,而是經驗不足。他鼓勵大家說:“九十九次失敗後必將在最後一次取得豐碩成果。”1965年,本田賽車在歐洲賽程頑強拼搏,終於獲得了冠軍。這一勝利,意味著日本的汽車製造技術已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正在本田的汽車事業不斷發展的時候,1970年12月,日本公布了“馬斯基”,即限制汽車排放廢氣法。該法規最早是由美國人馬斯基提出的,日本人借鑑實行,但它的廢氣排量規定值為美國的十分之一,非常嚴格,對於汽車廠家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打擊。要通過“馬斯基法”,關鍵要開發出合格的發動機,汽車生產廠家能否繼續生存下去,關鍵在此一舉,同時這也是一種社會責任。宗一郎親臨第一線,指揮開發研究工作。他和年輕的技術人員一起收集資料,查閱文獻,終於在1972年10月,經過反覆的試製,宗一郎成功地開發出符合法規的CVCC發動機。本田技研工業總公司的成功贏得了榮譽,受到美國環境保護局、全美科學協會的高度評價。
1973年,本田公司正式採用CVCC發動機生產“西比古”轎車,第二年又推出“阿科德”(雅閣 轎車,顧客接踵而來,應接不暇。這個發明天才獲得過許多殊榮,除多次受日本政府表彰獎勵外,1971年榮獲義大利總理產業獎,1979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80年獲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荷利獎,成為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1936年獲得此獎後第二個獲得這一殊榮的人。
因此被譽為“日本的福特”,1989年被美國底特律市“汽車殿堂”表揚等等,舉不勝舉。但與多數日本企業家不同的是,他的經營理念也是先進的,1973年,剛剛66歲的本田宗一郎選擇退休,把位置留給後來的年輕人,而這個接班人不是自己的任何親戚,只是一個普通的技術專家,這件事驚動了這個世界!因為宗一郎認為,企業是社會的,而不是個人所有的!多么無私豁達的想法!本田宗一郎說過:“人生就像是駕駛飛機。技術上也沒有什麼,只要會掌舵,起飛並不難。要緊的是降落的時候,如果操縱失敗,那就血本無歸。”“我希望,在人生的最後一段,當要降落的時候,能夠平穩地落地。如果能被贊為名駕駛員,那就再好不過了。”確確實實,本田宗一郎是個“名駕駛員”。多少次困難挫折,他都在緊急時刻平安度過,他和戰後的日本,一起走過了經濟騰飛和輝煌,在最後,給人們留下了一段傳奇,笑著離開,用另一種方式完成了自己的人生!

屢立新功

本田宗一郎本田宗一郎
剛從濱松工專(學校名)畢業的河島喜好幕名來拜訪宗一郎,在榻榻米上,兩位志向一致的年輕人熱烈地討論自己的夢想。一席話之後,河島被宗一郎的豪情深深打動,他立即加入了本田技研所,二人開始著手設計發動機

對於創業階段的宗一郎來說,任何一個細小的環節都會影響成敗,他決定破釜沉舟,把祖傳的家產變賣掉,最終,他們造出了A形發動機。雖然這只是50毫升的微型發動機,但它是宗一郎親手製造的第一台發動機,它是宗一郎開啟成功之門的一把鑰匙。

A形發動機的問世,使“吧噠、吧噠”的產量激增,裝有A形發動機的車十分暢銷。宗一郎並不滿足於此,繼續研製出了性能更好的B型、C形發動機。接著,他又研發了D型發動機,一種98毫升排量、1.7千瓦功率的發動機,功率比A形大了一倍。若還把它裝在腳踏車上,功率顯然是太大了。於是,宗一郎開始設計能與這種發動機相稱的車架。

1949年8月,第一輛機車的試製工作完成。大家命名它為“理想號”,這是一次從腳踏車到機車質的飛躍,本田技研工業公司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理想號”上。

這時,本田宗一郎在旁人的引見下,認識了另一位對他事業有著舉足輕重影響的幫手,他叫藤澤無武夫。這人總帶著一臉微笑,洞察力強,喜歡結交朋友。

1950年3月,公司在東京開設了經銷店,邁出了走向全國的第一步。新產品“理想號”也隨之進入東京,但人們對他的評價不太好。主要是因為車身太笨重,解決這個問題只有研發出更大功率的發動機。

宗一郎和河島喜好共同分析發動機的結構,發現改變發動機的進排氣門,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他們設計在燃燒室頂部裝進控制進排氣門的凸輪軸,這樣比原有的側置式凸輪軸會更理想。實驗結果證明他們是正確的,頂置凸輪軸有效地提高了發動機的功率。事實上,這種發動機就是頂置凸輪軸(OHV)發動機。直到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四衝程發動機都沿用了頂置凸輪軸設計,這不能不說是一大創舉。

這種發動機,四衝程146毫升排量,4千瓦的最大功率,被命名為“E形發動機”。它給公司帶來了新的希望。

兩個月後,劃時代的“理想E形”機車開始試車了。

宗一郎並未鬆氣,他又著手開發腳踏車上的微型發動機,不久就推出了“佳普”。該車的發動機只有50毫升,但功率卻比A形提高了一倍多。“佳普”外形設計美觀,速度快,深受顧客歡迎。緊接著,宗一郎又開發了高性能的機車“奔利”和世界上首次使用合成樹脂做車身的“天使”。此時,本田公司共有四種類型的機車投放市場,本田技研開始在機車領域迅猛發展了。

蚍蜉撼大樹

本田宗一郎本田宗一郎
1954年,日本受到嚴重的經濟危機的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步調減緩,本田技研工業總公司也處於困境,就在這個時候,人們聽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本田宗一郎要參加TT大賽”,所有的人都認為這是以卵擊石的愚蠢念頭。

TT大賽是當時國際上超一流的頂級機車賽事,地位相當於現在的MotoGP賽。能夠在TT大賽上獲勝,對機車生產廠家來說是最高的榮譽。但宗一郎認定的事情,從不改變,他要放手一搏。TT大賽對於他來說不是榮譽,而是商機,只有參加TT大賽並且取得優異成績,才有可能從義大利人、德國人手中奪取全球機車市場,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追求,這是他最終的目的。

宗一郎為了作好比賽的前期準備,決定去實地考察,出訪歐洲。他來到了英、意、德等歐洲機車工業發達的國家,宗一郎立刻體會到現實的嚴酷,本田技研工業總公司的技術和歐美相比差距太大了。歐美一流廠家積累了近半個世紀的技術,製造出的機車是技術的結晶。相比之下本田技研的技術積累可謂捉襟見肘,少得可憐。

宗一郎對彼此之間的懸殊差距感到愕然,但差距並不能擊倒他,反而激發了他的鬥志。

在歐洲訪問期間,宗一郎偷偷購買了大量的賽車零部件,供回國研究之用。回國後,宗一郎立即配備研究人員,完善研究機構,同時制定全面、詳盡的研究規劃,從材料、工藝到工作原理都不放過。

1958年,凝聚了許多心血的第一輛(125毫升,雙缸)賽車終於誕生。

1959年,首次參加TT大賽,在125毫升級別取得第六,1961年獲得冠軍
本田宗一郎終於把理想變成現實。本田在國際機車賽事的節節勝利也意味著本田技研工業總公司的技術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在世界上贏得了聲譽。

炒作

本田宗一郎本田宗一郎

本田宗一郎從創業開始就一直關注海外發展動向,他立志要把公司辦成一個世界性的本田公司,所以準備創辦本田技研工業總公司的海外分公司。

1959年,首次參加TT大賽前,美國本田技研工業公司就成立了。

當時,美國也是一個機車技術水平發達的國家,雖然產銷量並不大,但哈雷機車技術水平非常高,世界聞名。

宗一郎認為只有改變美國民眾對機車的傳統觀念,把機車從狂熱者手中解脫出來,成為連婦女也能駕駛的普通交通、娛樂工具,才能打開自己的銷路。

首先,他把銷售權委託給沒有機車銷售經驗的運動用品商店,把車作為消遣工具出售。緊接著,宗一郎採取了強大的宣傳攻勢,進一步改變美國民眾對機車的認識。他很明智地選擇了最符合自己思路的媒體——美國暢銷雜誌《生活》,在上面刊登大幅廣告,展開大規模的宣傳運動。本田的企業形象隨著密集的宣傳逐漸深入到美國社會各個階層,本田機車的銷售得到迅速增長。這是一個認知到認可的過程。也是本田創始人宗一郎又一例成功的行銷業績。

機車大王

本田宗一郎本田機車
有了這次成功的經驗,從此後本田技研不斷地進行海外擴張,逐漸建成了一個世界性的跨國集團公司。

公正地說,在車輛製造領域,本田公司的規模並不大,卻有著極強的生命力。一個讓業界稱道的事實是,本田的產品推出一款就成功一款。本田在29個國家共擁有139個生產基地。這么多生產基地,產品種類並不多,但沒有任何一家大公司敢小視本田。宗一郎10年奮鬥取得機車市場的霸主地位的故事,成為一個傳奇,在專門表彰對汽車工業有卓越貢獻的美國汽車名人紀念堂里,惟有本田宗一郎被請進殿堂,與美國的汽車大王福特並列其中,現在,只要有本田車的地方就流傳著本田宗一郎與機車的故事。

表彰記錄

1971年榮獲義大利總理產業獎。

1979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1980年獲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荷利獎,成為繼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獲得此獎後第二個獲得這一殊榮的人,被譽為“日本的福特”。

1989年被美國底特律市“汽車殿堂”表彰。

個人評價

本田宗一郎本田宗一郎

那位先生(本田宗一郎)真使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從不考慮買賣的得失,一味地創新和發明,即使你說這件事是否可緩一緩,他也只是說"知道了,知道了",但從不停止他的發明創造。
--日本企業家石田退三
他(本田宗一郎)對任何事物都不曾考慮過"不可能"三個字。他為了克服戰爭期間物資不足的困難,曾在自己工廠的一角自製水泥和石灰。更有甚者,據說他還自己動手製成了玻璃板。撇開那種做法的利害得失,這不正是向各種不可能因素挑戰,化不可能為可能的極好的例子嗎?
  --日本企業家川上嘉市
戰後,日本的經營者中,要數真正創造出財富來的人,只有索尼公司的井深大和本田技研的本田宗一郎了。其他皆非個人所創造,而是整體組織創造出的。
  --日本商工會議所會長五島升
本田宗一郎是自亨利·福特之後世界上最有才氣、最成功的機械工程企業家。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美國汽車推銷商喬治·吉爾德
本田的設計之精良,幾乎像是一塊寶石手錶,令每一位我與之交談過的工程師吃驚。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
在試著拆裝本田機械時,坦白說,因其構造實在太完美,令我們深感惶恐。那機械做得簡直跟手錶一樣精密,且完全沒有模仿的痕跡,是一種根據偉大的構思而獨創的機械。
--英國《每日鏡報》

著名汽車品牌創始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