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的解析

夢的解析

夢的解析(德語:Die Traumdeutung 英文: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又譯做《釋夢》,它是一本關於人的神經和人性探究的一本經典的心理學書籍,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一本知名著作,第一版出版是在1899年11月。該書已經開創了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理論,被作者本人描述為理解潛意識心理過程的捷徑。該書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用於解釋夢。引深到社會心理學和人類心理學,從而進一步的深入解讀人們的潛意識在夢中的表象。

基本信息

作品概述

洛伊德首先回顧了此前關於分析夢的科學著作,他認為雖然有趣但是不夠充分。然後他記述了許多夢,來闡明他的理論。他的方法開始於分析他的夢“伊爾瑪打針”,但也有許多來自病人的個案研究,書中引用的許多最重要的夢都來自他人。弗洛伊德進行分析的許多來源來自文學作品,該書更多的是一次文學分析的自覺嘗試,超過心理學研究的成分。弗洛伊德在此首次討論了後來發展的戀母情結理論,也就是俄狄浦斯情結。書中作者聲稱他發現了三大真理:夢是無意識欲望和兒時欲望的偽裝的滿足;俄狄浦斯情結是人類普通的心理情緒;兒童是有性愛意識和動機的。

作品目錄

夢的解析夢的解析
第一章夢學綜述(20世紀以前)
A.夢、醒的關係
B.夢的素材:夢中的記憶
C.夢的刺激和來源
D.我們醒後為什麼會忘記夢
E.夢的心理學特徵
F.夢中的道德感
G.各派理論和夢的功能
H.夢和心理疾病的關係
第二章、夢的方法:對一個案例的解析
第三章、是欲望的滿足
第四章、夢的改裝
第五章、造夢素材及其來源
A.夢中的瑣事
B.兒時經歷入夢
C.軀體刺激入夢
D.典型夢
a.害臊:夢到自己裸體
b.夢到痛失至親
c.夢到考試
第六章造夢機制
A.凝縮機制
B.移位機制
C.邏輯關係的表達方式
D.具象化機制
E.夢中的符號:其他典型夢
F.幾個案例:夢中的言語和數字
G.荒誕夢:夢中的理性活動
H.夢中的情緒
I.校訂機制
第七章夢的細節步驟
A.夢的遺忘
B.回溯
C.願望的滿足
D.夢的功能:從噩夢中驚醒
E.潛抑
F.無意識、意識,哪個更真?

作者簡介

弗洛伊德,(1856-1939),奧地利精神病醫生、精神分析學創始人。1873年進入維也納大學,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885-1886年間就學於J.M.夏爾科,後又赴南錫觀察A.A.利博爾和H.伯恩海姆催眠療法,更深信神經病是可以通過心理治療而奏效的。1892年左右,他發現催眠的效能不能持久,就改用他所特創的精神分析治療法,藉以挖掘忘記了觀念或欲望。1897年提出了戀母情結,即仇父戀母的情緒。1930年被授予歌德獎金。1936年壽辰時榮任英國皇家學會通訊會員。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有《夢的釋義》、《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精神分析引論》、《精神分析引論新編》、《弗洛伊德自傳》、《圖騰與禁忌》、《摩西與神一教》等。

創作背景

在寫此書以前不僅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而且已蒐集了大量資料。1896年和1897年,他已經在維也納猶太學術廳做了有關夢的演講。1896年10月,其父親去世,促使他在先前的理論研究和醫療實踐的基礎上,開始進行自我分析。可以這樣說,他父親的去世是促使他進行自我分析的主要原因。《夢的解析》第一次告訴曾經無知和充滿疑惑的人們:夢是一個人與自己內心的真實對話,是自己向自己學習的過程,是另外一次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人生。在隱秘的夢境所看見、所感覺到的一切,呼吸、眼淚、痛苦以及歡樂,並不是都沒有意義的。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還認為人在清醒的意識下面,還有一個潛在的心理活動在進行著,這種觀點就是著名的潛意識理論。

作品鑑賞

夢的解析夢的解析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從心理學角度對夢進行了系統研究,這些研究使夢與疾病的關係漸漸清晰起來。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夢是在潛意識中進行的自我調整和激勵,以及對未來目標的設定。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認為,夢的功能是探討做夢者的人際關係,並幫其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答案。對夢做出比較科學認識的是20世紀50年代興起的實驗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研究發現,夢的發生與人在睡眠狀態下快速動眼和非快速動眼的周期性相關。一般來說,夢發生在快速動眼睡眠階段,夢的內容也有規律。在第一、第二次眼球快動時,夢大多重演白天的經歷,第三、第四次快速動眼時,夢多半是過去的情景和體驗;第五次快速動眼持續時間最長,過去與最近的事互相交織。人們在睡眠中感覺身體不適或疾病,大多發生在第一、第二次快速動眼時做的夢,而慢性病的感覺可能在第三、第四次快速動眼時做的夢裡。
真正的作夢只有在人類身上被直接證實發生過,不過很多人相信作夢也會發生在其他動物身上。動物已經確定會有快速眼動睡眠,然而他們的主體經驗卻難以確定。平均擁有最長快速眼動睡眠時期的動物是穿山甲。哺乳類可能是大自然中唯一,或者至少是最頻繁的做夢者,因為和他們的睡眠模式有關。也有人認為上述有關夢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夢只是人睡眠時的一種心理活動,夢中的心理活動與人清醒時的心理活動一樣都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夢中離奇的夢境是因人睡眠大腦意識不清時對各種客觀事物的刺激產生的錯覺引起的。如,人清醒心動過速時產生的似乎被追趕的心悸感,在夢中變成了被人追趕的離奇恐懼的惡夢,人清醒心動過慢或早博時引起的心懸空、心下沉的心悸感,在夢中變成了人懸空、人下落的離奇恐懼的惡夢。夢中經常能感覺到一些人清醒時不易感覺到的輕微的生理症狀,是因人睡眠時來自外界的各種客觀事物的刺激相對變小,來自體內的各種客觀事物的刺激相對變強引起的。弗洛伊德認為,夢不是偶然形成的聯想,而是壓抑的欲望(潛意識的情慾偽裝的滿足)。它可能表現對治療有重要意義的情緒的來源,包含導致某種心理的原因。所以,夢是通往潛意識的橋樑。但是解剖弗洛伊德對夢的工作的分析,使我們驚訝的發現:夢的工作充滿著認識思維活動,這與弗洛伊德認為“夢是潛意識活動”的觀點大相逕庭。弗洛伊德指出,任何夢都可分為顯相和隱相:顯相,夢的表面規象,是指那些人們能記億並描述出來的內容,即類似於假面具;隱相,是指夢的本質內容,即真實意思,類似於假面具所掩蓋的真實欲望。在弗格伊德看來,夢的運作、化裝主要通過壓縮、移置特徵、次級修正的過程把夢的顯相完全歪曲,壓縮,是顯象的夢被轉化為簡略的形式,夢的某些成分被略去,另—些只以殘缺的形式出現。移置,即一個不重要的觀念成小事,夢中卻變成大事或占據置要地位。象徵,即以具體的形式代替抽象的欲望。它顯示了夢作為通往潛意識的真實線徑;能形成的內容(變化、矛盾、原因)中反映邏輯關係,而是以改頭換面的方式出現。次級修正,即把夢中無條理的材料加以系統化來掩蓋真相等。書經歷近一個世紀而不衰 ,弗洛伊德對夢的解釋,已深入到內心深處的潛在動機,能言前人所未言,敢言前人之不敢言,實乃超出前人之上。 但他在釋夢中的主觀性、任意性和神秘性也是顯而易見。他把人的一切夢的隱義都與夢者潛意識中的能欲望聯繫起來,這顯得有些牽強了。他根據其性慾理論來解釋夢,不是把人看作社會的人,而近乎完全看成是一種生物,故一開始就受到人們的譴責。
夢的解析夢的解析
出版於1900年,作者是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這是他對心理學最重要的貢獻之一,被譽為改變人類歷史的書,是精神分析理論體系形成的一個重要標誌。該書在作者生前就再版了8次,先後被翻譯成多種文字,一直經久不衰。與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並稱為導致人類三大思想革命的經典之作。《夢的解析》是經典心理學著作,是精神分析理論體系形成的重要標誌。它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人類心理生活的深穴,揭示了許多埋藏於人類心理深層的奧秘,為人類潛意識學說奠定了穩固的基礎,樹立了人類認識自身的新里程碑,引導了整個20世紀的人類文明。弗洛伊德通過對夢的科學探索和解析,發掘了人性的另一面:“潛意識”,揭開了人類心靈的奧秘。弗洛伊德1900年發表的《夢的解析》,被譽為是改變人類歷史的書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論體系形成的一個重要標誌。然而有趣的是,此書開始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其德文初版總共只印了600冊,出版六年後,還只賣了351冊,最初10年未受重視,到1908年才出第二版。可到了後來,它竟被西方許多學者看作是一震撼世界的書,以致名聲大噪,經久不衰,在作者生前就出了8版,最後一版在1929年。此書在各版中一直沒有重大修改,每次版只是增加注釋或略有補充。此書先後被翻譯成多種文字。

名家點評

“Insightsuchasthisfallstoone'slotbutonceinalifetime”——弗洛伊德
“20世紀最驚人、最狂妄的智力騙局”--英國諾貝爾獎獲得者梅多。
“改變歷史的書”、“劃時代的不朽巨著”之一,這是一部與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論》及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並列為導致人類三大思想革命的書。--美國唐斯博士

深度解析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
一、夢見死亡、結束、轉變與重生(Deathandrebirth)夢的解析例子:當你夢到死亡時,也許你會被驚嚇,或者懷疑夢中的情節是否即將成真。先別緊張。由於死亡是人生不可抗拒的終站,也帶給人最錯綜複雜的情感糾結;因此它所代表的含意,多半是藉由你對死亡的感覺來提醒你一些事情。死亡通常是表示結束或逝去,也許是某一階段或某種關係的結束。例如踏出校門,告別青澀的歲月;或是你苦苦守候的戀情,還是以分手收場。在這層意義上,死亡也代表了形式上的轉換,隱喻轉變與重生。從一個階段步入另一個階段;告別一個熟悉的世界,踏入一個新世界。在夢中死亡的可能是你,也可能是別人。當死亡的是別人時,想想看你對這個人的感覺?他會讓你想到哪些事情?他對你有何意義?這都會讓你更清楚到底逝去的是什麼。有時候,逝去的是我們內在某一部分的特質。也許是被排斥或壓迫,不為我們自己所接納的部分。這個特質可能是不合社會禮教,或是不符合你的自我形象的部分。想想看,你是否疏於照顧你的內在人格。他的逝去是否會讓你覺得有點失落?死亡是否是唯一的方式?也許在仔細思考後,你會發現有他也不錯。有時夢中自己的死亡,會讓你有一種不同於現世的超脫感。此時可能你是用另一種觀點在體驗自己的生活。也許輪迴的觀念或你的宗教信仰,讓死亡對你而言,代表更接近神或是一個反省的時刻。也有可能你夢到自己死亡,是你因為疲於應付現實生活,希望一切都結束,讓你得以好好休息。親朋好友的死亡總是帶給人悲傷痛苦或是懷念惋惜之感。對於自己總會一死,多數人則是懷著恐懼;而夢到死亡時,卻不一定有和現實生活里相同的感覺。因此,注意你對夢中的死亡有何感受,這會讓你更容易了解夢中死亡的含意與答案。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
二、廣播信息(RadioMessage)例子:我做了個夢,夢見我的妹妹在一次車禍中死了。有很多細節困惑著我。我正在下班回家的高速公路上。那是一個非常暖和的晴天。我正在聽著廣播,突然出現了我母親的聲音,告訴我妹妹出了車禍。一輛卡車從後面撞到了她的汽車,她有可能因此而喪命。我仍然記得我坐在仍在高速行駛的汽車中,大聲哭道:“你為什麼要離開我?我現在就需要你。”我一次次地呼喚著她的名字。這是什麼意思?
分析:你通過廣播所聽到的信息可能是夢中最重要的方面。信息涉及一種既需要"接收",又需要密切注意的情景。聽到媽媽的聲音,就是要你的耳朵引起注意。她要表達的訊息實際上是來自你精神最深處的經過偽裝的信息。還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信息往往來自於一個決定性時刻的心理狀態。想想在你的清醒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問題和壓力可能導致像這個妹妹死亡的令人不安的信息的出現?可能在你妹妹身上存在你很羨慕卻又沒有的素質。三、要殺我(MotherIsKillingMe)例子:我做了一個夢,我死去的母親正想殺我。有一個年輕的男孩和我在一起。我告訴他,我們就躲在倉庫和卡車裡,那么她就找不到我們了。然後,我看見一個大眼女子和其他人正向我們揮舞著雙手,說安全了。但我不敢相信。然後就醒了。請幫助我。為什麼我也夢見過同樣是這個大眼女子也想傷害我。分析:很抱歉聽說你的母親已經去世了。在夢中,她想殺你,這最有可能意味著你自身的某些方面已經隨她一起死去了。那個大眼女人可能表示神明的智慧或者明智的信息的出現。從你的夢中,我看不出任何你害怕這個大眼女人的理由。她想傷害你這個概念可能被偽裝成其他的情緒,比如,背叛或者憤怒。還要問問你自己,這個大眼女子和你的母親是什麼關係?我會飛而且我沒有瘋(ICanFlyAndI'mNotCrazy!)例子:有個夢我做了兩次,那就是,我能飛了,是指沒有翅膀。我能隨心所欲地離開地面,但是需要十分集中的精力和力量。我也有馬,但不知道他的顏色和模樣。在我的夢中,我私人還有座小州,它也是屬於我的。但不是我丈夫的。我想說的唯一的事情是自從我告訴別人我會飛以後,一些奇怪的人總是想把我送到精神病院去,因為他們以為我瘋了。我從沒有在他們臉上看見相信我的表情。我飛到山頂,飛到歐洲的城市(那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你能為我解釋一下嗎?分析:飛翔的夢顯然說明了你的自由意識以及擺脫每日生活的限制。聽起來好像你剛完成了一些項目,感到一負重擔從你的肩膀上卸去。你提到非常集中精力才能夠飛起來。這可能意味著你在這項成功的項目上投入了同樣多的努力。你飛過山脈重申了你的成功以及你是怎么達到這個顛峰狀態的。飛越歐洲(那個你一直想要去的地方)暗示對你的努力工作的一種非常值得的獎勵。你夢中的動物意味著你仍需依附和維持的力量,儘管你已獲得夢的解析,一種不斷提高的成功的水平。馬象徵著你的價值和完整性。它也表示你當前所擁有的力量。你的狗是你能和忠實的象徵。儘管你可能飛得高過天空,你仍然保持著對你身後事物的忠誠。飛翔的是如此的輝煌和開放,以致於你可能不想再回到地球。你說這個夢你做了兩次,可能是你對此有高度的感受所致。那些想把你送入精神病院的人可能是想把你帶回現實。你可能表現得過於自由,也就是你質思想中的東西,但是,有時,約束和限制也許更為明智。彩繽紛的牙(ColorfulTeeth)我夢見由於種種原因,我把牙塗成各種鮮艷的顏色,紅、綠、藍和黃。甚至我的舌和我的口香糖都被塗成了鮮艷的顏色。我還記得然後我的一側臉頰出現了一個洞,每一個同事都可以通過這個洞看見裡面。我正在工作,而且我沒有覺得太不好意思。我只是覺得太奇怪了,而且讓人很緊張的是,突然間就在我的一邊臉上出現了這么大的一個洞。分析:你的鮮艷的牙齒和舌頭可能是提醒大家注意你說的栩栩如生的故事以及你生動的表達自我的方式。有人甚至認為,你是最好的。你一側臉上的洞證明別人可以通過你所說的故事的真理直接得出真諦。

主要成就

心理學研究

在巴黎跟隨沙可期間,弗洛伊德被沙可的思想所鼓舞。在這一時期他從一個神經學家轉變為一名精神病理學家,從對軀體的研究轉向對心理的研究。弗洛伊德對精神分析的興趣是在1884年與J.布洛伊爾合作期間開始產生的。布洛伊爾是一位非常傑出的醫生,不但幫助弗洛伊德排憂解難,而且還使弗洛伊德學會用新方法治療癔病。1882年11月他已經從布洛伊爾的病人安娜·歐的病例了解到催眠及宣洩療法(布洛伊爾稱為“談話治療法”)的效果,巴黎回到維也納以後,他進一步考慮同布洛伊爾一起研究安娜·歐病例。這時候,弗洛伊德已從沙可那裡學到有關治療歇斯底里病症的方法。他在接受布洛伊爾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地探索其中隱含的問題,終於發現了催眠療法的奧秘,揭示出催眠療法的使用範圍及其與人的內在精神狀態的關係。為了使催眠術更臻完善,1889年夏,弗洛伊德親自到法國南錫,試圖向多年套用催眠術的法國醫生們求教,他說服一個病人跟他一塊到南錫去接受催眠治療。就在這次治療這位女病人的過程中,弗洛伊德同法國醫生本漢的討論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果,即認為催眠療法的作用是有限的,另外他發現並非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催眠,最後弗洛伊德放棄了催眠術而轉向自由聯想。

論奠基期

1895年,弗洛伊德將自己與布洛伊爾共同研究歇斯底里病症的成果寫成《歇斯底里研究》一書。這本書的出版,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研究歇斯底里症的過程中,弗洛伊德在醫學史和心理學史上第一次使用了“精神分析學”這個概念。1897年,在其父親去世後的一年,弗洛伊德開始了他的自我分析,進行自我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對自己的夢進行解析。他認為心理障礙是由於性緊張累積而引起的,這種分析結果導致1900年《夢的解析》一書的出版,該書現在被許多人推崇為弗洛伊德最偉大的著作。然而,這本書也遭到大量批評,出版後的8年間只售出600冊。而弗洛伊德從中只獲得相當於209美元的稿費。在其一生餘下的時間裡,弗洛伊德一直堅持自我分析,每天工作的最後半小時被用於自我分析。弗洛伊德從19世紀90年代開始,在嘗試了多種治療技術。先是沙可所使用的催眠暗示;然後試用了聚精會神的技術,就是他把手按在病人的額頭上並促使其回憶;布洛伊爾使用的宣洩的技術,即發掘個人問題並以語言表達出來而獲得不良情緒的擺脫和釋放。這個時候,弗洛伊德已經年過四十,但他的精神分析理論卻幾乎沒有多少發展。隨著《夢的解析》一書的出版,精神分析運動逐漸發展起來。這時在弗洛伊德周圍聚集著一批年輕的學者,成立了星期三心理研究小組,或稱維也納精神分析小組,1902年發展成立心理分析學會,當時參加的人後來都變成了傑出的分析學家,包括A.阿德勒、O.蘭克、費登和C.榮格。弗洛伊德將榮格視為自己的繼承者,然而,此時精神分析小組內部出現了裂痕,主要原因是阿德勒、蘭克和榮格等人均因與弗洛伊德理念不合而逐漸發展了他們自己的理論和風格,而這一事實又不為弗洛伊德所理解。於是,原先的精神分析小組因衝突和急診而瓦解。蘭克被開除出弗洛伊德圈子,阿德勒於1911年離開這一小組建立了個體心理學,榮格於1914年與弗洛伊德分道揚鑣建立了分析心理學。1904年出版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學》可能是他流傳最廣的一本著作。這本書探討了種種有缺陷的心理作用,比如遺忘、失言、筆誤、錯放東西等等。弗洛伊德在書中作出的結論,已被人們廣泛接受,他的其他所有理論都沒有達到這一步。這本書對於決定論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貢獻,因為書中所揭示的許多看似偶然、毫無意義的行為,以及許多簡單地歸結為“自由意志”的舉動,實際上是人們沒有意識到的隱秘而矛盾的願望所驅使的。

1905年,他發表了三本重要的著作。一本篇幅較長,一般稱之為《多拉的分析》,弗洛伊德在書中詳盡的闡述了如何用夢的解釋去揭示並治療精神神經症的種種症狀;另一本是《玩笑及其與無意識的關係》,他在這本書中透徹的研究了無意識動機能夠間接表現出來的許多方式。最後一本就是最有爭議的《性學三論》,書中表達了關於嬰兒期性慾以及其與性倒錯和神經症之間關係的觀點。這招致了對弗洛伊德的嘲諷,他被看作是一個滿腦子淫穢念頭而邪惡下流的人。醫學機構聯合起來抵制弗洛伊德的觀點,他本人也成了當時德國科學界最不受歡迎的人。1909年,受美國克拉克大學校長G.S.霍爾之邀,弗洛伊德及其弟子參加該校20年校慶和舉辦系列講座,弗洛伊德本人也被授予名譽博士學位,並與美國心理學屆名人詹姆斯、鐵欽納、卡特爾等人會晤,這標誌了精神分析理論終於贏得國際上的承認,是他唯一的一次訪美,同時他公開露面也僅有這一次。在這期間弗洛伊德建立了關於人格發展和嬰兒性幻想的理論,精神功能規律的理論,以及關於精神分析過程的觀點。1913年弗洛伊德的《圖騰與禁忌》出版發行,這本書的重要性僅次於《夢的解析》。通過對亂倫恐懼、情感矛盾等許多特徵的研究,弗洛伊德聲稱他發現了三大真理:夢是無意識欲望和兒時欲望的偽裝的滿足;俄狄浦斯情結是人類普遍的心理情結;兒童具有性愛意識和動機。這些發現為精神分析學奠定了基礎。1919年弗洛伊德創辦了一家國際性的出版公司,專門出版發行精神分析學方面的雜誌和書籍。到1938年納粹查封前,該公司已經出版了5種雜誌、150種書籍。1920年他26歲的女兒去世。也許最為嚴重的問題是由於兩個兒子參加戰爭所帶來的恐懼。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弗洛伊德在1920年建立了死本能理論,即死的願望,生本能或存活本能的對立面。然而,即使如此,弗洛伊德的聲望從1919-1939年一直處於頂峰。在這一時期,弗洛伊德發展了他的人格理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