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機

動機

動機,在心理學上一般被認為涉及行為的發端、方向、強度和持續性。動機為名詞,在作為動詞時則多稱作“激勵”。在組織行為學中,激勵主要是指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通過激發和鼓勵,使人們產生一種內在驅動力,使之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過程。

基本信息

解釋

動機動機

【詞語】 動機

[拼音] dòngjī

[英文] 1.motive 2.motivation 3.intention.

動機,即推動人們行動的力量。它是人們的願望、興趣、理想表現出來的激勵人們活動的主觀因素。現代心理學將動機定義為推動個體從事某種活動的內在原因。具體說,動機是引起、維持個體活動並使活動朝某一目標進行的內在動力。

動機動機

動機是用來說明個體為什麼要從事某種活動,而不是用來說明某種活動本身是什麼(what)或怎樣進行的(how)。是推動從事某種行為的念頭
示例:動機好,方法不對頭,也會把事情辦壞。

動機是推動人從事某種活動,並朝一個方向前進的內部動力。是為實現一定目的而行動的原因。動機是個體的內在過程,行為是這種內在過程的表現。
引起動機的內在條件是需要,引起動機的外在條件是誘因。驅使有機體產生一定行為的外部因素稱為誘因。凡是個體趨向誘因而得到滿足時,這種誘因稱為正誘因;凡是個體因逃離或躲避誘因而得到滿足時,這種誘因稱為負誘因

產生

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需要是一切行為動力的源泉,需要成為人行為的動力必須要轉化為動機。那么需要是怎樣才能轉化為動機呢,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需要本身是主體意識到的缺乏狀態,但這種缺乏狀態在沒有誘因出現時,只是一種靜止的、潛在的動機,表現為一種願望、意向。只有當誘因出現時,需要才能被激活,而成為內驅力驅使個體去趨向或接近目標,這時需要才能轉化為動機。

動機是行為活動的內在原因,因此,它不能直接觀察到,只能根據刺激情境和行為反應去推測。因此如何從個體外顯的行為或活動中去推測這種內部原因,就成為現代心理學中的一個特別重要而又比較困難的課題。因為只有對隱藏在個體行為背後的原因有科學的了解。人們才能更有效地理解人的外顯行為。

動機功能

人類動機對活動具有引發、指引和激勵的功能
(1)引發功能
(2)指引功能
(3)激勵功能
動機是在目標或對象的引導下,激發和維持個體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動機是一種內部心理過程,不能直接觀察,但是可以通過任務選擇、努力程度、活動的堅持性和言語表示等行為進行推斷。動機必須有目標,目標引導個體行為的方向,並且提供原動力。動機要求活動,活動促使個體達到他們的目標。

動機具有激活、指向、維持和調整功能。動機是個體能動性的一個主要方面,它具有發動行為的作用,能推動個體產生某種活動,使個體從靜止狀態轉向活動狀態。同時它還能將行為指向一定的對象或目標。當個體活動由於動機激發而產生後,能否堅持活動同樣受到動機的調節和支配。

形成條件

1. 內在條件 :需要

含義:有機體內部的不平衡狀態,表現為有機體對內外環境的一種穩定的要求並成為有機體活動的源泉。

內驅力:在有機體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內部推動力,是一種內部刺激。是需求狀態存在的結果。

體內失衡而生匱乏狀態→需求→驅力→行為。

2.外在條件:誘因
誘因 :能夠激起有機體的定向行為,並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或刺激物。

正誘因:凡是個體趨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滿足時,這種誘因稱為正誘因;

負誘因:凡是個體因逃離或躲避它而得到滿足時,這種誘因稱為負誘因。

動機是由需要與誘因共同組成的。因此,動機的強度或力量既取決於需要的性質,也取決於誘因力量的大小。實驗表明,誘因引起的動機的力量依賴於個體達到目標的距離。距離太大,動機對活動的激發作用就很小了。人有理想、有抱負,他的動機不僅支配行為指向近期的目標,而且能指向遠期的目標。因此,空間上鄰近的目標,不一定具有最大的激發作用。動機的社會意義與動機的力量也有直接的關係。成就理論告訴我們,除了目標的價值以外,個體對實現目標的機率的估計或期待也有重要的意義。

概述

動機是激勵和維持人的行動,並將使行動導向某一目標,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內部動因。
動機是指激發和維持個體活動,使活動朝向一定目標的內部動力。
學習動機是學習的主要條件和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
動機本身不屬於行為活動,它是行為的原因,不是行為的結果。

類型

(一)生理性動機和社會性動機(按照動機的起源分)
(二)近景性動機和遠景性動機(按照動機影響範圍、持續作用時間分)
(三)高尚動機和低級動機(按照動機的正確性和社會價值分)
(四)主導動機和輔助動機(按照動機在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大小不同分)
(五)意識動機和潛意識動機(按照對動機內容的意識程度不同分)
(六)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按照動機的起因不同分)
(七)物質性動機和精神性動機(按照動機對象的性質分)
【動機功能】
1、動機是在目標或對象的引導下,激發和維持個體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動機是一種內部心理過程,不能直接觀察,但是可以通過任務選擇、努力程度、活動的堅持性和言語表示等行為進行推斷。動機必須有目標,目標引導個體行為的方向,並且提供原動力。動機要求活動,活動促使個體達到他們的目標。
2、動機具有激活、指向、維持和調整功能。動機是個體能動性的一個主要方面,它具有發動行為的作用,能推動個體產生某種活動,使個體從靜止狀態轉向活動狀態。同時它還能將行為指向一定的對象或目標。當個體活動由於動機激發而產生後,能否堅持活動同樣受到動機的調節和支配。

定律

是表示動機與工作效率的關係。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之間的關係不是一種線性關係,而是倒U形曲線。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於任務的完成。
1、各種活動都存在一個最佳的動機水平
2、動機的最佳水平隨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
3、在難度較大的任務中,較低的動機水平有利於任務的完成。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

動機動機

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個等級構成: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歸屬和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實現的需要。

馬斯洛認為這五種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與生俱來的,它們構成不同的等級或水平,並成為激勵和指引個體行為的力量。並且需要的層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強,潛力越大。隨著需要層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應減弱。在高級需要出現之前,必須先滿足低級需要。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動機動機

是表示動機與工作效率的關係。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之間的關 系不是一種線性關係,而是倒U形曲線。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於任務的完成。

1、各種活動都存在一個最佳的動機水平。
2、動機的最佳水平隨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
3、在難度較大的任務中,較低的動機水平有利於任務的完成。

影響動機的價值觀

價值觀是個體在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一旦形成,就相當穩定。
根據社會文化生活方式把人的價值觀區分為:經濟價值觀、理論價值觀、審美價值觀、社會價值觀、政治價值觀和宗教價值觀。
羅克奇根據工具-目標緯度把價值觀分為工具性價值觀和終極性價值觀。
價值觀的主要表現形式有:興趣、信念理想

動機的理論

動機動機

動機的理論主要有:本能論、驅力論、喚醒論、誘因論、認知論。1、動機的本能理論認為:一度在動機心理學領域占據統治地位,認為:人類的行為是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由遺傳固定下來,不學而會的。固定的行為模式。

2、動機的驅力理論認為:個體由於生理需要而產生一種緊張狀態,激發或驅動個體的行為以滿足需要,消除緊張,從而恢復機體平衡狀態。

3、動機的喚醒理論認為:人們總是被喚醒,並維持著生理激活的一種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它提出了三個原理:1,人們偏好最佳的喚醒水平;2,簡化原理;3,個人經驗對於偏好的影響。

4、動機的誘因理論認為:針對驅力理論的缺陷(驅力理論僅僅強調個體的活動來自內在的動力,它忽略了外在環境在引發行為上的作用),提出了誘因理論。誘因是個體行為的一種能源,他促使個體去追求目標。誘因與驅力是不可分開的,誘因是由外在目標所激發,只有當它變成個體內在的需要時,才能推動個體的行為,並有持久的推動力。

5、動機的認知理論。現代認知理論認為:認知具有動機功能。動機的認知理論主要有:期待價值理論、動機的歸因理論、自我功效論、成就目標論。
(1)【期待價值理論】把達到目標的期待作為行為的決定因素。期待幫助個體獲得目標。
(2)【動機歸因理論】動機是思維的功能,採取因果關係推論的方法從人們行為中尋求行為內在的動力因素。
(3)【自我功效論】認為人對行為的決策是主動的。人的認知變數如期待、注意和評價在行為決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期待分為結果期待和效果期待。結果期待是指個體對自己行為結果的估計;效果期待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來完成某種行為的推測和判斷,這種推測判斷就是個體的自我效能感。
(4)【成就目標理論】不同個體對自己的能力有不同的看法。這種對能力的潛在認識會直接影響到個體對成就目標的選擇。

種類

人的動機是複雜的,多樣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標準對動機進行分類。從動機起源的角度可將動機分為生理性動機(或原發性、原始性、生物性動機)與社會性動機(或心理性、習得性、繼發性動機);從動機對象的性質可以分為物質性動機和精神性動機;從動機影響範圍和持續作用的時間可以分為近景性動機(或暫短性動機)和遠景性動機(或長遠性動機);從對動機內容的意識程度可分為無意識動機和有意識動機;從動機在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大小可分為主導性動機與輔助性動機。

1、根據動機的性質:生理性動機和社會性動機。生理性動機有:飢餓、性、睡眠。社會性動機有:興趣、成就動機、權力動機、交往動機。
2、根據學習在動機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分:原始動機和習得動機
3、根據動機的意識水平分:有意識動機和無意識動機。
4、根據動機的來源分: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

動機的其它分類

動機動機

(一)生理性動機和社會性動機

根據動機的起源,可以把動機分為生理性動機和社會性動機。
生理性動機源於生理需要,如飢、渴、性、睡眠、母性等動機。社會性動機又稱心理性動機,它源於社會性需要。
成就動機和交往動機被認為是兩種主要的社會性動機。
(1)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指個體在完成某種任務時力圖取得成功的動機。麥克萊倫認為,各人的成就動機都是不相同的,每一個人都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成就動機水平。阿特金森認為,人在競爭時會產生兩種心理傾向:追求成就的動機和迴避失敗的動機。
影響成就動機的因素有:①成就動機的高低與童年所接受的親職教育關係密切。②教師的言行影響學生成就動機的強弱。③經常參加競爭和競賽活動的人比一般人的成就動機強。④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其成績動機呈正相關。⑤個人對工作難度的看法影響成績動機。⑥個性因素影響成績動機。⑦群體的成績動機的強弱與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條件有關。
(2)交往動機
交往動機指個體願意與他人接近、合作、互惠,並發展友誼的動機。
(二)長遠的、概括的動機和暫時的、具體的動機
(三)高尚動機和低級動機
(四)主導動機和輔助動機
(五)意識動機和潛意識動機

動機相互作用

1、動機的聯合
當個體同時出現的幾種動機在最終目標上基本一致時,它們將聯合起來推動個體的行為。強度最大的是主導動機。它對其他動機具有調節作用。這種調節作用主要表現為:
1)主導動機有凝聚作用,將相關動機聯合起來,指向最終目標;同時主導動機還決定個體實現具體目標的先後順序。
2)主導動機具有維持作用,將相關動機的行為目標維持在一定的目標上,阻止個體行為指向其他目標。非主導動機的影響力較小,但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非主導動機可以增強或削弱這種動機聯合的強度
2、動機的衝突
當個體同時出現的幾種動機在最終目標上相互矛盾或相互對立時,這些動機就會產生衝突。
1)雙趨衝突:當個體的兩種動機分別指向不同的目標,只能在其中選擇一個目標而產生的衝突。
2)雙避衝突:當個體的兩種動機要求個體分別迴避兩個不同目標,但只能迴避其中一個目標,同時接受另一個目標而產生衝突。
3)趨避衝突是指,當個體對同一個目標同時產生接近和迴避兩種動機,又必須作出選擇而產生的衝突

音樂術語

【動機】Motive(英)音樂術語。通常指一個曲調或鏇律的片段,是音樂結構中最小的單位。它必須包含有一個或 一個以上的重(zhong四聲)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樂音。動機具有獨立的表情意義,是音樂主題的代表,是主題或樂曲發展的胚芽

活動動機

什麼是動機

人從事任何活動,總是由於他有從事這一活動的願望。願望是人對他的需要的一種體驗形式,它總是指向未來的能夠滿足他的需要的某種事物或行動。它既表現為想要追求某一事物或開始某一活動的意念,也表現為想要避開某一事物或停止某一活動的意念。恩格斯說:“決不能避免這種情況:推動人去從事活動的一切,都要通過人的頭腦,甚至吃喝也是由於通過頭腦感覺到的饑渴引起的,並且是由於同樣通過頭腦感覺到的飽足而停止。”
這裡,“饑渴”感覺的產生意味著人有了充飢解渴的需要,這種需要被人以想要吃喝的願望所體驗,吃喝的願望則導致吃喝的行動;反之,“飽足”感覺的產生意味著飲食需要的滿足,於是想要吃喝的願望不復存在,從而又導致停止吃喝。
願望可以由激情或思慮所引起。單純由激情所推動的行動,是衝動的行動;人在進行這種行動時,一般對行動目的和後果缺乏清醒的認識,缺乏理智的控制,並且往往不能持久。相反,由思慮引起的願望所推動的行動,是意志的行動,對於為什麼要行動,行動要達到什麼以及如何行動,有比較明白的認識,並且為達到目的而能作堅持不懈的努力。有時激情所推動的行動客觀上對人是有襛e的,或者甚至是與理智的要求一致的,這種激情也就具有積極的意義。
願望總是指向於一定的對象,指向引起這種願望並滿足這種願望的事物。當願望所指向的對象激起人的活動時,反映這種對象的形象或觀念就構成活動的動機。因此,凡是引起人去從事某種活動、指引活動去滿足一定需要的願望或意念,就是這種活動的動機。
動機是人的活動的推動者。它體現著所需要的客觀事物對人的活動的激勵作用,把人的活動引向一定的、滿足他需要的具體目標。
動機可以由當前的具體事物所引起。如感到寒冷的人,有取暖的需要;附近的木柴、引火物等,能引起他產生烤火的動機。可是引起動機的,遠不限於當前的事物,也可以是事物的表象和概念,甚至是人的信念和道德理想等等。例如對真理和正義的堅信和熱愛,個人的責任感或事業心,在一定條件下都能成為推動人去從事活動的動機。

動機與目的

活動動機和活動的目的,是兩個既相聯繫又相區別的概念。
活動動機和活動的目的有時是一致的。對某一事物的反映,就其對人的推動作用來說,是活動的動機;就其作為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而言,又可以是活動的目的。在人的簡單行動中,動機和目的常表現出直接的相符。如上述烤火取暖的例子裡,燃柴烤火既是活動動機,又是活動目的。
在許多情形下,特別在比較複雜的活動中,動機在目的也表現出區別。作為活動目的的東西並不同時是活動的動機。
例如,一個病孩由於氣管被濃痰阻塞而處於危急的險境,醫護人員為了搶救病孩,果斷地用自己的嘴去吸出痰液。這裡,吸出氣管中的濃痰是行動的直接目的,但這一目的本身一般並不具有推動作用;相反,病人口腔和痰液的骯髒膩人會使人“望而卻步”。推動人去行動的動機是醫護人員應該救死扶傷的高度責任感,是一種捨己為人的道德信念。不難看出,在這一類情形下,行動目的是行動所要達到的結果,而行動動機則反映著人為什麼要去達到這一結果的主觀原因。正因為動機和目的之間存在著這種差別,所以人的同一種行動,儘管其目的是一樣的,卻可因其不同動機而具有不同的心理內容,也可因其不同動機而獲得不同的社會評價。
動機和目的的這一區別不是絕對的。一個農業生產隊長在致力於農業增產時,獲得增產是行動的目的;其動機可以是為了對“四化”作貢獻。但是當生產隊長為了達到增產的目的而在籌划水利建設等方面採取行動時,建成水利設施等又是行動的目的,而爭取來年的增產豐收則成了行動的動機了。一般說來,動機是比目的更為內在,更為隱蔽,更為直接推動人去行動的因素。
動機和目的的區別也表現在,有些行動的動機只有一個,而目的則不然,可以有若干個局部的或階段性的具體目的。例如學生修完大學課程有一個總的動機,但為了實現這個動機,他必須分別達到一系列具體的活動目的,如完成作業,通過考試、撰寫論文等等。
動機和目的不同還表現在,同樣的動機可以體現在目的不同的行動中。例如,工人加緊生產,教師認真備課,學生努力學習,其動機都可能是為了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另一方面,在同一活動目的之下,也可以包含著不同的動機。比如學好功課,有人是為獻身“四化”的崇高動機所推動,有人則是為謀求今後個人優裕生活的動機所驅使。
複雜的活動通常不只與一種需要,而是同時與多種需要相聯繫。與此相應,一種活動可以同時為多種動機所推動。例如學生的學習動機,常常就不是單純的。一類是比較廣義的、概括的動機,如一個人對祖國對人民的責任感、義務感;另一類是比較局部的、狹隘的動機,如單純地求得好成績。受世界觀和理想支配的動機比較穩定而持久,使人的行動長久地堅持一貫的方向;局部的動機則往往起著更直接的推動作用。對年幼的學生,在培養其廣義的動機的同時,注意引起和維持他們的局部動機,對他們的良好學習態度的培養有著實際的意義。

動機的性質與力量

人的動機的性質是各種各樣的。不同性質的動機,可以對人具有不同的意義,具有強度不同的推動力量。行動的方式、行動的堅持性和行動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動機性質的制約。
有一個實驗研究了不同動機對兒童行為的影響。學前兒童活潑好動,要他們長時間地站著不動是很困難的。但實驗者安排了一種遊戲的情景,兒童所扮演的角色要求他長時間地保持不動的站立姿勢。這時情形就明顯不同。比之成人單純地提出要求,遊戲情境中保持站立的時間要長3—4倍。這裡,除了遊戲帶來的情緒方面的有利因素以外,兒童的活動動機顯然起著重要的作用。(馬努依連柯的實驗)
在活動動機中,社會性因素起著重要作用。社會性動機所產生的力量可能如此之大,以致會超過和壓制人的生物學本能。比如一些社會活動家,為了政治鬥爭的需要,可以抑制進食的自然需要,長期絕食達十幾天之久。
在實驗室里,也見到類似結果。有人報導,要求三組成人被試(大學生)用右手食指拉起久布氏測力計上懸掛的重達3.4公斤的砝碼。對第一組被試不說明任何理由;對第二組被試,要求他們表現自己的最高能力;對第三組被試,則告之這種活動與一種社會性的重要任務有直接關係(拉砝碼的動作同電力輸送到工廠、住宅的效果有關)。結果顯示,在三種不同的活動動機之下,社會性最豐富的動機能表現出最大的力量。(費約的實驗)
戰爭是一種要求高度意志力的社會現象。在戰爭行動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動機的性質同它對行動的推動力量之間的關係。古往今來,投身正義戰爭的士兵,為崇高的動機所推動,具有一往無前、艱苦卓絕的精神,善於克服千難萬險,表現出堅強的意志。在從事非正義戰爭的軍隊里,士兵為打仗而打仗,或僅為金錢或其它個人動機而戰,他們在艱險和危難面前,容易膽怯、動搖,表現出意志薄弱。革命戰爭的領導者之所以高度重視戰前動員的作用,不義戰爭的策動者之所以常常對自己的士兵作欺騙宣傳,力圖把他們的戰爭意圖說得冠冕堂皇,其心理學依據就是人的不同性質的動機對行動具有不同的激勵作用。

動機體系

一個人的複雜而多樣的動機,以其一定的相互關係構成動機的體系。
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與人的需要相對應,動機可分為天然的動機和社會性動機,或稱“物質性”動機和“精神性”動機。社會性動機按其內容的不同,可以有物質生產活動的動機、科學活動的動機、文化藝術活動的動機、社會政治活動的動機。藝術活動動機還可分為藝術欣賞和藝術創作的動機,如此等等。按照動機的社會價值,又可分為團隊精神動機和利己主義動機等。可見人的動機是十分豐富而多樣的。心理學的任務不在於研究這些動機的內容本身,而在於探討不同動機對人的意志行動過程的作用和意義。
在同一個個體身上,各種不同動機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某些動機比較強烈而穩定,另一些動機則比較微弱而不穩定。一個人的最強烈、最穩定的動機,成為他的主導動機;這種主導動機對他而言,相對地具有更大的激勵作用。在其它因素相等的條件下,人採取同他的主導動機相符合的意志行動時,通常比較地容易實現。
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看到人比較容易實現與他的主導動機相一致的意志行動的例子。比如,少年兒童的遊戲動機一般比較地強固。有的少年學生在學習方面害怕困難,意志表現較差,但他卻可能在同夥們的遊戲活動中對於困難表現出較大的頑強性和堅韌性。一個有著強烈的創造動機和探索欲望的科學家,要他堅持日常瑣事方面的某項事情(雖然他也想做)也許難以持久,但他卻能長期孜孜不倦,數十年如一日地專攻他所面臨的艱難的課題。
前面說到,不同性質的動機可以具有不同的力量,但是某種動機對一定個體究竟發生多大的推動力,還得最終以個體的動機體系的特點為轉移。比如遊戲方面的動機對於兒童和對於成人,其激勵作用就不一樣;求知一類動機的激勵作用,對一個學者和過去的商人也不相同。當我們談論動機體系對人的行為的作用時,是著重指明同一種動機因在個體身上占不同地位而對人的行為會發生不同的影響;當我們談論動機性質和它具有的力量的關係時,是指二者在多數社會成員身上表現出來的一般趨向。前者說的是個別性,後者說的是普遍性。普遍性是由個別性歸納而來的,並且它又具體地表現於個別性之中。
人的動機體系在後天實踐中形成,因此它是發展變化的。首先,它隨著個體年齡和實踐活動的發展,動機不斷地豐富和複雜起來。其次,動機體系的結構也發生變化,其中主導動機可能發生轉移。比如吃喝、遊戲方面的動機對於兒童十分重要;但到了青年時期,可能就退居次要地位。動機體系是隨完整個性的改變而改變的。人在社會中生活並接受教育,在逐漸掌握社會行為規範的過程中,形成關於義務、行為理想的觀念,並根據社會需要逐漸學會作自我要求。當社會要求轉化為個體的主觀需要時,就在此基礎上形成相應的動機,其它的動機及整個動機體系也不斷地經受著改造。由於動機體系是在個體接受社會環境的影響下形成的,它反映著一個人的思想信仰、文化教養和道德面貌

區別

內在動機(或內在激勵)指的是任務本身的興趣或愉悅帶來的動機,這存在於個體內部而非依賴於任何外部力量的驅動。內在動機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被社會心理學家和教育心理學家們所關注。被內在動機激勵學生更可能願意進行這項任務並且在任務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學生們更可能被內在動機如果他們:
把他們學習成績歸於自己控制的因素,即自主性
相信他們有取得預期目標的能力,或者說最終結果不是取決於運氣

對掌握一個主題的知識感興趣,而非死記硬背取得好的成績
外在動機(或外在激勵)指的是從事某個活動的行為是為了取得外部收入,這種動機常常與內在動機相牴觸。外在動機來源於個體的外部。通常的外在動機如金錢、分數、強迫、懲罰等。競爭總體上也屬於外在動機,因為它鼓勵人們打敗勝過其他人,而非享受行為內在的回報。有觀點認為個體的獨特性與任務取得的獎盃徽章也屬於外在動機。
社會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外在的回報可能會導致動機偏移(overjustificationeffect),即取得外在回報成為任務進行的主要理由而內在動機會被削弱。一項研究證明了這一效應。實驗觀察中,期望繼續通過畫畫獲得緞帶和勳章的孩子比沒有獎勵情景中的孩子用來真正繪畫的時間少。對於不會有外在獎勵的孩子,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theory)認為如果任務滿足了他們的價值標準和信念,外在動機會被個體內在化,並以此滿足他們基本的心理需要。

發動機

一、發動機溫度過高的原因
1.冷卻系統漏水或冷卻水不足;
2.水溫表指示不準或失靈;
3.冷卻系統水垢太多,散熱效果差;
4.散熱器護罩網或散熱器芯通風道被雜物堵塞,致使散熱不良;
5.水泵、風扇皮帶過松或折斷;
6.水泵損壞,風扇葉片裝反或變形,風圈損壞;
7.節溫器損壞在主閥關閉位置;
8.發動機長期超負荷運轉及供油時間過遲等。
二、發動機溫度過高的排除方法
1、當發動機在工作中出現水溫過高故障時,應注意觀察故障現象,找出原因予以排除。首先要檢查水溫表是否失靈,若不準或失靈應更換;然後檢查水箱是否缺水,進水管、散熱器是否破裂漏水,除從外部直接觀察外,還可用打氣的方法來檢查漏水部位。散熱器漏水部位可用錫焊修補,如某根散熱管破裂較重,可將兩頭夾扁堵塞。工作中發現有輕微漏水,可用肥皂堵住,待停車後修理。若非上述原因,應進一步檢查發動機殼體是否有裂紋,阻水圈是否損壞,也要檢查水泵泄水孔是否漏水。最後檢查散熱器蓋的排氣閥是否失效,如失效應更換
2、若非冷卻水泄漏問題,則應分兩種情況對故障進行分析排除。1.突然性水溫過高。首先檢查散熱器是否過熱,如果散熱器溫度過高,說明氣缸墊沖壞,此時注意檢查機體上平面與缸蓋結合面是否嚴重翹曲變形,若變形應及時修理。如散熱器溫度不高,則說明冷卻水循環不良,應檢查風扇皮帶是否折斷或嚴重打滑。若正常,再檢查散熱器出水管是否被吸癟,內孔有無脫層堵塞,查明原因予以排除,應急的辦法是在吸癟的管內放適當大的彈簧支撐。再檢查節溫器的膨脹筒是否破裂,破裂應更換。如節溫器正常,則說明水泵損壞,應認真檢查修理水泵。2.非突然性水溫過高。對於不是突然出現的溫度過高現象,應提高發動機轉速觀察加水口是否翻水,同時注意是大量還是少量翻水。如大量翻水,且散熱器溫度不均,則說明有些冷卻管被堵,在嚴寒的冬季更應注意。當加水口少量翻水且發動機溫度前低後高時,則表明分水管已損壞或堵塞,應及時更換。若非上述原因,可能是冷卻系水垢過多,水道不暢。如加水口處不翻水,則應對冷卻系外表及發動機機械部分進行認真檢查分析。
3、首先應檢查百葉窗是否關閉或開度不足風扇轉動是否正常,若一切正常,而發動機仍過熱,則應檢查風扇風量。如風量不足,應調整風扇葉片的角度,並將葉片頭適當折彎或變換風扇葉片。
4、在冷卻系正常情況下,發動機仍過熱,則應考慮使用方面的原因。總之,發動機過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上述方法進行檢查排除

小說《動機》

圖書信息

作者:橫山秀夫
譯者:趙建勛
出版社:民眾出版社
出版年:2006年04月
頁數:242頁
定價:18.00
裝幀:簡裝本
ISBN:9787501436927

內容簡介

一筆入魂、扣人心弦、字字珠璣!
《動機》:30本警察證件不翼而飛是內部作案還是外部人作案而如果是內部作案罪犯的動機又是?
《逆轉之夏》:一位曾經的殺人犯被假釋出來3個月,竟然接到一個奇怪的匿名電話,說是要花重金讓他殺人···
《情報之源》:全國各大報社都想把地方小報的記者水島真知子調過去,這是為什麼?她真的掌握著關乎記者生命的情報之源么?
《密室里的人》:大法官的妻子於一個老男人發生了一夜情,而那個老男人犯了傷害罪被審判,而審判者正是這位大法官··

作者簡介

1957年生於東京,畢業於國際商科大學,在《上毛新聞》當了12年的記者,現為專業作家。1991年《魯邦的訊息》獲得第九屆三得利推理小說大獎賽佳作獎,1998年《陰暗的季節》獲第五屆松本清張獎,2000年《動機》獲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他繼承了日本社會派大師松本清張的傳統,創作了一系列具有強烈心理懸疑的小說。作品善於揭露事件背後的社會性,細膩剖析人物的心理弱點,被日本文學界譽為“平成的松本清張”

醫學術語

房中術語。出明·張介賓《景岳全書·婦人規》。即男女房事“十機”之一。謂性交前要掌握女方動情之表現,以掌握受孕之時機。女方性慾冷淡則孕門合,情慾衝動則子門開,可受納陽精而孕。假若女方性慾未至而交合,則時機太早可致失敗;若情慾已過而交合,則可因機遇太遲而錯過良時。女方氣至而動情,常兼有一些情慾和體態方面的改變,當識其情而交,不唯有子,且有補益之助。《景岳全書·婦人規》:“一曰闔辟,乃婦人之動機也。氣靜則闔,氣動則辟。動緣氣至,如長鯨之飲川,如巨觥之無滴。斯時也,吸以自然,莫知其入,故未有辟而不受者,未有受而不孕者。但此機在瞬息之間,若未辟而投,失之太早;辟已而投,失之太遲。當此之際,自別有影響情狀,可以默會,不可以言得也。惟有心人能覺之。帶雨施雲,鮮不穀矣。”

電影動機

亞當是一個年輕的漫畫家,他的妻子最近懷孕了,導致他的漫畫稿進展緩慢。但他的上司本,要求他提前交稿。他告訴本他就差結局還沒完成了,他只是沒辦法想到結局而已。本為了讓他儘快完成故事,隨口說了一個故事的結局,但這卻上亞當聯想到了他自己可能不是孩子的父親,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踩下了油門,在城市里疾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